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幸福的科学》 秋秋解读
《永远幸福的科学》| 秋秋解读
关于作者
泰·田代是美国马里兰大学情感、性格以及成瘾症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探索传播公司旗下美体健康频道的情感专家。他曾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在马里兰大学以及科罗拉多大学获得年度优秀教授荣誉。他的研究成果已在多种世界学术期刊上发表。作为恋爱问题的专家,泰·田代博士对如何保持持久恋爱方面有独特研究见解。
关于本书
本书通过深入科学研究,从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着手,提出了寻找持久爱情的方法。我们能够根据本书提供的方法看懂自己的伴侣,也能够在它的指导下找到让自己幸福的另一半。了解了他的研究心得,你就会明白什么样的夫妻会幸福恩爱一辈子,而哪些人并不适合成为理想伴侣;我们自己的性格属于哪种依赖模式,什么性格的伴侣更容易出轨。
核心内容
每个人有不同的特质,而这个特质是很难改变的。心理学家把人的依赖模式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对你的伴侣多考察一段时间,等对方的特质彻底表现出来之后,再去判断对方才会更加准确和可靠。一旦发现伴侣身上表现出的危险信号,应该立即做出科学应对;永远不要自欺欺人,让自己在错误的选择上越走越远。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和大家分享一本新书,书的名字叫《永远幸福的科学》。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的年轻人:如果你问他想找什么样的对象,他们会说得看对眼儿,具体什么标准呢?说不上来,结果亲戚朋友张罗一大堆,没有一个可心的。好不容易结婚了,可没过几年又离婚了。这样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了。找到理想的伴侣就那么难吗?其实,并不难!今天为你解读的这本书,就是教你,怎么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
有人会问,这样的书到处都是,我们为啥要听这本?第一,这本书可不是街边小报上教你的如何撩妹、如何拴住男人心那么简单,寻找幸福,可是一门特别复杂的学问,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搞明白,因为这里面涉及生物学、经济学、心理学、人类学、人口统计学、医药科学等很多领域的研究,要是让每个人都去把相关的东西找来看,怎么可能呢?这本书将所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全都汇总,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幸福科学,可信度就高了。
第二呢,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个牛人,叫泰·田代,他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就是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的,这个明尼苏达大学,可以说孕育了第一批把恋爱当成科学来研究的人,如今成为了恋爱科学的研究基地,汇聚了一大批全球顶尖的科研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作者开始了这项科学研究,最终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恋爱心理学的专家。他的研究成果已在多种世界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想要踏上通往幸福的恋爱之路吗?看这一本就够了。
这本书讲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每个人都有不同特质,一般很难改变;第二,怎么找到跟自己特质匹配的人。下面我们就详细看看,作者有哪些秘笈给我们。
第一个秘笈,一个人的特质是预测未来的利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你在抱怨你的恋人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时,有人就劝你啦,说你别看他现在这样,结婚以后就好啦,或者说,将来等你们有了小孩儿,他身上的毛病就会改啦。告诉你,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话。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特质,心理学家是这样说的,特质是指人身上独有和固有的品性,比如说,能力方面的特质包括迟钝还是聪明,性格方面的特质包括内向还是外向,刻薄还是友善,无聊还是有趣,做事是认真还是马虎。外貌方面的特质,包括高矮、胖瘦、普通或迷人。价值观方面的特质包括宗教信仰、政治取向。总的来说,可以被归为特质的因素范围很广。
每人的特质都不太一样,而且特质具有稳定性,是很难改变的,可能会跟随一个人一辈子。正像人们说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么,这些特质是从哪来的呢?我们的特质,一方面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一方面是由我们成长的家庭造就的,长大以后我们又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环境,这些都会让我们的特质变得很难改变。比如,研究人员发现,人身上有一个特质,这个特质能够很好地预测他将来做事成功的概率,这就是意志力。研究人员去军队、学校、企业,在人群中去寻找表现卓绝、成绩优异的人,发现他们没有一个不是意志力超群的人。
既然特质可以预示出人生的重大方向,那么对方的特质会为你们的生活带来福还是祸,其实都可以在恋爱中明显表现出来。所以,如果你的恋人,在你们恋爱时就让你崩溃,那么这些特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仍会让你崩溃。为什么说结婚前要瞪大眼睛呢,道理就在这儿。如果你早就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你忍受不了的东西,而且你也清楚这些东西他很难改掉,那你还会选择和他结婚吗?婚前的慎重选择很重要,这就好比你在买雨伞时所做的决定会让你在每次下雨时,要么感到庆幸,要么直呼倒霉。
但是,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如果真能做到,就不会有那么多婚姻不幸福的人了。恋爱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因素影响着你,不容易发现对方的毛病。我们都知道,情人眼里出西施,热恋中的人往往没有判断力,被爱冲昏了头脑,觉得对方什么都好。这也难怪,刚开始的时候,谁都会展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可是时间长了,那些缺点可就再也藏不住了。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观点,每个人有不同的特质,这个特质是很难改变的,发现对方身上的特质,是预测未来的利器。明白了这些,你就知道自己该怎样做了吧,避免看错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考察一段时间,等对方的特质充分、彻底地表现出来之后,利用你掌握的利器,再判断一下他会不会带给你永远的幸福。如何判断呢?
第二个秘笈,寻找一个对你而言拥有合适特质的人。理想的伴侣需要有哪些特质呢?答案肯定不是唯一的,而是因人而异的。那么,拥有什么特质的人适合你呢?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呢?首先,你要了解你自己,你最看重什么,最不能接受什么。作者说,构成一个人的特质有很多,你需要把你心目中的理想伴侣的特质排出一个先后顺序,把你认为能够保证恋情长久的必需条件放在前面。
是不是有的人就会在心里盘算,列个清单啦。这个不行,作者强调,我们只能许三个愿望,而且要合理的分配这三个愿望。合理的分配指的是三个愿望中可能有的绝对不能更改,其他的稍微有些放宽的余地。为啥只能有三个愿望呢,因为过度挑剔会适得其反,也就是说你的条件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小,这个也很好理解哈,而且你的三个愿望可能还会随时调整,因为有人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女孩儿叫安娜,高中快毕业的时候想把自己的第一次交出去,在确定人选的时候她有三个要求,那就是对方要性感、健壮还要信奉天主教,作者和安娜一起把当时学校里的500名男生看了一个遍,筛选出五名候选人,可以说这是百里挑一呀,五个人里边儿有一个最出众的叫杰克,安娜太喜欢他了。在和杰克第四次约会的时候,安娜终于如愿了。可是因为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安娜担心自己怀孕了。安娜把自己可能怀孕的消息告诉杰克之后,杰克不但不接她的电话,还处处躲着她,这让安娜非常生气。实际上杰克不是冷酷无情的人,而是他无法承受压力,面对危机的时候快要崩溃了,这一点,他的橄榄球教练也说过。安娜真是受不了这样的人,最后选择了分手。
过了一段时间,安娜把理想伴侣的特质重新做了排序,最终找到了新的恋人,新男友不是很健壮,也不是很性感,但安娜说他非常可爱,他拥有的其他特质会给安娜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安娜很满足。我们看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安娜寻找男朋友的条件不是三个而是四个、五个,那这500个人里可能没有一个人能符合他的要求,这就是为什么说条件越多选择余地越小。再有,如果安娜和杰克生活在一起,她不会幸福,所以她调整了对伴侣特质的要求,最终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除了性格以外,特质还包括很多方面,道理都是一样的。那么,对方的特质对你是否合适,只有你自己知道,人们常说的,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比如,女孩儿是洁癖,男孩儿天生邋遢,你觉得不般配,但是,如果男孩是个科学天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很有成绩,非常投入,这一点深深的吸引着女孩,女孩愿意在生活方面做个贤内助,男孩取得的成就让女孩非常自豪,女孩儿觉得军功章也有自己的一半。他们生活上互补,事业上有追求,也会成为很和谐的一对呀。所以说寻找一个对你而言拥有合适特质的人,就可以拥有幸福的生活。
当然了,除了每个人要明确自己最希望对方身上具备的特质以外,作者也提醒我们有两种人是不太可能成为理想伴侣的:一种是神经敏感的人,一种是猎奇心重的人。神经敏感的人是指安全感差、疑神疑鬼的人。林黛玉可能就是这种,别人说句话她能哭一天。猎奇心重的人是指喜欢追求新鲜刺激、不愿意简单重复的人。比如贾琏,大概也就属于这种人,什么香的臭的都往自己被窝里拽。作者在研究中发现,神经敏感的人多半很难和别人处好关系,在恋爱中稳定性差,比较容易离婚。猎奇心重的人多半不容易持久,个性开放又不爱负责任,几分钟热度,比较容易出轨,更容易因重复而感到无聊,更容易寻求新的环境和对象,比如去夜店或是一边大口灌酒,一边观赏绚丽的灯光和美女。作者认为神经过敏和猎奇心重这两种人是不太适合成为理想伴侣的。
那么,有没有一种特质是作者认为适合做理想的伴侣呢?作者认为,宜人性强的人适合。啥叫宜人性强的人,他们不仅更为友善,更亲切体贴,而且更有可能在恋爱关系中作出努力,让对方更满足,让双方的关系持续保鲜。一个本性亲切的人不但更能理解人,而且在维持亲密关系上也做得更好。
以上是我们讲的第二个秘笈,寻找一个对你而言拥有合适特质的人。这个特质你最好把它控制在三个以内,而且要知道哪个特质是你最看重的。一位理想伴侣最好不能神经敏感,不能猎奇心重,要是个亲切体贴宜人性强的人。当然,下面这个秘笈,或许对你找到跟自己特质匹配的人更有帮助。
那就是作者说的第三个秘笈,要清楚自己属于哪种依赖模式。这是书中最有趣的部分。心理学家把依赖模式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安全型的特点是:比较容易和人亲近,也容易依赖他人和被人依赖。不会经常担心自己被抛弃,也不常担心别人与自己太亲近。回避型正好相反,它的特点是:不适应与他人过于亲近,不大相信别人,也不允许自己去依赖别人。如果有人太过亲近,会感到紧张。而焦虑型呢,就更夸张一点,他的特点是:觉得别人不愿意亲近自己,经常担心伴侣不爱自己或是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三种类型的依赖模式,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实验,一位妈妈坐在实验室的正中,腿上放着她的宝宝,墙上的灯光熄灭的时候,妈妈会按照研究人员的指示把宝宝放下,悄悄地离开房间。两分钟后妈妈回到房间,这时候研究人员要求妈妈抱起宝宝,并安慰他。这时候不同类型的宝宝会有不同的表现:安全型的宝宝很快就不哭了,如果想象一下这类孩子的内心的想法,我们可能会听到:“你刚才离开了,现在你又回来了,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回避型的宝宝也很快就不哭了,但他们看上去好像很不在乎的样子,他们当时心里可能这样想:“你走了关我什么事,反正我也不需要你。”焦虑型的宝宝会哭个不停,他们会对妈妈缠着不放,表现得很生气。他们心里的想法可能是:“你一离开,天都塌下来了,我生气了,不许再离开我了。”
接下来,有趣的事情发生了,也就是实验中观察的第二个重要行为。研究人员在距离妈妈或近或远的地方摆放了一些玩具,这些玩具都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这时候,我们再来看宝宝们的表现。在和妈妈待了一会儿之后,安全型的宝宝会从妈妈的腿上爬下来,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他们先从离自己最近的玩具开始,每过一会儿就会回头看看妈妈,还会捡起一件玩具向妈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回避型的宝宝也会从妈妈的腿上爬下来,但他们的速度要比安全型的孩子更快。他们玩玩具时移动速度最快,探索范围也是最远的。但是他们不会总回头看妈妈,也不主动分享自己的发现,他们只顾自己玩。焦虑型的宝宝会好长时间才从妈妈的腿上爬下来,他们玩的范围也很有限,还会不停地回头看自己的妈妈,生怕妈妈会再次离开他。
所以你看,不同依赖类型的孩子表现是很不一样的,在安全型孩子的心中,父母对他们的关心无微不至。回避型的孩子,则会觉得反正父母不可靠又何必在意呢?焦虑型的孩子会通过纠缠和吵闹的方法防止母亲再次离开。孩子们对父母的可靠程度有了多次体验之后,这些与父母之间相处方式的心理模式会逐渐形成,成为所有亲密关系的模板。这句话你听明白了吗,成为所有亲密关系的模板,什么意思呢,他成年以后在和恋人的亲密关系中也会是这种心理状态,所以心理学家认为,依赖模式在人的一生中存在着很强的连贯性。虽然经过后天努力依赖模式也有成功转型的,只是比例很小。
了解人们在童年时期与抚养人的依附关系是否稳定,就可以准确推测出他们会如何对待成年后的恋爱关系。安全型的成年人在爱人身边会表现得心情平静。当爱人不在身边时,他们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给他们爱和关心,所以,他会表现得平静和满足。回避型的成年人,有可能从一开始对感情就没有投入很多,他们对工作可能很投入,但恋爱和结婚概率较低。焦虑型的成年人会紧紧的缠着爱人,生怕失去,这样的心态可能让他变得敏感多疑,没有安全感。
明白了人的依赖模式是不同的,那怎么选择伴侣呢?研究表明安全型的伴侣能带给你更多的幸福感、恋爱满足感,并且本人在感情中也更容易得到幸福,和他们结合的婚姻也会更稳定。那么,大家都找安全型的伴侣吧,也不是,有时啊人们也会选择和自己的依赖模式相近的人,比如焦虑型的找焦虑型的,回避型的找回避型的,也就是人们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以上是我们讲的第三个秘笈,心理学家把人的依赖模式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安全型的人比较容易和人亲近,也容易依赖他人和被人依赖。不会经常担心自己被抛弃,也不常担心别人与自己太亲近。回避型的人正好相反:不适应与他人过于亲近,不大相信别人,也不允许自己去依赖别人。如果有人太过亲近,会感到紧张。而焦虑型的人:觉得别人不愿意亲近自己,经常担心伴侣不爱自己或是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要清楚自己属于哪种依赖模式,这样更便于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
下面讲第四个秘笈,要能辨别出伴侣身上的危险信号。为啥要学这个呢?其实这点很重要,这就是作者提醒我们的,恋爱中的一些不能越过的底线。越过了底线,可能幸福离你就太遥远了。
怎样辨别出伴侣身上的危险信号?先来理解一个词,就是爱情中的归因法。为事件的出现寻找原因或解释的习性,被心理学家称为“归因”。想象一下,你在晚餐约会时迟到了,而你的伴侣独自一人在餐厅里坐了20分钟等你出现。那么你的伴侣可以通过四种归因方式解释你的迟到,你可以看看,你的伴侣会选择哪一种。
第一种是他觉得自己没什么价值,你快要离他而去了,这是从自身方面找原因。第二种是他觉得你缺乏责任感,这是从你的角度找原因。第三种是认为你们没有沟通清楚,这是从两个人的关系中找原因。第四种是一定是路上堵车,这是从环境方面找原因。很显然,第二种,觉得你缺乏责任感,是最有杀伤力的。如果对方在感情中一有争执或一出问题就会归咎到你的身上,这就是一个醒目的危险信号。也就是说,如果你遇到了一个总把责任往你身上推的人,那么你们之间很难产生幸福稳定的恋情。
另一种危险信号是“要求-退缩沟通模式”,就是说,他提出要求的时候,并不是在和善地提出要求,而是或多或少带着责备、施压、唠叨和埋怨,用这种方式传递需求。这会带来什么后果呢?时间一长,恋爱中的另一方也会干脆放弃了探讨问题的努力,主动避免进行任何讨论。说白了,谁都不愿意被责备,这是人性的弱点,所以,一方经常地责备施压,会造成另一方在沟通上的退缩、回避。如果你发现你的伴侣正是这种要求-退缩沟通模式的人,他的要求中总是暗含着责备、施压,还带有攻击性的感情,常常用这种方式与你沟通,那么你们之间爱情的满足感会大大降低。
还有一种危险信号是“虐心的恋情”,啥意思呢?它指在一段恋情中,一方因为太爱对方,所以产生强烈的控制欲,经常向对方强加不公。被爱的一方,被爱情折磨得麻木不仁,言听计从,非常痛苦,这是一种畸形的恋爱关系。比如,女孩深爱着自己的伴侣,但事无巨细,对伴侣的一切她都要管着,你该穿这个,你要吃那个,哪个聚会你可以去,哪个朋友你不要理,她要控制你的一切,不听她的就会无休止的争吵。时间长了,男孩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要避免争吵就要违背自己、改变自己,内心在痛苦中挣扎。这种虐心的恋情,也是不可取的。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发现了爱情中的危险信号怎么办呢?书中介绍了这样一对夫妇,他们在最初相识的几个月里,爱得神魂颠倒,如醉如痴。女人被男人帅气的面庞、强健的体魄和沉稳的性格深深吸引,男人也喜欢女人漂亮、能干。可结婚之后他们的关系却到了无法维持的程度。女人动不动就把问题归到男人的懒惰和无能上,本来就自尊心缺失的男人总是一副无动于衷、不屑一顾的样子,这让女人大为不满,变得更加苛刻。男人无视女人对他的唠叨和埋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终于有一天,当女人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回家,看到男人窝在沙发里打电子游戏,还把脏衣服臭袜子扔到地上的时候,女人忍无可忍,拿起酒瓶子,失手将男人打伤。
你看看,这两位的婚姻破裂得是不是有迹可循?原因在哪里呢?他们的婚姻悲剧源于第一,女人把责任归因到伴侣身上,第二双方没有建立健康的沟通模式,这些其实不是不可以解决的,最要命的是第三点,和他们对之前婚姻中出现的危险信号没有重视和解决也有关系,首先夫妻间出现问题要多从自身找原因,要建立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在努力改掉消极特质的同时要多包容对方。如果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那选择分手也是理性的做法。在这里作者也强调伴侣间要多分享快乐的事,有助于增加婚姻的稳定性和幸福感。
爱情中的危险信号不止这三个,在这里,作者还提醒大家要多听取家人和亲友的意见,不要盲目乐观和一意孤行。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常来说要在恋爱关系中准确地评判对方的性格,你的朋友和家人的话也是要听听的,局外人的有利位置可以让他们有更加清晰的视角。在这里作者教给我们一个好办法,利用朋友聚会的机会把你的恋人带来,把他放在公正并且具有挑战性的环境里,看看他在压力下会将哪些特质表现出来。事后你再听听大家的意见,做一个理性的分析。不要只是以为恋爱是你自己的事,和别人没有关系。
以上就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四个秘笈,要能辨别出伴侣身上的危险信号,如果你遇到一个凡事都往你身上推责任、总是带着责备提需求或者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不公平对待你的人,在有退路的时候尽早离开他。
所有的秘笈我们就都讲完了,回顾一下,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伴侣呢?恋爱心理学家告诉你四个秘笈:
第一,每个人有不同的特质,这个特质是很难改变的,发现对方身上的特质,是预测未来的利器。避免看错人的最好办法是,多考察一段时间,等对方的特质充分、彻底地表现出来之后,利用你掌握的利器,再判断一下他会不会带给你永远的幸福。
第二,寻找一个对你而言拥有合适特质的人。一位理想伴侣最好不能神经敏感,不能猎奇心重,要是个亲切体贴宜人性强的人。
第三,心理学家把人的依赖模式分为三种,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安全型的人比较容易和人亲近,也容易依赖他人和被人依赖,不会经常担心自己被抛弃,也不常担心别人与自己太亲近。回避型的人正好相反:不适应与他人过于亲近,不大相信别人,也不允许自己去依赖别人。如果有人太过亲近,会感到紧张。而焦虑型的人,觉得别人不愿意亲近自己,经常担心伴侣不爱自己或是不愿意和自己在一起。要清楚自己属于哪种依赖模式,这样更便于你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
第四,要能辨别出伴侣身上的危险信号。如果你遇到一个凡事都往你身上推责任、总是带着责备提需求或者有着强烈的控制欲、不公平对待你的人,在有退路的时候尽早离开他。
讲完书中的观点,在如何运用这些秘笈的时候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作为恋爱心理学家,作者从大量的科学研究中寻找规律,反映的是一个概率的问题,但需要说明的是,生活中什么都不是绝对的,书中的观点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洞察,仅供参考。现实可能更复杂,不要机械的照搬书中观点简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最后,作者告诉我们永远幸福是可能的,永远幸福的愿望是可以实现的。通过阅读择偶科学书籍这样一个简单的决定,你就已经在揭开爱情秘笈的道路上迈开了大步。祝所有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永远的幸福!
撰稿:秋秋 脑图:摩西 转述:杰克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