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交谈》 城南解读
《重拾交谈》| 城南解读
关于作者
雪莉·特克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一直关注研究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陆续出版了很多互联网研究作品,例如《第二人生》《虚拟化身》和《群体性孤独》,这三本书也被称为“计算机与人际关系研究三部曲”。特克尔还有个称号——“互联网时代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正是通过交谈深入人心,深入自我,特克尔也希望通过她的研究和著作,让人们重新真正交谈起来,从中找回自我。
关于本书
手机使我们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的窘境:一方面我们依靠手机和天南地北的朋友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我们却也因此无法与周围的亲朋好友深入交谈。在本书里,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验研究结论,对这种听上去很矛盾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核心内容
第一,通过手机的交谈,非但不是真正的交谈,反而会伤害人们面对面交谈的能力,让人们丧失同理心,无法与自己独处,也难以建立亲密关系。第二,由于人类具有适应性,只要行动起来,重新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那么一切都还为时不晚。第三,为了重新学会交谈,我们需要从与自己交谈、与他人交谈、与群体交谈三个方面努力。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为你解读的是《重拾交谈》。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 29 万字,我会用 26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智能手机的普及,伤害了人们面对面交谈的能力。为了重新学会交谈,我们需要从与自己交谈、与他人交谈、与群体交谈三个方面努力。
我们先说一个小故事。每当到了夏天,尤其是晚上,很多人不是在吃小龙虾就是在去吃小龙虾的路上。但你知道为什么小龙虾能够成为国民夜宵吗?这个答案当然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小龙虾自带社交属性。什么意思呢?其实很简单,意思就是在吃小龙虾的时候,你双手戴着手套忙着剥虾,根本没时间看手机。所以当你呼朋唤友去吃小龙虾时,总是比吃别的大餐更能和朋友聊得热火朝天的。
不过在没有吃小龙虾的日子里,我们的双手总是与智能手机寸步不离。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智能手机使我们陷入了一种进退维谷的窘境。一方面我们依靠智能手机,和天南地北的朋友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我们却因为智能手机,无法与周围的亲朋好友深入交谈。
这本《重拾交谈》对这种听上去很矛盾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书中,作者指出通过手机的交谈非但不是真正的交谈,反而会伤害人们面对面交谈的能力,让人们丧失同理心,无法与自己独处,也难以建立亲密关系。不过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具有适应性,只要我们行动起来,重新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那么一切都还为时不晚。
在进入正式解读之前,我再来多介绍一下这位作者雪莉·特克尔。她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一直关注和研究技术与人类的关系。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陆续出版了很多互联网研究的作品,例如《第二人生》、《虚拟化身》与《群体性孤独》。这三本书也被称为“计算机与人际关系研究”三部曲。而我们本期要讲的《重拾交谈》,是特克尔在三部曲之后的最新著作。特克尔还有个称号,她被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正是通过交谈深入人心,也深入自我的。特克尔也希望通过她的研究和著作,让人们重新开始面对面的真正交谈起来,从中找回自我。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特克尔的《群体性孤独》已经在我们的每天听本书中上架,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不妨在听完本书后,也听一听《群体性孤独》的解读。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括,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的内容。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重点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交谈,不是真正的交谈。第二个重点是,真正的交谈不断减少,这种趋势会造成很多种伤害。第三个重点是,如何才能重新开始真正的交谈,也就是面对面的交谈。
首先来看第一个重点内容,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交谈,不是真正的交谈。
为什么特克尔会这么认为呢?你可能会觉得,我们每天都在交谈啊。比如我们会发短信和微信,还会在微博里和网友互动。因为智能手机的存在,我们让“天涯若比邻”变成了现实,过去那种“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的时代已经彻底远去了。
但是在特克尔看来,这种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的方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谈。特克尔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 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交谈,其中有表演的成分。
虽然我们常说“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但在特克尔看来,我们在面对面交谈中的表演,和我们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时的表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我们虽然也在表演,但要想把自己的真实面目完全隐藏起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我们的一颦一笑和举手投足,都会向别人传递信息。但是当我们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时,我们主要通过文字和语音传达信息,那些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展现出来的信息,被智能手机屏幕所过滤。虽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发送表情或者照片,但这些表情和照片同样也是经过我们精心编辑的。
第二, 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时,我们进行的是可编辑的和非实时的交谈。
特克尔通过采访发现,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宁愿发短信,也不愿意面对面或者打电话进行交谈”的习惯。这种习惯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面对面或者打电话交谈,是一种实时进行的交谈,你无法完全控制自己将要说的话。
与之相比,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交谈,是一种非实时的交谈。当你收到别人短信或微信时,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舒服的时刻进行回复。在回复前,你也可以精心安排好遣词造句,直到你确信所回复的内容,能够充分反映你的幽默与睿智。
不过遗憾的是,这种非实时的交谈,却无法拥有和面对面的交谈类似的好处。特克尔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实验。在这项实验中,一些20岁左右的大学生,按照4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交流,分别是面对面交谈、视频聊天、语音聊天和网上即时通信。实验发现,面对面交谈的两个大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情感联系最深,而通过网上即时通信交谈的两个大学生之间,建立起的情感联系最浅。
第三, 手机的存在,会降低交谈的质量。甚至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这种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特克尔认为,当我们进行真正的面对面交谈时,所谈论的内容通常都是深刻而严肃的,但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时,我们却更愿意谈一些轻松的话题。想想我们发微信的情形,当我们跟朋友发完微信后在等待朋友回复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刷一刷朋友圈或者看一看公众号,这些都导致整个交流的过程变得支离破碎。为了与这种支离破碎相适应,我们的交流内容也变得轻松浅显。
特克尔发现,哪怕是一部静音甚至关机的手机,都会降低交谈质量。有研究表明,只需要在桌子上放一部手机,不管它是开机、静音还是关机,人们交谈的内容都会变得浅显。这可能是因为,人们看到手机之后,就会预期彼此的交谈随时可能被手机打断。既然如此,不如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好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内容。虽然我们每天都在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交谈,但是在特克尔看来,这并不是真正的交谈。这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首先,第一,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交谈,其中有表演的成分;其次,使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时,我们进行的是可编辑的和非实时的交谈;最后,手机的存在,会降低交谈的质量甚至当手机处于关机状态时,这种负面影响仍然存在。
当我们日渐习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用于真正的交谈的时间正在不断减少。这种趋势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这就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内容。
在特克尔看来,真正的交谈的减少,会造成三种主要的危害,分别是缺乏同理心,忽视友谊中的亲密感,以及沉浸在效率低下的多任务模式之中。
首先来看第一种危害:缺乏同理心。
所谓同理心,是指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进行把握与理解的能力。同理心是建立亲密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提高情商的关键要素。特克尔认为,我们只有在和他人面对面的交谈中,才能感受到别人的情绪并做出得体的回应,这是我们提升同理心的基础。但遗憾的是,当人们习惯于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时,我们无法直接和准确地感受别人的情绪,也就失去了提升同理心的机会。
特克尔以美国纽约州北部一所中学作为例子,来证明这个结论。这所中学的学生长期习惯于通过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交流。最近学校的老师发现,学生们似乎没有建立起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理心。一些12岁的学生,还在采用8岁孩子的方式试图把同班同学排斥在外,他们也就更不能理解被排挤的同学的痛苦。同样的事情也被其他一些学者发现。很多研究都表明,经常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的孩子,与较少使用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的孩子比较,他们的同理心都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第二个危害,在于让人们忽视友谊中的亲密感。
一个16岁的孩子告诉特克尔,相比于面对面交谈中的无法预知的特点,虚拟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可以预测的。特克尔称这种可以预测的世界为“零摩擦”的世界。最具代表性的“零摩擦”世界就是网络游戏。孩子们在网络游戏中与非玩家人物,也就是NPC交流时,完全不会产生面对面交谈时的那些顾虑。NPC们不会问你问题,也不会向你宣泄某种情绪。孩子们与NPC的交谈,被固化为一种完成任务的形式。久而久之,孩子们可能会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谈也是如此,不需要培养亲密感,只需要为了完成任务各行其是。
第三个危害,是让人沉浸在效率低下的多任务模式之中。
多任务模式是一种相对低效率的工作模式,这已经被大量的研究所证明,但人们仍然乐此不疲。特克尔认为,人们越来越迷恋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交流,这迫使人们不得不在收到信息时放下手中的工作进行查看和回复,从而进入多任务模式之中。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严重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使我们无法集中精力专心于某件事情。这种情形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大学生。几乎每个大学生都有过一边上课一边发微信的经历,他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顺利地在学习和聊天的任务之间切换,但结果往往却并不令人满意。
好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当我们倾向于利用智能手机进行交流时,真正的交谈减少了。这意味着人们会变得缺乏同情心,容易忽视友谊中的亲密感,并且陷入低效率的多任务模式之中。
既然交谈的减少存在如此多的危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开始真正的交谈呢?这正是这本书的第三个重要内容。
不过,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特克尔认为的真正交谈。
特克尔认为,真正的交谈需要我们在同一个时空里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双方要彼此坦率的交流自己的想法。虽然这其中可能会出现沉默和停顿,但这种彼此交流,会让双方都体会到被倾听和被理解的快乐。这种交谈当然不局限在两个人之间,人们可以和一群人交谈,也可以和自己交谈,但最重要的是在交谈的过程中,人们要坦率的表达出自己的全部想法,允许自己表现出软弱的一面,并对交谈的走向表现出开放的态度。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想要达到的目标,接下来我们具体介绍方法。特克尔在这里介绍了梭罗提出的“三把椅子”的理论。梭罗在他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中,介绍了“三把椅子”的理论。他写道:“在小屋里有三把椅子,独处时用一把,交友时用两把,社交时用三把”。那么,三把椅子分别代表与自己交谈、与他人交谈和与群体交谈。这三把椅子构筑起了一个良性循环,将交谈与同理心还有自省能力连接了起来。所以要想重拾交谈,需要从这三个椅子所代表的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特克尔认为,独处是我们发现自我的时刻,当我们能够直面真实的自己时,也就建立了安全感,能够倾听他人的诉求,从而为和他人交谈做好了准备。当我们与他人交谈的时候,也会为我们自省提供丰富的素材,这会使得我们独处时更有效率。
然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三把椅子的良性循环遭到破坏。因为智能手机的存在,当我们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看看朋友圈或者刷刷微博。当这种利用智能手机打发时间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便无法实现一个人真正的独处。同时,智能手机也使得我们丧失了关注他人的能力,我们永远在不停地跟不同的人发微信或者点赞留言,却很难和一个人保持长时间的交谈。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特克尔发现,我们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她采访了一些参加禁止携带电子产品夏令营的孩子,发现仅仅几天时间孩子们的同理心就得到了提高,也更愿意与他人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因此,特克尔满怀信心,希望我们能从这三把椅子所代表的三个方面一起努力,去重拾交谈,重建良性循环。
那么,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是第一把椅子,也就是当我们独处时,要重新开始与自己交谈。
特克尔认为独处非常重要,因为独处时你会更熟悉自己并且怡然自得。你无须粉饰只需要做自己就好。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只有当我们独自一人思绪纷涌而非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时,我们才会运用大脑最基础的那部分,而大脑的这部分一直被用来打造可靠的记忆。因此如果没有独处,我们就无法构建可靠的自我意识。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培养独处的能力,重新与自己交谈呢?
特克尔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比如写日记。在特克尔看来,写日记是一种通过文字与自己交谈的良好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特克尔这里所说的写日记,指的是用笔写在纸质的笔记本上的日记,而不是写在网络空间中可供网友们查看的日记。因为当我们把日记写在网络上时,我们潜意识里就已经预料到,会有很多人通过网络来查看我们的日记,所以我们不会写下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会展现出我们希望别人看到的样子。
此外,做瑜伽,学冥想等手段也是特克尔推荐的可以帮助我们培养独处能力的方式。
说完独处,我们来看第二把椅子所代表的与他人交谈的方面。
在《重拾交谈》中,特克尔讲了三种与他人交谈的情形,分别是亲情、友情和爱情。这里我们以亲情为例,介绍一下如何与他人交谈。
特克尔认为家庭交谈非常重要,因为它是同理心的训练场。家是一个私密又安全的场所。只有在家里孩子才是真正无拘无束,他们愿意表现出最真实的自己,并且愿意坦诚地与父母交谈。正是通过与家人的交谈,孩子们才最有可能学会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
但是目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正在改变我们传统的家庭交谈的模式。特克尔举了一个例子,21岁的罗伯特抱怨说,自己的妈妈现在热衷于把家人一起吃饭的照片放到脸谱网上,因此在吃饭的时候妈妈的注意力永远在手机上,一会考虑拍照的角度,一会又沉浸在各种滤镜的选择中,一会则又忙着回复朋友们的评论。在罗伯特看来,家庭交谈的私密性受到了破坏,而他自己则不得不和手机争夺妈妈的注意力。
为了重建家庭交谈,特克尔给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建立共同遵守的规则,比如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不要看手机。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规则通常比较容易建立,但家长们却总是很难遵守。比如我们通常会禁止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玩手机,但自己却仍然边吃饭边回微信。在特克尔看来,如果家长不能遵守规则,那么这些规则将是无效的。
因此,为了真正将类似的规则落到实处,家长们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二,需要在家庭中设立某些神圣空间,这类空间中是不能带手机等电子产品进入的。卧室通常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孩子们将手机带入卧室中,那么他们的睡眠无疑会受到影响,因此特克尔建议不要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卧室内。第三,家庭成员需要找到一段不被手机打扰的时间,用以共处和交谈。比如家庭成员们可以约定周末出去郊游一场,谁都不允许带手机。这种共处的时间将有利于我们进行深入的交谈。
最后,我们来看在第三把椅子所代表的与群体交谈方面。
在《重拾交谈》中,特克尔讲了两种与群体交谈的情形,分别是课堂和职场。这里我们以职场为例,来介绍一下如何与群体交谈。
在职场中,面对面的交谈非常重要。为了更好的在职场中进行面对面的交谈,特克尔给出了三条建议。首先,公司需要建立起有利于面对面交谈的企业文化。早餐交谈制度就是一项不错的发明。斯托达德是美国的一家公司,它的CEO发现,要想把所有的副总裁聚在一起非常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CEO提议每周固定一天,所有副总裁提前45分钟来到公司,大家一起吃一顿早餐,顺便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这项早餐交谈制度运行几个月之后,公司高层的关系变得更为融洽,彼此的合作也顺畅多了。
第二,公司的办公环境要有利于面对面的交谈。谷歌公司拥有开放的办公环境和宽敞的茶水间,这些办公环境的设计,有利于员工进行面对面交谈。最后,公司的领导层需要以身作则。在特克尔看来,只有领导层亲力亲为,有利于面对面交谈的文化和环境设计才能真正发挥效果,最终让整个公司的员工都乐于与他人交谈。
好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特克尔讲解了三把椅子的理论,他们分别代表与自己交谈、与他人交谈和与群体交谈。这三把椅子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但是,智能手机却打破了这种良性循环。因此,为了重拾交谈,我们需要从这三把椅子所代表的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在《重拾交谈》一书的最后,特克尔对技术发展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她认为如果说现阶段我们是通过机器进行交谈的话,未来我们可能将直接与机器交谈。在特克尔看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三把椅子的良性循环可能会被彻底打破。首先,人工智能可能会使得机器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因此我们不再需要与自己交谈。
其次,机器人的发展,也会让我们不再担心与人交谈的风险,因为与人类相比,机器人不会背叛我们,也不会用言语伤害我们,所以有了机器人朋友人们可能将不再与其他人交谈。最后,像大规模网络教育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无需与其他同学进行交谈,于是与群体交谈的第三把椅子,可能也会被技术所破坏。
不过即便如此,特克尔依然表现得比较乐观,因为她相信人们的适应性。就像那些参加禁止电子产品夏令营的孩子们一样,当我们坚持适当远离电子产品的话,我们也会慢慢重建起面对面的交谈。
好了,说到这儿,本期的内容就聊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总结一下本期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的交谈,不是真正的交谈。虽然我们每天都会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大量的交流,但特克尔认为,这种交流并不是真正的交谈,这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利用手机进行交谈,其中含有表演的成分;其次,利用手机进行交谈,其信息是可编辑的,是非实时的;最后,当手机存在时,哪怕只是一只关机的手机,也会降低交谈的质量。
其次,我们讲到交谈正在不断减少,这种趋势会造成诸多危害。在特克尔看来,当人们越来越习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交谈时,真正的交谈就相应地减少了,这种趋势会造成三种严重的危害,它会让我们缺乏同理心,也会让我们忽略友谊中的亲密感,还会让我们沉浸在低效率的多任务工作模式之中。
第三,我们探讨了重拾交谈的方法。特克尔首先介绍了三把椅子的理论。第一把椅子代表与自己交谈,第二把椅子代表与他人交谈,第三把椅子代表与群体交谈。这三把椅子会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因此要想重拾交谈,我们需要在这三个方面一起努力。在与自己交谈的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写日记、练瑜伽、学冥想等方式,更好的跟自己进行交谈。在与他人交谈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设定规则、建立不允许带入手机的神圣空间、约定不被手机打扰的共处时间等方式,重建家庭交谈。在与群体交谈方面,应当鼓励公司建立有利于面对面交谈的企业文化,设计利于面对面交谈的办公环境,并要求公司领导层以身作则,促进面对面交谈。
最后,我们还要多说一句。虽然特克尔认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影响了真正的交谈,但这并不意味着特克尔本人就是一名技术进步反对者。事实上正相反,特克尔看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也承认因为智能手机的存在,人们能够前所未有的联系在一起,齐心协力以取得更大的成就。但是,正如特克尔在《重拾交谈》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技术进步总是会帮助我们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些新的问题,没有一项技术是完美无缺的。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走极端的对新技术顶礼膜拜或者全力反对,而是在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的同时,认识到技术进步也可能造成一些新的弊端。与其去比较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还不如行动起来,去规避技术的负面效应,让技术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同时,特克尔也认为,当人们认识到真正的交谈的重要性之后,人们就会利用技术,开发出更有利于人们进行真正的交谈的产品。这些产品不同于现有的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软件,它们可能是一系列全新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目的不是占有人们的时间和注意力,而是帮助人们更好的进行真正的交谈。
撰稿:城南 脑图:摩西 转述: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