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国》 朱伟解读
《酒国》| 朱伟解读
关于作者
莫言是中国籍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这个奖历史上第108位得主。他能获这个奖,无论是从作品的数量、作品涉及的面还是作品的深度,都是实至名归的。莫言的小说创作就像井喷,每一部作品的写作速度都是惊人的。他在写作的时候,保持了一种惊人的气场。
莫言作品最大的特征,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关于本书
《酒国》是莫言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因为涉及到了比较残忍的虚构情节,还曾经被出版社退稿。这本书的构思来自于莫言在报纸上读到的一个陪酒员的自述。本书虚构了酒国这么一个矿山城市,写的是上世纪90年代非常严重的公款吃喝现象,是一部尖锐的社会批判小说。
核心内容
省检察院接到了一封匿名的举报信,举报酒国市宣传部长金刚钻和一帮干部吃婴儿,于是省检察院就派遣了一个优秀侦查员去调查此事。但是侦查员到了当地,也深陷其中,受到了酒色的双重诱惑,最后与腐败干部沆瀣一气。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朱伟,这是我的《听懂莫言》的第三讲。今天我们讲一讲他的长篇小说《酒国》。
《酒国》是莫言的第三部长篇,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叫做《天堂蒜薹之歌》。1987年,山东昌山县发生了一个蒜薹事件,当地的农民因为种蒜薹可以发财致富,所以纷纷地种蒜薹。但是,遇到了官僚主义,种下来的蒜薹卖不出去,后来每斤蒜薹降到了5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农民就闹事了,砸了县委,抓了几十个人。莫言有感而发,等于是他的愤而不平之作,他用二十多天时间就写完了,这是他第一部长篇。
他的第二部长篇叫做《十三步》,是一个荒诞小说,从1987年的冬天开始写,到1988年的春天就完成了。
第三部,相对来说是写的时间比较长的一部长篇,他从1989年秋天以后开始动笔。当初时候,莫言在鲁迅文学院念硕士生。那么这个硕士生班,招了44个学员,里头有很多知名作家,其中有余华,有莫言,有严歌苓,有迟子建,洪峰等等等等。
莫言这个小说等于是开学以后开始写,一直到1991年春天毕业以后,到1992年才写完,拖的时间很长。那么在莫言的创作中间,这个小说不是唯一的拖的时间比较长的小说,按他自己的说法,他最后一部长篇《蛙》,就是青蛙的蛙,也是拖了很长时间。刚开始时候写了5万字的中篇,中断了,过了几年再捡起来再重新写的。但是莫言大部分的小说都是一气呵成的。
那么这个《酒国》的构思其实是因为当初时候莫言在报纸上读到了一篇文章叫做《我是一个陪酒员》。他讲的是原来有一个右派,被发配到一个矿山上面去当一个老师。最后穷困潦倒,他觉得一辈子就荒废在这儿了,所以有一天他就打算自杀,然后就用发的工资买了8斤酒,自己留了一个遗书,就到山里去了。他到山里去,把这个8斤酒喝完,发觉除了肚子胀以外,别的什么感觉都没有,他就躺在这个山坡上面,就在那儿哭。那么学校里头后来发现了这个遗书,就找到了他,这个名声就传播出去了。
后来他就成了这个宣传部的一个专业的陪酒员。因为他有点文化,他还能够编点那个段子,在酒桌上面他还能活跃气氛,那他后来的日子就过得很好。莫言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打算写一个5万字的中篇。但是,真正开始写起来以后,就收不住了,从酒就联系到了美食,然后他就变成一个27万字的长篇。
那么这个小说完成了以后,正好是余华要回去探亲,因为余华和莫言两个人在鲁迅文学院时候住在一个宿舍,莫言就让他把这个稿子的手稿带到《江南》去。作家张抗抗的妈妈当初还在江南杂志当编辑,因为这个小说里头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写到吃婴儿这个事件,她说这样的小说怎么能发呢?不敢发。余华就又把这个稿子背回北京了。
那么后来正好碰着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一个编辑到北京来约稿,莫言就把这个小说给他了。正好碰到了我们有一个朋友叫做肖建国在那儿当社长,他看了这个小说以后,觉得这个吃婴儿是虚构的,不是小说中间描写的真实的故事,那么这个小说就出版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间,吃婴儿这个事情是没有的,但是在医院里头,胎盘流传出来作为补品,大家抢着吃,很多人抢着吃,这个是真实的。那么这个就是莫言的,这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背景。
然后我们再来讲讲这个《酒国》的故事。《酒国》它是一个套装结构的故事。省检察院接到了一封匿名的举报信,举报酒国市宣传部长金刚钻和一帮干部吃婴儿。省检察院就派遣了一个优秀侦查员,叫做丁钩儿,到酒国去调查这件事情。
现实的故事就是这个丁钩儿到酒国,酒国是莫言虚构的一个城市的名称,是一个矿山城市。那么,这个丁钩儿到了这个矿山城市以后,当天晚上,矿长和书记就请他吃饭。酒喝的晕晕乎乎的时候,这个金刚钻就推门进来了,莫言描写这个金刚钻推门进来的时候是,丁钩儿朦胧中间就看到门打开以后,这个宣传部长就好像是闪着金光就进来了。那进来了以后就说,我来晚了,我先罚30杯,这个气场还是写得挺大的。30杯酒斟上了以后,这个部长就问,说:“老丁同志,眼前这个是酒还是矿泉水?”丁钩儿就从中间选了三杯,用嘴舔了一下,说“是酒。”他说:“那好,请你把这三杯酒给喝了。”
然后就写这个金刚钻很潇洒,就30杯酒一滴都不漏,喝完了以后,旁边人就大声叫好,说部长再来三十杯!金刚钻就说,再喝30杯是浪费,但初次和老丁同志见面,应该敬上三杯乘三杯,这就是九杯,莫言写这个丁钩儿意识与肉体背道而驰醉若烂泥。金刚钻说,老丁同志喝好了,请他回去休息吧。矿长就说,还有一道大菜呢。金发婴儿这才端了上来,这婴儿坐在一个金色大盘里,遍体流油,带着傻乎乎的笑容,栩栩如生,香气扑鼻。
那么侦查员丁钩儿就拔出手枪来了,说你们这些混蛋,吃人的混蛋,百分之百的法西斯,这个部长就说,老丁同志,你的玩笑开大了啊,这是我市的一道名菜,叫做“麒麟送子”,你不要搞错了,这是我们酒国的优秀烹饪师的精心制作,这个不是真的。这个婴儿它的脑袋是一个白兰瓜,身子是乳猪改的,它的胳膊是藕,它的腿是火腿肠,它的头上的头发是发菜。你还没有看到更加逼真的,更加逼真的眼睫毛还会动,一般人都不敢吃。
那小说描写侦查员就开枪了,就把这个婴儿的脑袋给打碎了,就脑袋里头的红的白的东西就喷了满墙,有两颗,又像眼球,又像是葡萄的东西就滚到了这个服务员的脚下。吃婴儿这个事,是莫言这部小说中一个很重要的夸张虚构。
他写酒国中有一条驴街,每天当街杀驴吃驴,驴街上浸透了无数驴的鲜血,每天飘荡着无数驴的灵魂,驴街,羊街,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疯狂的食客什么都吃,疯狂到极点,就成了这小说中的吃清蒸鸭嘴兽、红烧婴儿。吃婴儿当然是莫言的虚构,可莫言有意要通过丁钩儿的醉眼朦胧说,明明知道盘子里是,却怎么看都不是;明明觉得盘子里不是,却怎么看都是。
吃孩子这个事,其实它是莫言小说中间一个很重要的虚构。他有意的来,专门有意的来说,说明知道盘里头是,可怎么看都不是,明确知道盘里不是,又怎么看都是。他有意的搞成一种特别含混的说法。但是我们觉得,其实他是用了一种夸张的手段,在生活中间不可能出现吃孩子这个事,这就是小说的虚构。
这个小说的外面的情节,就是写这个优秀侦查员丁钩儿到了酒国以后,整个的怎么掉进了酒缸里头。他一上到矿山的卡车,就被卡车女司机诱惑,后来他就怀疑这个卡车女司机是这个宣传部长安排的,就是要抓他的把柄。然后他到了酒国以后,就觉得到处都是对他的监视。
他喝醉了酒以后,送到招待所,然后紧接着他就被女司机所诱惑,女司机带着他去驴街上,这驴街上面有一个小酒店,叫做一尺酒店,这一尺酒店里头是有一个侏儒当店长,叫做余一尺。
那个女司机带着丁钩儿到这个一尺酒店,她原来是这个酒店里头的侏儒店长的情妇。这个侏儒店长占有了全市的所有的美女,他说他有89个情妇,女司机排在第九号。丁钩儿在他的幻觉中间,觉得他是打死了这个女司机,又打死了一尺酒店的这个余一尺。然后他失魂落魄的到了街上,最后他掉到粪坑里面淹死了。
这是一个外面套着的故事,就是这个侦查员到酒国,非但没有侦查到事实的真相,反而是陷入了整个的酒色的陷阱,最后狼狈不堪。
他的小说的扉页就是丁钩儿的一个墓志铭,他说弟兄们,在混乱和腐败的年代里,不要审判自己的兄弟。我觉得这个墓志铭就特别有意思,因为它的含义就实际上是讲了在这样一个腐败的社会生态里面,每一个人都不能幸免,可能都是不由自主的就陷在了这个酱缸里头。那么这个丁钩儿可能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在莫言的小说中间,基本上都是会有一个愤世嫉俗的,咒骂现实的角色。这个小说中间,这个角色是一个老革命,这个老革命拿了一支猎枪守烈士陵园,他见到这个丁钩儿失魂落魄的样子,就大骂他。最后的这个老革命是被一帮老鼠啃的这个满脸都是鼠印,最后丁钩儿开枪,又把这个老革命的脸,整个的都打花了,这个其实是一个象征。
那么这个小说,刚才我讲了,这是一个套装结构,丁钩儿的故事是一个外面套着的故事,就是写一个那么优秀的侦查员到了酒国以后,最后毁灭。里头的故事其实比外面的故事还要重要,莫言这个小说的构思是两个故事交叉、对比着写。
两个故事,一个是丁钩儿带着举报信到酒国调查的过程,另一个是酒国酿造学院的博士研究生,文学青年李一斗给小说中的作家莫言写的信,与他寄给莫言,请他指点的小说里描写的故事。
李一斗是一个崇拜莫言的文学青年,他寄给莫言九篇小说,这九个短篇小说从《酒精》到《酒城》,完整构成了丁钩儿调查这个表面看是现实的故事的背景。在李一斗的小说中,他的岳父是酒国酿造学院的教授,他研究发明了猿酒;他的岳母是酒国烹饪学院的教授,研究发明了“麒麟送子”,也就是红烧婴儿,后来他岳母疯了,就写了匿名举报信,省检察院就派丁钩儿到酒国。
这个小说的结构是,一段丁钩儿的现在时,一段李一斗给莫言的信与随信寄的小说。李一斗的小说,就是里面套着的故事前提,就像俄罗斯套娃。
那么李一斗给莫言的这些小说中间,就写了肉孩的生产过程。就是酒国这个附近的农村里头,就像养猪一样养小孩,小孩在被收购的时候是要被评级的。为了要拿到一等、特等,就要吃好东西,保证奶水好,喂出的婴儿白皮细肉,肤色好,肥胖。
李一斗给莫言的第二篇小说就叫做《肉孩》,写的就是肉孩的收购过程。小说中的主人公叫金元宝,他和他老婆精心养了一个肉孩,收购时候,这个肉孩评了个特等,特等100元一斤,这小孩21斤4两,最后卖了2140元钱。收购时候,工作人员要问,你这孩子是专门给特购处生的是吗?所以这孩子不是人是吗?你愿卖我们愿买,公平交易是吗?要签合同,按一个手印。金元宝在卖这个孩子的时候,当场看到了有一个同时卖的,叫做小精灵。这个孩子长得瘦小,但是他的眼睛不像是一个孩子的眼睛。在后面一篇小说《神童》里头就交代了这个所谓的小精灵。他从小的时候就看他父母生下一个弟弟,然后这个弟弟就不见了,所以他从小就知道有卖孩子这个事。那么他为什么没有卖掉呢?因为他全身上下长了一些像鳞片一样的东西,这当然是莫言小说中间的,所谓魔幻的成分,所以他不能作为肉孩去出卖。
那么他后来有一次偷喝了猿酒,就是猿猴的猿,身上的鱼鳞片就都脱落了。脱落了以后,他就长不大了,实际上他就变成一个侏儒,其实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但是模样仍然是一个孩子。《神童》里头就描写了这个精灵,晚上号召这些肉孩们绝食。他说,你们谁吃得胖,谁就先被吃掉,所以大家都不要吃饭。最后他组织了暴动,就逃跑了。那么他跑到哪里去了呢?按照李一斗的叙述,他就有可能后来跑到了驴街,开了一个一尺酒店,就变成了余一尺。。
那么这个余一尺是怎么发家的呢?起先他到市里去申请开酒楼,有关部门根本就不同意,后来他就跟市长做了一个底下的交易。这个酒楼开了以后,招聘工作人员,突然间就来了两个侏儒女孩儿,就给这个余一尺带来了财富,因为这两个女孩儿来自高官家庭。然后这个市里一下子就对这个酒楼就重视起来,这酒楼就变成了酒国的一个财富的象征。
李一斗的这个小说中间描写,红烧婴儿这道菜原来是他岳母给发明的。李一斗的九篇小说中,有一篇叫《烹饪课》,第一人称写“我”听岳母讲怎么做红烧婴儿的过程。李一斗描写他岳母虽然徐娘半老,却保养得很好,因为她一直要吃燕窝,九篇小说中有一篇《采燕》,就是她岳母讲述他们家族血腥的采燕窝过程。
那么,李一斗的《烹饪课》里,她岳母先讲解怎么做清正鸭嘴兽,然后肉孩上来了。他岳母先强调,厨师是铁打心肠,不允许滥用感情。我们即将宰杀的婴儿其实不是人,它们只不过是根据严格的、两厢情愿的合同,为发展酒国经济生产出来的人形小兽,它们本质上与鸭嘴兽没有区别。为了保证动物作为食材的质量,有经验的厨师都会以闪电般结束动物的生命,对肉孩的处理是乙醇麻醉。
然后,要保证其肉质鲜美,要先放血,莫言就描写,肉孩放进一个笼子里,脚从笼子下出来,脚底开一个小口,血流出来,像宝石一样艳丽,很残酷。莫言小说中,经常有夸张的残酷,我不喜欢残酷,但这是作家的表现手段,他要通过这残酷警醒读者。
这小说的最后一章,李一斗莫言到酒国,余一尺出钱请莫言写他的传记,莫言就到酒国去了。这是第三人称叙述了,这个莫言是小说中的,莫言经常让自己在他的小说中客串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
莫言到了酒国,李一斗接站,余一尺就在车里,然后当晚,市领导设宴,在酒桌上面,这个金刚钻,宣传部长金刚钻又出现了,这小说又回到了开头,丁钩儿到酒国的场景。小说又回到了起点。最后是,莫言喝得醉醺醺的时候,一个女副市长大声说笑着进餐厅说,大作家呢?我敬他三碗。莫言躲到桌子底下去了,女市长说,躲也不行,拉出来,给我捏着鼻子灌。最后,三碗酒下去,小说描写莫言在听到酒水往下流淌的时候,闻到了女市长胳膊上的清香,他流泪了,女市长问他,大作家,你怎么了,他说“我好像在恋爱”。
我理解,这是在说诱惑,陷进酒色的诱惑,在诱惑面前的不由自主。我们如果联系丁钩儿那个墓志铭,就是,那个年代,已经构成了一个上上下下的腐败的场,就是这个腐败不是由几个人、一些人所左右的,是无数人都无法抗拒地陷进去,共同组成了腐败。这是这部小说揭示的一个重要主题:腐败的土壤与这土壤上造就的生态。我们如果联系丁钩儿的那个墓志铭来看,就是在那个年代里头,就是在酒场上面,或者说在官场上面,就是每一个人都身不由己,就是这个腐败,不是说是凭空产生的,是无数人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腐败,你是不由自主就被诱惑了。
这就是《酒国》的故事。
最后我们再来讲一讲,这部小说在莫言小说中间的地位。
这部小说从批判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讲,它是一部力作。那我很感慨,因为从1995年开始,我做《三联生活周刊》的主编,这部小说是1992年完成的。在1996年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封面故事,叫做《酒神疯了》,这个封面故事就是讲山东的酿酒业。当初时候,中央电视台每年广告招标的头标都是山东的酒业。那么我们后来到大概是2001年的时候,我们才开始做饮食业的腐败。
我记得大概2001年的时候,《三联生活周刊》有一个封面故事,说标题就是一年吃掉5000个亿。那么莫言,也就是说莫言在10年以前就写了酒国,写了这种奢侈的吃喝,写了酒色文化,写了公务员在这种酒场上面,色场上面无法自拔所构成的恶性传染,由这种彼此传染造成的越来越广泛的腐败,它似乎成为了虚假繁荣的润滑剂。所以,我们说从批判现实主义的角度来讲,这个小说它特别尖锐。
我后来曾经感慨,我就说如果说当年我们的很多公务员能够在那个年代,如果就能够读到这个小说,那大概很多公务员都可以避免他们的错误,避免他们走向犯罪的边缘。
那么这部小说在莫言小说的中间另外有一个特点,就是从这部小说开始,莫言开始往中国传统小说的表达方式上面走,这个小说中间有很多中国传统小说的描写了。比如说小说中间写到这个丁钩儿喝多了酒以后,他的灵魂会飘起来,他的身体在酒桌上面,灵魂他可以飘到天花板上去。他可以浮在天花板上看底下,看底下一桌子的菜,看底下人们怎么围着他敬酒,然后看他自己怎么丑态百出。他写他漂到天花板上这个灵魂就像是一只蝴蝶,这个蝴蝶还可以绕着这个枝形吊灯的那个铁链,从铁链里头穿来穿去,然后这个蝴蝶眼睛里头看到的葡萄酒就像鲜红的太阳,看到的啤酒就像是晚上升起的月亮。
这些描写的话就其实很像是中国传统的小说,志怪小说,或者说是神话小说中间,譬如说《西游记》里头的描写。这个其实是莫言一个很重要的开端,就是中国传统小说怎么和这个西方的一些表现手法能够融合,我觉得从《酒国》是一个开端。
甚至于莫言这个小说中间还会写这个,他作为一个蝴蝶,还会钻到女服务员的鼻子里头去,然后这女服务员就打了一个喷嚏,就把它打出来了。这都是《西游记》里头描写的方法。
对莫言这个小说,其实也是有质疑的,质疑的是他的残酷与感官刺激。红烧婴儿是夸张,荒谬,但她确实构成了读者阅读的心理不适。
作为读者,阅读到一些残酷的段落,比如杀驴、杀鸭嘴兽、《采燕》里杀牛,捣毁乳燕的窝燕的哀鸣,我都不忍卒读,会翻过去。但他这些强烈的感官刺激背后,你能感觉到莫言的态度,比如他写丁钩儿在恍惚中看到婴儿端上来时的愤怒,他说战国时易牙为讨好齐桓公,蒸熟了自己的儿子,你们杀老百姓的儿子喂自己的儿子,天理难容。他说,我听到了婴儿在砧板上,在油盐酱醋花椒大料,在你们肚子里的哭声。
之前,《肉孩》一节里,描写金元宝夫妇清早起来给孩子洗澡,孩子在憨憨地笑,小孩洗完澡叼着母亲的乳头睡熟了,然后母亲恋恋不舍地看着金元宝将儿子抱走,都是充满感情的。
在这部小说的后记中,莫言说,他跟许多官场上的小官吏是朋友,也跟他们喝了不少不花钱的酒,深知在这种酒席上绝不是一件乐事。那些小官吏们其实也想回家吃饭,有兴趣与家人在一起,自随自便地酌两盅。他们是身不由己,一方面因为用公费吃喝,酒海肉山地挥霍被老百姓咒骂,另一方面他们又深受酒宴之苦,多少人喝坏了身体。
他说,中国如果杜绝公费吃喝一年,大约能修一个三峡大坝;杜绝公费吃喝三年,就可以让那些贫困的农民都脱贫,你能感觉,他写这个腐败的现实,他背后的是对这个社会的痛心疾首。他不是为了写腐败而腐败,他是要写对这个腐败现象的一种愤怒。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对这个社会是有鲜明的爱憎的。所以我就是说,感官刺激的话,是在表象,我们不能只是用他的表象来判断他的整个作品的内涵。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讲的重要内容。
第一, 莫言的《酒国》是一部相对篇幅比较短的小说,灵感来自他从报纸上看到的一篇小文章《我是一个陪酒员》。
第二, 莫言这个小说的结构很精巧它是一个套装结构,是一个外面的故事套着一个里面的故事。
第三, 莫言这个小说中间引用了一些中国传统小说的写作技巧,和他原来的西方的写作技巧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他自己的语言风格。
第四,莫言在小说中间有一些残酷的感官描写,但是他的感官描写是在外部,他的内心是炽热的。
撰稿、讲述:朱伟 脑图: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