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 李南南解读

《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 | 李南南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叫埃玛·伯恩,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她也是一位资深的专栏作家。常年为BBC、《科学》杂志,还有《英国医学杂志》供稿。而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她一直把精力放在,对脏话的研究上。

关于本书

从小我们就被教导,说脏话不好、不文明。在地球上有人类居住的绝大部分地区,说脏话都是一种禁忌行为。可是有些时候,我们依然会忍不住说脏话,那句“忍不住爆粗口”就是明证。为什么我们明知说脏话是禁忌行为,却依然忍不住做这件事?说脏话是人类的本能吗? 说脏话,对我们有什么益处?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作者埃玛•伯恩作为一名科研领域的特立独行者,以极高的热情、非正统的研究方式对“说脏话”这个话题展开了有趣的研究。她结合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了脏话进化的历史,以及说脏话对于我们身体及精神方面的影响,让人耳目一新。

核心内容

脏话的奇怪之处,在于它隐含了一组矛盾。你说它好吧?肯定不是。但是,你要说它不好,好像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有一个新西兰的管理咨询专家,叫珍妮特·霍姆斯,曾经满世界调查那些高效的团队。结果发现,很多效率高的团队,都有一个特点,平时爱说脏话。还有很多科学家发现,不管是在工厂车间、表演后台,还是球队的休息室,适当的脏话,都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协作。你看,脏话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一时半会,真的很难说清。借用一位语言学者,叫杰弗里·休斯的话说。脏话是发狠,也是取乐。惹人讨厌,也荒谬可笑。是口头禅,也是无事生非。借用作者的话说,脏话只是一个引子。顺着它,你会发现,我们的大脑、思维,以及社会,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叫《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乍一听书名,估计可能有人觉得,这个话题有点上不得台面。但是,仔细想想,脏话其实是一个特别值得琢磨的语言现象。

首先,是它的生命力特别强。不管文明怎么演变,社会怎么进步,也不管公序良俗对它有多么不齿。它都没有消失,就这么牢牢的黏在我们的语言系统上。你忘不了,也甩不掉。不管你怎么对付它。比如,有个叫詹姆斯·奥康纳的美国作家,曾经创办过一个叫粗口整治学院的机构。专门帮各大学校和公司重建语言习惯,去除脏话,每小时的服务费,高达1500美元。你看,就冲这个价格,整治力度应该不小吧?但是结果呢?大家该说还说。而且人类好像天生就有说脏话的天赋。比如,小孩子不用教,自己就会说。再比如,我们接触一门外语时,最先学会的是问好,其次就是脏话。比如看完韩剧,问你记住了哪句台词,大概率上,脏话,会脱口而出。这就引出一个疑问。脏话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强?

其次,脏话的奇怪之处,还在于它隐含了一组矛盾。你说它好吧?肯定不是。但是,你要说它不好,好像也不是那么绝对。比如,有一个新西兰的管理咨询专家,叫珍妮特·霍姆斯,曾经满世界调查那些高效的团队。结果发现,很多效率高的团队,都有一个特点,平时爱说脏话。再比如,还有一位IT专家,叫芭芭拉·普勒斯特,曾经发表过一篇论文。名字很奇怪,叫《撒个尿滋一下:玩笑话对于IT产业的贡献》。这篇论文主要说的就是,脏话作为沟通方式和减压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整个IT行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科学家发现,不管是在工厂车间、表演后台,还是球队的休息室,适当的脏话,都能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协作。你看,脏话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个问题一时半会,真的很难说清。

借用一位语言学者,叫杰弗里·休斯的话说。脏话是发狠,也是取乐。惹人讨厌,也荒谬可笑。是口头禅,也是无事生非。

你看,这就叫不疑处生疑。看起来很平常的东西,一旦仔细琢磨,会变得很奇怪。而且顺着这个疑点追问下去,你往往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发现。借用作者的话说,脏话只是一个引子。顺着它,你会发现,我们的大脑、思维,以及社会,到底是怎么运转的。

这本书的作者,叫埃玛·伯恩,是一位英国女作家。她也是一位资深的专栏作家。常年为BBC、《科学》杂志,还有《英国医学杂志》供稿。而在最近的十几年里,她一直把精力放在,对脏话的研究上。

其实,语言学家、神经科学家,还有社会学家们,对脏话的研究,已经持续了150年以上。只不过,碍于好多人觉得脏话这个话题,本身有点脏。这些研究也就一直没有进入公众的视线。直到最近这些年,这些研究才引起了普遍的重视。而这本书,不仅是作者自己的观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前人成果的总结。

接下来,我将从书里的两个核心问题出发,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到底怎么叫脏话?第二,脏话到底有什么用?把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连在一起,你就明白,我们到底为什么会说脏话?

首先,第一部分,我们先说说,到底什么叫脏话?估计很多人都觉得,这根本不叫问题。脏话太好分辨了,不就是那几句?语言学家还专门做过统计,发现目前世界上的脏话,普遍分成三类。宗教类、性行为类和排泄物类。具体咱们就不举例子了。在少数有种族冲突历史的国家,还有第四类脏话,叫种族歧视类。比如在美国,黑鬼这个词,对黑人来说,就是脏话的顶点。

这个分类乍一看好像没毛病。但是,假如我们站在一个更大的视角,就会发现,它有点不对劲。比如,有些脏话,到了别的国家,就不是脏话。像排泄物,在日语里,就没有这个脏话。有一位日本插画师,叫五味太郎。他还有句名言,叫人人都便便,在日本经常被引用。他还专门创造过一套叫微笑的便便的表情包,在当地也特别火。再比如,有些话,在历史上是脏话,但在现代看来,就没那么刺耳。像我主洒血,这句话在150年前的欧洲,就是一句脏话。再比如,弄瞎你的眼,在莎士比亚的时代,这句话也脏得不得了。还有些话,在有的国家看来没什么,但换个地方,就是大忌。比如,据说在德国,管人叫蠢牛,会被罚款600欧元,叫昏猪的话,罚的更多,2500欧元。

换句话说,简单的把脏话定义成,宗教类、性行为类和排泄物类,它只是一种事后的归类。放在现实中,它既不能作为脏话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那么,到底什么叫脏话?

2011年,斯德哥尔摩大学,有一位专门研究脏话的语言学家,叫芒努斯·荣。他统计了全世界的数千份,针对脏话的调查样本。并且给脏话下了个定义。这也是目前全世界普遍认可的一种定义。他说,脏话一定满足四个特征。第一,它一定包括禁忌词。第二,它不指代或预示实际行动。第三,脏话大体遵循特定的句式。第四,脏话一定情感性很强,具有表现即时情绪的作用。

而这本书的作者,在这四条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更简洁的定义。她说,脏话,就是情绪激愤的情况下使用的,指代普遍禁忌的词语。简单说,脏话的本质,就是打破禁忌。

你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所有的脏话,都满足这个定义?你说过的任何一句脏话,几乎都不可能付诸行动。很简单,因为它是个禁忌。同时,一句话之所以被认为是脏话,一定是触犯了某种禁忌。比如,在美国,黑鬼之所以是句脏话,是因为它触犯了种族歧视的禁忌。再比如,150年前,我主洒血之所以是句脏话,是因为触犯了基督教的禁忌。再比如,在日语里,排泄物之类的词语之所以不算脏话,是因为日语的体系里,压根就没有排泄物禁忌。大家不忌讳,也就谈不上触犯,当然就算不得脏话。但是,假如你在日语里,不使用敬语,这就等同于脏话。因为日语特别在意敬语的使用。你不用,就是在触犯禁忌。

明白了脏话的本质,我们自然就能解释,为什么孩子打小就会说脏话?很简单,因为每个人,都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本能。什么叫好奇心?从某种程度上看,不就是走出规定的边界,去做那些没人做过,或者不让你做的事吗?比如,心理学上有个词,叫红色按钮综合征。也就是,把你关在一个房间里,好吃好喝的供着。只有一个要求,你面前有一个红色的按钮,绝对不能按。但是最后,绝大多数人都会按。再比如,你可能听过一个笑话,说的是,怎么解开一个九连环?也就是那种复杂的益智玩具。很简单,把它交给一个七八岁的孩子,然后嘱咐他,千万别解开。你再过15分钟回来,肯定给你解开。换句话说,从某种程度上看,人类天生就有这个打破规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冲动。这是人类的本能。很多脏话说完,有种莫名的爽快感,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你释放了,打破禁忌的本能冲动。

换句话说,有人类社会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规则。有规则,就会有相应的禁忌。有禁忌,就有相应的脏话。随着社会演变,旧的规则被淘汰,相应的脏话也会一起淘汰。而伴随着新规则,又会出现新的脏话。比如,呵呵,在网上普遍认为跟脏话差不多。这就是因为,互联网孕育了一套新的语言规则。在这套规则里,呵呵是个禁忌。

当然,我们不是要说,人就应该说脏话。而是想说,脏话为什么这么顽强,屡禁不止?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我们的本能绑定在一起的。

好,前面说的这些,是语言学家,对脏话的定义。脏话的本质是,打破禁忌。但是,别忘了,研究脏话的,除了语言学家,还有另一伙人,神经科学家。在他们看来,什么叫脏话呢?说出来你可能有点意外。神经学家认为,脏话是大脑的交响乐。这不是形容优美,而是说,脏话的产生机制,就跟演奏交响乐一样复杂。

这个发现,要从一场离奇的事故说起。顺便一说,这场事故,不仅启发了神经学家,对脏话这个话题的研究。它也是脑科学史上,一次里程碑的事件。透过它,你能体会到,脏话的研究,对神经科学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1848年,美国正在大修铁路。其中有一位铁路先驱,叫菲尼亚斯·盖奇。他在一次爆破中,发生了严重的意外。一根铁棍,击中头部,从前额到后脑勺,打穿了一个大洞。根据当时在场人的回忆,盖奇在受伤之后,还因为呕吐,大脑受压,流出了大概半碗茶的脑组织。但是,盖奇居然没死。在事发地佛蒙特州的报纸上,还有一篇专门写这件事的文章,标题就叫《大难不死,只差半碗》。

但是,命虽然保住了,后遗症很严重。盖奇整个人都变得很迟钝,丧失了大部分思考能力。但是,唯独说脏话的能力不减反增。盖奇总是止不住的说脏话。当然,今天我们对这个现象的研究已经很明确,这是典型的秽语症。就是污言秽语的那个秽语。

但是,回到当时,这个发现却开启了一个新的脑科学的时代。因为在当年,人们对大脑的看法,普遍分成两派。第一派叫奶冻派。他们认为,大脑的各个脑区都是一样的功能。就像一块奶冻,各个部分都一样。第二派叫蛋糕派。他们认为,大脑就像一块蛋糕,每一层都是不一样的。虽然这两派现在看来都不对,但显然,奶冻派偏离得更远。而这场事故的作用之一,就是让奶冻派,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很显然,盖奇的一部分脑区受损之后,相应的,只是一部分功能受损。说脏话的能力并没有减退,只是刹车失灵,不能控制而已。换句话说,在这场事故中,脏话就像一个路标,让脑科学的研究,在奶冻派和蛋糕派这个路口上,少走了一段岔路。

在此后的100多年里,脑科学家又观察了形形色色的患者。比如,有的人左脑受损,情况会变得跟前面的盖奇差不多,逻辑能力变差,而且忍不住说脏话。再比如,有的人右脑受损之后,逻辑能力几乎不受影响,但是,整个人会变得特别严肃,而且几乎不会说脏话。这些研究过程非常复杂,我们就不细说了。

总之,通过对患者的观察,神经学家得出了这么几个结论。第一,脏话应该是人类掌握的,最早的语言之一。因为大脑中跟语言相关的区域,位于大脑的高级思维区,进化出来的时间相对晚。而这个区域受损,只会影响逻辑表达,并不影响说脏话。这在一定程度说明,脏话并不是后来进化出来的高级语言能力,它出现得应该更早。

第二,说脏话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性思维运动。你看,说脏话的时候,首先你自己的情绪,会处在一个特定的状态。其次,你还要动用自己的共情能力。感受周围人的情绪,然后决定,该说什么样的脏话。比如,说什么脏话能伤害对方?说什么脏话能增加亲近度,又不让对方反感?这背后的一整套过程,非常复杂。你要精确的感知到,对方的情感图式,然后才知道该说什么。这需要你的情绪、同理心、语言能力,同时调动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说,脏话是大脑演奏出的一套,复杂的交响乐。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内容。到底什么叫脏话?从语言学的层面看,脏话的本质是打破禁忌。从神经科学的角度看,脏话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思维运动,就像大脑的交响乐。

你看,从这个角度看,脏话这件事,要比我们想象得更深刻。它是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语言现象。既然重要,我们就要追问,就要深入研究。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再往前一步,看看脏话到底有什么用?

乍一听这个问题,估计你已经想到很多答案。比如,说脏话可以发泄情绪,可以伤害别人的感情,有时候还能缓和气氛,等等。这些显而易见的答案,咱们就不多说了。在这里,咱们只关注增量。说说那些,以前很少有人提到的,脏话的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增加沟通的效率。你可能会说,不对啊。脏话只是发泄情绪,不包含任何信息量。它只会给沟通造成干扰,怎么会增加效率呢?

假如你这么想,我想请你想象一个场景。假设,你正在加班,任务都堆到一周后了。这时,你身边有个同事,特别不识相,偏偏要拉着你讲黄段子。请问,你怎么拒绝?你可以说,我不想听。但是,你觉得会有用吗?你也可以说,我很生气,你别再打搅我了。但对方也未必真能感觉到你在生气。其实,千言万语,不如一个字管用,那就是,滚。

你看,要想表达逻辑,或者陈述一个事实,脏话确实没用。但是,假如要表达情绪,尤其是惊恐、愤怒、害怕之类的极端情绪,脏话的效率非常高。你可以想象一下,是不是每一种极端情绪,都对应着那么几句特定的脏话。而且一旦把它们换成别的语言,你总感觉,哪里差了点意思。借用作者的原话,她说,脏话就是让情绪搭上语言的便车,以此获得即时的通信。

换句话说,你也可以把脏话当成是情绪的实时表达。这个功能,还带来一个附带的结果,就是我们在跟人沟通时,假如对方的语言当中,不经意间带出几句脏话。我们会觉得,这个人的情感状态很真实。

比如,在荷兰的伊拉斯姆斯大学,有两位教授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模拟法庭的庭审现场。志愿者当陪审团。再找几个演员充当被告。让志愿者判断,被告说的是不是真话。结果发现,在阐述那些情感特别强烈的事实时,比如,我被冤枉了。在说这些情感特别强烈的内容时,假如夹带一两句脏话,会让被告看起来更可信。

再比如,2017年,美国、新西兰、荷兰,等几个国家的大数据分析师,一起做过一项研究。他们考察了七万多条脸书网的动态。结果发现,脏话跟谎话呈现出负相关。也就是,在一条动态里,出现脏话的概率越高,那么,这条动态潜在的谎言成分就越小。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因为撒谎是需要思考的。你需要调动自己的逻辑能力。但是,人们在说脏话时,往往情绪比较激动,这个时候,逻辑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屏蔽掉的。而屏蔽逻辑能力,就等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撒谎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说,适当的说一点脏话,别人反倒更容易相信。当然,这些效果归根结底,都是因为,脏话是情绪的容器,也是表达极端情绪最高效的手段之一。这是脏话的第一个作用。

脏话的第二个作用,是作为组织的安全阀。它可以降低一个团体中,发生暴力的几率。简单说,本来该动手。但是,用脏话骂一通之后,突然发现,气都消了,没必要动手了。

这个过程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大多数的暴力行为,它的本质,其实都是当事人,在释放自己的攻击欲。暴力只是一种满足手段。但是,假如能用别的方式,满足这个攻击欲,暴力就不会真的发生。而脏话,恰好就有这个作用。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脏话在很大程度上,脱胎于诅咒。换句话说,脏话是简化了的诅咒。而诅咒,是放大了仪式感的脏话。

你可以回想一下,是不是很多脏话,都包含这个诅咒的意味。比如骂对方生孩子怎样怎样。借用作者的原话,骂人的人总觉得,仿佛脏话出口,能呼风唤雨,变天降灾。当然,这并不会对现实造成什么影响。但落实到当事人身上,攻击欲已经被释放了。说脏话的人心满意足,发生暴力的概率,自然就降低了。

有一位语言学家叫梅丽莎·莫尔,曾经写过一本书,叫《脏话简史》。她就在书里说,拿走脏话,我们就只剩下拳头和枪了。这就是脏话的第二个作用,作为组织的安全阀,降低暴力发生的几率。

前面说的脏话的两个作用,增加沟通效率,降低暴力几率,说的都是人与人之间协作的层面。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作用,要来得更直接,它直接作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那就是,止疼。脏话可以缓解疼痛。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突然被开水烫了,被针扎了,是什么反应?大概率上不是喊疼,而是爆粗口。而这本书想告诉你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粗口,不是因为没教养。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本能反应。而且说脏话,真的能缓解疼痛。

比如,有一个心理学家,叫理查德·斯蒂芬斯,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召集了67个志愿者,让他们把手放进冰水里。直到冷得忍不住,再拿出来。这些志愿者分成两组。一组可以说脏话,假如你觉得冰手,可以随便骂。而另一组禁止说脏话。结果发现,脏话组在回忆起实验过程时,普遍觉得疼痛感比非脏话组要低。

而且不光是生理疼痛,在心理疼痛,比如,恋人分手、被朋友背叛、被人辱骂,在承受这些心理层面上的疼痛时,脏话也有缓解作用。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塔尔萨大学,就一个叫鲁迪的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也是把志愿者分成两组,然后让他们参加心理问卷调查。当然,结果早就设定好了,不管你怎么答,最后的评估报告都会告诉你,你这个人性格有严重的问题,没人喜欢你,即使结婚也长不了,这辈子注定孤独终老。显然,这个结果对人打击很大。落实在感受上,就是很心痛。但有意思的是,假如让当事人说几句脏话,他们会明显觉得,心痛的感觉小了不少。

换句话说,不管是生理疼痛还是心理疼痛,脏话,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作者认为,这是因为我们在说脏话的时候,或多或少的,调动了自己的暴力情绪。而人在这个状态下,身体会发生一些化学反应,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说白了,就是麻痹你的痛感。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气骂人的时候拍桌子,和平时闲着没事拍桌子,感受到的痛感肯定不一样。这就是脏话的第三个作用,它会调动暴力情绪,麻痹痛感。从而起到减缓疼痛的作用。

但是,注意,这可不是说,脏话就是止痛药。已经有很多实验表明,脏话只对那些突发的,短期的疼痛有缓解作用。比如被烫了一下,被数落了一通。假如是长期的病痛,比如食物中毒肚子疼,脏话是起不到缓解作用的。而且相反,说的越多,反而会加深疼痛。至于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很遗憾,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解释。我们只需要记住,不得已,顺嘴秃噜出来的脏话,能缓解疼痛。而策略性,习惯性的脏话,真的没什么用。

好,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脏话到底有什么用?我们说了三条,增加沟通效率,降低暴力几率,缓解疼痛。

到这里,这本《我们为什么会说脏话》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今天说了这么多,肯定不是想说脏话有多好。我们只是想说,有这样一个事实存在。至于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脏话,我其实有一个个人感受。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资深的造型师,无意间谈起华服这个话题。我说华服很复杂,完全看不懂。但她告诉我,其实华服这个东西并不复杂,你只需要记住一个关键词就行,那就是,难受。越是华服,越是显示高级感的服装,就一定会让穿的人越难受。从几个世纪以前开始,就一直是这样。比如,把腰勒得特别紧,穿上就觉得喘不过气。再比如,在衣服上挂一堆沉重的配饰。或者穿上高跟鞋,走路都费劲。换句话说,高级感的代价,就是难受。但是,难受只是一个感觉。它背后隐含的深层含义,其实是克制。因为对身体的克制更严格,因此你才会感到难受。这就是华服的特点。而且从华服当中,你发现一件事没有?就是社会的发展,其实一直有一个趋势,就对自我的克制。文明越是发展,人对自己的克制就越严苛。同样,在一个社会里,划分层次的标准,除了学历、教育程度、社交圈子这些看得见的指标之外,其实一直还有一个看不见的指标,就是你的自律程度。你对自己的克制越严格,你就越高级。华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说脏话是本能。而不说脏话,是本事。最后提醒,听书已经上线红包分享功能。你可以点击文稿里的红包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

撰稿:李南南 讲述:徐溟旭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划重点

  1. 脏话,就是情绪激愤的情况下使用的,指代普遍禁忌的词语。简单说,脏话的本质,就是打破禁忌。有人类社会的地方,就一定会有规则。有规则,就会有相应的禁忌。有禁忌,就有相应的脏话。

  2. 你的自律程度代表着你的社会层级。你对自己的克制越严格,你就越高级。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说脏话是本能。而不说脏话,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