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传》 成甲解读
《查理·芒格传》| 成甲解读
关于作者
珍妮特·洛尔,美国著名的畅销书女作家,之前的著作包括了畅销书《本杰明·格雷厄姆谈价值投资》《沃伦·巴菲特如是说》《比尔·盖茨如是说》《杰克·韦尔奇如是说》等。她还是美国著名的财经记者,有上百篇文章刊登在《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等媒体上。
关于本书
本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本由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授权的传记。通过对查理·芒格本人、家人及密友长达三年的近距离了解和访谈,重现了查理·芒格从律师成长为具有深刻洞见的投资家的人生经历,展现了投资大师在决策背后的深刻思考轨迹和始终坚守的优秀品质。
核心内容
一、查理·芒格从不轻言放弃的人生经历;二、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三、与巴菲特一起建立金融帝国。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成甲。我们今天要分享的书是《查理·芒格传》,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310页,我会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和你讲述这本书的精髓:
比巴菲特更聪明的人——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的传奇人生,了解查理·芒格关于人生、事业的切身体会。
《查理·芒格传》这本书目前是国内唯一一本芒格本人和巴菲特授权的传记。作者是著名的畅销书女作家珍妮特·洛尔,她还写过《本杰明·格雷厄姆谈价值投资》《沃伦·巴菲特如是说》等。同时她也是美国著名的财经记者,有上百篇文章刊登在《新闻周刊》《洛杉矶时报》等媒体上。
查理·芒格是谁呢?他是一位金融大鳄,被称为股神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是和巴菲特智慧相当的人生合伙人。和巴菲特不同的是,芒格为人十分低调,他不在意自己是否站在聚光灯下。巴菲特的长子曾说:“我爸爸是我认识的人中第二聪明的,查理·芒格第一。”而巴菲特自己也曾说,是查理·芒格使他从猩猩迅速进化到了人类,否则他会比现在穷很多。
查理·芒格可以说是当今投资界杰出的思想家,但他并不是生来就如此的。他又经历过怎样的人生道路,拥有什么财富洞见让他成为今天这样子呢?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能从芒格的经历中获得什么启发,学习该如何投资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加符合自己想要的样子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谈的主要内容。
我将从三个方面,以点带面地与你分享查理·芒格的传奇一生:第一,查理·芒格从不轻言放弃的人生经历;第二,他是怎样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的;第三,他又是如何与巴菲特一起建立金融帝国的。
我们先看第一部分,查理·芒格从不轻言放弃的人生经历。芒格生于1924年,他的一生经历复杂,在他30岁之前,就至少经历过三次波折的时刻。
芒格最早经历的波折,是在他6岁的时候。当时美国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从1929年10月29日黑色星期五开始,1个月的时间股市总市值下跌了40%,很多人借钱炒股,损失惨重,一名投资人看到自己的账单时痛哭道:我怎么会损失十万美元呢?我可从来都没有过十万美元啊。
那时人们的生活普遍非常艰辛,为了贴补家用,有一年夏天,芒格家里人竭尽全力才为他找到一份一小时40美分的暑期的打工。不过,幸运的是,芒格的父亲当时是一名律师,在一场官司中意外地获得了一笔不菲的收入,这使得芒格家里的生活得以维持。不过,尽管如此,芒格还是需要尽可能利用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他曾在镇上的一个杂货铺打工,有意思的是这个杂货铺正是巴菲特的爷爷开的。芒格和巴菲特其实是老乡,只不过他比巴菲特大6岁,所以当时两人并没有交集。
杂货铺打工的日子非常艰辛,芒格后来把它称之为每个周六的“服役时间”——他必须连续12个小时不停工作,才能获得一天2美元的报酬,而且还要先交给巴菲特的爷爷2美分,用于缴纳自己的社保金。不过这段早期的艰难经历,也为芒格提供了宝贵的经商入门教育,话虽这么说,可是干了一段时间,芒格还是想办法换了一个工作,逃离了服役。
芒格人生的第二次波折,是在他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1941年,17岁的芒格离开家乡去密歇根州立大学读书。不久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使得很多年轻人退学入伍,刚刚大二的芒格也没有幸免。
刚入伍时,芒格的处境并不好,被安排在犹他州冰天雪地环境恶劣的帐篷里,可是,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反而让芒格对改变自己的生活充满热情,他对朋友说,他要生一堆孩子,盖一栋房子,房子里有很多书,有足够的财富可以过上自由的生活。如果当时芒格是被分配到陆军去一线战斗的话,这个世界可能就少了一个投资大师,不过幸运的是他被分配到空军,并且不需要开飞机战斗,而是做一名后勤支持的气象预报员,这让芒格得以远离战场。而且他因此被安排去不同的学校参加培训,补充成为一名气象预报员需要的气象学、物理学、数学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次培训安排在了位于加州帕萨迪纳市的加州理工大学。这次经历让他喜欢上了这个城市,乃至后来他选择定居于此。不过这是后话,21岁的芒格在服役期间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 Nancy,并且很快就生下了第一个儿子泰迪,芒格非常喜欢孩子。
随着战争结束,芒格也退役了。这时他还是一个只有高中学历没有大学学位的年轻人。因此,芒格家里想办法托关系让他进了哈佛法学院继续学习。他非常聪明,在当年335名毕业生当中,是仅有的12个优秀毕业生之一,顺利获得了哈佛法学院的学位。按理说,20世纪50年代是被认为美国最幸福的十年。可是,没想到的是,芒格的好运用完了,他要开始面对他人生的第三次波折,也是他人生最黑暗的岁月。
首先,1953年芒格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离婚了。他们离婚后没多久,9岁的儿子泰迪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而在那个时候,白血病是无法治愈的绝症。芒格惊呆了,他的生活受到严重打击,他好朋友回忆道:“芒格看着自己的儿子躺在病床上慢慢死去,他走进去抱了他一会儿,然后跑到外面沿着街道边走边哭。”确诊第二年,泰迪去世了。芒格回忆道:“我想象不到生命中有什么经历比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孩子一点点死去更糟糕的了。”
30岁,在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龄,芒格却经历了婚姻失败和丧子之痛。而经历了这些精神打击的芒格,在财务上也变得穷困潦倒,那时候由于没有医疗保险,所有的费用都要芒格支付。他不得不开着一辆用廉价油漆重新粉刷过的丑得要命的车拼命工作,确实,这个时候的芒格几乎就要破产了。
对很多人而言,如果经历这样的事情,很可能会一蹶不振。但是芒格并没有被这接踵而来的苦难和不幸所击倒,正如芒格的一个儿子小查尔斯说:“他就是能够义无反顾地摆脱这些悲剧的困扰。”事实上,芒格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反而磨炼了他的品格,更让他珍惜生活,永远保持积极的人生观,慢慢的,他开始走出最黑暗的低谷。
1956年,在离婚3年后,芒格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巧合的是,他的新妻子也叫 Nancy。当时查理·芒格和第一任妻子已经有两个女儿,第二任妻子 Nancy 又带了两个继子过来。查理·芒格很喜欢孩子,他和他第二任妻子又生了三个男孩儿和一个女孩儿,这也意味着他有八个子女需要抚养。而当时芒格是一名律师,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律师并不是一个特别赚钱的工作,而芒格又是一个刚入行没多久的律师,就更让他捉襟见肘。
在如此巨大的经济压力下,查理·芒格后来是怎么样走出困境,赚到他人生第一桶金的呢?这就是我们第二部分要谈的,芒格人生的转折,赚到第一个100万。
尽管当时芒格非常艰难,但他的行事风格却完全遵循了他爷爷从小教他的一个道理。他爷爷说,生活就要注重两件事:第一,一定专注地做好你手头的事;第二,节约支出,把省下的钱投资未来。听起来,这是多么空洞的大道理,可是正如巴菲特说的,老道理总是正确的,关键是你是不是能践行。查理·芒格的人生转折就来源于他践行这个老道理:专注地做好手头的事,并节约开支,投资未来。
他作为一个律师,做好眼前的事,就是要勤奋地、全力以赴地服务好他的客户。有一次,芒格还是初级合伙人的时候,接手一单案子,他知道客户说不好哪天就会过来讨论行动计划。于是他提前加班熬夜,仔细分析案情,认定这个案子只有三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对每一种方案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客户第二天就来了,不出所料,客户提出了芒格预备方案中的一种情况。资深合伙人让芒格回去准备方案,让客户明天过来接着讨论。可芒格起来说,我现在就可以把方案拿出来。这让客户极为震惊,但也赢得了客户的信任,此后,这个客户指定芒格做他们的委托律师。
正因为芒格极其认真地努力工作,使得他赢得了越来越多客户的信任。人们看到了芒格的能力,也看到了芒格的真诚和正直,所以一些人开始愿意和他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合作。而这就为芒格的投资生涯,打开了一扇窗。
第一个跟芒格在律师工作之外进行正式合作的人,是一个电器厂商的老板。那时是50年代左右,又是一个不平静的时代,当时美国在打朝鲜战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抗美援朝时期。战争期间,美国国内军需物资是非常畅销的,而这个电器公司正是给部队的火箭炮生产变压器,所以销量就很好。这个电器厂商老板很欣赏芒格,所以他就邀请芒格加入公司成为股东,让他参与经营这个电器公司。芒格当时正好缺钱,就答应兼职参与工作,这段兼职经历持续了五六年的时间。虽然其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可是五六年之后他的投入和收益还是很可观的。更重要的是,这次合作真正意义上积累了芒格的第一次经商经验,为他接下来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电器厂的工作结束之后,芒格的另一个律所客户又邀请他,与自己联手进行合作,开始第二桩生意。这个客户名叫布斯,和芒格是同龄人。芒格在帮他处理法律事务的过程中,两人慢慢地就成为了好朋友。有多好呢?布斯的老婆都是芒格介绍的,他们两家人还经常一起出去度假。
在布斯的爷爷去世的时候,布斯就找芒格来处理遗嘱相关的问题。在遗产中,有一份是南加州理工大学街对面的一片空地。布斯他爸觉得这片空地没什么用处,就准备卖出去。而这时,芒格非常敏锐地认为这块空地可能很有价值。因为当时60年代的美国洛杉矶正是人口大量涌入的时期,而加州理工大学所在的帕萨迪那市恰恰是洛杉矶郊区的一个大卫星城市,所以芒格认为在这里开发地产是很有前途的。于是他就建议布斯说:“你应当从你爸手里把这块土地给买下,然后把上面那些房子拆掉,自己重建公寓,搞房地产开发。”可是布斯说:“我没搞过房地产开发,完全不了解,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为什么不投钱和我一起做呢?没有你,我做不了这个项目。”芒格听了,笑着说:“我要是连自己的建议都不能实行,岂不是自取其辱?”
就这样,他俩各出资一半共投入10万美元开始开发楼盘。结果,不出芒格所料,这个房地产开发大获全胜,他们投入了10万元,最后收回了50万美元。尝到甜头的芒格似乎变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的老板,紧接着继续开发第二栋、第三栋、第四栋、第五栋楼,而这些房子卖得都很好,通过短短的三年时间,芒格就积累了高达140万美元的收入。你要知道,这可不是今天的140万美元,而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140万美元,那就是一笔巨额的财富。
说到这里,你可能觉得芒格就是运气好,赶上了地产开发的疯狂时代,其实并不是。那几年房地产其实有起有落,很多房子销售也并不是很好,但是芒格作为一个新手,他很快发现了开发房地产在当时的两个关键秘密。
先来看他发现的第一个秘密。芒格在开发第一栋楼后发现,底层的楼房卖得特别快,楼层高的房间卖起来就很慢。因此,他判断人们很喜欢住一楼,所以他从第二栋房子开始就坚持不盖高楼了。密度很低的平层,单价虽然高,可是每次开发出来都是供不应求,卖得都很好。
第二个秘密是,他发现当时很多开发房地产的老板不愿意在绿化上面花钱,小区绿植怎么省钱怎么来,而芒格说其实郁郁葱葱的绿化是一个核心卖点,在树木上投入的钱,会带来三倍的回报,因为人们总是喜欢那些看起来满目新绿、花草繁茂的地方。所以芒格其实在开发房地产的时候用到了自己敏锐的分析和判断力,使得他在做律师的业余时间,兼职靠房地产赚起了他的第一个100万。
可是为什么芒格后来没有成为一个地产大亨呢?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发现搞房地产开发就少不了借贷,借钱这事儿总是去求人,他觉得特别麻烦;第二,房地产开发工作极其繁琐,每个细节都很重要,而这种工作全职做都很难,更何况兼职。
如果查理·芒格不继续做地产,他是怎么样利用自己这100多万的资产,成为后来的金融大鳄的呢?这就是我们第三部分要讨论的话题。
原来,在芒格开发房地产期间,还认识了一个后来给他带来了深深的影响的人,那就是巴菲特。不过,巴菲特早在他俩真正认识之前,就已经对查理·芒格有好感了。原来,巴菲特有一个医生朋友,叫戴维斯,他也认识芒格。有一天,巴菲特去戴维斯医生家里面推销证券基金,可戴维斯医生虽然没耐心听他的介绍,可最后却答应投资,这让巴菲特很好奇。戴维斯给出的回答是:“你让我想起了查理·芒格。”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让巴菲特对查理·芒格这个人充满好感。
戴维斯医生认为芒格是他认识的朋友中非常独特而聪明的人,而巴菲特是他认识的另一个少数独特而又聪明的人,他觉得有必要把两个人介绍认识一下。所以他就举办了一个晚宴,既邀请了巴菲特夫妇,也邀请了查理·芒格夫妇,结果在那天巴菲特和查理·芒格一见如故,特别投缘。以至于查理·芒格拿起茶杯倒水的时候都要伸起另一只胳膊阻止别人说话,以免打扰他和巴菲特之间的聊天。而在这期间巴菲特一直给查理·芒格灌输他的观点:以你的聪明才智,不应当局限于律师行业,你完全可以通过投资业务,更好地发挥你的聪明才智。
在巴菲特的多次建议下,而且芒格通过地产积累的资金也让他有了足够的安全感,芒格终于开始参与证券的投资。不过一开始两个人并不是非常正式的合伙人,用巴菲特的话说,他俩当时的关系是“行情好的时候,是初级合伙人,行情不好的时候就变成资深合伙人了”。但是,两个人精神上一直都是合伙人,他们常常通电话,甚至写信讨论问题,有时候一封信甚至写了九页,比大多数情人之间的信写得还要长。他们两人在彼此的交流沟通中,互相学习成长。
不过,两人的通力合作终究要开始,而这个投资合作的业务便是收购蓝筹印花公司。收购蓝筹印花,既为两个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还为后来两人的金融帝国埋下伏笔,这是怎么回事呢?
蓝筹印花,这个名字听起来比较奇怪,蓝筹是这个公司的名字,印花是它的业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在超市、商场和加油站等这些零售企业,喜欢用礼品券进行促销。人们买东西花钱后,能够获得相应的礼品券。这些礼品券积攒到一定数量,就能够兑换奖品,少的可以换小孩的玩具、刀叉、文具等等,多了可以换手表、烤箱等价值更高的礼品。最开始,这些礼品券是店家自己发放的,后来这种促销形式越来越受欢迎,就有了专门发行礼品券的公司,可以在不同的商店通用,这就有点像现在积分兑换礼物的模式,而蓝筹印花公司就是这样一家礼品券发放公司,它是加州最大的礼品赠券销售公司。
1970年,蓝筹印花公司因涉嫌垄断市场,被美国司法部裁决,要出售55%的股份。不过对于这则消息,很多人并不以为意。因为人们认为发放礼品券这种业务是个夕阳行业,随着美国女性逐步从家庭全职主妇进入职场,越来越少的人会攒礼品券兑换一点小礼物了。可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知道这个消息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重要的机会。当然,他们也看到了印花业务可能会萧条,但是他们还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一个关键价值,那就是蓝筹印花公司背后的备用金。
什么是备用金呢?对于商场超市等商家来讲,为了做促销,他们要从蓝筹印花这里购买大批礼品券以备用。这就给蓝筹印花公司带来大量的现金,这笔钱在礼品兑换之前,都是放在蓝筹印花公司的备用金账户上的,可以随意支配还不用支付利息。而且消费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攒到足够数量的印花兑换礼物,或者有人把印花随手塞到抽屉里忘记了,从不兑换。这些没有兑奖的礼品券资金,积少成多,这也会累积出大量的资金。在1968年一年,蓝筹印花公司就有价值6000万美元的礼品券没有兑换,在1970年,礼品券的销售收入超过12.4亿,没有兑换的礼品券就算按百分之一算,也有1200万。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看到了这里面的巨大价值,因为这意味着只要他们控制了这家公司,就能拥有充足的备用金作为投资其他业务的资本了。因此,查理·芒格和巴菲特开始了一步步收购蓝筹印花的工作。最终,巴菲特的投资公司比较有钱,收购了蓝筹印花45%的股份,芒格的投资公司收购了8%的股份。他们在收购蓝筹印花公司的时候正好是蓝筹公司印花业务的顶峰。那一年蓝筹印花公司的销售额是1.6个亿,可是十年之后蓝筹印花公司的销售额只有10万美元,下降了99.9%。但是他们接手时,蓝筹印花公司的净资产是4600万美元,十年之后他们通过投资各种业务使得蓝筹印花的净资产变成了1.95亿美元。
这次蓝筹印花投资,成为了巴菲特和芒格合作打赢的首个大胜仗。而且,这次投资的模式,成为了他们公司的一种重要资本运作模式——也就是通过寻找有备用金的公司来放大他们的投资能力。我们知道,其实在世界上还有其他公司也是类似的模式,比如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就是先预收你的保费,但你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兑换。伯克希尔公司在今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他们在美国收购了大量的保险公司,为什么?就是要用像蓝筹印花这样的模式进行资本的扩张和壮大。
所以后来他们才用这些钱投资给他们带来丰厚利润的喜诗糖果、韦斯科金融公司、布法罗新闻集团,以及由此后来组成的伯克希尔集团投资了可口可乐、苹果等公司,他们这个独创的模式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蓝筹印花对于查理·芒格而言,是他整个投资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而他能够在其他人都不看好的一个业务当中,去敏锐地发现真正的投资价值,是他能够取得这个成功的关键。
到2017年8月份,伯克希尔的股票一股高达22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50万,它是当今这个世界上最有钱、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也是人类投资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
说到这里,你可能认为芒格成为今天的金融大鳄,凭借的就是精明的算计和商业的敏感。但是,很可能这些原因只是他成功答案的一面,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面。芒格能够成为金融领域的大师,不仅仅是因为他聪明,更因为他正直、善良、充满良知。芒格从事的股权投资,很多时候并不是简简单单点个鼠标就可以的,他需要亲自参与到很多具体的工作里,与被投资人团队建立默契和信任。如果他只是精明地算计,锱铢必较,永远不可能赢得那么多人的支持,建立这个商业帝国。
比如,有一年芒格要收购一个公司,而这个公司是当年创始人的两个姑姑各借8万美元开办的。后来创始人去世了,可这个公司既没有给两个老人利息,也没有归还欠款。当时,这个欠条在两位老人手里就相当于是废纸一张。在这种情况下,芒格的合伙人就说,现在咱们就算以低于8万美元的价格买这个欠条,她们也肯定愿意。可是芒格却没有按照商人的精明和两位老人谈条件,而是坚持按照8万美元的原价支付费用。
后来,他们收到了这家公司股权之后,这个合伙人又因为家里需要用钱,想要退出他的股份,换成现金。芒格说:你想要多少。合伙人想了想说:20万美元。芒格说,不对,你错了。合伙人心里就后悔:该死的,因为我自己需要20万美元,所以就报了这么高的价格。结果芒格说:你那份值30万美元。芒格接着说,你仔细想想就会同意我的意见。因为你很聪明,而我总是正确的。
类似这样的事情,在芒格的人生中不计其数。比如,后来他投资的所罗门银行因为操纵债券价格被调查的时候,他第一时间站在公众利益这一方,为给大众投资者找到公平而奔走操劳,即使这将使所罗门银行利润丰厚的债券交易业务毁于一旦也在所不惜。于此同时,他在心力憔悴之余还给公司员工打气,鼓励大家努力工作、坚守诚信、恢复信誉。芒格这种刚正不阿的品质,赢得了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反而使得他的事业越做越大。
不过,前面说的这些事情也都是他投资事业的一部分。芒格确实非常勤奋,把努力工作放在第一位,但这并不代表他没有生活。你可能想象不到,芒格他还是个设计师,他有一艘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双体游艇,而这艘游艇就是他自己设计的。同时,他还是个出色的建筑师,他按自己的喜好建造房子,从最初的图纸设计到之后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全程参与。比如,他捐助的所有建筑物都是他亲自设计的,这包括了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宿舍楼、哈佛高中科学馆。
查理·芒格很有钱,有自己的私人飞机,可是他公务出行的时候永远是坐公共航空的经济舱,有人问他为何不坐自己的私人飞机,他回答说,第一,他一个人坐专机太浪费油了;第二,他觉得坐商用飞机更安全;第三也就是真正的原因,他希望他的一辈子都不要脱离平凡的生活,他不希望因为拥有了财富而被孤立,失去与世界的联系,他享受融入生活。只有在带他的妻子和子女出游度假的时候,他才用自己的私人飞机,因为他认为妻子一生为自己付出了太多,他应当让家人一起享受这些。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查理·芒格传》的主要内容,我们回顾一下全文。
第一, 芒格作为一个金融巨鳄,其实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先后经历了金融危机、战争退学、离异丧子等等一系列困难时刻。
第二,芒格在这个过程当中恪守了美国西部的传统精神,以勤勉专注做好事情,对人真诚、正直、善良,再加上节约用钱花到投资未来的事情上,为他赢得了很多人的信任,愿意和他一起合作,从而让他有机会去经历其他的投资业务,最终在房地产业务上赚得了他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最后,凭借着他敏锐的分析和思考,他和巴菲特又联手合作,收购了像蓝筹印花以及美国其他保险公司这样的业务,又投资了很多优质的企业,最终一步一步打造出了今天的伯克希尔金融帝国。
芒格曾这样说道:“我很喜欢读传记,我认为,如果你想把一些伟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给人们的话,传记是一种更易于使人们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现在轮到这本查理·芒格自己的传记问世了,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历经磨难的勇者的智慧、勇气和正直,更让我们明白要努力、真诚、诚信并投资未来,要让自己配得上自己的梦想与成功。
撰稿、讲述:成甲 脑图:摩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