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乔伊斯传》 苗炜工作室解读

《乔伊斯传》|苗炜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理查德·艾尔曼,是西方文学界现代英语文学的主要权威之一,他写的《叶芝传》《乔伊斯传》《王尔德传》受到西方学术界的一致推崇。

关于本书

这本《乔伊斯传》被推崇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传记”。作者艾尔曼搜集了几乎所有与乔伊斯有关的材料,生动地描画出乔伊斯的一生。

核心内容

第一,从“多语言环境”和“贵人相助”这两个关键词出发,了解乔伊斯的生平;

第二,通过乔伊斯的名作《尤利西斯》出版前后的故事,看看这个20世纪排名第一的英语小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为你解读的是《乔伊斯传》,这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传记。

说起乔伊斯,你可能听说过《尤利西斯》,这部小说读起来很不容易,文学地位却非常稳固。很多出版机构评过20世纪最佳英语小说,《尤利西斯》都排在第一。有人开玩笑说,就算你没看过《尤利西斯》,书架上也得摆上一本供着。还有人统计过,1994年的《尤利西斯》中译本里有5991条的注释,你得一边看小说,一边看注释。

《尤利西斯》写了什么呢?写的是一个叫布鲁姆的人,1904年6月16日那一天,在爱尔兰都柏林游荡的经历。乔伊斯虽然出生在都柏林近郊,但他对这里没有什么归属感,成年之后,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意大利、瑞士和法国,最后埋葬在苏黎世。但都柏林把乔伊斯视为自己的“城市作家”,书店都会在醒目的位置摆上《尤利西斯》和他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

《尤利西斯》还在都柏林衍生出了一个节日叫“布鲁姆日”,6月16日这一天,很多人会穿上100年前的服饰,装扮成小说里的人物,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纪念。除了都柏林,世界上60个国家的200个城市,都举办过“布鲁姆日”活动,朗诵《尤利西斯》片段,纪念乔伊斯。能以一本小说发明一个特殊的节日,这在文学史上还很难找到第二个。

本书的作者理查德•艾尔曼,任教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担任过牛津大学的英语文学教授。除了《乔伊斯传》,他还写过《叶芝传》《王尔德传》,他们三个都是爱尔兰人。

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读乔伊斯的传记?作者在这本书的第一章解释说,一个个日子接踵而来,又接踵而去,一个个都落入模糊的记忆中。但乔伊斯会对自己的经历加以改造,变成小说,他既被生活捕获,又是自己的解救者。他改造自己的经历,创造出作品的过程,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读作家的传记,看他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如何在作品里呈现他从生活中获得东西,不仅能丰富自己的生活,也能更好地理解他的作品,更好地体会这些作品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的解读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乔伊斯的生平,第二部分来说说《尤利西斯》出版前后的故事,看看这个20世纪排名第一的英语小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关于乔伊斯的生平,有两个关键词能帮我们了解:一个是多语言环境,另一个是贵人相助。先说说多语言环境。

詹姆斯•乔伊斯,出生于1882年2月2日,是家里的老大,他有9个兄弟姐妹。乔伊斯的爸爸约翰喜欢唱歌剧,这个特长也遗传下去,乔伊斯和乔伊斯的儿子都是高水平的业余歌唱家。

乔伊斯6岁半时去上学,没多久就成为学霸,读过的诗歌、散文都过目不忘。十一岁时,他显露出高人一筹的写作水平,老师夸奖乔伊斯,这孩子满脑袋都是思想。十二岁,乔伊斯参加了全爱尔兰各校学生都会参加的全国联考,获得最高奖。十几岁的乔伊斯看上去注定要舞文弄墨,他的数学和化学成绩一般,最好的科目是英语,还曾获得全爱尔兰本年级最佳作文奖。乔伊斯学习外语的能力也很强,他在中学就学了法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等他上了都柏林大学,法语老师评价说,乔伊斯的法语写作非常美,恨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上大学时,乔伊斯发生过一件比较出风头的事,他给英国的文学杂志《双周评论》写了篇稿子评论易卜生的剧作,易卜生当时是欧洲最著名的剧作家。文章发表之后,乔伊斯收到易卜生的来信,信的大概意思是,别人跟我说您的文章不错,可惜我的英文不好,没能好好拜读。谢谢。

大文豪的来信让乔伊斯踌躇满志,决心精修语言和文学。他当时写的诗和剧本,虽然在行家看来还非常稚嫩,但乔伊斯认定:我对我的诗没有把握,我的散文写作还超不过托尔斯泰,但也应该比屠格涅夫要强。为了看易卜生的剧作,他学了挪威语,为了看德国剧作家豪普特曼的剧本,他学了德语。乔伊斯这种语言能力和小说创作有紧密关联,《尤利西斯》和《芬尼根守灵夜》(书中译为《芬尼根后事》)都根植于语言的,而不是讲故事。

乔伊斯大学毕业之后,爸爸劝他去吉尼斯酒厂当职员。他拒绝了,虽然他还没写出什么作品,年轻又骄傲的做派已经为他在都柏林文学界赢得了一些名声。1902年,乔伊斯拜访了大诗人叶芝,两人在咖啡馆里聊天。叶芝提到巴尔扎克,乔伊斯哈哈大笑,说现在谁还读巴尔扎克,他给叶芝念自己的作品。临别之时,他说,我今年二十岁,你多大了?叶芝说,我三十七岁。乔伊斯说,我应该早点儿来见你,你年龄太大了。言下之意是,你岁数太大了,我已经不能影响你了。叶芝把两人见面的过程写成文章记录下来。老一拨儿文人评价乔伊斯,都说他狂妄自大,傲气十足,但也都相信这个年轻人有文学天赋。

乔伊斯一时还找不到方向,他想学医,先去都柏林的医学院,觉得不适合自己,又去了巴黎的医学院学了几个月。但家里供不起他读书,他经常挨饿,一两天都吃不上饭,而后母亲病重,他又返回都柏林。在都柏林晃荡了一两年,妈妈死了,爸爸酗酒,乔伊斯尝试过找一份在小学教书的工作,还上了几堂演唱课,看看自己有没有成为职业歌唱家的可能。1904年,正乔伊斯迷茫的时候,但未来的可能性也在这一年展开。他动笔写小说了。他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写成了《艺术家写照》,又改名叫《英雄斯蒂汾》,十年后,这本书才完成,我们熟悉的译名是《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后世的文学青年会翻翻这本书,看看年轻人搞艺术,会经历怎样的精神磨砺。

乔伊斯还给《爱尔兰家园报》写短篇小说,《都柏林人》最早的几篇就发表在这家报纸上,一篇小说能挣一英镑稿费。乔伊斯看不上这家报纸。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把自己当成股份公司,还动员周围的朋友买股票,说我的小说大卖之后,股票价格就会上涨。1904年,最动人的一天是6月16日,乔伊斯和一个叫娜拉•巴纳克尔的姑娘约会。乔伊斯后来把《尤利西斯》的故事放在这一天,是献给妻子娜拉的礼物。他用文学创造出来的那个“布鲁姆日”,其实是纪念他和妻子的第一次约会的日子。

乔伊斯在家乡实在混不下去,就在1904年秋天和娜拉私奔了。他们去了巴黎,然后到意大利的普拉,最后落脚在的里雅斯特,在当地一家学校担任英语老师。的里雅斯特是一座港口城市,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现在属于意大利,这里有两个特色,一是咖啡集散地,意式浓缩咖啡就在此地发扬光大的。二是语言熔炉,在这里人们说英语、法语,说意大利语、德语,还说斯洛文尼亚语、捷克语、希腊语、罗马尼亚语、希伯来语以及的里雅斯特方言。这两个特色都对乔伊斯帮助很大,他在咖啡馆里看报纸、聊天,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给别人做家教或者做一些翻译工作,同时也学习吸收各种语言。

多语言环境是乔伊斯生平的第一个关键词。接下来说第二个关键词,贵人相助。

乔伊斯在的里雅斯特教书,写好了《都柏林人》,但一直没有出版机会。1913年冬天,他收到美国诗人庞德写的一封信,庞德在伦敦非常活跃。庞德在信中说,我听叶芝谈到你,说你的作品不错,虽然我还没看过,但你写了什么可以寄给我看看。

庞德当时在英国杂志《唯我主义者》负责文学部的工作,经过他的介绍,这本杂志开始连载乔伊斯的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这本杂志后来的主编叫韦弗,是个不愁吃穿的文艺女青年。韦弗开始资助乔伊斯,她先给了非常高的稿费,连载两年50英镑。1920年,乔伊斯修改《尤利西斯》时,韦弗给了2000英镑。韦弗觉得《尤利西斯》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不能让乔伊斯为钱发愁,不能安心写作。所以在《尤利西斯》的创作后期,乔伊斯每年能从韦弗那里至少获得350英镑的收入,这个数字听着不多,相当于现在的11000英镑,足够乔伊斯衣食无忧地写作。但乔伊斯花钱大手大脚。1920年,他到巴黎,公寓租金一年就是300英镑。

两个人经常通信,也会为钱争论,在乔伊斯的困苦岁月,韦弗资助他的钱超过两万英镑,相当于现在的100万英镑以上。而那段时间,乔伊斯的小说,一年顶多卖三四百本,除了一些搞文艺的先锋人物,谁也看不出乔伊斯有什么了不起。但韦弗认定《尤利西斯》将是伟大的杰作。乔伊斯死的时候,葬礼的钱也是韦弗出的。用现在的说法,韦弗是乔伊斯的“头号女粉丝”,供养了乔伊斯。

无独有偶,1918年2月时,乔伊斯在苏黎世的时候,收到通知要去银行一趟,说有个客户存入12000法郎,乔伊斯可以每月支取一千法郎。乔伊斯打听出来,这个资助者是一位阔太太,叫麦考密克夫人,她资助过很多作家和音乐家。乔伊斯就登门拜访表示感谢,老太太说,我知道您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乔伊斯写《尤利西斯》的时候,他也从爱尔兰、英国政府的文化机构中获得过一些资助,但他最主要的资助人,还是韦弗小姐和麦考密克夫人。

1918年,《尤利西斯》开始在纽约的《小评论》杂志上连载,连载的章节中有不雅的文字,《尤利西斯》就在美国被判定为禁书。但巴黎的莎士比亚书店决定出版,书店的女老板叫比奇,是美国人,店里专门卖英文书籍。现在,巴黎还有一个小书店叫莎士比亚书店,它不是比奇的店,不过,这个名称是比奇授权的。莎士比亚书店是独立书店的鼻祖和样板,不仅要卖书,还要参与文化活动,而且要成为文化活动的中心。

比奇没有出版经验,但她打算出版《尤利西斯》,确定了三种版本,最贵的一版350法郎,当时这是很高的价格,莎士比亚书店接受预订,有很多作家、名流预订了,实际上就是众筹。1922年2月,《尤利西斯》赶在乔伊斯40岁生日的时候出版,几乎所有的作家都肯定,这是一本伟大的小说。比奇此后十年一直处理《尤利西斯》的版权业务。

乔伊斯是个很狂傲的人,在巴黎的时候,有记者问他,除了你之外,当世还有哪些伟大的英语作家。乔伊斯回答,除了我之外,我就不知道了。他在韦弗的资助下写完《尤利西斯》,在比奇的帮助下出版《尤利西斯》。但他和这两位女士后来因为钱的问题,也有过不愉快。乔伊斯写《尤利西斯》的七八年间,一共换了二十个住处,生活可谓颠簸,艰难,但始终有庞德等人坚信他的创造性,这就是他人生中的第二个关键词,贵人相助。一方面是有人出真金白银,帮助乔伊斯生活;一方面是有人坚信他会写出前无古人的伟大作品,坚定乔伊斯的信念。

写完《尤利西斯》后,乔伊斯动笔写《芬尼根守灵夜》。他的弟弟说,《尤利西斯》写了文学史上最长的一个日子,《芬尼根守灵夜》就是要写一个最深沉的夜晚。然而,所有读过的人都说,这本晦涩的小说太不考虑读者了,里面有太多的隐喻,有太多生造出来的词汇。比如里面有一个词,用100个字母构成,来自12种语言,全是“雷”或者“打雷”意思,有很多拟声词,中译本翻译只能找出100个带“口字旁”的字,在视觉上达到“轰隆隆”的效果。关于这本书,乔伊斯老婆说过一句话,堪称是最佳的批评,她说,你就不能写点儿大家都能看懂的东西吗?他的资助人韦弗、他的朋友庞德,都说,这个小说没法看。但乔伊斯为自己辩护,他说,每一个人的生存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状态是不能用清醒的语言,规矩的语法,条理分明的布局来表现的。

《尤利西斯》出版后,乔伊斯不停地在做眼部手术,这本《乔伊斯传》说他的眼部疾病是虹膜炎,多少有点儿为尊者讳的意思,其他的乔伊斯传记都承认,乔伊斯的眼部疾病是他早年患梅毒的后遗症,他酗酒、嫖娼、借钱不还,签了合同不算数,一直是个妄自尊大的人,私德不怎么样。1939年《芬尼根守灵夜》出版后,乔伊斯说,我剩下的事就是等死了。两年后,他在苏黎世去世,享年59岁。

接下来说第二部分,来看看《尤利西斯》是一本怎样的小说,为什么它在20世纪英文小说中总被排在第一名?

1922年,《尤利西斯》在巴黎出版,受到很多作家的推崇。但这本书在英国和美国是禁书,禁止一本书,有时候就是对这本书最好的宣传,有些出版商开始做盗版。1933年,美国兰登书屋准备出版《尤利西斯》,他们找了个人,带着几本《尤利西斯》,坐船到达美国,这位乘客走到海关稽查人员那里,说我带着禁书,按规定,你们要没收。稽查人员看了看他的书,说好多人都带,没事儿。乘客不干了,要求稽查人员一定要没收。这其实是兰登书屋法律顾问设的一个局,海关没收,判定为淫秽作品,就可以销毁此书。但出版社可以在法庭上辩护,这就是为《尤利西斯》做宣传。如果失败了,一本书也别想卖,但如果成功了,《尤利西斯》就会大火。

《尤利西斯》读起来并不轻松,但法官伍尔西先生看得非常认真,他读了整本小说,和文学评论家进行讨论,在法庭质询之后,伍尔西法官写下了判决书:乔伊斯向我们展示了,意识的屏幕是如何运载那些如同万花筒般不断变化的印象。他不仅展示了个人对自身真实事物的观察焦点,也展示了过往记忆中模糊的残余物。有一些是最近的记忆,有一些则是潜意识主宰下的联想。

伍尔西法官看明白了《尤利西斯》的第一个特点,意识流。他也看出了这个小说的第二个特点,语言。伍尔西法官在判决书中说,这本书中的每一个词都像是一片小小的马赛克,组成了乔伊斯为读者组织的画卷。伟大的语言大师力图描绘一幅欧洲城市中下层阶级的真实图景。伍尔西法官认定,这本书不算数淫秽作品,准许进入美国。他的判决书写得太好了,兰登书屋出版《尤利西斯》的时候,直接把这份判决书直接印在书里,相当于导读了。在美国,《尤利西斯》上市三个月,卖出去的比过去十二年还多。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尤利西斯》是一本什么样的小说。《尤利西斯》一共有十八章,采用了和古希腊史诗《奥德赛》情节相平行的结构。《奥德赛》这本史诗的英雄,希腊名字叫奥德修斯,拉丁文名字是尤利西斯。乔伊斯用这个神话人物给自己的小说命名,但他写的却不是英雄,而是布鲁姆这个小职员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他把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套在一个史诗的结构中。乔伊斯写作这十八章时候,每一章都有标题,标题都来自《奥德赛》中的人名或者地名,但发表的时候,这些标题都删去了。

乔伊斯说自己有百货店小伙计一样的头脑,什么琐碎事都能记住,写《尤利西斯》时,他会用到小卡片,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会随手记下来。《乔伊斯传》里详细记录了都有哪些真实的人物被写进了《尤利西斯》。

小说最开始出场的是青年斯蒂汾,母亲病危,他从巴黎返回都柏林,在一个圆形的碉楼租了个地方,靠教书糊口。这是作家乔伊斯自己的经历。到小说第四章,主人公布鲁姆出场,他是匈牙利裔的犹太人,为一家报纸兜售广告为生,他喜欢吃各种下水,早上买了一幅腰子,回家给妻子做早饭,妻子玛丽恩是一个歌手,整天在外偷汉子,布鲁姆知道玛丽恩的奸情,但他在外面碰到妻子玛丽恩的情人,会自己躲起来。他吃午饭,在城里晃悠,在酒馆碰见斯蒂汾,斯蒂汾喝多了,到深夜时分,布鲁姆把斯蒂汾带回家,给他喝点儿热可可。这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这本书英文版写了700多页,翻译成中文加上注释一千多页,写的就是这些事。

给朋友的信中,乔伊斯会谈论自己对《尤利西斯》的构思。比如,在给韦弗小姐的信中,他谈论到了第十四章,这一章的题目叫《太阳神牛》,写布鲁姆去医院探望难产的一位女士,医院里有一群医学院学生在高谈阔论。乔伊斯说这是小说中难度最大的一章,差不多花了一千个小时,写作的时候,他面前总摆着一幅胎儿九个月的发育图,他还研究了《英国散文韵律史》。乔伊斯在信中说,要先用萨卢斯特-塔西陀文体做引子,然后用伊丽莎白编年史体,用弥尔顿庄严散文体,用拉丁杂谈式文体,然后再用黑人英语、伦敦土话等等。这一章节一共用了三十多种文体,这些文体的名称我们不太能听懂,换成中文语境,可以说是用了诗经那种四字一节的方式,用了骈体文的方式,用了元杂剧的语言,用了北京俗话。乔伊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诗人艾略特说,这一章揭示了所有英语文体的徒劳无功。传记作者说,乔伊斯很可能是用这种对文体的亵渎,来配合这一章所表达的亵渎情绪。

乔伊斯也和朋友谈论过第十八章的构思,这一章的题目是《珀涅罗珀》,奥德赛妻子的名字。这章写的是布鲁姆妻子玛丽恩的自白,整个章节都是玛丽恩半梦半醒之间的意识流,只有第四大段的结尾和第八段的结尾有两个句号,剩下的地方都没有标点符号。乔伊斯说,这章的第一个句子有两千五百个单词,全章就八九个句子。开头第一个字和结尾的最后一个字都是“yes”。整章的叙述就像一个巨大的地球一样,缓慢、平稳地旋转,它的四个基点是乳房、屁股、子宫和阴部。这一章节其实也是伍尔西法官判案时阅读最深入的章节,因为它看上去很淫秽,乔伊斯也说,这一章比以前的部分都猥亵,但对他来说,这一章就像一个完美、健全、丰满、有魅力的女性。

往前一章,第十七章写到布鲁姆琢磨妻子玛丽恩和情人的关系。乔伊斯用的是天主教《要理问答》的那种文体,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向教徒解释教义,本来是很呆板的文体,但跟内容结合就显示出了幽默俏皮。再比如第十章,由十九个片段组成,写的是1904年6月16日下午三点到四点间,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都柏林的活动,有神父、有军人、有书摊老板,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意识流都汇聚在一起。

从以上这几个例子,我们就能看出,为什么《尤利西斯》读起来这么困难。乔伊斯要写的事情很简单,但他写的方法非常复杂,他要用文体上的变化、叙述手段上的变化,把一个小职员的城市生活与希腊史诗对应起来。

《尤利西斯》出版后,超过300本书都对这部小说进行阐释,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论文。乔伊斯开创的这一路写作题材和手法,以及后来各种读起来有障碍,却又有某种颠覆意义的作品,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现代派”。比如,《等待戈多》整出戏就是两个人在舞台上闲扯,等着一个永远不会来的戈多,这出戏的作者贝克特就是乔伊斯晚年时的秘书。

然而,《尤利西斯》中的创造性也不是凭空而来。《乔伊斯传》的作者在这本书里没有过多引用乔伊斯与妻子的通信,因为乔伊斯写的那些信,是真正淫秽,赤裸裸的。他在信中表达出来的是无须节制的放纵,那种污秽细节的放纵给他的语言带来了一股洪流般的力量。乔伊斯与妻子之间那些非常露骨色情的信件其实是现代文学的一个隐秘的源头,他把《尤利西斯》这本小说情节发生的那一天定在1904年6月16日,他和妻子娜拉第一次约会的日子,就是献给妻子的终极情书。后世的人纪念这个日子,并不仅仅是庆祝一部文学经典,而是在庆祝,每一个个体生命的恐惧、彷徨、欲望,自由与压抑,任性与开放,都值得像史诗一样被认真书写。

以上,就是《乔伊斯传》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我们再来总结一下本期的知识要点。

第一,乔伊斯上学时就是学霸,尤其擅长语言。他熟练掌握五六种语言,他在《尤利西斯》中试验了英语的多种文体,还在《芬尼根守灵夜》中进行了更大胆的尝试。

第二,乔伊斯一生中多有贵人相助,给他最多经济资助的是韦弗小姐,出版《尤利西斯》的是比奇小姐。

第三,《尤利西斯》写的是一个叫布鲁姆的小职员,1904年6月16日那一天,在都柏林游荡的经历。这一天是乔伊斯与妻子娜拉第一次约会的日子。对乔伊斯来说,娜拉是少女,是女王,是母亲,也是缪斯。他跟妻子之间的通信可以说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隐秘源头。

第四,《尤利西斯》把一个人的彷徨、恐惧,把他飘移不定的思绪和疑虑都当成史诗一样来书写。当然,我们会面临读不懂它的问题。一次文学聚会上,有人抱怨自己读不懂艾略特的诗,乔伊斯回答说,亲爱的,你为什么一定要读懂呢?他希望读者在读小说时,能像读情人的来信一样一丝不苟,满怀热情,但不一定非要读懂。说实在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完全懂另一个人呢?

撰稿:苗炜工作室 脑图:刘艳导图工坊 转述:徐惟杰

划重点

1.乔伊斯熟练掌握五六种语言,一生中多有贵人相助。

2.《尤利西斯》写的是一个叫布鲁姆的小职员,1904年6月16日那一天,在都柏林游荡的经历。这一天是乔伊斯与妻子娜拉第一次约会的日子。他跟妻子之间的通信可以说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隐秘源头。

3.《尤利西斯》把一个人的彷徨、恐惧,把他飘移不定的思绪和疑虑都当成史诗一样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