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张凯解读

《安静:内向性格的竞争力》| 张凯解读

关于作者

苏珊·凯恩,女性作家,以前是华尔街的一名律师,现在专门从事谈判、沟通技巧之类的顾问工作,专门教别人怎么有效地表达自己。    

关于本书

本书帮你更好地了解内向性格的优势,或是更好地和内向性格的人合作。在了解和利用好内向性格的优势后,它会给你的事业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    

核心内容

一、内向性格的人有哪些特征;二、内向性格的人有哪些优势;三、如何发挥出内向性格的优势。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这期音频要说的这本书叫做《安静》,副标题叫做:内向性格的竞争力。本书一共267页,我会用大概25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内向性格具备什么样的竞争力。

内向性格的人平时在人际交往中,在日常生活中似乎总是处处吃亏,因为他们不合群,不爱当众表达,不能很好地和他人协作,这就导致这类人在生活中总是很被动。但是这本书认为,这些缺点,同时也构成了这类人的优点。他们不合群,因此有更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他们不爱当众表达,因此更善于一对一的沟通;他们不能和他人很好地协作,却有了更强的创造力。

本书的作者叫苏珊·凯恩,是一名女性作家。她以前是华尔街的一名律师,现在专门从事谈判、沟通技巧之类的顾问工作,专门教别人怎么有效地表达自己。她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内向性格的人,平时不爱说话,不爱闲聊,也不爱社交。但是她干的这个工作是专门和人打交道的,而且她自己干得特别好,在和别人辩论或是谈判的时候,她会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一下变得特别强势。

实际上,你看历史上,有很多内向性格的人,对人类的进步真正起到了推动作用。像牛顿、爱因斯坦、罗斯福、甘地,还有写出《哈利·波特》的JK罗琳,这些人都是典型的内向性格。他们的做事风格都是独行侠,特别不爱和人打交道,性格腼腆、害羞。但是他们就是能凭自己的个人力量,让自己所在行业的整体水平完成一个飞跃性的突变。

那为啥这些平时不怎么合群,不怎么受欢迎的内向群体做起事情来这么犀利呢?作者在这本书中就给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如果你自己是个内向性格,或是你周边有内向性格的朋友,那么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或是更好地和内向性格的人合作。在了解和利用好内向性格的优势后,它会给你的事业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帮助。

下面我就分三个部分说说这本书的内容,第一部分,我们说说内向性格的人有哪些特征。第二部分,我们说说内向性格的人有哪些优势。第三部分,我们说如何发挥出内向性格的优势。

先看第一部分,内向性格的人有哪些特征。

在说特征之前,我们先来测一测,你自己是不是一个内向性格的人。比如说我下面说几个条件,你来判断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情况。第一个,相比于小组讨论,你是不是更喜欢一对一的交流;第二个,你一个人待着的时候是不是特别享受,一点都不会感觉到无聊;第三个,你是不是特别讨厌闲聊,喜欢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讨论;第四个,你是不是喜欢那种可以一头扎下去就不会被打断的工作;第五个,你是不是每次出去玩或是参加完聚会之后都会感觉到筋疲力尽,想赶快找一个地方一个人待一会儿。如果你的肯定答案越多,那就说明你的性格可能就是偏内向的。当然了,这里只是一种倾向,不是说你符合这些条件,你就绝对是内向或是外向,不能这么说。

性格它有点像橡皮筋,天生是有一个长度的,有的人他天生就是长5厘米,有的人他天生长10厘米。但是这个橡皮筋它是可以拉伸的,而在没有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它又会回到原来的长度。这里我们所说的内向性格,其实就是指的它在不受外部刺激情况下的一种自然状态。内向性格,它在所有的文化里面都好像是被看作一种次等的个人性格,一提到它就和孤僻、害羞、敏感、严肃、不善交际、不合群等词联想到一块儿。在这么一个到处都在宣扬外向文化的环境里面,内向性格的人就经常不被待见,经常被歧视。它有时候还带一点点贬义,很多人他都不好意思承认自己是个内向性格,好像觉得你说我内向就是在侮辱我。你可能会经常听到有的人觉得自己的性格太内向了,他想要变得外向一点。那你应该没有听过哪个人说我太外向了,我想要变得内向一点吧?内向性格它就是一直处在这么一个比较低的评价位置。

那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趋势呢?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外向性格的人他在人数上就比内向性格的人多,这本书里说,内向和外向性格的人,在人群里的比例是1:3,就是说4个人里面有3个都是外向的,只有一个是内向的,内向的人他属于少数。其次就是我们的文化它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宣扬外向文化。比如说我们现在都是在使劲地倡导沟通,要热情、要有魅力、要有说服力、要充满活力。

你看网站、书店上卖的这些书,是不是大部分都是教你怎么变得更会说话,更有魅力,更招人喜欢?这些书它就是在不断地加强一个人的社交属性。那为啥都要卖这些书呢?因为这些书卖得好呀,一本教你怎么安静下来的书,肯定就没有一本教你怎么把话说好的书卖得好。那这些书卖得好了,自然写的人就多了嘛。这些人不断反复强调的品质,其实恰恰就是外向性格天生自带的一个属性。

那对于内向性格的人来说,长期在这么一个环境下,那可就难受了。因为他们明明知道,对别人要热情,要合群。包括他们自己也想招人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可。但是,就是做不到呀。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不正常,是病态的。然后就有一种想要改变自己,想要变得外向的冲动。所以说内向性格人的痛苦来源并不是社交技能的缺失,而是因为想要变得外向这个想法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你是内向还是外向这是天生的,这个属性你通过努力是改变不了的。

具体来说,内向和外向主要有三点不一样。首先他们对刺激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内向性格群体他在生物学上有一个名称叫做敏感性应激群体,他们天生对外部刺激就更加敏感。比如说把这个柠檬汁同时滴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舌头上,这个实验检测结果就显示,内向的人他分泌的唾液会更多。再比如说让他们自由调节音量的大小,直到达到一个自己觉得很舒服的程度,那内向者一般就觉得,55分贝就特别好,特别舒服。而外向者,通常要达到72分贝,他们才觉得很舒服。

在社交中也是一样,要是一对一的谈话,内向者就觉得这个刺激程度刚刚好,刚好自己很放松。要是人数一增加,他们的防御系统就会被唤起,感觉这个刺激太大,就会开始紧张。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感觉特别的累,想要一个人待一会儿,一个人恢复一会儿,就是说他们对紧张的唤起程度会更低。要是参加聚会,生日派对,或者是当众讲话,这个对内向者来说,那可就是噩梦般的存在,因为太刺激了。内向性格的人他平时觉得一个人在家听听音乐,上上网,看看书就特别的舒服,一点都不无聊,他们特别的享受。外向性格的人就受不了了,他们必须要到外面去找刺激,和朋友一起吃个饭,闲扯一会儿,参加个聚会,串串场子,不然的话他们就觉得超级无聊,忍不了。这个时候,内向者比外向者他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更加强烈,他们的感官更加灵敏,他们的唤起程度会更低,更容易感觉到紧张。

其次,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的精力来源不一样。外向的人他像一个太阳能电池板,必须要有别人在,有人和他互动,在相互的评价中他们才能吸收到能量,才能刷出存在感,他们要不断地通过社交来充实自己。而内向性格的人,他们像一个蓄电池,他们从自己的内部世界来获取能量,要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他们才能自己给自己充电。他们一和别人接触就开始放电,那接触的人越多,他放电的速度就越快。所以每次他们参加完聚会,他们就会感觉到筋疲力尽,想要赶快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躲一会儿,给自己充充电。只要让他一个人待一会儿,他又会恢复精力。就和游戏中的角色一样,外向性格的人他会吸别人的血,他才能加血。内向性格的人他是自带治疗效果,会自己给自己加血,他们的能量来源是不一样的。

最后,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他们的思考路径不一样。内向型的人他一般想问题就比较慢,比较深。他们有一个想法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会说出口,绝对不会想啥说啥,他们一般都是慢思考,每次在散场之后那个点子才会一个一个冒出来。

内向性格的人喜欢保持专注,他们特别喜欢那种能一头扎进去就不管不顾的工作,喜欢长时间地琢磨一个问题。所以内向型的人他天生就是钻研型的人才,像牛顿,他平时很少出门,自己和自己玩特别嗨,做各种各样的研究。那这在外向型的人看来,那可不就疯了嘛,那这跟坐牢有啥区别,他们绝对忍受不了,也不能理解。在聊天的时候,内向的人最善于倾听,他们一般都不开口说话,但是一开口就说明这句话是仔细琢磨过的。他们喜欢就一个话题使劲往深了聊,那外向型的人他则喜欢在很多个话题中间来回跳。所以你看外向型的人一般特别会聊天,这个话题没了,他们立刻跳到下一个,转得特别快,越聊越嗨,话题越聊越广。那内向型的人这时候就会跟不上这个节奏,他们还在想上一个问题,你这就跳到下一个问题上面去了。

简单说就是,内向型的人他们习惯慢思考,先想好了再说。而外向型的人他们习惯快思考,边想边说。

我们上面说了内向和外向的三个区别,就是对刺激的反应程度不一样,精力的来源不一样,思考路径不一样。从这三个点我们可以看出,内向的人好像处处都在吃亏,你看他们不会聊天,反应慢、敏感、容易紧张,人际关系也处理不好。

那你可能会问,内向性格到底有啥优势呢?这个问题其实就看你用哪个角度来看了。换一个角度来看,这些缺点它全都会变成优点,会给内向型的人带来无可替代的竞争力。

下面我们说第二部分,内向性格的人有哪些优势。具体来说,内向性格的典型优势它有四点。

首先,内向性格的人他的创造力更强。内向性格的人都喜欢独自工作,而独自工作能享受孤独是创造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有一个实验,来专门测试头脑风暴对创造力到底有没有作用。结果就显示,面对面的头脑风暴法产生的创意点子总比大家单独思考想出来的点子要少,而且质量会更差。如果你经常参加头脑风暴会议,你也会发现,其实说话的人就那么几个,可能只有一个人特别活跃,他的点子是左一个右一个往出来蹦,其他人都处在静静的倾听状态,偶尔出来插几句话,其余的时间都是被一个人带着走。不是说大家都不愿意动脑子,而是一个人的想法他会带着其他人的想法走,而且他会一直变想法。就算你开会前,大家商量好,随便说,大家畅所欲言。但是你真想到一个点子,明显比别人想的点子质量差的时候,你碍于面子是肯定不会说的,这是没有办法被控制的。

实际上那些真正的创造,从无到有的纯创造,大多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拍脑袋想出来的。人是在孤独的时候他才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那种不被任何人打扰,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评价,把自己抽身出来看事物,追随自己真实意愿的状态,这才是创造力爆发的一个状态。加上内向者在孤独的时候他会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产生,他们不会感觉到虚弱和无聊,这个优势就是整天想要参加聚会的外向者没有办法比的。所以,内向者的人普遍创造力会更强。

其次,内向性格的人他的想象力更丰富。因为他们天生就很敏感,因此就很容易和别人共情,就是产生相同的情绪,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这个特点让他们有更疯狂的想象力。比如说JK罗琳,她在写《哈利·波特》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写作,她可以在笔下的角色中来回穿梭,体会各个不同角色的情绪起伏,思想状态,因此她写的人物都很鲜活。拥有这种强烈的共情能力她才能写出这么受欢迎的书,凭空架构出一个完全不存在、却又有着完整规则的魔法世界。

再比如说写出《冰与火之歌》的乔治·马丁,他架构的那个中世纪的奇幻世界,里面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这都是需要超强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才能做到的。而外向的人,他们因为天生不敏感,他们需要更强烈的刺激才能产生相同的想象力。而在现实生活中,持续不断的刺激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再刺激的事情,你玩一段时间之后也会觉得无聊,也会立马适应,这就是我们的本性。因此内向型的人他在想象力方面更胜一筹。

再次,内向型的人他更善于倾听。这在一对一的交流中会有更强烈的说服效果。在有效的交流过程中,倾听它是比表达更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表达,每个人都想要表达。就像你喝醉了之后,你的大脑皮层是被抑制的,通常这个时候你的话会变得特别多,你把平时不敢说的话,想说的话都会一股脑地冲出来。我们的潜意识也都是希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倾听自己。而内向性格的人,他天生就有倾听这个优势。

再比如说面试的时候,最好的方式你不是自己说,而是让面试官说。如果你问的问题能让面试官说个没完,让他觉得自己很牛,让他描述自己对这个公司的看法和想象,那他八成对你的印象也会特别好。

再比如说做销售,一般人可能都觉得外向的人他适合干销售,因为他们都是自来熟呀,能说会道,又不怕陌生人。但是经过统计就会发现,最好的销售员他都是内向的,都是平时不怎么爱说话,但是一张口他就说到点子上。他们的本事其实不是自己说,而是让顾客说,他们只是扮演了一个倾听的角色,他们有能力让顾客觉得自己被重视,被理解。这样信任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然后交易就自然而然地达成了。

你看,心理医生是不是也是这样,你去做心理治疗,医生其实就是做一件事,就是不断地问你问题,给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你自己把不高兴的事情通通说出来,然后你就觉得这个医生真懂你。

所以内向型的人虽然不容易认识大量的陌生人,但是在一对一的交往中通过倾听却更容易获得信任感,给别人以可靠的感觉,给别人安全感。而外向性格的人他因为喜欢不断地切换话题,不断地交新朋友,因此他们在获取信任感上就不如内向性格来得有效。

最后一点,内向性格他更加容易在一个领域长期的保持关注。想要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长期的关注它是一个必要条件。太频繁地更换兴趣领域,它就比较难出成果。这点上,内向性格就做得特别好,这种慢思考又会给他带来优势,因为他们想问题通常是往深了想,而不是追求广度。这就让他们能够持续性地关注一个话题,这样就会更容易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那这四个特点其实就是让内向性格的人在做出真正有料的事情上占尽了优势,他们就像花豹是一样的,虽然不合群,虽然总是单枪匹马,虽然它们的食物总是被团体作战的猎狗给抢走,但是它们自己就有能力捕到猎物呀。那谁都不用依靠,他们就是一群原创工作者,他们是价值的源头。

下面我们说第三部分,内向性格的优势要如何发挥出来。

前面我们说到,性格它有点像橡皮筋,虽然它有个天生的长度,但是它是可以被拉伸的。一个内向者他必须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在特定的时间内变成外向者,充分地表达自己。请注意,这里不是说要努力变成一个外向者,而是说在特定的时间段里,有目的性地转变成外向者。这点特别重要,如果做不到,那么这个内向者的才华极有可能被埋没掉,没有人知道他有什么料。因为人们只相信你告诉他们的东西。那内向者其实缺的并不是所谓的表达技能,这个其实他们都懂的,无非就是大胆说话,热情奔放,勇敢地表达自己嘛。他们缺的往往是动力。

那怎么样获得这个动力呢?作者给出了一个理论,叫做自由特质理论。意思就是说,和自己订一个契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以换取自己独处的权利。比如说你想找一个对象,但是你的性格比较内向,特别害怕和别人说话,那怎么办?好,和自己订一个契约,我要在一周内去搭讪7个女孩子,不管成功或是失败,这是任务,直到碰见喜欢的为止。那一旦有了这个虚拟的契约之后,下面就简单了呀,只需要执行任务就行了。这个时候,就会获得动力。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搭讪这件事对内向者来说其实并不难,因为这是他们真正放电的时候,比外向者表现得还要热情,还要聪明,还要幽默。像这种外向的特质,它是短暂伪装出来的,但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他们通常会做得特别好。

再比如说你平时特别害怕公众讲话,但是工作需要呀,你又特别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你必须要当着大家的面把自己的想法给说出来。好,和自己订个契约,只要是工作的时候我就要变得外向,我要勇敢地表达自己,做个敢想敢说敢做的外向性格,积极地和别人互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那有了这个契约之后,内向型的人格就会短时间地变成外向。

然后请注意,在伪装完之后,还要给自己设立一个恢复期,就是在扮演完这个外向性格之后,要赶快给自己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恢复一下电量。这个特别关键,如果你不这么做的话,你会一直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慢慢地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厌恶感的。

那这是第一招,就是和自己订契约,限时段地变成外向性格。

那你可能会说,我做不到怎么办?其实这个完全不用担心,一般情况下按照内向性格那个心思缜密的特点,他们一定会做好充足准备的,这个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难。偶尔在状态好的时候,内向性格的人他也会表现得非常活跃的,所以变得活跃它其实是一个动力的问题,它并不是技巧的问题。

那当你变得活跃之后,你仍然克服不了自带的那种紧张感怎么办?就是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你不能像和自己最熟悉的人说话一样放松。那这里再说一个方法,叫做福尔摩斯观察法。那看过福尔摩斯的人都知道,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像对方手上有墨水,他就可以推断对方是个老师。手指上有戒指的痕迹,他就开始推断对方刚离婚。那你其实也可以像福尔摩斯一样去观察对方,这样可以大幅度地缓解自己的紧张感。

那为啥这招有效呢?因为内向性格者其实内心是有一个摄像机的,但是这个摄像机它是一直对准自己的,简单说就是他太关注自己的感受。那用这个福尔摩斯观察法就可以把这台摄像机的方向调转到外面,让它的注意力一直注意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在这段时间内把自己给彻底忘掉,不去理会自己的感受。这样一来,你的紧张感就会缓解很多。

你看历史上那些成大名者,其实他们都是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像罗斯福,他平时很少说话,但是在需要说话的时候,他会变成一个超级演说家,热情奔放,口才超好。再比如说比尔·盖茨,平时也不爱社交呀,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也会变成一个社交达人。内向型的人要像他们一样,给自己的性格赋予弹性,平时勇敢地做自己,不内疚、不自责,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内向者的角色,不试图去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是在需要的时候,要勇敢地表达自己,展现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会得到应有的成就。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

这本书是给内向性格,这个平时总是被主流文化贬低的性格平了反,带我们深度了解了这个群体的性格特征。还介绍了内向性格的四类优势,内向性格的人他们创作力更强,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他们更善于倾听,在一对一的交流中说服力会更强,他们更容易在一个领域长期保持关注。还介绍了内向性格发挥优势的两种技巧,一种是和自己订限时段的契约,另一种是用福尔摩斯观察法转移注意力。最后告诉我们,内向性格在适当的时候,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然后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撰稿:张凯 脑图:摩西 转述: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