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会好的》 杨蕾解读

《会好的》| 杨蕾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有两位作者,一位是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他写的论文《“坏”比“好”更强大》,引用次数超过7000次。另一位是约翰·蒂尔尼,是《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

关于本书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坏”的力量有多强大,我们怎样才能不被它主宰。

核心内容

“坏”的力量有多强大?它为什么这么强大?怎样才能不被“坏”的力量主宰?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会好的》。这本书的英文名是The Power of Bad,直译过来就是“坏”的力量,“坏”的力量指的是,负面事件和负面情绪产生的影响,普遍要比正面事件、正面情绪更强。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坏”的力量有多强大,我们怎样才能不被它主宰。

我们很容易被“坏”影响,产生焦虑和恐惧,然后做出不太明智的决策。比如,工作进展不顺利,一个年轻人感到不安和沮丧,再一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涨工资、有空做想做的事,不知道希望在哪里,然后连续好几天都失去了干劲,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

不只是年轻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社会,负面事件和负面情绪更容易被人看到、感知到,“黑天鹅”总在出现,坏消息不断更新,我们好像只能被迫接受“坏”带来的影响,被负面情绪左右。

其实,人容易被“坏”影响,并不是外界强塞过来、被迫接受的,而是大脑主动选择的。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偏爱”负面事件和负面情绪,它就像一个自动探测器,主动找到“坏”的事物,然后放大“坏”的影响,让身体紧张起来。

“坏”会让人难受,为什么我们还会主动关注它?我们该如何避免被它的力量主宰?今天这本《会好的》,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这本书有两位作者,一位是社会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现在任教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另一位作者是约翰·蒂尔尼,是《纽约时报》科学专栏作家。两位作者不是第一次合作,他们写的另一本书是《意志力》,主要讲述意志力究竟是什么,该怎么提高意志力,每天听本书已经为你解读过了。

说到如何不被“坏”主宰,我们会第一时间想到,让“好”战胜“坏”。在直觉上,我们会觉得,这两者是等量的,一件坏事发生,直接再找一件好事,用好事对冲掉坏事。中国民间就有种传统方法,靠冲喜来冲掉不好的运气,比如,家里老人病重了,常见的冲喜方法就是让子孙辈结婚。然而,好与坏的力量并不对等,在“坏”的面前,“好”的实力很弱。在《“坏”比“好”更强大》这篇论文里,鲍迈斯特发现: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亲密关系、人际交往,还是学习过程中,坏事件的影响力都远远大于好事件。

今天的内容有两部分:第一,“坏”的力量有多强大?它为什么这么强大?第二,怎样才能不被“坏”的力量主宰?

我们先来看看,“坏”的力量有多强大,以及它为什么这么强大。了解这些内容,能帮助我们用更加实际、不那么惶恐的眼光看待世界。

要了解“坏”的力量,最合适的参考对象就是“好”。“坏”的强大,其实是“好”的弱小衬托出来的。“好”指的是正面事件和正面情绪,比如,今天工作进展顺利,项目合作愉快,晚餐和电影也让你感到愉悦。

心理学家们发现,在很多层面上,“坏”和“好”都不对称,“坏”的力量更强大。比如,批评带来的痛苦比赞美带来的愉悦感强多了;糟糕的第一印象对人造成的影响,远远大于好印象;童年时父母的一次忽视,可能影响一个人几十年甚至一辈子,可很少有人会用同样长的时间,去回忆童年时的一次美好经历。

“坏”和“好”的实力不对称,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总倾向于放大“坏”的影响,削弱“好”的影响,心理学家把这种倾向称为“负面效应”,或者“负面偏差”。在“负面效应”的作用下,我们会更关注负面的东西,比如,天灾人祸等负面事件,焦虑痛苦等负面情绪;我们会认为负面事件的威力更强大,就像俄罗斯有一句老话,“一勺柏油搅坏一桶蜂蜜,但一勺蜂蜜改变不了一桶柏油”;负面事件影响我们的时间更长,比如,有一项实验把一只消过毒的蟑螂放进一杯苹果汁后立刻拿开,大多数人不仅当场就拒绝喝它,此后都不愿再喝苹果汁了,哪怕它是干净、新鲜的。

为什么会存在“负面效应”?最关键的原因是大脑的进化。作者说,人类的大脑简直是为“坏”而生。人类祖先需要在凶险的环境中生存,大脑逐渐进化出了威胁预警系统,这种警报系统非常灵敏,赶在我们意识到危险之前,身体就会自动反应,要么留下来战斗,要么赶紧逃跑。

大脑的进化导致我们天生会被威胁吸引。比如,8个月大的婴儿就会快速转头去看蛇的图片,而不是青蛙的图片。5岁的小孩在看一组印有面孔的图片时,他们能够快速识别出恐惧表情或愤怒表情,而不是开心的面孔。

听到这儿,你一定发现了,大脑的进化是为了保护我们避开威胁,这是好事啊,它为什么会让“坏”的力量变强大呢?因为,环境变了,大脑里的威胁预警系统的反应就过度了。人类祖先曾经面临很多致命威胁,天灾、猛兽等等,大脑的进化帮助人们快速反应,远离危险。现在,我们的生活环境很安全,跟以前相比,几乎没什么致命威胁,可大脑还是会像以前那样,一发现哪儿不对劲,就发出预警信号,身体就会做出反应,心跳加快、呼吸短促,恐惧感不断增强。再好的东西也得适应场景,这些古老的反应原本负责保护我们,当人类的生活场景从凶险转到安全,这些反应就过度了,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了解下,大脑威胁预警系统的过度反应,是如何让人做出错误决策的。

有位奥地利极限运动员叫费利克斯,外号是“无畏费利克斯”。43岁时,他遇到一个重大挑战,从离地球大约3.9万米的高空往下跳,这个高度在平流层的边缘。这个位置有多高呢?从这儿观察,你会发现自己脚下是被黑暗包裹着的蓝色地球。

如果你有点恐高,光是听到这个挑战,可能都有点心惊胆战了。但对于费利克斯来说,这是稀松平常的事,他已经从高处往下跳过两千多次了,他可能是最擅于控制自己恐惧的人。挑战前,费利克斯可以冷静地列举他可能面临的各种死法,比如,载他升空的氦气球是塑料做的,如果被风摧毁,费利克斯可能来不及打开降落伞,就会坠亡。

训练期间,费利克斯在洛杉矶出色地完成了第一次飞行测试。接下来,他要去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空军基地,戴着头盔,穿着一身量身定做的航天服,在一个高空舱里待5个小时,模拟从地面上升到平流层。这一步很简单,费利克斯只需要在地面上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度过5个小时,就行了。然而,就是在这一步,费利克斯被恐惧击败了,他觉得自己完成不了挑战,想立刻飞回奥地利。

发生了什么?问题出在航天服上,它让费利克斯产生了幽闭恐惧症,这是一种对封闭空间出现恐惧心理的心理疾病。这套航天服和头盔会让人感觉不到外面的空气,听不到外界声响。费利克斯穿上它们后产生了一个想法:自己被困住了。这个想法触发了他的恐惧感,他想要立刻脱身。身经百战的费利克斯知道,这是心理问题引发的恐惧。一个经验丰富的极限运动员,怎么会被恐惧打败,他只需要像往常一样,把自己恐惧隐藏起来就好。

恐惧被他隐藏起来,然而,暗地里却在不断增长,更糟糕的是,恐惧还提前出现了。一开始,费利克斯只有在穿戴好设备的时候,才会感到不适。后来,他只要想到自己快要穿上航天服了,就会产生恐惧。在前往训练场的路上,费利克斯会经过一个湖,到了这儿意味着车程还剩15分钟,他开始焦虑,这个湖对他来说就像死囚牢房的入口。他离穿上航天服的时刻越近,焦虑程度就越高。等到了训练场,看到更衣室里的灯,闻到头盔上橡胶封条的气味,费利克斯心跳加速,呼吸短促,五脏六腑都产生了紧张感。

明明只是开车去训练场,又不是上刑场,为什么费利克斯会有这么大反应?因为他这一路上都在给自己“讲故事”。美国一位临床心理学家热尔韦认为,制造恐惧其实是人类讲故事能力的一部分。因为大脑的进化,人们光是听到可怕的场面,脑海里就会产生逼真的画面,进而身体做出战逃反应。费利克斯给自己讲故事,导致他的身体把更衣室当成了刑讯室。

于是,“无畏费利克斯”被幽闭恐惧打败了。他的理性认知被“坏”的力量扭曲,他宁愿临阵脱逃,也不愿意待在航天服里。要知道,他放弃这次挑战的后果很严重,不仅所有相关人员的投入会功亏一篑,他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冒险生涯也会就此画上终点。费利克斯的经历,能让我们看到,“坏”的力量有多么强大,经验丰富的冒险家也敌不过一套航天服带来的恐惧,一次胆怯就可能会葬送所有成功。

在现代社会,“坏”不仅力量强大,它还无处不在。你会不会偶尔这样感慨:今天的负面新闻怎么这么多,最近几年真够糟心的,还是十年前或二十年前的生活更美好。实际上,我们正生活在人类的黄金时代,人们都在朝着更健康、更富有、更智慧的方向迈进。

那为什么我们的感觉却正好相反呢?除了大脑进化这个内部原因,还有一个外部原因,就是“坏”被人利用了。作者把这些人叫作危机贩子,是兜售“坏”的商贩。危机贩子会利用“坏”的力量,炒作一些微小或者不存在的威胁,煽动人们的恐惧感,扭曲人们对当下和未来的看法,引发恐慌反应。

书里说,美国的危机贩子会发表“世界末日论”引发恐惧,什么机器人将会占领世界,全球环境会崩溃等等。在一项抽样调查中,美国儿童被问道,当他们长大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结果三分之一的被调查儿童都担心,那时候地球已经不存在了。

有些危机贩子的动机其实并不邪恶,他们看到了问题,真的感受到了危机,也不太相信人们能解决问题,就向人们大声疾呼这些威胁。比如,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位生态学者保罗·埃利希担心,全球41亿人口会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灭绝中丧生,因为他相信地球将会出现饥荒。饥荒并没有出现,埃利希又警告说,到2020年,气候变化造成的饥荒可能导致全球10亿人死亡。

可有些危机贩子的动机就没有那么纯净了。作者讲了一个故事:小鸡和其他一些动物非常害怕一种妖怪,这个妖怪只存在于它们的想象中。因为渴望安全,它们跑到狐狸的洞穴里避难,结果被狐狸吃了。在作者看来,那些需要耸动故事的记者,需要竞选议题的政客,需要知名度、声望和经费的专家,都可能是饥肠辘辘的“狐狸”,他们会利用人们对威胁的担忧来获得利益。

“坏”的力量这么强大,还有危机贩子做帮手,如何不被它主宰?我们接着来说说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进化导致大脑很容易被“坏”影响,不过,进化也给大脑配备了理性思维,帮助它承受“坏”的冲击,甚至还可以反过来,利用“坏”的力量。书里介绍了很多应对“坏”的方法,今天主要为你介绍两个,一个方法是停下来,另一个方法是利用“坏”。

“停下来”是什么意思?我们先回到费利克斯这位极限运动员的故事中。

费利克斯虽然被幽闭恐惧症击溃,放弃了挑战,但三个月后,他选择重新面对那套航天服。正是在临床心理学家热尔韦的帮助下,费利克斯成功地在航天服内度过了5个小时。2012年10月,费利克斯完成了挑战,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突破音速的人。

如果没有热尔韦,费利克斯很难只凭自己的力量克服恐惧。我们来看看热尔韦都做了什么。他认为,克服威胁的方式是要找出所有触发恐惧的因素,他让费利克斯在纸上画了一列火车,以及,火车前进的路线草图,会经过哪些站点。然后,费利克斯开始想象自己正在经过这些站点,这个过程中他需要监测心率,一旦心率和呼吸加速,他就得“停车”,平复完心情才能继续前进。

为了帮助费利克斯消除恐惧,热尔韦还教会了他两种技巧,正确思考和正确呼吸。比如,面对航天服时,费利克斯不能再把它想象成密不透风的监狱,而是要想想它的特别之处:这可是世界上唯一的定制航天服,它给你提供氧气,让你能在人类去不了的地方呼吸,它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你的敌人,它能让你变成超级英雄。等到费利克斯能够比较好地控制自己的焦虑后,他穿上了全套航天服,用深呼吸的方式放松自己。深呼吸可以激活我们身体里的“休息—消化反应”,减缓脉搏、呼吸和其他战逃反应。

书里还总结了热尔韦帮助费利克斯克服恐惧的其他小技巧,比如,跟信任的人谈论自己的恐惧等等。大部分方法的核心其实是让人在感到恐惧时停下来,邀请理性思维跟自己对话,理解和克服那些恐惧与焦虑。不管你是害怕昆虫、恐高、还是公共演讲,都可以效仿费利克斯的做法。

我们不但可以不被“坏”主宰,甚至还可以利用“坏”的力量,“坏”也可以是一位好老师。作者介绍,“坏”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敏锐、意志更坚强。拿批评来说,大脑一收到批评意见,就会变得警觉。有两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后发现,先听到好话后听到坏话的人,虽然会充满忧虑,但也会更加渴望通过行动自我完善。这些内容都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焦虑让我们刺痛,也让我们行动”。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惩罚制度,来了解下,为什么正确使用“坏”的力量能够助人进步。

美国一家零食企业(Frito-Lay)曾经出过一桩丑闻。这家企业生产薯片,可一些消费者发现,自己买的薯片上被人用黑色水笔写了脏话。企业发现,这些薯片都来自达拉斯附近的一家工厂,于是,就派了一位名叫格罗特的人去管教工厂的工人。

格罗特去之前的9个月里,这家工厂解雇了58个工人。他们对违规的工人采取“累进式规训”制度,就是说,工人第一次犯错会收到口头警告,还会在档案中记录,这些记录无法被删除,工人再犯会收到书面警告,第三次违规就会被自动停职、停薪三天,之后再犯就会被解雇。在这个过程中,违规工人的愤怒程度会不断增加,主管也会逐步紧盯,火药味越来越浓,气氛越来越紧张。格罗特认为,这样根本不能阻止工人在薯片上写脏话。

他采取的方式是“无惩罚规训”。当工人第一次犯错后,主管会找他面谈,指出错误,表明公司对他的期望,指导他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如果接下来的6个月,工人达到了公司的期望,之前的违规记录就可以被删除。如果没有达到期望,就会再进行一次面谈,这次时间延长了,工人需要在一年的时间内都表现完美,才能删除违规记录。如果这一年来工人再次违规,就得回家待一天进行“决策休假”,思考自己在这家公司的前途,以及一个潜在的威胁——如果再犯错,就会被解雇。

这家零食企业的很多高管都觉得“无惩罚规训”太宽松了,根本无法约束工人。然而,新制度实施后,这家工厂的解雇人数从9个月58人降到了1年19个,实施第二年只有2个。

为什么“无惩罚规训”制度更有效?因为它让工人们意识到,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跟公司较劲,跟主管对抗。当他们的愤怒转为内疚,就会努力改进自己的行为。有调查表明,人越容易感到内疚,工作就越努力,对公司的忠诚度也越高。作者说,每个人都会犯错,也都需要知道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帮助犯错的人进步的最快方法就是正确使用“坏”的力量。“坏”的力量强大到也许你都不用真的动用它,“只要有一次存在于未来的威胁就足够了”。

正确地使用“坏”的力量,不仅可以助人进步,还能帮助一家公司创造出竞争优势。假如你去外地需要挑选酒店,很可能会在网上看评价,优先选那些评价高的。美国有个网络平台叫猫途鹰,光纽约市就有将近500家酒店会为了平台上的好评而竞争。十多年来,猫途鹰的纽约酒店排行榜上常驻着一位大赢家——卡萨布兰卡酒店,它获得了非常多的5星评级,经常排在榜首。

你可能以为,这是一家很有名或者很豪华的酒店,都不是。可能是因为它地理位置好,有非常好的景观。也不是,卡萨布兰卡酒店只是一座被摩天大楼环绕的六层建筑。那可能它运气好,没有什么差评?也不是,客人浏览“1星点评”就能看到,有人说,酒店房间跟壁橱差不多大,里面还没有窗户,就像睡在棺材里。

那它做对了什么,能够排在榜首呢?他们会倾听客人的负面评价,认真对待,然后用更多正面反应来抵消负面反应。

帮助卡萨布兰卡酒店获得成功的关键人物是古特曼。她从2005年开始执掌这家酒店,那时候,酒店在猫途鹰上的排名还比较落后,也没有什么竞争力。古特曼发现,提高酒店网络竞争力的秘诀在于避免负面评价。愤怒离开的客人总是比高兴离开的客人更愿意发布网络点评。她采取了一套叫作“阳光闪耀”的制度,意思是,从预定到退房,客人与酒店之间所有的接触点,每个点都要让阳光闪耀。

比如,当你来到这家酒店,不管是门童、前台还是服务生,都会笑脸相迎,对你说,“我们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客人享受纽约。如果你需要任何建议或帮助,一定要告诉我们”。服务生带你去房间,假如你看到房间,态度有点冷淡,服务生就会汇报给经理,经理会致电,还可能帮你调换房间。

“阳光闪耀”制度中的很多举措,都是在客人投诉和抱怨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有客人在猫途鹰上抱怨,街上的噪音会造成失眠。卡萨布兰卡酒店不会隐瞒这一点,反而会在网站上公开提示,这间客房的噪声大。为了帮助容易失眠的客人,酒店会提供耳塞、白噪音机,甚至还有内置耳机的发带,耳机里会播放舒缓的音乐。

除了常规的接触点,古特曼还想办法创造出了酒店与客人之间的接触点。住在卡萨布兰卡酒店的客人,可以去休息室享用免费的零食和咖啡,全天供应;晚上,还可以去酒店举办的招待会里享用葡萄酒和奶酪。她这样做不光是为了给客人留下好印象,其实也帮酒店工作人员争取到了听到客人意见的机会,预防投诉。古特曼说,“当你不断测量客人的体温,你就可以发现他们是否有一些羞于表达的小事,这些小事能够决定评分是4星还是5星。”

激烈的竞争之下,网络上的好评和差评很可能都是虚拟的,有些人会买花钱提高自己店面的评价,买差评诋毁对手。遇到职业差评师,该怎么办呢?古特曼的应对方式是,不管发布点评的人是谁,要以好的基调收尾。对于网上给出3星及以下评价的客人,这家酒店都会回复,确保人们点进来看时最后看到的东西不是客人的愤怒,而是酒店的努力。比如,有人因为噪音问题给了1星评价,酒店总经理会用几百字解释,工作人员做了哪些事情去满足客人的需要,他们提议可以帮客人换到安静的房间,提供睡眠辅助用品,然后还得体地指出,给差评的客人拒绝了这些提议。这样,其他客人看到了这条点评后,能够感觉到,即使是最不友好的奇葩客人,这家酒店的态度也很友好。

卡萨布兰卡酒店处理负面评价的方式,其实使用了作者在书里推荐的“四比一定律”,也就是:要抵消一件坏事,需要有四件好事。我们已经知道,“坏”和“好”的力量并不对等,“坏”更加强大,但“坏”究竟比“好”强大多少呢?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坏事的威力至少是好事的2到3倍。假如你想要抵消一件坏事给你造成的影响,最好能比这个比率略高点,也就是要有4件好事。

就像客人给卡萨布兰卡酒店写差评时只说了几句话,可酒店总经理会回复他几百字。再比如,要是我不小心对朋友说了一句伤人的话,就得做好准备,至少做出4次善意的举动,才有可能弥补这句话造成的不良影响。当然,“四比一定律”并不是金科玉律,用作者的话说,它只是一项粗略的衡量标准,帮助我们掂量“好”与“坏”的分量。

《会好的》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

我们知道,“坏”比“好”更强大,它的力量主要来自大脑的进化。为了保护人类祖先生存下来,大脑进化出了威胁预警系统,一发现哪儿不对劲,就会触发人的恐惧,要么战斗要么逃跑。在相对安定的现代世界,致命威胁已经少了很多,可大脑还在灵敏地发送预警信号,导致我们的身体过度反应,总被焦虑和恐惧影响。

理解了“坏”为何强大、它如何影响我们,我们就能不被它主宰,不会因为危机贩子的煽动而恐慌。当你因为“坏”的事物感到焦虑和恐惧时,不妨停下来,运用理性思维跟自己对话,理解、克服这些本能反应。此外,“坏”能让人的思维更敏锐、意志更坚强。受到批评后,一个人如果能正确利用“坏”的力量,就可以通过行动完善自我;一个组织要想避免成员继续做出违规行为,最快的方法就是请来“坏”这位好老师,帮助成员进步。正确地使用“坏”的力量,还能帮助一家公司利用客户的抱怨和投诉创造出竞争优势。

现在回头看看这本书的书名《会好的》,能够感觉到译者的用心。这个书名乍一听像是一句鸡汤,想让你放宽心,安慰你未来一切都会好的。可当我们听完这期内容,重新再看这三个字,就会发现,它其实不是一句安慰,而是在描述一个事实。我们的大脑总在放大“坏”的影响,扩大“坏”的范围,但其实,现实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就算坏运气、坏消息和坏情绪真的出现了,我们也可以凭借对“坏”的正确认知,利用它的力量,帮助自己做出改进、达成目标。

如果你容易被负面情绪困扰,非常推荐你在得到电子书看看这本书。

撰文、讲述:杨蕾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划重点

1.“坏”和“好”的实力不对称,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总倾向于放大“坏”的影响,削弱“好”的影响。

2.“坏”的力量源自大脑的进化,这些古老的反应原本负责保护我们,当人类的生活场景从凶险转到安全,这些反应就过度了,从而导致我们做出非理性的决策。

3.“坏”的力量会刺痛我们,但也能让我们的思维更敏锐、意志更坚强。正确地使用“坏”的力量,能帮助我们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