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爆发》Pro版丨韩焱解读

《爆发》Pro版 | 韩焱解读

关于作者

本书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是当今科学界的一位巨星,无尺度网络模型的创立者,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复杂网络科学,并在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社会学等领域都颇有建树,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呼声最高的人选。

关于本书

《爆发》是一部结合了人类行为学、大数据科学及复杂网络研究的精彩作品,中文版由湛庐文化引进出版。本书写作形式十分巧妙,分为小说和非小说两部分,小说部分讲述了一段与作者祖先有着密切关系的十字军东征的历史,情节跌宕起伏,与非小说部分的科学理论相映成趣。本期音频主要就非小说部分进行了解读,讲述人类行为的爆发模式。

核心内容

作者认为,爆发模式是人类行为遵循的特定模式,这种模式为理解人性、预测人类行为带来新可能。无论是社会、商业还是个人,都将面临爆发模式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爆发》。这本书讲的是,“爆发”是隐藏在人类行为背后的最基本的模式,这个发现,为理解人性、预测人类行为带来了一种新的洞见。

人类行为是否可以预测?这可是个大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分成了两大派别。一个派别就是“黑天鹅”派,这一派的人普遍认为,人类的行为是随机的,世界上充满着不确定的小概率事件,所以人类的行为是不可以预测的,生活需要掌握随机的智慧。

而另一派就是“爆发”派。以《爆发》这本书的作者巴拉巴西为代表,他们认为,人类的行为并不是随机发生的,在我们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种有序模式,巴拉巴西把这个模式命名为“爆发模式”。人类行为是否可以预测?你更加支持黑天鹅派还是爆发派?我建议你先别急着站队,听完我对《爆发》这本书的解读,你再决定自己的观点吧。

让我先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爆发》这本书的作者巴拉巴西。巴拉巴西是当今科学界的一位巨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呼声最高的人选。美国著名的一家科技媒体曾经评论他说,如果巴拉巴西愿意的话,他甚至可以控制世界。

为什么他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巴拉巴西研究的领域主要是复杂网络科学,除此之外,他在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社会学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他也是著名的无尺度网络模型的创立者。

如果你对科学家的世界没有那么了解,那么你可能对我刚才说的这些无感。我再说一个数字让你感受一下。在学术界,有一个 H 指数,是用来衡量科学家的学术影响力的,我们熟悉的科学家霍金的 H 指数是62,已经相当高了,但是本书的作者巴拉巴西,他的 H 指数是多少?竟然高达97。

好,简单的介绍了《爆发》这本书,以及作者巴拉巴西,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为你解读《爆发》这本书:第一个方面,什么是人类行为的爆发模式?第二个方面,爆发模式能不能准确预测人类行为?第三个方面,掌握了爆发模式有什么用?

首先,让我来为你解读这本书的第一个方面:什么是人类行为的爆发模式?

巴拉巴西告诉我门,爆发模式指的是,你的行为遵循着一种内在和谐,总是短时间的活跃和长时间的沉默相互交替,这就形成了行为上的一个精确的规律,它也可以被称作幂律分布。

什么是幂律分布呢,它最通俗的表现,就是马太效应或者是二八原则。比如,少数人聚集了大量的财富,而大多数人拥有的财富数量都很小;一次大规模战争的爆发,通常会伴随着很多次小规模战争;又比如,出现一个洛克菲勒或者比尔·盖茨那样的首富,就会有一大群穷人诞生;一次大地震的发生,往往也伴随着很多次小余震;全世界3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只有11个国家的人口数超过1亿。这些情况如果表现在图形上,就是一个拖着长尾的曲线。

让我来给你举个例子,你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我们在平地上找到一个点,一粒一粒放沙子,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个沙堆。开始的时候,这个沙堆又平又矮的样子,新添加的沙粒落下来之后不会滑得离原来那个点很远,但是随着这个沙堆高度增加,坡度也不断地增加,那么这个沙堆崩塌的可能性就会逐渐变大,等它到一定坡度的时候,就会达到一个临界值。这个时候,新增加一粒沙子,就可能成为压垮沙堆的最后一粒,就会造成整个沙堆或者是这个沙堆的局部发生大的崩塌。也就是说,在很长时间之内,这个沙堆都会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但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比如说,火山爆发、山体滑坡、物种灭绝、交通阻塞、金融危机,都是符合幂律分布的现象。幂律分布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短促集中活跃的阵发点和明显的一条长尾,巴拉巴西就用“爆发模式”这个词很好地描述了幂律分布的这个特点。

巴拉巴西通过研究发现,爆发模式的出现,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在刻意而主动地选择自己的行为。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直不自觉地在秉持着一个重要原则,那就是“优先级原则”。

每天你都只有24个小时,但却总是有一堆事情要去做。有些人把事情列在待办清单上,还有一些人则把事情记在脑子里,但是不管怎么设定任务,我们总要决定先做哪一件。通常我们都是怎么来作出决定的呢?一种可能性是,你秉承着先到先得的策略,总是先做手边的第一件事情。比如说像餐馆、医院、银行、超市等等,这些所有服务行业都遵循的是先到先得的原则,总是先服务排在第一个的客户。但是在你个人的选择当中,往往遵循的是优先级原则。

让我用一个例子来简化一下这个过程,比如说,你今天要给六个朋友打电话,那么你可能首先就会给他们排个序,你会把最重要最紧急的电话排在前面打。如果没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的话,你将会按照你列好的顺序,依次打完这六个电话,但是很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当你打完第一个电话的时候,你必须要去公司开会了,那这个时候你就不能打第二个电话了,去公司开会这件事情就排在了打第二个电话之前,这就重新刷新了你的优先级清单。

就像这样,更重要的事随时都有可能被加到我们的清单上。原本排在第六个的电话,有可能第二天才能打,或者下一周才能打,甚至永远都可能没有时间打了。正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对于优先级的不断重新考虑,才形成了自己行为轨迹当中的那些短促、活跃、集中的爆发点。如果你为事情设定优先级,那么,我们对每一个问题响应的时间就会变得相当不均匀。有一些任务会在第一时间被执行,还有一些就会永远往后推,甚至被无限期搁置起来。

巴拉巴西带领他的团队研究了所有爱因斯坦和达尔文留下的信件记录,他们发现,这两位科学巨匠的行为模式也都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严格遵循着幂律分布。这就意味着,不管信息是在电脑上以光速传播,还是借助蒸汽船慢慢地漂洋过海,人类一直以来的行为模式都是一样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时间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我们必须设定优先级,就算是伟大的爱因斯坦和达尔文也不例外,如此一来爆发模式或者说幂律分布就一定会出现。

巴拉巴西在《爆发》当中特别提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泊松。泊松几乎对所有的科学领域都有贡献,比如说以他名字命名的就有泊松分布、泊松过程、泊松方程、泊松回归、泊松求和公式、泊松亮斑、泊松括号等等。他的一生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他这些成就的数量,更是他成就的深度。

泊松怎么能同时研究这么多不同的问题,而且还做出了那么深刻而持久的贡献呢?他的秘方就是,永远精挑细选,确定优先要做什么事情。每当泊松遇到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他都会先耐住性子不去深想这个问题。泊松会拿出笔记本,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然后继续投入到之前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上去。一旦泊松把手头的问题解决了,他就开始翻看笔记本上都记下了哪些问题,然后找出最感兴趣的,作为接下来挑战的对象。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使用优先级原则,那么它就会帮我们把烦心的日常琐事转化成永远在清单中排队的任务异常值,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去。这些任务被执行的过程会非常符合爆发模式以及幂律分布的曲线,同时它也会帮你描绘出一条高质量的人生成功之路。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爆发》这本书的第一个方面:什么是人类行为的爆发模式。

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讲讲那就是爆发模式到底能不能准确预测人类行为。

你可以先做一个选择题,你会认为,下面三类人当中,哪一类人的日常作息规律更容易预测呢?这三类人分别是,自由职业者;经常出差出国的人;不喜欢使用智能设备的人。我再重复一遍这道题,下面三类人哪一种人的日常作息规律更容易预测呢?这三类人是,自由职业者;经常出差出国的人;不喜欢使用智能设备的人。

巴拉巴西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更加容易预测,答案取决于你的“熵值”是多少。英文叫做 entropy ,“熵”是一个贯穿很多领域的重要概念,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统一来说指的就是体系的混乱程度,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应用,和不同的定义。

我来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每个工作日都是上午8点到公司,中午在公司餐厅吃午饭,然后下午6点左右回家,并且在家里一直待到第二天早上,周而复始就是这样生活,那么你的行踪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我们可以说你的熵值就是零,你的行踪100%可以被预测。

相反,如果你每做一件事情,都用掷色子来决定。也就是说,你的每一个行动都是随机产生的,那你的熵值就是趋近于无限大,如此一来,对于你行踪的预测,就是完全不可知的。如果我想知道你有多好预测,我必须先知道你的熵值。如果知道你的熵值,我就能算出你的最大可预测性到底是多少。

巴拉巴西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所有人的平均可预测程度都在93%左右,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可能只有7%的时间是行踪很难确定的。对一些熵值很低的用户来说,他们的生活非常规律,他们的可预测程度甚至接近100%。

但是在巴拉巴西的研究中,真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当中几乎不存在熵值特别高的人,也就是说,几乎不存在生活高度不规律的人。这也就意味着根本没有预测程度低于80%的人,我们每个人的可预测程度都差不多,都落在80%-93%之间。那么这个差值在数据科学家的眼里是很小的,也就意味着我们在他们的眼里都是很容易预测的。

那么刚才的测试题,我想你应该很容易得出答案了,那就是,三类人在巴拉巴西的眼中不分伯仲,都具有很高的可预测性。不仅这三类人,我们所有人的行为都很容易被预测。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一个人的熵值将会越来越精确,越来越透明。可以说,谁掌握了我们的熵值,谁就能掌握我们的未来。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感到后背有一丝丝的凉意呢。

我再说一个有趣的案例。

美国有一个网站叫做 WheresGeorge.com ,翻译过来是“乔治在哪里”。乔治是谁?我们都知道,1美元钞票的正面印着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所以,这个网站的意思就是1美元的钞票在哪里?这个网站要干什么?它让人们做一个游戏。

你在这个网站上输入一张1美元钞票的序列号,以及你所在地的邮政编码,网站很快就会标示出目前这张钞票的位置,然后你在这张钞票上写上或者是印上 WheresGeorge.com 这个网址,把它花出去。拿到这张1美元并且看到这个网址的人很有可能会出于好奇打开网站,然后他也会输入这张钞票的序列号以及自己所在地的邮编,这样这张1美元钞票的新位置就被标示出来了。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玩法很有吸引力,因为它满足了人们追踪一张钞票行走历史的好奇心。网站会在美国地图上标示出这张钞票以前以及未来到过的所有地方,一张钞票去过的地方越多,点击率就越高,那么第一个在网站上注册这张钞票的人,就越有可值得吹嘘的地方。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这场钞票大旅行当中,研究者就在其中发现了非常有意思的结论,那就是:绝大多数的钞票在被标记两周之后,依然会待在距离首次被标记的位置不超过10公里的地方。当然也会出现一些钞票异类,这些钞票会在最初的两周过去之后,到达800公里以外的地方。它们不仅运动的速度比其他钞票快,运动模型也跟其他钞票有所不同。

通过对于钞票运动轨迹的研究还发现,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走远。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圈子都很小,最多不过十几公里,我们在这个区域里做规则的往返运动,每天三点一线地生活着。但是,我们当中会有一些异类,他们会非常频繁地旅行上百或者是上千公里,他们的活动范围很大,他们并不像我们一样,偶尔在节假日或者谈生意的时候才出趟远门,这些“脚痒”的人,他们经常会在世界各地游走。实际上,整个人群就是由这样的两部分人构成的,一种是正常值,也就是生活圈子小的大多数人;另一种是异常值,就是动辄旅行上百公里的少数人。

钞票在整个人群的手里运转,就像是一根接力棒,但这是一场奇怪的接力赛,如果这个接力棒在大多数正常人的手里,它就会在一定区域来回运动,但是如果被那些异常值的异类拿到了,想要追上它可就困难了。钞票流通距离的不同,揭示了我们的人群当中存在着能够影响全局的异类,他们不仅传播钞票,还会传播病毒,给城市资源管理等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巴拉巴西看来,人类动力学的最重要的结论就是:当我们把生活数字化、公式化或者模型化的时候,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都非常相似。虽然作为独立独特的个体,你可能还没有准备好接受在行为预测上这么高的相似性。但坦白地说,你确实在遵循着爆发模式,你会做那些对你最有利的事,而且会在你力所能及并且最方便的时候完成它。虽然我们在人生中遇到的人和事大相径庭,但是我们身处生命之河的方式却是一样的。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爆发》这本书的第二个方面:爆发模式到底能不能准确预测人类的行为。接下来,让我们继续说说掌握了爆发模式有什么用。

通过上面的讲述,你已经知道,爆发模式是基本的人类行为模式。洞悉这个秘密,将会大幅度改变世界。

我举个生活上的例子。你和朋友去野外玩,发现在前面的一大块湿地上,生长着一些野生小红莓,它们星星点点分布在很大的区域当中。这个时候,你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就能够在一定时间之内尽可能多地摘到小红莓呢?

行为科学家会告诉我们,规律的搜寻或者是随机的搜寻都不是最佳策略,最好的方法是遵循爆发模式进行搜索。也就是说,要在小范围内随机走动,偶尔来个大范围的区域调整。当你搜索散落在大片区域里的少量小红莓的时候,要通过长距离运动帮你拉开战线,一旦发现小红莓聚集区,就马上进行集中采集,然后,再向远处区域跋涉,找到另一个小红莓聚集区进行采集。这样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采集到小红莓。找小红莓的这个方法一样可以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大显身手。

科学家就是使用了这个方法,找出了转录因子精确到达某个DNA链上的方法。大家都知道,DNA的双螺旋链是由30亿个碱基对组成的,所以一个转录因子要到达某个特定的碱基上,就好比我们在从洛杉矶到纽约的3962公里的高速公路上确定了一个点,然后,要把一枚硬币从空中精准地投掷到这个点上。这简直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我们身体当中的亿万个细胞,却都能奇迹一般轻易找对位置,这个现象实在是太神奇了。这个奇迹如果用爆发模式来理解,就非常容易了。也就是说,转录因子先和DNA随机结合,然后以此为出发点,在结合点附近一个一个搜索碱基对,如果搜索无果,转录因子就会先分离出来,然后跑到远处去,再重新寻找一片新的区域,再进行随机结合和搜索。转录基因就是使用了这样一个看似笨拙的搜索方法,完美达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背后的秘密就是爆发模式。

再举一个例子,说说爆发模式是怎么帮助医生完成早期抑郁症的诊断的。

东京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来诊断早期抑郁症。他们给一群人戴上了手腕加速传感器,这样就能捕捉到这些人最细微的动作,传感器能够分辨出两种停顿,一种是简短停顿,也就是静止的时间仅仅持续几秒钟,最多也就是几分钟;另一种是长时间停顿,也就是睡觉、休息或者沉思的时候,可以长达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

注意!这个时候,爆发模式就出来了。正常人的行为规律是大量的简短停顿搭配着少量的长时间停顿。在这群人当中,有14位比其他人显示出更多的长时间停顿,这些人就正是临床可以诊断出来的早期抑郁症患者。他们的动作和正常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健康人平均休止时间是7分钟,而早期的抑郁症患者平均休止时间会是15分钟。也就是说,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常见描述,比如说“行为举止明显变慢了,就像是被嵌在了水泥里一样”,并不是他们的是一种错觉,而是抑郁症患者的一种特有行为模式。

所以,给人戴上传感器,探测手腕的细微动作,这种方法正是利用了爆发模式,成为了一种简单而不受干扰的抑郁症的诊断方法。

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很多高科技公司都在紧紧盯着你,设法将你行为背后的爆发模式转化成钞票和利润。像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这类以追踪人类行为为自己商业模式的公司,他们都已经身价不菲了。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谁掌握了关于我们未来行为的信息,谁就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对于很多的自然现象,我们始终相信:它是能够被我们理解、量化和预测的,也会被我们掌控得越来越好。而一旦涉及到对于我们自己行为的探索,大多数人就会掉入一个习惯性的思维定式里面,那就是,遇到无法理解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会以为那是偶然的不可预测的。可是巴拉巴西通过自己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思维定式,就是阻碍人类预知自身未来的一个重要障碍。我们应该抱着对探索自然规律一样的热情,来拥抱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中蕴藏的规律。在这一点上,爆发模式就揭示了,我们人类的大部分行为也都受制于特定的规律、模型、原理和法则,也都能被很好的掌控。

以上,就是我为你解读的这本书的第三个方面,掌握了爆发模式到底有什么用。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为你讲述的内容。

我为你解读的第一个方面告诉你,人类行为爆发模式是一种内在的精确的规律,揭示了我们的行为总是在短时间的活跃和长时间的沉默当中相互交替。我们行为呈现的特征,常常是不在爆发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沉默,爆发后容易再爆发,沉默后容易再沉默。

我解读的第二个方面告诉你,爆发模式可以准确预测人类行为。我们绝大多数人可以被预测的准确程度将会落在80%到93%之间。虽然每个人之间有很多不同,但我们的可预测程度都差不多,所谓的异类和正常人之间的可预测性大约只有10%的差别。从数据科学家的角度来看,似乎并不存在真正的异类。如此说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差别都很小,行为都很容易预测。

我为你解读的第三个方面,告诉我们掌握了爆发模式有什么用。巴拉巴西认为,对于爆发模式和人类动力学的研究,将会大幅度改变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家可以用这个洞察做出很多有意义的研究。另一方面,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那些将人类行为量化的工具都在飞速发展,它们将精准预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谁掌握了关于我们未来行为的信息,谁就能从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撰稿、讲述:韩焱 脑图: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