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36. 刘怡、程衍樑:一份硬核全球报告的诞生

【终版】刘怡程衍樑.MP3

刘怡的老读者和《刘怡·全球大事报告》的新订阅用户都有一个问题:一位年轻的记者,怎么会去过那么多战争现场?怎么会对世界问题有如此广泛、深入、专业的了解?

这一期《大望局》请来了刘怡和他的老朋友、著名播客主播程衍樑一起聊聊这个人和这个专栏。

刘怡是谁?是一个从小泡在图书馆,大学时写的文章就被美国海军学院误认为中国智库专家的“天命国际观察家”。

《全球大事报告》将要报道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刘怡坚信“万里路”和“万卷书”缺一不可,当年放弃了读博士,进入媒体成为战地记者;他发现,现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充满局限,需要再度回到自己的理性和理论。

在这个过程里,他所讲述的世界问题,会呈现什么样的不同色彩?

这是我们即将在《全球大事报告》里听到的。

本期播客是得到会员业务的线下专场,20位朋友带着自己在世界各地“刷新三观”的故事来到了录制专场。

刘怡,得到听书专职作者,资深国际记者,《刘怡·全球大事报告》主理人

程衍樑,播客《忽左忽右》主播,数字音频公司JustPod联合创始人&CEO

00:00:44 欢迎二位嘉宾:刘怡、程衍樑

00:06:24 刘怡老师的儿时经历

00:11:25 怎样建立某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00:19:04 刘怡老师为什么会对军事政治有这么大的好奇心?

00:26:05 和第一位听众聊聊巴以印象

00:39:10 延伸聊聊刘怡老师在黎巴嫩、麦加的经历

00:48:39 程衍樑老师有哪些不一样的观察和感受?

01:01:49 和第二位听众聊聊日韩印象

01:11:15 再听程衍梁老师讲两个刷新三观的小故事

01:20:41 和第三位听众聊聊俄罗斯印象

01:34:41 剧透下二位老朋友后续要聊的播客内容

(特别提醒:优惠截止至2024年11月11日23点59分,现在加入课程立减50元)

划重点

  1. 一种快速建立某个领域知识树的方式:进入一座图书馆,先观察它里面分为多少个学科和门类,每个学科和门类下面大概又有哪些内容,这样你就会了解整体的定位,继而确定那些可能会引发你兴趣的书在哪个门类下。

  2. 有的时候,一些对你而言不是机会的事情,或者是仅有一点好奇心的事情,你都可以去试一下。

  3. 了解各国的制度和文化,其实对于我们很多人的具体问题都是有回应的。

  4. 一旦把视角放得具体,很多事情看似没答案,但是你都可以理解它。

  5. 在世界不友好的状态下,你的整个思考方式,以及你所需要摄取的信息,相比以往会更加关键。

  6. 记忆是被我们主动选择,且不断地重新塑造和堆叠上去的。

远方的世界,为何与你我有关?

我是刘怡,这里是《全球大事报告》的发刊词。这档一年期的专栏,我打算用每周30分钟音频,外加一场直播的形式,带你追踪全球范围内正在发生的焦点大事。

打开手机上的任何一个资讯类App,国际新闻都是必不可少的栏目。在每天的电视新闻里,它也会占据固定的份额。甚至在短视频软件里,讨论全球局势,比较不同国家的国情,都可以引发极高的热度。

不过,许多时候,我也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它说:“别人国家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过好我的日子不就完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万里之外的事情,真的和我们普通人无关吗?

为什么要关注全球大事?

关于这个疑问,我想给你讲一桩旧闻。2021年3月,一艘400米长的集装箱货轮因为天气原因,意外搁浅,卡在了中东海运要道埃及苏伊士运河的主航路上。这场堵塞持续了整整六天,它把400多艘商船滞留在了运河两端。

出事的货轮“长赐号”,由一家日本造船企业所有,租赁给中国台湾的长荣海运公司,船上的水手又是印度人。当船从马来西亚驶向苏伊士运河时,它搭载的货物有中国生产的宜家家具、耐克运动鞋、联想笔记本电脑,还有东南亚加工的石化燃料,总价值超过10亿美元。作为事故责任方,长荣海运向埃及政府支付了5.4亿美元的赔偿金。而脱险的“长赐号”,后来是在中国青岛的北海造船公司完成的修理。

刚刚说的,还只是“长赐号”本身在事故中受的影响。你知道,被它堵住的400多艘货轮,上面载着什么吗?有亚洲生产的半导体元件,有印度和澳大利亚出口的牲畜、谷物,有家电、玩具、衣服鞋帽,还有全球经济活动的“血液”——石油。衣食住行,每一样都和它们挂得上钩。

这些船只可以绕道非洲南端,但路程要多花两个星期,所以它们选择了等。每等一天,全球范围内都有价值90亿美元的海运货物受到连带影响,被迫延迟交付。事故排除后,海运运费和货轮保险金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而这部分成本,最后被分摊到了商品供应链的每一环,包括消费者头上。

你看,这就是今天的世界。在全球经济高度协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万里之外发生的一切,沿着漫长的资金链和产业链,会一路传导下去。其中的某个环节,也许就是你从事的行业,是你公司的业务伙伴,甚至是你居住的城市。而你列在购物清单里的商品,也可能因为一场意外事故,或者一次关税调整,出现价格波动。

说完旧闻,再来看2024年的当下。美国和印度都在2024年迎来了大选。根据2023年的统计数据,它们分别是中国排名第一和第六的商品出口国。这两个国家的选举结果,不仅会影响中国制造业的下一步发展,它们对全球电子产业、钢铁工业和农业的整体产能,也会施加直接作用。波动的可能不仅是物价,还有就业和资本市场。

如果说美国和印度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国,那再看几个相对“冷门”的国家吧。印度尼西亚在2024年也选出了新总统,它是全球第一大镍生产国,下游就是中国蓬勃发展的电动汽车产业。过去几年印尼政府对镍矿出口的调整,已经影响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布局。

还有2024年8月发生政府更迭的孟加拉国,它是全球第二大成衣生产国,仅次于中国。你“海淘”来的服饰,可能就产自那里,价格也会随着当地政局的变化出现波动。

除了短期热点,正在发生的还有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这样的长期事件。特别是2023年10月骤然升级的巴以冲突,它把整个中东都卷了进去,影响了原油价格、海运物流价格乃至国际汇率。这对你的生活成本、个人投资甚至是出国度假时的人身安全,同样不是小事。

这样听下来,你还会觉得,世界大事与你无关吗?

从精读名刊切入,有哪些好处?

你也许会说:就算我要关注全球大事,那渠道也很多啊。公众号上的新闻和分析,我都看不过来,更别提还有更直观的视频节目。为什么非要借助《全球大事报告》这个“中介”呢?

我来给你说道说道。首先,实时推送的热点新闻,的确足够快。但它们也是碎片化的,是过度密集的。一个星期之后,你可能完全忘了上周看过的新闻,更别提区分哪一条对你更重要,哪一条值得长期关注了。

另外,公众号和短视频节目的素材,往往存在信源不可考证的问题。AI技术这么发达,生成一条有诱导性的内容,太容易了。这肯定不是你想要的“干货”,不是精华内容。

而《全球大事报告》依托的主要信源,是几十种世界名刊。为什么带这个“名”字呢?因为他们的信息源和分析水平,是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历史的考验,才形成的口碑。

就说我自己常读的几种英文刊物吧: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创办于1843年,每周发行50万份,马克思和列宁生前都经常阅读。它的数据新闻和分析报道,是英文媒体中的佼佼者。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1929年创办。它是媒体巨头彭博社旗下的拳头产品,多次被评为“全美最佳商业类杂志”。《彭博商业周刊》对全球知名企业的长期跟踪报道,特别是它的长篇特写故事,一直都是英文媒体中的标杆。

1923年创刊的《时代》杂志,它以采写人物著称。《时代》杂志评出的“年度人物”,每年都会引发欧美公众的热议。

还有科技类的:《科学美国人》杂志,1845年创刊。它的作者名单里有爱迪生、爱因斯坦、霍金……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名字。

这些刊物的专业程度和可靠性,肯定超过来历不明的信源。

你可能还是要问:这些名刊都很好,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一本一本去读,该怎么办呢?另外,同一个热点话题,大部分新闻刊物都会报道。我是听《经济学人》的好,还是听《时代》杂志的好?这有点伤脑筋。还有朋友觉得,自己读太长的外语文章有困难。就算有翻译软件帮助,对背景知识还是缺少概念。

《全球大事报告》想要帮你做的,就是这个整合观点,梳理信源和脉络的工作。它提供的不是简单的原文转述,而是以热点大事为中心,把主流名刊的代表性观点择要遴选出来,挑出其中的亮点和新意,形成一个有逻辑、有层次的分析框架,再呈现给你。

在专栏中,我不仅会告诉你,这些名刊针对世界大事,都说了些什么。我还会告诉你:他们的立场和出发点是什么,甚至可能存在哪些误判。有了《全球大事报告》的帮助,你对热点事件,看到的就不仅是“热闹”了,还有“门道”。

为什么是我来讲这档专栏?

我猜在“得到”的同学里,可能听书的用户对我比较熟悉,也有一些同学是第一次听说我。这里我简单为你做一下自我介绍。

2004年,我入学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到今年刚好满20年。在这20年里,我读完了两个学位,写了7本军事历史类书籍,还在《三联生活周刊》担任了7年半的资深主笔。

我做的一直是自己长期打磨,也足够擅长的国际新闻报道。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每年要飞行10万公里,去过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巴勒斯坦等全球热点地区。我和当地的政治人物、专家学者、普通公众都打过交道,也写下了200多万字的长篇报道。

在许多采访环境里,比如叙利亚内战现场、危机中的黎巴嫩、政权更迭前夕的阿富汗,我是极少数,甚至可能是唯一在场的中国记者。

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我也喜欢观察国外同行的采访,并阅读他们的成稿。这个过程不仅丰富了我自己的专业技能,还让我对世界主流的大报大刊,它们的选题偏好、切入视角、采访深度,甚至是固有偏见,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了解。我也和许多资深同行成了朋友,经常一起探讨热点话题。这些积累,让我有信心讲好这一整年的《全球大事报告》。

现在,我也想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借着《全球大事报告》这个专栏,分享给你。我扮演的角色,是每周30分钟的“望远镜”,让你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更便利地获取自己需要的新信息、新视野。

我打算怎么讲?

《全球大事报告》的特色,是以话题为中心,展开每周专栏的内容。我会选取一个当周最热门的全球政经事件,作为核心话题,择要呈现世界名刊对这个话题的报道和分析。

这个过程,也会加入我个人的观点和经验总结。我还会告诉你,为什么某一篇文章的看法更有说服力,它的作者是什么专业背景,采访了哪些消息源。在人脉所及的范围内,我还会争取和这些文章的作者做直接交流,随后为你呈现,他在写作这篇报道或评论时,有什么重大发现。

除了核心话题,每周我还会为你安排一些“轻话题”,通常是名刊报道的某一项最新科技进展,或者一篇长长的特写式报道的概要。它们是政经内容的调剂,也能让你及时捕捉有趣的谈资。

除了捕捉当周热门以外,我还会不定期选择一些长期热点地区,比如印度和中东,结合我自己的采访和研究,为你梳理它们在最近几个月发生的新变化、新进展。这可以让你在时效性以外,进一步理解热点事件的脉络和层次。

你会看到,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形形色色的政治家、企业家乃至普通人,都选择了什么样的路径,去应对自己的发展问题。这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决策,也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未来一年,你将收获什么?

好,最后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你听完了一整年的《全球大事报告》,你可能有怎样的收获呢?

一是及时捕捉到当周发生的热门话题。我在选取信源时,会比较注重时效性,不会把过时的数据和观点原样照搬过来。“新”和“信”,两者一定兼顾。对实时发生的热点事件,我也会借助每周一次的直播,解答你的疑问和好奇。

二是跟进长期热点地区的新变化。像中东局势、美国政治这样的话题,你可能已经听了十几年甚至更长。到底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变化,不好分辨。我会不定期把热点地区最近的变化和事态发展做完整梳理,让你洞察新趋势。

三是习得观察和分析复杂问题的方法论。一场选举,怎样判断选民的偏好和即时心理?战争和政变,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可能有哪些影响?分析这些问题的思路,我也会在专栏里一一说明。

如果你是一个对全球大事充满好奇心的人,如果你的工作、投资和国际局势有关,如果你希望接收来自全球顶尖报道者和分析者的即时信息,不妨听听这档《全球大事报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