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隐秘的商机》 御风而来解读

《隐秘的商机》| 御风而来解读

关于作者

罗希特·巴尔加瓦是著名的趋势洞察专家、创新专家和营销专家,长期致力于趋势研究。他曾经先后在全球著名的广告公司李奥贝纳公司和奥美集团担任高管,并创立了“影响力营销集团”,为全球商业巨头就商业策略问题提供咨询服务。这些经历使得罗希特有机会涉足不同的行业,能够以独特的视角,从媒体、文化、营销、科技以及经济等领域中收集到大量不同的观点,并从中发现预测和整合未来趋势的方法。

关于本书

本书结合作者近年来做出的15个预测趋势,讲述了找到趋势、利用趋势的方法。与其他类型的预测书籍相比,本书更注重实战方法,教给读者如何使用整合,从当下世界中理顺出趋势的蛛丝马迹,从而形成高准确率的预测。本书是作者继《非显著趋势》《喜好与信任:魅力经济学的奥秘》等畅销书籍之后的又一力作。

核心内容

第一、怎样找到趋势,怎样利用趋势和怎样成为趋势整合者。第二、利用交叉思考的方法,使用工作坊工具,能够将趋势整合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找出商机。第三、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趋势整合者,必须要具备好奇心、观察力、灵活多变、缜密思考以及保持雅致五种思维习惯。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隐秘的商机:如何预测和整合未来趋势》。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是17万字,我会用大约3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那就是,整合当下,预测未来,进而发现隐秘的商机。

我们周围很多人都会到处找后悔药,他们会说,早知房价涨这么高,贷款也要买房;早知股票会大跌,高点的时候就应该卖掉;早知道互联网经济这么火爆,当初就应该开网店了……生活中为什么会有这种“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悔恨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缺少预测未来的能力。每个人都会预测,但是并非所有的预测都是准确的。

比如,原IBM总裁小托马斯·沃顿曾经在20世纪中期预测“全球市场有5台电脑就够了”,而现在看来,这个预测显然是错误的。小托马斯·沃顿失败的原因也许在于,没有看清楚发展的趋势。什么是趋势,趋势就是事物或局势未来的走向。找到趋势,就掌握了通向未来的钥匙。

网上曾经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先知先觉改变一生,后知后觉遗憾一生,不知不觉荒废一生。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住趋势,并利用趋势预测并找到商机,是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期为你解读的这本《隐秘的商机》,讲的就是通过整合趋势预测未来商机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叫罗希特·巴尔加瓦,他是著名的趋势洞察专家、创新专家和营销专家,长期致力于趋势研究。先后在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李奥贝纳公司和奥美集团担任高管,并创立了“影响力营销集团”,为全球商业巨头就商业策略问题提供咨询服务。这些经历使得罗希特有机会涉足不同的行业,能够以独特的视角,从媒体、文化、营销、科技以及经济等领域中收集到大量不同的观点,并从中发现预测和整合未来趋势的方法。这本《隐秘的商机》就是他的最新作品。

在这本书里,作者结合自己近年来做出的15个预测趋势,讲述了找到趋势、利用趋势的方法。与其他类型的预测书籍相比,这本书更注重实战方法,强调要用整合的思路,从当下世界中理顺趋势的蛛丝马迹,进而形成高准确率的预测。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但能够了解作者的最新趋势研究成果,还能够学习到预测趋势、利用趋势的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作者的这些趋势研究成果,围绕怎样利用趋势找到商机,为你解读书中的三个精彩内容,那就是怎样找到趋势、怎样利用趋势和怎样成为趋势整合者。

好,我们就先来看看第一个重点内容:怎样找到趋势。

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大海捞针法来帮助我们发现未来的趋势。趋势是指事物发展的走向。美国未来学家丹尼尔·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曾指出,趋势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硬趋势,是可以测量、感知、预测的,是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另一类是软趋势,是根据似乎看得到、可预测的统计而得出的推测,是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相比于硬趋势,软趋势是预测未来的难点。

我们都知道,牛顿是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也是微积分的发明者之一,他探索出了牛顿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动量定理等著名理论。依靠这些理论,他能够准确预测出各种物体的运动轨迹,但却没能准确预测出经济泡沫的破碎。

牛顿所在的1720年,正是投资者疯狂的年代,英国著名的南海公司宣称能够与新世界做生意取得巨额财富,公司股价一度在30天内涨幅超过了29倍。牛顿也被这股热潮所吸引,自认为凭借自己过人的分析能力,能够掌握股票涨跌的趋势,可以在股市中轻松赚钱。但是,南海公司的股价走势是建立在投机的基础之上的,公司信息披露不真实、英国政府的推波助澜以及公众的疯狂情绪,最终使得南海公司的泡沫越吹越大,直到破灭,造成股票暴跌。牛顿虽然具有超人的分析能力,但是在狂热情绪的感染下,并没有发现即将到来的破灭趋势,因此损失了1万英镑。

要知道,在当时环境下,一个中产阶级一年的花费也就是200英镑,所以牛顿的损失是巨大的。于是,牛顿发出了这样的哀叹:我可以计算天体运行的轨迹,却计算不出疯狂的人性。我们也可以说,牛顿炒股失败的原因在于他高估了自己对“软趋势”的分析能力,没有准确地预测到未来的形势。

说起成功把握未来趋势的案例,约翰·奈斯比特绝对是个奇人。他在1982年发表的《大趋势》一书中,揭示了10个主要社会变革的发展趋势,成功地预测人类将由工业社会发展迈向信息社会,而这一结论的得出距离互联网的诞生还有十多年。同时,他还成功预测到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及全球经济的崛起。

据美国《金融时报》证实,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当别人问起约翰成功预测的方法时,他说:“期待未来最为现实的途径就是理解当下。”确实,趋势的发现与伟大的科学发现是相似的,都离不开对现实世界的观察。要发现真正的趋势,就需要对细致的观察进行整合,去掉冗余的信息,去伪存真,从而找到事物发展的动向。这就是约翰·奈斯比特成功预测的基础,也是本书作者罗希特·巴尔加瓦的预测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大海捞针法。

具体做法是:先收集数据与观点,然后借助收集的内容确定趋势和商机,并赋予所有的数据和信息以具体意义。也就是说,预测成果主要来源于对信息的收集与归纳,在信息与数据的整合中升华为清晰明确的趋势。这种预测方法主要有五个步骤,分别是收集、聚合、升华、命名和求证。下面,我们就结合作者预测到的“被操纵得上瘾”的这一趋势,来具体看看大海捞针法的实施过程。

第一步,收集信息,是指不分场合、不限渠道、不限方式地在与人或事的互动中收集信息和观点的行为。信息收集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收集,二是汇总。收集的重点在于养成收藏具有思想深度信息的好习惯,在满足信息数量的同时,又要满足信息的质量。汇总,就是要不断总结,记录阅读这条信息时的思考,不断加强对信息的记忆力。

比如作者在信息收集阶段,发现了一条消息:在《飞扬的小鸟》这个游戏风靡全球的时候,游戏设计者阮哈东却因为担心这款游戏容易导致人们过度迷恋,而宣布将游戏从应用商店下架。后来,作者又读到一本名为《上瘾》的书,讲述了硅谷的产品设计师们能够设计出使人上瘾的产品。这似乎完美地解释了阮哈东的举动。于是作者将这些故事都纳入了收藏夹中。之后,随着收集信息的增多,作者把它们集中起来,发现所有的故事似乎都在描述使人上瘾的行为。

收集信息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聚合。所谓的聚合就是指把单一的想法和孤立的观点,用更为宏观的框架进行整合。这种框架是根据个人见解或者行为动机,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处理,而不是以行业或群体为标准进行处理。也就是说,聚合的有效方法是把收集的观点和人类的基本需求结合起来。

就像刚才的例子,作者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了聚合后发现,这几个案例都是介绍设计理念和界面设计在这些成瘾性体验中所发挥的作用,于是就将这些观点简单标注为“致瘾性设计”。

经历过前两步之后,你会得到很多不同类型的观点,这时候就可以进行第三步了,也就是升华。升华是指将不同类别的观点进行沉淀、发酵,然后以行业上下游链条和资金流动为主线,将这些看起来不相干的观点彼此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得出聚合的观点,这个观点就是升华后的趋势。这是大海捞针法中最具有挑战性的步骤,也是综合多角度、跨行业观点而得出来的精华。

再回到前面的案例,在升华阶段,作者发现其他的一些观点似乎可以与这个观点联系起来,比如“游戏类学习”“不可抗拒的食物”等等。游戏类学习的案例探讨了用游戏的方法使学习上瘾的思路,不可抗拒的食物则探讨了奥利奥等品牌如何利用大部分人身上所带有的成瘾性特质,在顾客享用产品时为其创造一种成瘾性。在归纳和思考的同时,作者发现这些案例都在描述一个共性趋势,那就是无论产品设计还是操作界面设计,在设计生产之初就已经被人为地设定带有成瘾性。这就已经非常接近趋势的核心了。

当你成功地升华出一个趋势,就可以采用简单易懂、便于记忆的方式对其进行描述。通俗地说,就是给这个趋势命名。要起到一个好名字,可以首先列出多种可能的命名,然后摆在一起进行比较,并邀请同事和读者预览,测试效果。在前面的例子里,作者为了让这一趋势更有说服力,列出很多名字,并最终决定采用“被操纵得上瘾”这个名字。因为它不仅能更全面而且更生动地描述这种趋势,还能涵盖这种趋势的各个部分,听起来也更为深刻。

最后的环节就是求证。求证的过程,就是筛选过滤、去伪存真的过程。优秀的趋势观点能够以独特而简洁的方式描述各领域所发生的变化,并能够持续地影响经济或消费者的行为。而如果你发现某种趋势不符合这些特点,那就果断抛弃,继续探索。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磨炼出来的观点,才能称为趋势,也就是蕴含商机的趋势。

在提出被操纵得上瘾这个趋势后,虽然在收集阶段已经收集到大量事实证据,但作者依然通过更多的论点支撑对趋势的预测。果然,作者的这一趋势研究在学术杂志上一经发表,便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另外,斯卡尔教授的《致瘾性设计》一书中也披露了赌场凭借老虎机的设计助长消费者成瘾性行为的秘密。这些案例连同前面列举的案例一起,最终成为这一趋势有效性的有力证据。

好了,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一个内容,那就是怎样找到趋势。我们说了大海捞针法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的数据和观点中确定趋势和商机。而预测方法可以分为五步,它们分别是收集、聚合、升华、命名和求证。

以上我们介绍了利用大海捞针法来发现趋势,下面我们来说说怎样利用趋势。

在商业领域,企业如果能够准确掌握趋势,就掌握了主动,能够在未来到来之前做好万全准备,并从中获得利益。但是,想要得到这些利益,仅仅发现趋势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怎样利用找到的趋势,让它变成商机,发挥作用。

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圣杰尓吉·阿尔伯特曾经说过:“科学发现就是看到别人都已经看到的,想到别人从未想到的。”而要“想到别人从未想到的”,往往就需要我们学会交叉思考。交叉思考就是为看似毫无关联的想法创造交集,从而产生新的想法、方向和策略,这是利用趋势的关键。作者指出,交叉思考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原理:求同存异、转移目标和探索未知。

首先来看求同存异。趋势具有通用性的特点,适用于每个行业。虽然有时候这些趋势看起来与你自己的企业毫无关联,但他们之间却始终暗藏着你所不知道的玄机。我们来看个例子:博尔豪斯农场公司被金宝汤公司收购之前,是胡萝卜产业的巨头。在胡萝卜销售处于低潮时,这家公司对人们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喜欢吃垃圾食品,如薯条、炸鸡,同时也讨厌别人告诉自己要健康饮食。

根据这一结论,他们发现,自己的胡萝卜,特别是一款名叫“胡萝卜宝宝”的产品,拥有垃圾食品的很多特征,比如霓虹橙色、口感松脆、可以配着蘸料吃等等。根据这一特点,公司发起了一场新营销活动,引导消费者像吃垃圾食品一样吃它。活动开展之后,销售额上涨了10%-12%。这次活动的成功,就可以归结于求同存异,他们找到垃圾食品和蔬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之间的相似之处,并应用到产品的营销之中。

说完求同存异,我们来看转移目标。交叉思考之所以能够奏效,是因为思维并不局限在某一个目标之上,而是有目的地把眼光从你的目标上转移开,从其他方面寻找灵感,找到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想法和产品。类似的成功案例有很多,著名化妆品品牌雅芳的创始人大卫·麦可尼原本的工作是卖书,通过偶尔给女性用户送一些小香水礼物来促销图书。但是他发现,赠送的香水居然比他卖的书更受欢迎,于是就转移了工作目标,建立了加州香芬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雅芳公司。

无独有偶,和雅芳公司类似,著名口香糖公司箭牌最初的盈利产品并不是口香糖,而是肥皂和沐浴用品,口香糖只是吸引顾客的小手段,但顾客最喜欢的还是口香糖。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箭牌口香糖,所以,当你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可以使用交叉思考,转移一下目标,或许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探索未知是交叉思考的第三个原理,提倡到陌生的领域进行探索。当你在某个行业工作多年,思维很容易固化,形成很深的路径依赖。思考问题、把握趋势就会产生盲点。这时候,就需要走出去,跳出原有的局限,拓宽自己的视野,摆脱因局限于某一领域而带来的视野狭隘等弊病。这一点与旅行很相似,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有在旅行的时候,才会用心观察,发现那些被人忽视的风景。这就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交叉思考虽然是一种思维方式,但却是应用趋势的关键。在具备交叉思考能力之后,可以采取工作坊的方法作为工具,将发现的趋势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来。工作坊是本书作者的常用方法,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一个人或一组人集中讨论如何用趋势解决企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其实,工作坊的方法与头脑风暴很像,首先要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参加的人员以及前期的准备工作,然后召开会议进行探讨。与头脑风暴不同的是,在使用工作坊之前需要准备好找到的趋势,通过回顾与主题相关的趋势,重新思考实现企业目标的方法,并通过交叉思考做出必要的调整。

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假设你拥有一个牙科诊所,但是来就诊的大多是转诊患者,自主就诊的患者很少,严重影响了收益。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吸引到更多患者呢?通过工作坊工具,作者重新回顾了之前找到的多种相关趋势,找到了微消费、自信以及情绪制造三个趋势。通过交叉思考,带领团队创造了几个很有意义的观点和策略。一是使用微消费趋势。这一趋势的重点就是不要求病人一次性付清医药费,而是让他们适应各种形式的支付模式,包括非理性消费。比如提出患者在某个时间段里就诊就可以享受特定折扣,或者给会员们额外提供一次服务而仅收取一点钱,等等。

二是使用自信趋势。移动分享文化的盛行,使得一部分愿意及时分享诊疗过程的病人将自己自信的一面展现给朋友们。作为诊所来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你办公室的布置和背景吸引病人们的注意力,以此鼓励患者自拍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

三是使用情绪制造趋势。情绪能够直接反映用户的反馈情况。对于企业来说,追踪情绪、影响情绪,能够大大增强客户的体验度。比如为了让病人感觉舒服,可以把墙壁涂成绿色;当病人看到医生就紧张的时候,可以通过主动打招呼、闲聊、微笑等方式帮助病人放松心情,等等。所以说,要将趋势运用到实践,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要以交叉思考的方式,将趋势整合到问题解决方案之中,从中找出意想不到的思路和灵感。

好了,这就是今天给你讲的第二个内容:怎样利用趋势。首先要学会利用交叉思考的方法,掌握求同存异、转移目标和探索未知三个基本原理。在使用工作坊工具的时候,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趋势进行回顾,并利用交叉思考,将趋势整合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找出潜力无限的商机。

通过前面两个部分的内容,你也许会发现,通过找出趋势和运用趋势这两个环节,其实都是整合的过程。你需要整合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故事以及不同的趋势,所以作者罗希特就称自己为“趋势整合者”。的确,要成功预测趋势、指导实践,关键的技能还是在于整合。那我们怎样才能成为趋势整合者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内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趋势整合者。

作者指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趋势整合者,有五种关键的思维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是:好奇心、观察力、灵活多变、缜密思考以及保持雅致。这五种思维习惯能够帮助你将整合之道应用于趋势之中,更加睿智地观察到当下的发展脉络。

首先来看好奇心。具有好奇心的表现之一就是,时刻愿意尝试不同的事情,来获得更多的对世界的认知。我们来看一个缺乏好奇心的例子。

公元986年,探险家布贾尼·赫朱尔夫斯森率领船员从挪威启程去探索格陵兰岛。结果半路遭遇了暴风雨,使得船队偏离了航向,到达了北美大陆。本来,赫朱尔夫斯森和他的船员可以因此成为有史以来最早发现北美大陆的欧洲船队,但是赫朱尔夫斯森对新大陆没有一丝好奇之心,竟然带领船员回到最初的航道,到达了格陵兰岛。多年后,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朋友雷夫·埃里克森。最后,埃里克森买下了赫朱尔夫斯森的船,开启了探险之路,结果成为公认的首位登陆北美洲的欧洲人,甚至比哥伦布还要早500年。

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二个思维习惯:观察力。观察力强的人,能够发现常人发现不到的细节,从中找到世界运行的奥秘,并更快地做出应对决策。20世纪初,奥地利青年气象学家魏格纳在一次住院期间,通过观察挂在病房中的世界地图,发现了常人视而不见的秘密:地图中大西洋两岸的大陆海岸线凹凸部分正好相反,整个欧洲、非洲、南北美洲东部就像打散的拼图……于是,魏格纳通过观察普通的地图,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

由此可见,观察力强的人,能感受到他人所感受不到的,领悟到他人所领悟不到的新东西,从而在别人看似不可能的地方创造出奇迹。观察能力是可以锻炼的,比较实用的方法就是可以留心生活场景,或者通过向孩子解释世界,督促你主动思考那些可能稍不注意就会被忽略的事情。

第三个思维习惯是灵活多变。这里的灵活并不是指举止善变或者随意,而是指在萌生各种想法的瞬间,暂且不去完全领悟或透彻地分析它们。灵活多变并不是拒绝思考,而是暂时不做即时的深度分析。要知道,每个故事都有一个主题,只有把这些故事暂时放到一边,在以后梳理分析的过程中,你才会有足够的敏锐度来发现故事之间的联系。我们来看三则故事。

第一则是为了让患上白血病的5岁男孩Miles实现变身蝙蝠侠拯救世界的梦想,2013年11月15日,某慈善组织发起了一项活动,由上万名志愿者配合出演,圆了孩子的英雄梦。第二则是迪斯尼的魔力腕带和奇幻+项目在佛罗里达州的主题公园投入运行,为每位游客提供私人定制般的服务。第三则是印度即将举办婚礼的情侣们会邀请宝莱坞电影剧组帮助他们重现电影中的经典场景,并将其拍成短片在婚礼上与嘉宾分享。

从表面看,这三则故事是完全独立的,彼此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完全可以把他们收藏起来。但是仔细梳理,你就会发现,这三则故事都指向了一个潜在的主题:人们对获得外界认可的渴望。这也充分说明,要养成灵活多变的思维习惯,不要纠结于一时一事,时间和耐心总会给你答案的。

我们再来看第四个思维习惯:缜密思考。这是提高思维深度的做法,要求用心审视观点和想法,在深思熟虑之后再予以表达呈现。要从变化多端的表现中找到趋势,缜密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被假象所蒙蔽,导致最终得出肤浅甚至错误的结论。

比如网上流传的谣言:地暖能产生供暖辐射,对人体有害。看到这条消息,很多人第一印象就会选择信任。但是沉静片刻,你就会发现其中的谬误。地暖有电暖和水暖两类,目前市面上大多采用水暖供热,而水暖是将35℃-50℃的热水通入铺设的供暖管中向室内环境散热。水暖加热的是水,不会对人体有害。电暖是在地下埋电缆线,相当于电热毯,通过电流发热取暖,地暖磁场远远达不到引起人体疾病的强度。所以,通过缜密思考我们就可以戳破谣言的真相。因此,缜密思考的习惯不仅有助于发掘趋势,还能够帮助我们看清事实的真相。

最后一个思维习惯是保持雅致。雅致就是要培养以优雅简约的方式表达思想的能力。《科学中的雅致》一书的作者伊恩·格林曾经指出:“精巧的理论和案例多带有以下特征:易于理解、细致巧妙、简明扼要且极具说服力。同时,这些理论和案例还多带有出乎预料的品质,令人非常满意。”古诗、名言警句,普遍具有类似的效果,“日暮苍山远”“知识就是力量”等等,都言简意赅而且朗朗上口。所以,要保持雅致,就必须学会简化自己的观点,并以更加巧妙的方式加以表达。这个过程不但是压缩的过程,同时也是深思熟虑的过程,更有助于加深理解,掌握全局。

维珍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理查德·布兰森爵士曾经说过:“一味地侃侃而谈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收获。”要想成为优秀的趋势整合者只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让它们成为一种真正的思维习惯,在实践中不断磨炼,在磨炼中不断摸索。只有这样,才能成为预测未来、掌握趋势的高手。

说到这,有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好奇心、观察力、灵活多变、缜密思考以及保持雅致这五种思维习惯,其实和发现趋势的大海捞针法是相吻合的。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并养成这些习惯,就能够帮助你熟练运用发现趋势的方法,做出准确的趋势预测。

好了,这本书就讲到这里,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隐秘的商机》这本书中的三个重点内容:怎样找到趋势、怎样利用趋势以及怎样成为趋势整合者。

首先,怎样找到趋势。可以通过大海捞针法,从海量的数据和观点中找到趋势。这种方法分为五步,分别是收集、聚合、升华、命名和求证。其次,怎样利用趋势。要学会利用交叉思考的方法,掌握求同存异、转移目标和探索未知三个基本原理,使用工作坊工具,将趋势整合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找出商机。最后,怎样成为趋势整合者。一名合格的趋势整合者,必须要具备好奇心、观察力、灵活多变、缜密思考以及保持雅致这五种思维习惯。

作为一本讲述创新和独特思维方式的书,《隐秘的商机》在讲述预测和整合趋势的同时,还提到了一个“反趋势”的概念。这是一种反向思考的运用,能够让你从多个角度出发,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比如,相比大数据这个大趋势,还存在小数据这个反向趋势。大数据趋势注重于宏观消费习惯、位置信息等,而小数据趋势注重于个性化的信息,在私人定制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无论趋势也好,反趋势也好,趋势预测都需要你从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当下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中找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点,罗希特·巴尔加瓦洞察未来隐秘商机的方法,关键在于两个词:整合和当下。整合,就是要面对海量的信息,始终保持敏感状态,将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聚合在一起,从中找出被别人忽略的隐藏信息,进而看到别人不能看到的未来。如果说冗余的信息是些噪音的话,整合就是能够将噪音变成悦耳动听的方法。

另外一个关键词是当下,最容易被忽略的当下。罗希特·巴尔加瓦指出,创造未来始于理解当下。想要预测未来,其实并不需要舍近求远,比起绞尽脑汁地猜测未来二十年将要发生什么,了解现实生活的世界是如何变化,会更有实际意义。更何况,未来正是由每个当下的时刻构成的,理解了当下,也就理解了未来。因此,最强大的趋势就是给予对当下的观察,为不远的将来指点迷津;最强大的人,就是那些能够运用整合能力识别当下信息的人。

撰稿:御风而来 脑图:摩西 转述:徐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