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 黄昱宁工作室解读
《源氏物语》| 黄昱宁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源氏物语》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她自幼学习汉诗,熟读中国典籍,1005年底进入后宫,官名藤式部,后来改为紫式部。
关于本书
《源氏物语》是日本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启发了日本一千多年以来的文学传统和美学意识,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散文体长篇小说。
核心内容
第一,紫式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源氏物语》的;
第二,以《源氏物语》主人公源氏公子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了解这部巨著的主要情节;
第三,《源氏物语》的精神主旨是什么?为什么它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日本作家、诺奖得主川端康成,曾评价说:“在日本,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超越《源氏物语》。”在日本,《源氏物语》被称为“古典文学之泰斗”,启发了日本一千多年以来的文学传统和美学意识。此外,它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散文体长篇小说,比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还要早三百多年。
《源氏物语》的成书年代一般认为是在1001年到1008年间,那时候是日本的平安时代,相当于我国的北宋早期。许多日本古典文学作品都曾风靡一时,后来却无人问津,而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源氏物语》,直到现在依然有人读它、研究它,还被多次改编成戏剧、影视剧、漫画等等。
人们为什么对《源氏物语》这么感兴趣呢?不同的人可能有不一样的答案,因为读《源氏物语》时,人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人把它当成政治小说来读,了解一千多年前日本皇室贵族政治斗争的细节;有人把它当成民俗小说来读,欣赏当时日本皇宫贵族的生活画卷;还有人把它当成宗教小说来读,因为一些主要人物在经历了悲欢离合之后,最终以遁入空门为人生归宿。但更多的人,还是喜欢把它当成爱情小说来读,这部作品中描述的生活和情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产生共鸣。
《源氏物语》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源氏公子的生活经历和爱情故事。书名里的“源氏”指的就是源氏公子,他原本是小皇子,后来被天皇降为臣籍,赐姓源氏。为什么会这样?源氏公子的生平和故事,稍后会详细展开。
再来看看书名中的“物语”。物语是日本的一种文学体裁,原意是日常杂谈,讲故事。《源氏物语》侧重于用散文体讲传奇故事。同样是讲故事,《源氏物语》之前的物语文学,登不了大雅之堂,主要给日本皇室的后宫佳人提供消遣,而《源氏物语》这部作品让物语文学被推上了日本文学的巅峰。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要说到本书的作者日本女作家紫式部了。在她之前的物语文学,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和艺术的完整性。而紫式部讲的传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富有洞察力,她认为,物语的真实价值是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只是记述表面事实。此外,她还在作品中插入大量传统和歌,来烘托人物细腻优雅的才情。和歌是日本的一种诗歌,由中国的乐府诗发展而来。和歌的加入,让《源氏物语》的文本如同行云流水般绮丽动人。
好,今天的解读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进入《源氏物语》的故事前,我们简单了解一下作者紫式部的生平,她创作《源氏物语》的背景。像《源氏物语》这样的巨著,如果一一细数,恐怕三天三夜都讲不完,所以在第二部分,我们就以源氏公子的爱情故事为切入点,了解一下主要情节。第三部分,来聊聊,与《源氏物语》有关的两个问题,这部作品的精神主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好,我们开始第一部分。简单了解下紫式部的生平和《源氏物语》的创作背景。
紫式部创作《源氏物语》的时代是公元10世纪。虽然她写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源氏物语》却反映了日本一段真实的历史。公元10世纪,是日本平安朝的中期,那时候,日本的政治体制转向“摄关政治”,此后逐渐达到顶峰。
简单说,摄关政治,就是皇室的外戚左右国政,实行寡头贵族统治。摄关是“摄政”和“关白”的合称。天皇年幼时无法亲临朝政,就由摄政代为处理政务,辅佐天皇的人是日本豪门贵族;等到天皇成年,摄政继续辅佐天皇处理政务,只不过名称改为“关白”。
平安朝中期,垄断“摄政”和“关白”职位的是日本藤原氏家族。这个家族的祖辈受到朝廷重用,后来家族里的女性与天皇联姻,生下皇子。藤原氏家族就以外戚的身份,把国家的政治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
随着藤原氏家族得势,这个家族内部政治夺权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男性家族成员能不能掌权,与他在后宫的势力密切相关。说白了就是,谁家女儿能得到天皇的宠幸,诞下龙脉,谁就能掌管朝廷。那时候的日本,推崇汉唐风韵,重视诗书礼乐,藤原氏家族内部的各个争权者,都会招募才华出众、出身名门的女子,作为自己女儿的女官,两个女性一起被送进宫中,女官为女儿们侍读侍画,协助她们得到天皇的宠爱。
紫式部就是一名被送进宫的女官。公元973年左右,她出生在一个中等贵族家庭,本姓藤原,从小就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她在汉诗、和歌和音律方面都很有造诣。二十岁时,她嫁了人,但没过几年,丈夫就因为感染瘟疫过世了。
1005年前后,当时日本的朝中第一人是藤原道长(念作cháng),他找来紫式部给他的女儿藤原彰子当女官。当时的天皇是一条天皇,他的前皇后藤原定子因为难产而早逝,天皇对定子念念不忘。定子的女官叫清少纳言,也是一位大才女,凭借作品《枕草子》名声大噪。藤原道长希望仿效这种做法,借助紫式部的才学,促进女儿彰子与天皇的关系。藤原道长资助紫式部,给她提供昂贵的纸张,协助她完成《源氏物语》的创作。
这一招成效不错,一条天皇果然被《源氏物语》深深吸引,开始频频宠幸彰子。这不仅因为《源氏物语》是部优秀的作品,还因为故事一开端的情节设置,与一条天皇和前皇后的爱情经历非常相似,勾起了天皇的缅怀之情。此外,百姓也被《源氏物语》吸引,为了一探宫廷内幕,人们争相誊抄、传阅此书。一时间,《源氏物语》成为日本宫廷内外炙手可热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源氏物语》的构成。这部作品共五十四回,译成汉语将近百万字,登场人物约有四百多人,和歌七百多首。人们阅读和研究《源氏物语》时,通常会把它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从第一回到第三十三回,是整本书的重头戏,描绘了主人公源氏公子的主要经历:富有传奇色彩的出生,热烈奔放的爱情生活,因乱伦而自我贬谪,最后又回归朝廷、位极人臣。第二部分篇幅不长,从第三十四回到第四十一回,共八回,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讲述了中年时的源氏公子,为了保住政治地位,按天皇的旨意,迎娶了年轻的三公主。从此,他辉煌的人生开始从家庭内部崩塌。第三部分包括全书最后的十三回,其中,最后十回也被称作“宇治十帖”,介绍了源氏公子离世后,他名义上的幼子薰君和他的外孙匂亲王,与宇治三姐妹之间的爱恨纠葛。
源氏公子一生对各色女子的爱欲嗔痴,可以说是《源氏物语》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篇章。下面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了解《源氏物语》前两部的主要内容。
在日本某一朝天皇的时代,后宫中有一位桐壶更衣,桐壶是名字,更衣是宫中嫔妃的一种头衔,更衣的上面还有女御、中宫、皇后。桐壶更衣很受宠爱,这不仅招来了嫉妒和诽谤,还引来朝野内外的侧目,人们担心天皇对她的宠爱会招来大祸。
天皇有个大皇子,是右大臣的女儿弘徽殿女御所生。后来,桐壶更衣生了一个容貌俊秀的小皇子,很讨天皇喜欢,但小皇子三岁时就失去了母亲。长大后,小皇子不但样貌俊美,还聪明颖悟,多才多艺。天皇很喜欢他,但又担心,没有高贵的外戚做后援,如果把他立为太子或封为亲王,会让世人疑忌,甚至招来杀身之祸。天皇还找来了精通命理的人推算小皇子的命运,结果得出一样的结论。于是,天皇就把小皇子降为臣籍,赐姓源氏。
从此,小皇子就以源氏公子的身份出入宫廷。岁月如梭,但天皇对桐壶更衣的思念分毫未减。一天,有人提起,先帝的四公主很像桐壶更衣,天皇听到,喜出望外,立即召见,安排她住进藤壶院,从此,就以“藤壶女御”称呼她。
源氏公子听说藤壶女御跟母亲长得很像,就对她格外亲近。成年后,源氏公子甚至对她产生了爱恋之情。那时,天皇已经把左大臣的女儿葵姬,许配给了源氏公子,葵姬身份高贵、气质威严,但跟源氏公子在性情上格格不入,源氏公子觉得她很难亲近。
可能是为了排遣寂寞的心情,也可能出于风流天性,源氏公子此后开启了他与众多女子缠绵悱恻的一生。这些女子容貌倾国倾城,满腹诗书才华,她们与源氏公子交往时表现出的柔弱、隐忍、抗争,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令人唏嘘的传奇故事。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空蝉。空蝉出身名门,但没能入宫,嫁给了一个地方官。一天,源氏公子在这位地方官的府上暂住。夜晚,他透过纸隔扇瞥见了空蝉的倩影。半夜,他打开纸隔扇,把空蝉带入自己房间,空蝉惊恐万分。面对年轻英俊的源氏公子,空蝉一度动摇,但还是毅然拒绝了对方的非礼行为。此后,源氏公子对空蝉念念不忘,常常鸿雁传书,表达心迹。空蝉偶有回复,但终究不为所动。
空蝉有个弟弟叫小君,知道源氏公子对姐姐的思念。有一天,家中男人上任去了,小君邀请源氏公子偷偷来过夜。夜里,源氏公子正要钻进空蝉的房间,结果,空蝉感到有人走近,还闻到一阵香气,知道事有蹊跷,就悄悄溜出房间,上演了一出“金蝉脱壳”。
源氏公子进入房间后,看到一个女子睡着了,以为是空蝉,后来才发现认错了人。那个女子是空蝉的继女,叫轩端荻,体态圆润、洁白可爱,与空蝉的高雅端庄完全不同。源氏公子将错就错,告诉轩端荻,自己两次来府上借宿都是为了向她求欢,对她私立海誓山盟,请她等待重逢的机会。轩端荻年纪还小,就信了他的花言巧语。
此后一段日子,源氏公子依然很难割舍对空蝉的爱恋,对于轩端荻,源氏公子虽然觉得她可怜,但左思右想,又不知道该怎么回复,索性就把她抛在脑后。
没过多久,源氏公子邂逅了另一个女子夕颜。一天,源氏公子微服私访去探望乳母,结果大门关着。等门开的时候,源氏公子忽然看到,隔壁屋外的蔓草中开着许多可爱的小白花。他从随从那里得知,这种花名叫夕颜,通常开在肮脏的墙根。源氏公子可怜这种花,就吩咐下人去摘一朵。
下人摘花时,一个年轻女子走出来,把手里的白纸扇递给随从,说花枝娇弱,不好用手拿,可以花朵放在扇面上呈给公子。源氏公子后来拿到了扇子,发现上面写了两句诗。不久后,他得知那名女子温柔绰约,就找人牵线搭桥,和她私会。
一段时间后,源氏公子把夕颜带到另一个院落住下,那里很荒凉。住下的当晚,夕颜在睡梦中受到一位美艳女子的侵扰,浑身痉挛,痛苦万分,没过一阵就断了气。坊间传说,美艳女子是六条妃子的生魂,六条妃子是已故皇太子的妃子,长得妩媚多姿,与源氏公子私通多年,生魂指的是活人的魂魄。六条妃子在坊间的口碑不好,源氏公子的原配葵姬死于难产,坊间也认为,是六条妃子妒火中烧,用生魂迫害了葵姬。
夕颜死后,源氏公子有意疏远了六条妃子。后者很失望,决心斩断情丝,去别处修行。离开前,源氏公子赶过来诉了一番衷肠,还把折来的一支杨桐塞进帘内,表达自己对她的心意就像杨桐一样常青,这才消散了六条妃子的怨恨。
六条妃子的离开,虽然让源氏公子有些惆怅,但并没有占用他太多注意力,因为宫里还有两位女子让他牵肠挂肚。一位就是前面提到的藤壶妃子,她长得很像源氏公子的母亲,源氏公子对她产生了爱恋之情,但苦于无法相见,后来,源氏公子在宫女的协助下,潜入藤壶妃子的内室,以强力达成所愿。不久后,藤壶妃子怀孕,生下一位小皇子,小皇子成为新太子,藤壶妃子也被册立为皇后。小皇子面貌俊俏非凡,更像源氏公子而不是天皇。朝野内外议论纷纷,藤壶皇后陷入深深的自责,从此遁入空门,三十二岁就去世了。
源氏公子对藤壶皇后相思成疾,这时,另一位女性紫上(也被称为紫姬,紫儿),作为替代,登上了源氏公子的爱情舞台。整部《源氏物语》里,与源氏公子有过情感纠葛的女子不下二三十人,但紫上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女主角。甚至,作者紫式部的名字也是基于紫上而来的。
我们知道,紫式部出生时本姓藤原,送入宫后成为女官。当时女性的地位很低,就算是女官,也不允许拥有姓名,只能以父亲或兄长的官衔相称。紫式部的哥哥曾经担任过式部大丞,她一度被称作藤式部。《源氏物语》发表后,由于紫上这个角色太过深入人心,藤式部从此就改名为紫式部。
说回到源氏公子和紫上的故事,两人的恋爱称得上是“旷世畸恋”。源氏公子18岁那年,慕名去拜访住在山里的一位高僧。上山的路上,他见到了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女,十岁左右,身上隐约透露出藤壶妃子的影子。这并不是他的错觉,这位少女名叫紫上,是藤壶妃子哥哥的私生女。
源氏公子对紫上一见倾心,朝思暮想,难以忘怀。一天夜里,他带着仆人骑马赶往山上,把紫上抱回住处。从此,紫上便在源氏公子的私邸二条院住下。源氏公子教紫上琴棋书画,按照自己理想中的妻子形象培养她。两个人虽然年龄悬殊,但相处起来并没有什么误解和妒忌,成了一对快乐的游戏伴侣,也萌生了一种异乎寻常的爱情。
源氏公子在家里藏了紫上这位“天命之女”,可他寻花问柳的欲望分毫未减。直到一桩私情东窗事发,给他带来了灾难。右大臣的女儿叫胧月夜,是当时的天皇朱雀帝最宠爱的妃子。胧月夜生病后回娘家休养,趁机与源氏公子幽会。这段时间,她的大姐弘徽殿太后也回到了娘家,弘徽殿太后就是大皇子的母亲。
私情总有被撞破的一天,撞破它的人是右大臣。前面说过,源氏公子的正室夫人葵姬,是左大臣的女儿,左右大臣都是天皇身边的一等大官,彼此水火不容。左大臣看到,自己女儿与政敌的女婿有染,气得头昏眼花,立刻禀报给弘徽殿太后。弘徽殿太后决心要把源氏公子狠狠地惩办一番。
大难临头,源氏公子自叹:“恶贯满盈,终于要受世人非难了!” 他担心自己将来会遭遇更惨的命运,渐渐产生了厌世的念头。二十六岁这年,他决心离开京都,到荒凉人少的须磨去。众多红颜知己,甚至与源氏公子只有一面之缘的女子,都为他的离去黯然神伤。他心里最难放下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紫上,另一个就是为他生下孩子出家为尼的藤壶皇后。源氏公子带着七八个侍从,秘密离开了京都,来到须磨。
须磨属于沿海地区,就在现在日本的神户。源氏公子到达这里的第二年,遇上了一场巨大的海啸。暴风雨的声势异常猛烈,但源氏公子从容不迫地在府邸坐着念经。狂风暴雨多日不息,甚至霹雳一声,火焰迸发,把源氏公子住所的廊子烧毁了。源氏公子在疲劳中,不知不觉睡着了,梦里,他见到了去世的父亲桐壶天皇,斥责他住在这么肮脏的地方,他听闻源氏公子遭受大难,坐立不安,特地从冥府穿越大海,前来探望他。桐壶天皇说完就要离开。源氏公子依依不舍,想要与父亲同去,但父亲已不见人影。
第二天,风雨骤歇。一艘小船来访,来的人是明石道人,他说,自己是受梦中人所托,接源氏公子前往离须磨很近的明石。在明石,源氏公子又邂逅了明石道人的女儿明石之君,展开了一段恋情。三年后,就在源氏公子被召回京都时,明石之君怀孕了,生了一个女婴。源氏公子在京都思女心切,派人把母女接进了二条院。
源氏公子待在须磨的那些年,紫上一直都待在二条院,操持府邸内外,俨然是二条院真正的女主人。紫上原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当她见到明石之君的女婴时,第一次产生了妒忌。紫上以养母的身份,接受了女婴,对她视如己出,疼爱万分,但她对女婴依然有难解的心结。然而,在源氏公子的眼里,这种妒忌让紫上显得愈发娇艳,他对紫上倍加怜惜。
源氏公子回到京都之后,朱雀帝让位,十一岁的冷泉帝登基。冷泉帝是藤壶皇后生下的皇太子,没错,他正是藤壶与源氏公子偷情生下的私生子。源氏公子不久后恢复了官爵,最后还位居摄政,辅佐冷泉帝治理朝政,达到了他在政治生涯上的高峰。
源氏公子四十岁时,前朝天皇朱雀帝出家了,但他放心不下女儿三公主,决定把她交给源氏公子。源氏公子就迎娶了三公主,这让紫上感到很落寞。源氏公子也很愧疚,对她再三许诺,但两人之间还是生出了嫌隙。源氏公子的风流成性,让紫上愈发心灰意冷,渐渐有了遁入空门的念头,但在丈夫的百般挽留下没能如愿。
源氏公子四十六岁那年,心结难解、郁郁寡欢的紫上得了重病,源氏公子就搬去二条院陪她休养。源氏公子的正房夫人葵姬有个哥哥,他的长子叫柏木,曾在某一年爱上了三公主。源氏公子陪伴紫上的期间,柏木与三公主偷尝禁果,但柏木因此惶惶不可终日,不久后英年早逝,留下了一个遗腹子叫薰君,名义上,他是源氏公子的儿子。三公主临产那天,源氏公子站在门外,心中五味杂陈,想着,柏木与三公主又何尝不是他与藤壶的重演。自己这一辈子担忧恐惧的事情,在有生之日以这种方式得着现行,岂非一种报应?
紫上染上重病后,再也没有痊愈,最终在源氏公子五十一岁那年亡故。这些年来,源氏公子尝尽了生离死别之苦,紫上的香消玉殒让他沉痛不已。从此,他心如死灰,第二年就放下尘世的一切,只管虔修往生成佛之道了。
此后,冬去春来,四季流转,《源氏物语》也到了第四十一回“云隐”。“云隐”的意思是“隐遁”,暗示了源氏公子的故去。这一回只有题名,没有文本。所以我们无法得知他去世的确切年龄,但从前后文推测来看,应该是在五十五六岁左右。
对于第四十一回为什么没有文本,千年以来,学者们各执一词,但接受度最广的一个说法是,书中已经描写了许多人的亡故,特别是紫上之死,写得尤其沉痛。假如作者继续写源氏公子之死,恐怕会不堪其悲,所以才以留下题名的方式,暗示源氏公子的亡故。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一回的空文本,营造出了一种东方文化特有的留白意境,让源氏公子之死带来的悲伤,更加沉重与深远。
《源氏物语》的第二部到这里结束。第三部俗称“宇治十帖”,讲述了十年后,源氏公子后人的故事。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就不介绍了。
了解完了《源氏物语》的主要内容,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下两个与它有关的问题。《源氏物语》的精神主旨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它被称为日本的《红楼梦》?
先看第一个问题。源氏公子一生风流成性,沾染女子无数。大部分时候他算得上情深义重,但也不乏轻薄之举,可这并没有影响源氏公子在日本读者心目中“白月光”的形象。从日本文化的角度来看,源氏公子的风流情史,究竟在表现什么?
从源氏公子身上,我们能看到日本特有的一种审美文化——“物哀”,是指“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能理解感动之心”,简单说,就是“真情流露”。“物哀”的提出者是日本江户时代的著名学者本居宣长。
《源氏物语》描写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政治和淫逸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会站在道德主义立场上,把《源氏物语》看作是“劝善惩恶”的道德教诫之书,然而在本居宣长看来,《源氏物语》的写作宗旨不是劝善惩恶,而是表现“物哀”,贯穿《源氏物语》始终的创作宗旨和基本精神是表现“物哀”,也就是,把作者的感受与感动如实表现出来,与读者分享,寻求共感,由此实现读者在审美意义上心理与情感的满足。
本居宣长认为,所有人情中,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男女恋情,而在恋情中,最能使人体会到“物哀”的,是有悖道德的不伦之恋。《源氏物语》中的男女之爱,时常脱离儒教纲常和佛教伦理的规制,被看作是“不道德”的关系。感情为人所有,却不为自身所控制。《源氏物语》中的这种情感表达不由自主,是自然之美在人心灵中触发的一种深沉的、难以言表的细腻情绪,最能体现“物哀”之情。
《源氏物语》的一位现代日语译者田边圣子,曾这样解释《源氏物语》:“年轻的时候,只觉得古文冗长而烦琐,不曾通读;30岁出头的时候重读,因为习惯了古典文法的运用,便觉得这是一篇描述了众生多样爱情的佳作,读来妙趣横生;到了40岁,开始看到那些因源氏公子的永不满足而招致不幸的女子,也开始认为《源氏物语》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而到了50岁,就能透过故事中的‘哀’,看到‘哀’深处的‘喜’。” 这段话精准地概括了人们在不同人生阶段阅读《源氏物语》的感触。
再来看第二个问题,《源氏物语》经常被称作日本的《红楼梦》。这不仅因为两部作品都堪称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更因为两者在人物设计、修辞手法、内容形式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接下来,我们试着来讨论一些相似之处。
在人物方面,花柳丛中过的源氏公子,跟热衷于混在红颜知己堆里的贾宝玉有几分相似。《红楼梦》里的女子常常成对出现,最明显的对照组莫过于林黛玉和薛宝钗,《源氏物语》里也一样,还记得源氏公子苦苦追求的空蝉吗?空蝉在源氏公子夜入闺房之际,金蝉脱壳,留下了自己的继女轩端荻。空蝉与轩端荻就是一组对照。空蝉纤瘦清丽,高冷端庄;轩端荻丰腴圆润、活泼可爱。
在修辞手法上,《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一样,也喜欢以花喻人。《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富贵牡丹,林黛玉是出水芙蓉,史湘云是海棠,妙玉是兰花;而在《源氏物语》中,藤壶妃子是美丽的紫藤花,紫上是纤弱的紫草,葵姬是低调的双叶葵,夕颜是薄命的瓠花。《红楼梦》中,以“葬花”表现黛玉对花的疼惜,而《源氏物语》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有位皇子在树的四周张起帷屏,挂起垂布,不让初绽的樱花被风吹落。
从内容来看,两部作品都以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但绝不限于此。我们知道,《源氏物语》完整地描绘了一幅当时日本皇宫贵族的生活画卷,从日常起居到祭祀庆典,从衣着发髻到奏乐熏香,无所不包。这类内容也是《红楼梦》重点呈现并为后人津津乐道的。
有相似之处,自然也有不同之处。因为时间关系,今天只能为你介绍一处,有兴趣的话,你可以进一步发掘和探索。著名翻译家叶渭渠先生,也是日本文学、文化的研究专家,曾经比较研究过《源氏物语》和《红楼梦》。根据叶先生的说法,两部作品的文学观念都受到儒学思想的影响,一个表现是,它们都很注重真实。
不过,《红楼梦》追求的真实,是超越平凡生活、更高远的精神境界,强调文学的外部联系,也就是文学与现实的联系,叶先生说,《红楼梦》观察现实时,会对现实进行道德判断,并以此区别善恶,表现这部作品反叛封建主义的主题思想。而《源氏物语》追求的是平凡生活的真实,为了表现“物哀”,主要展现人的主体感情。这个不同之处,也体现在两位男主人公身上,叶先生说,《红楼梦》中贾宝玉,反抗旧礼教,追求爱情和婚姻自由,具有反叛儒教伦理道德的性格。而紫式部笔下的源氏公子,是一个中性的人物,思想性格不太明显,追求感情上的真实。
到这里,《源氏物语》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我们总结一下本期音频的知识要点。
第一,《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散文体长篇小说,诞生于一千多年前,但直到现在依然很受欢迎,人们把它当成政治小说、民俗小说、宗教小说、爱情小说来读。
第二,《源氏物语》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她在汉诗、和歌和音律方面都很有造诣,在宫中担任女官,《源氏物语》是她写给天皇和妃子用来消遣的读物。
第三,《源氏物语》的主人公源氏公子情史很丰富,有学者认为,这是要表现“物哀”,“物哀”是日本特有的一种审美文化,指的是“感物生情”“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能理解感动之心”。
第四,《源氏物语》经常被称作日本的《红楼梦》,两者在人物设计、修辞手法、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也都注重真实,不过,有学者认为,《红楼梦》强调的是文学与现实的联系,会对现实进行道德判断,而《源氏物语》谈论的是人性的真实,展现人的主体感情。
假如你想看《源氏物语》的原书,欢迎到得到电子书找来看看。为了帮你更好地阅读原书,最后,为你简单介绍一下《源氏物语》的版本和中文译介。
一千多年来,日本后人为《源氏物语》写下了许多注释本和译本。现代日语译本中比较出名的包括谷崎润一郎译本、与谢野晶子译本和佐成谦太郎对译本,等等。在中译本方面,著名翻译家钱稻孙翻译过《源氏物语》的前5卷。丰子恺先生翻译过全本,他的译本优美典雅,颇具古风,出版后就成为中译本的经典之作,推荐你找来看看。
撰稿:黄昱宁工作室
转述:杰克糖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划重点
1.《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散文体长篇小说,诞生于一千多年前,但直到现在依然很受欢迎。
2.《源氏物语》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她在汉诗、和歌和音律方面都很有造诣。
3.《源氏物语》的主人公源氏公子情史很丰富,有学者认为,这是要表现“物哀”,“物哀”是日本特有的一种审美文化,指的是“感物生情”“遇到应该感动的事情而感动,并能理解感动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