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营销笔记》 哈希解读

《营销笔记》| 哈希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营销笔记》。这本书的作者,是知名战略营销专家小马宋。这本书并不是想给你全方位、系统化地讲营销,带你了解营销的方方面面,而是记录了小马宋在过往做战略营销咨询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那些,关于营销最值得把握的重点。告诉我们,怎么能不花冤枉钱,照样把生意做大。

从专业经验来看,小马宋的战略营销咨询公司不仅服务过瑞幸咖啡、元气森林这些知名企业,还曾经帮助不少初创品牌,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另外,他们的客户涵盖了餐饮、建材、互联网等等多个不同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有跨度的实战经验。

在这本书里,小马宋传达了一个核心观点:他认为,“营销”的“营”,首先应该是“经营”的“营”。企业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赖品牌知名度和短期营销效果,而应该具备基本的经营能力,遵照合理的经营逻辑。书里前三分之一的内容,主要就是在阐释这一观点;后三分之二的篇幅,是从产品和定价这两个角度,分别整合了小马宋的营销观点和实际的商业案例。

今天的解读,我们就把书中的这些笔记串成一条完整的脉络,为你讲述一套业内专家的实用营销观。在第一部分,我们说一说,什么是合理的营销。第二部分,我们接着来看,什么是合理的经营。因为就像作者说的,企业想要成功,关键是要找到正确的经营逻辑。第三部分,我们再把“营销”和“经营”这两者打通,谈一谈怎么从经营的角度做好营销。

好,首先我们进入第一部分,说一说,什么是合理的营销。开头我们提到过,这本书里有一个重要观点:“营销”的“营”,首先要是“经营”的“营”。为了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者打了个比方。他说,如果我们把经营比作一艘船的话,那么营销就是船上的风帆。每当我们做出一系列的营销动作,这个过程,就好比是在操作风帆,让船顺利前行。但如果船身本身是有破洞的,而且怎么都找不到一个会修船的人,那风帆扬得再高,船还是会沉。意思是说,如果连最基本的经营都做不好,那么再厉害的营销活动也很难让企业起死回生。

我们拿一个小的煎饼摊来举例。做餐饮,想要经营好,最基本的就是保证口味。如果你现在去街上走一走,会发现,很多店铺打的都是天津煎饼果子的招牌,很少有山东煎饼的身影。也就是说,天津的煎饼果子,几乎能在全国的街头遍地开店。而同样有名的山东煎饼,却很难在外省的地界上推广开来。

作者认为,这当中的关键区别,就在于口味。传统的山东煎饼,口感干硬,往煎饼里卷大葱的吃法,也让不少外地人都难以接受。相比之下,天津的煎饼果子,饼皮比较松软,里面的馅料还能根据人们的不同喜好,变换各种食材。这就是,凭借口味这个餐饮经营的根本,不依赖广告投放,照样也能做成全国性的小吃品类。

说到这儿,我们再来回顾一遍,作者说,“营销”的“营”,首先是“经营”的“营”。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层含义,就是,很多人夸大了“营销”的魅力,认为把功夫花在怎么做广告创意、打造爆款、全网刷屏这些事情上,就能让品牌枝繁叶茂,结果反而忽视掉了“经营”这个先决条件。这种过度相信营销的现象,书里把它叫做“营销的幻觉”。

为了帮我们破除这种幻觉,书里举了一个商业案例,说的是江小白的表达瓶。表达瓶的意思,就是江小白会给生产出的小瓶白酒,都用大字印上一句用来表达情绪的语录。当然,内容一定要跟喝酒这个场景密切相关。比如,“愿十年后,我还给你倒酒;愿十年后,我们还是老友”。这样的文案,尤其能让热爱分享的年轻人产生代入感,有拍照打卡的欲望。然后,江小白又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渠道,鼓励每个顾客都扫码上传自己的原创表达。

这款表达瓶在当时一经推出,就让江小白的营收额一路猛涨,从2017年的10亿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30亿元。所以自然而然,很多人就认为,江小白的突然走红,要归功于表达瓶的营销设计。

但是这片树叶背后,还藏着一座巨大的森林。作者告诉我们,江小白当年的走红,归根结底,依赖的是它自身强大的经营能力。比如,江小白的创始人曾经在一家知名的白酒企业里工作了10年,掌管过市场和销售的业务。还有,表达瓶能覆盖大大小小的线下餐饮店,靠的是能向全国铺洒200多万个销售点的渠道能力。如果看不到这些经营的本事,只是单纯认为,在强手林立的白酒市场里,凭借着营销创意就能成为黑马,那就会很容易落入片面。

好,刚才说的是,营销要以经营为先,不要错误地夸大营销的作用,忽略经营这个重要前提。那么,真正的营销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在作者看来,好的营销,需要为他人创造价值。我们讲一个作者公司的经典案例,他们帮助一家二线城市的生日蛋糕店,从没有任何餐饮经验,初步试水,到实现了一个月3000万元的销售业绩。这个案例,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叫,好的营销,要为他人创造价值。

这家品牌的主要业务集中在广东省的惠州市。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在惠州开了130家便利店,名下的美甲连锁店也在当地位居第一,实力强劲。不过,做生日蛋糕这个品类还是头一回。

作者的公司接到咨询过后,感觉并不轻松。因为有两个棘手的问题摆在面前。第一个问题是,再过一个月,蛋糕就要上架,接受市场的考验了,客户团队也早就预定好了广告位。但是,此前他们不光没有上手过烘焙类的业务,连餐饮行业的经验也都基本等于零。能不能顺利开张,都是一个问题。

而且,即使能顺利开张,紧接着还有第二个问题,就是目前的产品很难做到差异化。因为你想,市场上的生日蛋糕很少有能做出新意的,几乎每家的品类都差不多。而这家蛋糕店一开始构想的产品特点是,走高端路线,食材更好,味道更好。但这样的话,投入到市场上,似乎也并不是很出挑,很难快速给消费者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要想给这样一家蛋糕店做好营销,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

那么,作者的团队后来是怎么解决这个难题的呢?我们拎出其中最关键的两个点来说一说。

首先,他们在复盘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叫做“生日蛋糕陷阱”的现象。指的是,如果我们想设计一款生日蛋糕,会特别容易认为,重点应该放在蛋糕上。比如,怎么用更好的奶油,怎么做出更新颖的款式。在作者看来,这是一个很容易掉入的思维陷阱。实际上,生日蛋糕的重点,应该是“生日”才对。

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吃蛋糕、拍照留念,这一整个流程的氛围,可以说,比蛋糕本身的意义要大得多。这让他们意识到了,只想着提高食物的质量,是很难为顾客创造出新价值的。

所以,在这个“生日蛋糕陷阱”的认知之上,作者的团队为产品重新设计了定位。他们不再把生日蛋糕当成食物,而是看作生日仪式中的一件关键道具,负责为顾客烘托现场气氛。

好,这是第一个关键点,认清生日蛋糕这项产品设计中的思维陷阱。在第二个关键突破口,作者的团队就基于前面的认知,为“消费者旅程”制定了分步的营销策略。这里的“消费者旅程”,说的就是顾客在消费生日蛋糕的时候,走过的一个完整流程。他们把这个流程切分成了细致的节点,包括一开始的“购买、收货、拆包装”,再到分蛋糕前的“插蜡烛、许愿、吹蜡烛、合影”,还有分完蛋糕后的“吃蛋糕、庆祝、拍照、分享朋友圈”,等等。这样,在每一个拆分出的节点上,商家都能为顾客创造出不同的价值。

比方说,在收货环节,他们会让配送员穿上熊猫的玩偶服,提供唱歌、跳舞、合影这些多样化的服务。这样的形式,尤其会受到小朋友的欢迎。大人也更有可能发朋友圈,分享给其他的潜在客户。再比如,除了生日蜡烛以外,还能再为顾客添加一个小烟花的选项;在固定环节中间,也可以为生日聚会设计抽奖、泡泡机这些游戏内容,等等。类似的创意就这样接连涌现出来。到最后,这家蛋糕店甚至开发出了100多种各不相同的用户体验模式,成功把生日蛋糕这个品类也做到了当地的第一。

你看,走到这一步,这已经不再是一家做生日蛋糕的传统公司了,它实质上脱胎成了一家生日策划公司。这个转变的发生,是因为他们真正意识到了,哪些可以用来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所以作者认识到了,营销的本质,不是推广自己,而是成就他人,是为他人创造价值。

好,到这里,我们讲了什么是合理的营销。作者认为,“营销”的“营”,首先是“经营”的“营”。营销首先要以扎实的经营为基础。另外,在作者眼中,依赖创意和推广就能保证企业的成功,这是一种营销的幻觉。真正的营销,本质上应该要为他人创造价值。

知道了营销和经营之间的关系,我们就明白了,想要让营销发挥用处,做好经营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第二部分,我们就来说说,如何提高经营的能力。从作者这样一位营销专家的视角看来,企业想要经营成功,关键是要找到合理的经营逻辑,这比掌握很多具体的经营方法论更重要。

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咱们举个例子。比如,作者谈到自己之前的一位客户,是北京的一家快餐品牌。这家小店以前靠优质的电炉烤羊肉串而出名,因为老板每天都亲自去菜市场,把当天最新鲜的羊肉给买回来。所以优质的食材,成了这家店的金字招牌。一到夏天晚上,路边就坐满了喝酒吃串的食客。

但是,自从禁止餐厅外摆之后,这家店再也没法在街上设置座位,营业面积就大幅缩小,生意开始一落千丈。光靠着优质羊肉串的品牌定位,是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所以,作者开始帮这家传统烤串店调整经营逻辑。原本,他们主打夜宵烤串,只有在夏天的晚上,生意才是最好的,对时段的依赖性很高。所以才会因为没法在街上摆座,业绩大跌。所以,他们把经营逻辑从主打夜宵烤串,转变为全时段经营,把早午晚餐,加上夜宵,全都丰富起来,一天做足四顿饭的生意。这样,营业时间翻倍了,营业额也就自然起来了。

想要达到这个效果,就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打好配合。首先是菜品的结构,既然一天四顿饭全部得满足,那就得大大丰富食物的品类。所以这家店除了传统的夜宵以外,又推出了早餐的馄饨、油条,正餐的盖浇饭,还有手拉奶茶,等等。

其次是选址。单家门店的流量扩大了,怎么才能复制这套全时段经营的方法论,拓展更多的门店呢?这时就要牢牢抓住街边店的优势了。首先,餐厅不能开在写字楼旁边,这些地方上班族多,所以往往在工作日的中午生意最好,早晚和周末的时间就没有太多人光顾了。商场也不是一个好选择,因为和写字楼恰恰相反,商场里的人流在工作日晚上,还有周末更加集中。所以写字楼和商场,都满足不了全时段经营的条件,只有继续开在社区附近的街边,才能随时吸引客源。顺着这条思路,这家品牌20年在北京开了120家店,并且逐渐让每平方米创造的收入,达到了全国快餐行业平均水平的5倍。

好,说到这儿,这家餐饮店转型后的经营逻辑就捋完了。总结起来就是,为了达到利润的最大化,需要扩大经营的时间范围,达到一天内全时段经营。而为了满足全时段内的稳定客源,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丰富食物的品类,二是扩大选址的优势,在靠近社区的街边继续选址开店。所以,他们在原来的烤串生意遇到硬性阻碍的时候,并没有死守原来的一亩三分地,也没有依赖广告、联名这些传统的营销手段,而是依靠调整经营逻辑获得了商业成功。

不光是小品牌,还有一些知名的大品牌,也会在品牌定位的传统打法之外,优先考虑自己的经营逻辑。比如,我们知道,戴森公司的吸尘器是他们的王牌产品,不少人还会把戴森定义成全球最顶尖的吸尘器品牌公司。这个成绩,要得益于戴森产品中用到的双气旋技术,凭借这个技术优势,戴森的吸尘器才能解决传统吸尘器容易堵塞气孔的难题。所以,即使戴森的吸尘器价格贵得多,顾客也愿意买单。

这么一看,戴森是不是应该按照吸尘器品牌的定位,坚守在这个细分的领域里呢?

这就要提到后来戴森公司的经营逻辑了。作者认为,戴森的经营逻辑,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充分放大它的技术优势,增加重复利用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既然戴森产品的成功是靠电机的马达技术驱动的,那就把这方面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开发出更多的高速数码电机。比如风扇、干手器、吹风机,等等,进入市场后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而像熨斗、电饭锅、微波炉这一类的小家电,缺少马达技术的发挥空间,戴森就大概率不会涉足。

所以,沿着专利技术优势生发出来的这条经营逻辑,戴森公司大胆地迈出了品牌延伸的步子,而没有死守在旧有的品牌定位上。

到这里,我们已经通过大小两个品牌的实际案例,解释了什么是合理的经营。作者认为,合理经营的背后,是符合商业规律的经营逻辑。找对经营逻辑,才会有接下来一连串的、有效的经营方法,如果一开始的经营逻辑就定位错了,那么后面不管采用了什么具体措施,都只能是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那么在最后这一部分,我们就聚焦行动,把经营和营销结合起来,说一说怎么从经营的角度做好营销,而不是让营销动作浮于表面。

在市场营销理论中,有一个经典的“4P”理论框架,分别指的是product(产品)、price(定价)、place(渠道),还有promotion(促销)这四个部分。这本书里主要论述了前两个“P”,产品和价格;后两个“P”,渠道和促销,作者说,会在他的下一本书里进行详细论述。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依次来说说产品和价格这两个方面。

首先来说产品。刚才提到,营销的本质是为他人创造价值,而作者认为,产品本身,其实就是价值所在。没有了产品,营销也就无从谈起。

另外,还有一个现实原因。就是,一旦顾客体验完产品后,觉得特别好用,产生了积极评价,那么就可能会再次,甚至多次购买,同时推荐给身边的其他人。这就形成了复购和传播,同样具备营销的效果。

所以,在作者看来,应该把产品作为营销的基石,用产品来为顾客创造价值。具体来说,书里把这里的“价值”分成了三个层面,能让卖家更有针对性地满足顾客需求。

这三个层面的价值,最基本的,是功能性价值,往上逐渐升级,是体验性价值和象征性价值。功能性价值,是指满足顾客对产品使用功能的基本需求。比如,去一家理发店,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理发。功能性价值再往上一层,是体验性价值,也就是让顾客从使用产品的体验中获得更高层次的心理满足。比方说,一家理发店除了做好基础的理发服务外,还要营造舒适的环境,或者为顾客准备零食饮料、生日惊喜,等等。

第三层价值,叫象征性价值。象征性价值是在社会认同下产生的,它能让消费者把自己的身份和更大的品牌威望、集体认可联系起来。比如,还是拿理发店举例,如果这是一家知名造型师开的理发店,有不少明星、时尚达人、上流人士都争相光顾,那么在这家店里消费,就不仅是为了理发的功能和体验,还会变成对自己身份的彰显。

说完了这三种顾客价值的区别,那么在这三个层面中,分别可以加入哪些营销的元素呢?我们就拿操作空间比较大的体验性价值来举例,看看怎么通过产品的包装设计来增加体验性价值。

比方说,作者提到,好的包装设计,首先需要具备一种货架思维。什么意思呢?很多消费者在线下逛超市的时候,即使有一个明确的购物计划,也会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比对挑选。所以,一款商品要在货架上迅速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首先就得在包装上突出。像是沃尔玛超市,他们要求自己的商品得在3秒时间里,或者大约4.5米的距离之内,向顾客传达出产品的说服性信息。

刚才说的是,在顾客消费体验的一开始,也就是选购阶段,包装设计的作用。在消费阶段,包装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更多了。比如,家具之类的大件商品需要便于搬运,所以就出现了以宜家为代表的平板包装方式;保鲜膜这些常用商品要利于使用,所以包装上才添加上了切割线,等等。

作者在书中还提到过一位客户的案例,这是一家专门做包装设计的公司。他们主打的一款创新产品,名字叫做“拉链包装”。也就是说,经过设计之后,纸袋、纸箱,这些包装的封口处,可以像拉链一样轻松扯开,同时又能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轻易破损。这种拉链包装特别适合用在快递盒上,因为顾客在接到快递之后,就再也不用到处去找剪刀,或者担心把里面的商品划破了。这也是包装设计运用到顾客体验性价值上的例子。

刚才讲的是,怎么用产品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营销方法,下面来说说,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另外一个“4P”要素——价格。作者说,价格是产品的一项重要特征,它和营销的关系就体现在,价格能够为产品展示定位。中国有句俗话,叫“人不识货钱识货”,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消费者会在直觉上认为,贵的东西,当然质量也就越好。

那么,怎么才能从执行层面,利用产品价格来增强营销效果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讲两种作者比较强调的价格策略。需要注意的是,没有哪一种具体的策略,是能适用于所有企业、所有阶段。所以我们学习的重点,应该放到价格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上。

好,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个策略,叫做“在竞争中先确立定位,然后反推价格和成本”。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以超低价闻名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书中介绍说,蜜雪冰城一开始是先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专注做低价奶茶,然后才确定10元以内的单价的。接着,他们又根据单价来反推成本合理的原料渠道,再用现有原料不断研发低成本的新品。走完了这一条完整的经营逻辑,蜜雪冰城才能保持住高竞争力的低价优势,达到全国一万多家门店的超大规模。

这套打法,在竞争激烈的餐饮行业中并不是个例。作者总结出了一个万店规模品牌的经营逻辑,叫做“客单价越低,开店数越高”。意思就是,在餐饮行业中,价格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连锁规模。想要满足大规模连锁的品牌定位,就得尽可能压低客单价。所以,书里说,如果我们去看中国餐饮行业里能达到万店规模的“四大天王”,华莱士、正新鸡排、蜜雪冰城、绝味鸭脖,他们没有一家是从一线城市走出来的;都是从小一些的城市起家,坚持低价位,慢慢闯出来的。

说完了用定位反推价格,我们再来说第二个策略:用价格展示产品定位的变化。书中举到过一种经典的价格策略,叫做“撇脂定价法”。“撇”是“撇开”的“撇”,“脂”是“脂肪”的“脂”。它指的是,在刚推出一款新产品的时候,消费者往往会感觉比较新奇,所以适合定高价,就像是在牛奶里撇取精华的奶油一样,先获得丰厚的利润。等到这个过程结束之后,再降低价格,适应大众的一般消费水平。

特斯拉的定价策略就是这样的。他们并没有先用低价打入市场,获取用户口碑,扩大市场份额,再慢慢涨价。而是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线。他们的电动跑车进入市场后,价格在不断地下跌,从最开始百万人民币的单价,一直降到了不到30万元。

这种看似反常的举动,恰恰说明了价格和营销中品牌定位的关系。作者指出,最开始的昂贵定价,一方面是为了分担早期的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打造出高科技产品的市场定位。所以这个阶段的消费者群体,往往都是那些喜欢追逐潮流,有一定环保观念的有钱人。等到新鲜感一过,同类产品接连问世,顾客的心理预期就会从科技感十足的高档品,向普通的电动能源汽车滑落。紧接着,产品定位会随之发生连锁反应,定价也越来越低。

好,刚才的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从产品和价格这两个维度提取了书里的营销策略。总结起来就是,把产品当作营销的基石,用产品为顾客创造价值;把价格当作产品的特征,用价格为产品展示定位。

好,以上,就是《营销笔记》这本书里,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总结一下:

第一部分,我们先是从作者的核心观点出发,认识到了“营销”的“营”,首先要是“经营”的“营”。所谓“营销的幻觉”,就是把企业的成功简单归因为外部的推广手段,而忽略了经营的根本。从本质上来说,做好营销,就是做好经营,不断为他人创造价值。

第二部分,我们找到了作者眼中企业经营所依赖的真正因素,也就是经营逻辑。经营逻辑可以突破固有品牌定位的限制,放大竞争优势。

第三部分,我们从书中主要讨论的产品和价格这两个维度出发,提炼出了两类营销策略。第一类策略是,把产品当作营销的基石,用产品为顾客创造价值。这里说的“价值”,主要分为功能性价值、体验性价值和象征性价值。第二类策略是,把价格当作产品的特征,用价格为产品展示定位。企业可以在竞争中先确立定位,然后反推价格和成本;也可以用价格展示产品定位的变化。

如果你对更多的营销咨询经验,或者企业经营策略感兴趣,推荐你点击文稿末尾的电子书,进行拓展阅读。不过,就像作者小马宋在书中最后一篇笔记里说的,“品牌塑造和商业经营不能用一个简单模型去解释”。所以,希望我们都能带着一种开放的视角,在这本书里读出属于自己的经营之道。

好,今天这本书,我们就聊到这里。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这本听书的全文还有脑图。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红包”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

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 “营销”的“营”,首先应该是“经营”的“营”。

  2. 真正的营销,本质上应该要为他人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