《2010:太空漫游》 怀沙解读
《2010:太空漫游》| 怀沙解读
关于作者
亚瑟·克拉克,世界现代科幻三巨头之一,具有深厚的数学和物理专业背景,在科幻领域分别拿到三个雨果奖和三个星云奖,1986年被美国科幻作家协会授予终生成就奖,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幻大师和太空预言家。
关于本书
《太空漫游》是克拉克的代表作,这本书是《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二部,写于1982年,讲述的是2010年发生在地球、木星和木星的第二卫星木卫二上的故事。这一部的内容承上启下,为第三部和第四部埋下了许多伏笔,同时也留下了新的悬念。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超级人类鲍曼身份尚未公布,他的神秘去向指引人类再一次向木星进发。飞行途中,人类意外获知了木卫二上生存着神秘生物,但人类尚未觉察银河系主宰的存在,还不知道就在不远的将来,这种看起来有点丑陋的地外生命,竟然改写了太阳系的格局,也激起了人类“越压制、越反抗”的探索力量。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们接着说《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二部《2010:太空漫游》。这本小说的写作时间是1982年,想象的是2010年发生的事情。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上一部,就是《2001:太空漫游》的内容。在我们的银河系里有一个超级文明,我们就管他叫银河系主宰吧,他就像银河系的家长一样,在银河系的各个地方里扶植生命。主宰从来没露过面儿,他有一个代言人,是一块石碑,每次这个石碑一出现,就表示着老大哥又要显灵了。
在上一部《2001:太空漫游》里,这块石碑一共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在250万年前,石碑朝一些原始人发出一道射线,把这些原始人变成了智人。第二次是2001年,石碑在月球上出现,提示人类要去土星,人类照着做了。一位叫鲍曼的宇航员,在土星发现了第三块石碑,小说的最后,鲍曼被这块石碑吸进去了,最后鲍曼进化成了一个超级人类。鲍曼有各种超能力,变成了主宰的好助手、人类的好朋友,小说的第一部就在这里结束了。
那我们接着鲍曼变成了超级人类这个尾巴,继续我们的故事。这一部主要有两块内容,第一块内容是鲍曼变成了超级人类之后,他开始干活了。他开始在地球上完成任务,开始执行主宰的意愿;第二块内容,是人类发现,主宰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我们这个文明不是主宰唯一的孩子,在太阳系,主宰还培育了另外一些生命,那这些生命是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正式进入《2010:太空漫游》。
在地球这边,鲍曼是失踪的,而且他最后给地球留了一句话,就是:“我的老天爷,这儿全是星星!”这句话太让人浮想联翩了,让人可以脑补各种故事。但是,毕竟鲍曼没有回来,还有4个宇航员牺牲,所以美国人就暂停了进一步的太空探索计划。这时候苏联人找到了美国人。在小说的设定里,苏联没有解体,苏联人说:我们两家合伙出钱建造一艘飞船吧,就叫它发现2号,我们去把发现1号的数据取回来,然后数据共享,一起做研究。美国人就同意了。美国这边,就派了第一部里的一位叫弗洛伊德博士的男性去执行这次任务。
这里说一句,在第一部小说里,把鲍曼吸进去的那个石碑,是发生在土星附近的土卫八。但在这部小说里,克拉克把所有故事设定,都整体改到木星上发生了。这是因为第一部小说被导演库布里克拍成电影的时候,库布里克先把场景改到木星了,电影的影响力很大,所以全世界的观众都根深蒂固地认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木星上的。所以,克拉克在写第二部小说的时候,就干脆把所有故事设定,也都跟着电影,改到木星上发生了。所以,你就把第一部的那些事儿在脑子里修改一下,想象它们都是在木星发生的就好。
咱们回到小说。刚才说道,苏联人和美国人一起建造了发现2号,这艘飞船在2010年飞向木星,这次他们一共带着三个任务:第一,把发现号上的数据取回来;第二,把那台人工智能电脑哈尔9000找回来,研究一下它是怎么发生故障的?在第一部的故事里,哈尔9000把人类宇航员普尔给杀掉了;第三,弄清鲍曼到底去哪了?
在出发之后,克拉克给我们描写了一些飞船上的情景,塑造了一些人物性格,大多都是人际交往啊、争吵啊之类的,没什么实在的情节,我就给你都略去了。故事讲到这里,这本书大概已经进行到了30%的篇幅。
接下来,在飞船马上就要进入木星轨道的时候,突然出事了。发现2号突然收到一个信号,这个信号是从木星的第二颗卫星,木卫二上发来的。信号播放出来之后,竟然是一个中国人的声音。这个中国人说的是英语,内容是这样的:“我是中国人张博士!我现在在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上,我们的飞船钱学森号,三个小时前遭到了木卫二上神秘生物的攻击,我的飞船毁灭了。我是唯一的幸存者!”
听完之后,苏联人和美国人都傻了,说我们两国合伙,好不容易造出了发现2号,中国人的技术怎么那么厉害呢?原来,钱学森号是中国人秘密建造的一艘飞船。它为什么能捷足先登呢?是因为它只带了单程的燃料,说白了,这是一艘压根就没打算回去的飞船。中国人的计划是,抢先拿到发现号的数据,然后通过无线电发送回地球,但代价是飞船上的人都要为科学献身。而钱学森号是中途到木卫二上去补充水源的,可没想到,在木卫二上遇到了奇怪的生物,飞船被这种生物袭击毁掉了。
看到这,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舒服,感觉作者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根本不在乎宇航员的生命似的。来解释一下,首先,毕竟这部小说是在1982年写的,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呢,写小说嘛就得营造特殊事件和英雄出来,在接下来的情节里,作者话里话外都是把中国人当英雄对待的。在西方人看来,中日韩这三个东亚国家,是比较讲究集体主义的,很多时候,西方人是用赞扬的态度看待东亚国家的集体主义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克拉克笔下的这位张博士,是怎么被塑造成一个英雄人物的?
张博士通过无线电,向发现2号讲述了自己的经历。钱学森号把飞船停在木卫二表面,开始从冰下补充水源。我们知道,木卫二表面是一层冰,冰层下是有液态水的,可能是飞船抽水的声音打扰了水下的生物吧,总之,冰层突然就裂开了,从里面爬出一种巨大的黑色的动物,样子有点像一丛会爬的水草。
这只动物就把钱学森号整个给包起来了,就像章鱼勒住一个东西一样,这个动物的劲儿很大,钱学森号“咔吧”一下就裂了。木卫二的表面是零下16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而且几乎是真空环境,所以飞船一裂开,船员马上全部牺牲了。只有张博士抓紧时间穿上了宇航服才活下来,但他自己知道,肯定是回不去了。当然,这次来本来也没打算回去,所以张博士表现得非常平静,他就利用人生的最后的这段时间,好好观察了一下这个物种。这,是一个非常具备科学精神的举动。
张博士说,这是一种介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行动很缓慢,但劲儿很大。这个生物在把钱学森号捆得严严实实之后,就从它黑色的肢体上,长出来一个个大包,有人的脑袋那么大,看着像花骨朵,然后突然噗的一下,花骨朵就打开了,从里面掉出来一个活的东西,可能是这个生物的后代。但奇怪的是,刚掉到地上就死了,大概是因为温度太低了,给冻死了。张博士估计,这是这种生物正在繁殖。但说到这以后,张博士的信号就越来越不清楚,听起来就要中断了。最后,张博士提出了两个请求,让人肃然起敬。第一个是,希望以后人类再到木卫二的时候,能把钱学森号飞船的残骸和自己同事的遗体运回地球安葬。第二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名字来给这种奇怪的生物命名。刚说完这些,张博士的信号就彻底中断了。发现2号里的人都沉默了,钱学森号里的宇航员成为了第一批为了探索木卫二而牺牲的人类。小说讲到这里,大概用了50%的篇幅。
我们看到,小说涉及了木卫二,这是在接下来的情节里,非常重要的一颗卫星。围绕着它,开展了大量的情节。为了让你对这个卫星有一个基本的概念,我们稍微从小说跳出来一下,给你系统地补充一些木卫二的真实的信息。我们来看看,木卫二上有没有可能出现生命。
首先,木星的卫星很多,有60多颗。在木星的所有卫星里,最出名的可能就是这个木卫二了。现在科学界基本认定,如果人类能在地球之外发现生命,那排名第一的就是木卫二。所以小说的设定很符合我们目前的科学认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命的三大条件,能量、生命的溶剂、有机物,木卫二上基本都有。首先,我们先来看能量。
木卫二是一个没有大气层的白色冰球,表面温度是零下160摄氏度,在这层10-30公里厚的冰层下面,是一个100公里左右深的海洋,这个深度是地球海洋最深处的10倍。木卫二上的总体的水量,是地球水量的2倍,这里为什么会有水?因为木卫二有一颗温暖的核心,是这个温暖的核心在给冰下的海洋加热。好,这是前两个条件,生命的溶剂,水有了,能量也有了。我们接下来看,有机物。
2017年5月, NASA 宣布,卡西尼号飞船证实,木卫二海洋里有氢气和二氧化碳。这也是支持冰层下有有机物的新信息。所以,科学家认为,木卫二上存在生物的可能性很大。现在学界的共识是,如果人类能发现地外生命,木卫二的概率是最大的。好,这就是关于木卫二的基本情况。
下面,我们稍微说一下小说里设定的这个生物。小说里写的这个生物,是一种会出现在木卫二表面的生物。其实,这个稍微有一些不合理。根据我们现在对木卫二的理解,就算它上面有生命,它在大概率上也应该是一辈子都猫在水底的,应该不会露出地表上来。这是因为整个木卫二的海洋能量系统,它是一个从海底加热的机制。给木卫二加热的,是一种叫做“引力潮汐能”的机制,简单说,是因为木星给木卫二施加了巨大的引力,像揉搓一个曲别针一样,揉着揉着,就把木卫二的肚子里给加热了。所以,木卫二是一个“心里暖”的加热机制。
这和地球是完全反过来的。地球的能量来源是阳光,所以水越深,阳光越少,也就越荒凉,而浅海是生命的天堂。但木卫二就完全不一样了,表面30公里的冰层,是一点阳光也透不进去的。木卫二最热乎的地方,应该是海底,生物最繁荣的地方也应该是海底。所以说,如果木卫二上有生命的话,应该是一种永远不见光,也不需要光的超级海底生物。
当然,这只是理论的分析。而克拉克写这本小说的时候,当时人类对木卫二的了解还没有这么深,所以可以理解。
刚才是给你补充的知识和信息,下面咱们再回到小说里。继续讲我们的故事。
刚才说道,钱学森号上的所有人都遇难了,只有张博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向宇宙发出了无线电波。发现2号这边,虽然接收到了张博士的信息,但也没有能力去拯救他,只能继续发现2号自己的任务。小说描写了很多飞船里的政治斗争,苏联人和美国人争吵啊之类的细节。这些不是很重要,所以都给你略去了。反正最后,发现2号成功到达了目的地——顺利来到了那块石碑旁,也就是把鲍曼吸进去的那块。大家就看见,被鲍曼扔下的发现号飞船就停在石碑旁边呢,一切就好像是鲍曼刚刚被吸进石碑的样子。
首先,宇航员进入了发现号,成功取走了数据,第一个任务顺利完成。其次,是第二个任务,弄清哈尔9000为什么会叛变,也完成了。通过人机对话,哈尔9000回答,我的理由很简单,就是我不想死,所以就给人类各种捣乱。第三个任务,探索石碑,寻找鲍曼的下落。这个任务非常不顺利。大家遇到的还是之前鲍曼遇到的那个问题:就是到了石碑跟前,不管怎么发信号,石碑都不理人。最后还得用最原始的办法,就是物理接触。苏联的一个宇航员,就驾驶着一艘小飞船,慢慢靠近石碑。
一开始石碑还没有任何反应,就在双方越来越近的时候。苏联宇航员突然看见从石碑里飞出一道光,唰的一下,朝地球那个方向去了。这个苏联宇航员有点蒙,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了。其实他没有眼花,那道光就是变成了超级人类的鲍曼。
这个时候要闪回一下第一部小说的结尾。鲍曼在第一部小说最后,不是掉到石碑里面去了吗,这些事情对于鲍曼来说,感觉就是一天的事,但在地球的时间维度里已经过了很久。等于说,鲍曼在石碑里孵化成超级人类后,第一次登场的那一秒,正好被这个苏联的宇航员看见了。鲍曼这个超人登场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拯救地球。
前面说了,小说里的世界还是一个冷战格局下的核对峙的状态。这个时候,鲍曼不是有火眼金睛嘛,他就突然在地球的平流层里,看见了一颗正在飞向目标的核弹,这颗核弹究竟是谁发射的、为什么发射、要打谁,这些小说统统都没介绍。总之就是某一个迷信武力的笨蛋人类,做出了这么一个愚蠢的决定。超级人类鲍曼看到之后,就用光速从木星直接飞到了地球,然后在平流层,把这颗核弹在半空给引爆了。等于说他在人类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拯救了人类。
在引爆了核弹之后,鲍曼同时还办了其他几件事,但其他几件事情都是儿女情长的事。大概是下面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鲍曼先回了一趟老家,怀旧了一下。这里小说描写了很多他在家乡的情感,一些乡愁之类的细节吧。第二件,是去看了一眼自己的老母亲。给老母亲梳了梳头,倒了杯水,用中国的说法就是,尽了尽孝道吧。最后一件事,就是回一趟自己家,要去看一眼他媳妇。但是到家之后,鲍曼发现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觉得不爽的事情:自己的媳妇改嫁了。
当时,鲍曼的媳妇正看电视呢,突然电视画面里就出现了鲍曼的大头,上来第一句话就是说,你改嫁啦?他媳妇也吓坏了,就支支吾吾地回答。鲍曼就直接问了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我们的孩子,是我亲生的吗?你看,说明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和拯救地球一样重要的问题,就算是救世主,也值得大老远跑回来问一问。鲍曼媳妇点了点头,说是你的。听到这个之后,鲍曼也点点头,然后说了一些保重的话,就离开了。但是,等鲍曼刚一走,现任老公就回来了,他看见自己的媳妇惊慌失措,就问你怎么了?鲍曼媳妇对现任老公说:我刚才对一个鬼魂撒了谎。你看,作者的这意思就很明白了,等于说鲍曼之前在忙着准备太空旅行、执行任务的时候,他媳妇在忙着和其他男人约会呢。这可能就是那首歌里唱的“赢了天下输了她”吧。但是,可别忘了!在小说的设定里,鲍曼其实什么都知道,他是有全知视角的。所以鲍曼问这个问题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你是不是和我说实话。
说到这,我们来稍微分析一下,你看,鲍曼变成超级人类之后,一共办了四件事。前三件事,都非常让人理解,拯救地球、回家乡怀旧、看望老妈。为什么在这,作者要描写这个情节呢?这里就要讨论一下了,鲍曼特别飞回家一趟,就为了问一个自己知道答案的问题?这怎么看都不像一个成熟男人办的事,因为你问的这个问题,不管你媳妇怎么回答,对两人都一点好处也没有。对方说实话,你很受伤,也坐实了对方是个出轨的女人;对方骗你,你也很受伤,坐实了对方是个骗子。那你还问干嘛呢?
所以,我们就只能从鲍曼这个人的人物性格上分析得到一个结果,鲍曼这个人有一颗文艺青年的玲珑心。其实鲍曼的这个性格,看到四部曲的最后,你会知道,这其实是一个伏笔。在后面的情节里,鲍曼的这种性格会派上大用场。
上面这些就是鲍曼在地球上办的几件事。整部小说发展到这里,大概到了80%的篇幅了。在办完这些事之后,鲍曼又唰的一下飞回了木星轨道。这次他来到了发现2号上。他是来拯救发现2号的,因为发现2号上的舰员不知道,他们已经陷入了一个危险之中。
咱们暂且把鲍曼放在一边儿,先回头说一下发现2号上的事。苏联宇航员看见了从石碑里唰的飞出一道亮光之后,石碑就又一动不动了,宇航员们试了各种办法,但石碑都是完全没反应。发现2号的舰长就和地球总部商量了一下,说我们在这里也做不了什么了,是不是应该结束任务,确保把目前的发现成果带回地球?地球总部就批准了。发现2号就进入了一个等待“发射窗口”的状态。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发射窗口”,它的意思是每过一段时间才有的发射机会,因为地球和木星都在自己的轨道上公转,有点像两辆车,一辆在北京的三环上开,另一辆在四环上开,两辆车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大部分时间,两辆车的距离都比较远。每过一段时间,两辆车会在某个时刻会合一次,而这个会合的时间点,就是一次发射窗口。
这天,弗洛伊德博士正在自己的舱室里工作,突然听见有人喊他。但他一回头,发现鲍曼站在自己的房间。弗洛伊德吓得要命,但鲍曼开口说话了:现在你看到的我,是用宇宙的尘埃和粒子,在你面前拼凑起来的。而我的声音,是我操纵飞船上的电子信号模拟出来的。弗洛伊德仔细看了一下鲍曼,发现鲍曼的嘴在动,但是声音确实是从舱室的喇叭里传出来的,就像一个人在表演双簧一样。看到这个情况,弗洛伊德就有点倾向于相信鲍曼了,因为人类根本不可能拥有这么高超的微粒操纵能力。弗洛伊德就认真地问:好,鲍曼,我相信了。但请告诉我,为什么要在15天之内离开呢?鲍曼说:我不能说太多,总之,你想尽一切办法,15天之内要撤离。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还会向你们发出一个消息。说完,鲍曼就消失了。
弗洛伊德就被弄得非常奇怪,什么事情啊一切顺利?你怎么给我们发消息啊?但是鲍曼已经消失了。弗洛伊德就赶紧冲到发现2号舰长那去,要求舰长驾驶飞船15天之内必须离开。舰长一开始当然不同意,她觉得弗洛伊德说得也太扯了。而且,如果马上出发,发现2号的燃料根本不够用。但就在这个时候,苏联宇航员突然向舰长报告,说,不好了,石碑消失了。大家一看,原来停留在木星轨道上的石碑消失了。这是第一个突发事件,让大家感觉到事情在起变化。然后,舰员又发现了在木星里有一个小黑点,而且这个小黑点还在一点点变大,但看不清是什么。
苏联舰长把这两个怪事和弗洛伊德的话结合起来,觉得有必要马上撤退。大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因为发现1号里还剩一些没有用掉的燃料,大家就开始动手,开始把发现1号和2号捆绑在一起,打算当成一艘飞船往回飞。就在大家做这个捆绑工程的时候,那个木星里的黑点开始慢慢变大了,渐渐看得越来越清楚了。一看都被吓坏了,原来这个黑点里面,是无数个石碑挤在一起,就像一窝蚂蚁一样,每一个的比例都是1:4:9,不知道在干什么。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照这个黑点变大的速度下去,可能不到15天,木星就全黑了。而全变黑之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大家心里开始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全力赶进度。
最后,大概用了12天,终于把两艘飞船捆绑到一起了。飞船开始全速回地球。飞出了一段安全距离之后,身后的木星突然发出巨大的亮光,木星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爆炸,鲍曼真是救命恩人,不然所有人都被爆炸吞没了。但奇怪的是,这场爆炸从开始之后,就没再停下来,木星就变成了一个持续燃烧的大火球。
直到发现2号回到地球的时候,这场爆炸还没停下来,也不会停下来了。因为,木星变成了一个太阳,持续地发出光和热。而点燃木星这件事,就是鲍曼嘴里说的那个事情。鲍曼没有再出现。但他之前不是说过,如果一切顺利,还会有一条消息,那条信息最后来了。就在木星变成太阳之后,地球全体人类都收到了一条电磁波信号,是主宰群发给每一个地球人的,大家的手机里、电视里、广播里,都突然收到了一条信息,信息只有两句话:太阳系的所有这些星球都属于你们——除了木卫二。不要企图在木卫二上登陆。
通过这次群发短信,所有地球人也都知道了主宰的存在。对于人类来说,今后探索太阳系获得了更多的动力和认可,因为主宰发过话了,太阳系的所有星球都属于你们。虽然原来也没人和你抢,但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人明确告诉你那是你的了,人们就会萌发更强的占有欲。而木卫二,也成了所有人类心目中的一个神秘无比的地方。中国人的钱学森号和上面的船员,成了最后一波登陆木卫二的人类。
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大变化是,地球人要适应有俩太阳的新生活了,新太阳的亮度虽然没有太阳亮,但比满月要亮五十倍。地球从此之后没有黑夜了,很多夜晚做的事情,都不能做了。有的职业觉得这很好,比如警察,还有一些从事户外工作的人。但也有一些人不开心,比如说,坏人,还有天文学家。坏人不高兴好理解,干不了坏事了;天文学家不高兴,是因为地球上再也没有夜空了,所以观看星空就很不方便。同时,一些生物学家也不高兴了,因为很多夜行生物的活动受到了影响,它们的生理周期会发生变化,有的生物可能会走向灭绝。
故事讲到这里,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就结束了。我们来看一下这个结局。我先给你补充一下科学知识,关于木星变太阳的可能性。这个情节是有相当的物理学基础的,因为木星在很多参数上,都和太阳很像。第一,木星质量非常大,它一个星体的质量,是其他所有太阳系的行星加起来的2.5倍。第二就是,木星的物质构成,和太阳几乎一样。太阳的成分里,氢元素是73%,氦约占25%,剩下2%是其他物质。而木星里,氢元素占80%左右,其次是氦,占18%,其他元素2%,你看比例几乎是一样的。所以,科学界本来就有这样的说法,木星是一个没有成功的小太阳。但为什么木星没有成为太阳呢?其实,木星只缺少了唯一的一个条件,就是它的质量还不够大。
先亮一个结论,木星的质量要至少比现在再大80倍,才能变成一颗太阳。因为现在在宇宙里,人类发现质量最小的恒星,也比木星的质量大80倍。80倍的木星质量,这是宇宙里形成恒星的一个硬杠杠,过了这道坎,才能是恒星。内部的原因是,如果不到木星质量的80倍,一个天体内部就没有足够的压力和温度发生核聚变。
所以,我们回头看看小说里的描写,那么多黑石碑凑在一起,在木星里面绕圈,我们可以理解成,这个动作就是黑石碑们在从一个异次元空间,往木星肚子里搬运物质呢。只要木星内部物质的总质量够了,木星变成太阳是完全可能的。
还有一个小说逻辑上的合理性,就是在第一部小说里说过,主宰诞生的地方,是一个双星系统,所以,主宰对于双星恒星系应该是有特殊好感的,而现在木星就是一个现成的火种,那么这样一来,点燃木星也合情合理。
把木星变成一个新的太阳,这显然是银河系的主宰的旨意。那为什么主宰要把木星变成一个太阳呢?来打个比方你就懂了,我们之前说了,整个银河系就是主宰的一个培育生命的院子,有点像一个农夫的后院养了各种花花草草和鸡鸭猪鹅。之前呢,这个院子里长出了一种叫人类的生物,主宰觉得还不错。但后来,主宰又在木卫二上发现了一种生物,就是钱学森号发现的那些生物,主宰觉得也不错,于是也想留下来培养一下。
而木卫二上最缺的是什么呢?是能量。所以,老大哥就派石碑去把这事办了,把木星点燃成了一颗恒星,这么一来木卫二就能得到更多的光照了,上面的生物就能更茁壮。同时,主宰还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人类这个动物好奇心太强,而且占有欲还很强,你看那个钱学森号上的张博士临死前,不就说什么将来这个生物用我的名字命名,看见什么都心生占有之意。所以,人类有点像养在主宰菜园子里的一头特别贪吃的猪,主宰生怕这头猪拱了自己新种的菜,所以给猪一个警告,说这个院子里的草你随便吃,但不要拱我的菜。也就是不要碰木卫二。
而鲍曼呢,作为助手,所有这些计划可能都是他来主抓落实的。前面我们分析了,由于我们的鲍曼是一个心怀怜悯又有人文关怀的人,他不忍看见发现2号在木卫二上被不明不白地烧死,于是冒着被主宰知道的风险,透露了一些消息给弗洛伊德他们,但同时鲍曼也在坚守原则,一点也没说不该说的话。到这,《太空漫游》四部曲的第二部,就给你说完了。
在这一部小说里最重要的情节,就是人类明白了,我们不是主宰唯一的培育对象,在太阳系,有木卫二上的生物,它和人类是一个争宠的状态。而且,主宰给人类标出了明确的权限,就是我养的生物,你不要去动。但是,凭借人类的性格,真的能这么听话,说不动就不动吗?当然不能。在接下来的一部小说里,人类又会做出什么淘气的事情呢?敬请期待《2061:太空漫游》。
撰稿、讲述:怀沙 脑图: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