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5》 何帆解读
《变量5》| 何帆解读
你好,我是何帆。今天为你解读我的新书:《变量:在中国这艘大船上》。这是一本关于中国经济小趋势的书,也是我《变量》系列的第五本书,我就把它叫做《变量5》吧。这个《变量》系列,是一个跨度30年的调研、写作计划。我在2018年发了一个宏愿,每年要到各地调研,去了解各行各业、各个地方发生的新变化,再从现场为读者发回报告,和读者分享我对中国经济趋势的观察。我会每年写一本书,一直写30本,记录中国从2019年到2049年这30年波澜壮阔的变化。
每年到了年底,各个机构都会出一些报告或是书,对经济形势做个回顾和展望。我的这本《变量》和那些书不一样。从写作角度来说,这是一本面向非专业读者的书,我的身份不是专家,而是你的私人趋势顾问。我给自己提的要求是,每一个观察到的新趋势,都要给我的读者讲清楚,这个变化和你有什么关系,对你有什么意义。从写作手法上说,这本书的写法是个创新。它算是夹叙夹议。它很好读,里面有大量的故事,很像是非虚构文学。但书里又有很多我的思考和分析,毕竟,我是一个有着20多年研究经验的资深学者,我所擅长的领域是宏观经济和国际经济。我有将近20年的政策研究经历,对政策的决策有深入的了解。我走访过大量的企业,对企业的经营有独到的观察。我每年都要读300本书,我会把自己获得的这些新知融会贯通,在书中和你分享。
这本《变量5》写于2022年。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年份。疫情给大家带来很多起伏、冲击。有人找不到工作,有人上不了学,有人回不了家,有人的生意做不下去了,大家都不容易。在写《变量5》的时候,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就是:遇到了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我们该怎么办?
这本书里引用了《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一段话。她曾有一次跟出版商讲到该书的主题,她说:“如果说它有主题的话,那就是生存。是什么使某些人能安全度过灾难,而另一些同样有能力、同样强壮、同样勇敢的人却被击垮?这样的情况在每一次剧变中都会发生。有人生存下来,有人却没有。”
我把这称为“米切尔之问”。在生存压力面前,为什么有人能扛得住,有人却垮掉了。那么,该怎么解释“米切尔之问”呢?
有两种回答。第一种回答是,从宏观来看,这可能是个伪命题。有的企业能够活下来,也许只是因为它们运气好。能够生存下来的未必都是最优秀者,这是“幸存者偏差”,也就是你只能看到生存下来的,看不到已经消失的。
在物种演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比如,恐龙的灭绝。恐龙之所以会灭绝,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竞争力,而是因为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地震、海啸、森林大火,随后又出现了极度寒冷和极度炎热的气候剧变。要是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甚至,如果这个小行星提早半个小时、晚了半个小时撞击地球,那就可能会掉进海洋里,造成的冲击就没有那么大,恐龙就未必会灭绝。
同样的,有的企业,甚至很大的企业轰然倒塌,或是突然转入颓势,可能是因为它们做得不好,但也可能纯粹就是因为运气不好。不是说失败者都是无能的,都是咎由自取。在突如其来的外部冲击下,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调整时间,能否活下来完全靠运气。当你意识到这个世界已经进入剧烈变动时期之后,就要准备应对各种极端不确定性。在轮盘赌的游戏里,活下来的并不一定是英雄,而是走运的人。
第二种回答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这是个策略问题。那些经历了磨难,依然能够发展良好的企业或个人,都是因为懂得改变生存策略。虽然说,能不能活下来,可能靠的是运气,但活得好不好,就要靠自己了。
所以,要说《变量5》的主题是什么,我会说,它是一本专门讲生存策略的书。接下来,我跟你分享书中讲到的三个生存策略,希望对你能有启发。
我要给你讲的第一个生存策略是麻雀的故事。
麻雀是一种很普通的鸟,但它又是少有的一种能够在人类的生活环境,甚至城市里生存下来的鸟。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城市里面有灯光、噪音、汽车尾气,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人对鸟来说可是很危险的。鸟的很多生存习惯,比如觅食、筑巢、繁殖、迁徙,都是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就已经形成的。
后来,人类出现了,而且很厉害,比过去的飞禽走兽都更厉害。人类建造城市、道路、农田,破坏了鸟类原来的栖息地。让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你是一只鸟,遇到这种变化,你会怎么办?如果你选择抱怨,那无济于事,只能自己把自己气死。如果你选择离开,逃到没有人类的地方,那你的生存空间就会大大缩小,灭绝的概率会提高。
麻雀不一样,它的做法是哪里人多就到哪里去,而且它会把人类社会才有的资源转化成自己的资源,为我所用。比如说,在野外,鸟是在树上筑巢。麻雀到了城里,会在烟囱、通风口、排水沟这些地方筑巢。在野外,鸟类吃的是草的种子和小虫子,麻雀到了城市里,会在垃圾里寻找人类吃剩的食物。有的麻雀甚至会飞到餐厅和酒店,在人们的餐桌旁徘徊,跟人抢食吃。
过去,我们过去总是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鸿鹄能飞得很高,看起来志向高远。但是,生物学家告诉我们,如果从生存能力、适应能力来看,麻雀其实是远远强过鸿鹄的。据估计,地球上一共有16亿只麻雀,它是分布最广泛的野生鸟类之一。如果你觉得麻雀很普通,那只能说明,它在繁衍后代这件事情上做得实在是太成功了。生物学家还告诉我们,适应性强,就能带来多样性,就会有更多不同的后代,这样说来,未来很多鸟类可能是麻雀的后代。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那就是环境变了,不要抱怨,你就去寻找新的环境里有什么资源,想办法拿过来,为我所用呗。
人们不注意麻雀,甚至不喜欢麻雀,但还有一种鸟也能够和人类生活在一起,而且人类还很喜欢它,那就是燕子。过去,农村里谁家的房子里有燕子来筑巢,这家人就会很开心。俗话说,燕子来,发大财。那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燕子呢?因为人们讨厌蚊虫,而燕子会逮虫子,于是,燕子就能和人类和谐共处。
我采访过的一些企业,就特别像燕子。它们在新的环境里也能找到事情做,而且做得很好。有一家企业叫“愿景”,这家企业专门做老旧小区的物业。老旧小区,住的都是收入比较低的人群,能挣到什么钱呢?
“愿景”的一些做法让我大开眼界。他们的思路不是靠收物业费,而是靠提供各种各样的定制化服务。举个例子,他们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小区里面住着很多老人,而且这些老人没有子女在旁边照顾他。这些子女到哪里去了?再一问,很多子女都是事业成功人士,在外地忙着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回来照顾老人。愿景就跟这些老人的子女说,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服务,我们的保安每天都会到你们家里看望一下老人,再给你录个小视频,让你看看老人的生活状况,给你报个平安。这个服务,一个月收一两百块钱,你愿意不愿意要?太愿意了,花200块钱,就可以多尽尽孝心了,而且这个钱真的是到时候会救命的。有一个老人就是因为保安去看他,发现他病倒了,才及时送到医院,抢救了过来。
有了保安去看老人这个服务,愿景就可以把别的服务也放进去。在很多老旧小区有一个刚性的需求,就是要买矿泉水。很多老旧小区的自来水管道老化了,水质太差,所以要买矿泉水。但是,老旧小区没有电梯,老人腿脚不方便,他怎么能把那么沉的水扛上去呢?保安都是年轻小伙子,去看老人的时候,顺便拎一桶矿泉水上去不就行了?矿泉水的价格里,占大头的不是水,是运输费。愿景把水站建在小区,只负责解决最后100米的运输问题,节约下来的钱,也是利润。
所以,愿景做的事,就是政府支持,百姓赞成,市场规模很大,又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对地方政府来说,看到愿景这样的企业,是不是就像老家的人看到了燕子?哪个城市,哪个区,来了像愿景这样的企业,那就是紫燕来了,紫气东来。
我给你讲的第二个生存策略是第一批鱼上岸的故事。
大约在3.65亿年前,第一批鱼上岸了。为什么第一批鱼要上岸呢?有一种说法是,气候出现了剧变,这批鱼知道海水要下降了,赶紧先上岸抢占一个有利的位置。这种说法是不靠谱的。生物物种怎么可能变成气象学家,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呢?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陆地上有很多植物和虫子,有了新的食物,这些鱼要到岸上去吃草吃虫子了。也不对,第一批上岸的鱼是没有办法吃植物的,它们还没有进化出消化酶。那时候虫子个头很大,第一批上岸的鱼是打不过那些虫子的。那第一批上岸的鱼干吗要从海里跑到岸上呢?
有一个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它们是为了上岸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使它们的体温上升,体温上升之后,新陈代谢速度就会更快,运动的速度就会更快。注意,第一批上岸的鱼可不是像哺乳动物一样是恒温动物,如果在水里面,它的体温和水的温度一样,到了陆地上晒了一会太阳,体温能上升10摄氏度左右,可是回到水里之后,要不了几分钟,它们的体温就又降到了和水温一样了。要的就是这几分钟的优势,第一批上岸的鱼就能更容易地捕捉猎物,或是逃过天敌。你看,它们关心的不是宏大的战略,而是转瞬即逝的生存机会。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不管是在2022年,还是在以前艰难的年份,我们都能看到,有一群群的鱼在努力上岸。比如说,制造业企业原来一直被市场竞争挤到了角落里,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儿子女儿还不愿意接班,好不容易搞了这么大一个厂,真是越做越累啊。
可是,这些制造业企业没有躺平,他们懂得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只要我能够生存下来,就有希望抓住气候变化的大机遇。你看,现在政府对制造业多重视啊,市场机会也比以前更多了。可是,重要的是能不能先让自己活下来啊。
我在2022年的时候到了广西的宾阳,在这个小县城里,参观了一家生产自动化程度很高的制造业企业,这家企业叫岑科,是做电感器的。创始人是一对夫妻。他们最早是在深圳做贸易,在华强北卖电子元器件。2003年遇到了SARS疫情,深圳电子市场的元器件经常断货,最缺的就是电感器。于是,他们就决定自己建厂生产。
这对夫妇先去了江西鹰潭。鹰潭离深圳不远,交通便利。但正是因为交通便利,又有著名的旅游景点龙虎山,所以当地人不愁找不到工作,没人愿意进工厂。后来,机缘巧合,他们接触到广西宾阳这个地方,发现这里的劳动力条件很理想。宾阳是广西人口第二大县城,那时还是个贫困县,工资水平低,工人又吃苦耐劳。所以,他们就把工厂搬到了宾阳。
最早,岑科在宾阳的工厂不过是农村里几间废弃的老屋。现在,他们已经建成了一个面积达105亩(7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区。这期间,他们经历过漫长的蛰伏期。感觉投入就像无底洞。这对夫妇把赚到的钱都投了进去,买设备、买材料、发工资,就这么努力撑着。
也有快撑不住的时候。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市场一片混乱。货款收不回,客户失联,甚至一度两个月没有一张新订单。
他们在这样的低谷期撑到了2010年,终于等到了逆袭的机会。2010年,大量厂家涌入手机制造业,而手机的WiFi、蓝牙、移动网络等功能都依赖电感器。智能手机带来了一波智能家电行情,市场对优质电感器的需求更旺。再后来,“十三五”期间,他们又抓住了更大的机会——新能源汽车逐步进入产业化阶段。这是一个庞大的新市场。汽车要实现“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每一个技术迭代,比如更复杂的电控系统、汽车信息处理、汽车导航等等,都要用到电感器。后来,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全球物流受阻,许多原先从海外进口电感器的大型企业转而在国内采购。岑科就是一步步踏着这些机会,把自己的几间老屋,变成了105亩的大厂房。
像岑科这样的企业,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创新吗?好像也没有,但他们能一边沉下心来,在困境里扎根蛰伏,一边等着机会出现,出现了就死死抓住。我在他们的厂房里看到一个很独特的机器,长的样子有点像中央厨房。岑科为什么要搞一台这样的机器呢?原来的生产都是流水线,一台台机器一路铺开,但这样很占地方,岑科这样的垂直一体化工作机,可以有效地把头顶的空间、台面下的空间都利用起来。而且,他们把生产工序也整合在一台机器里面,我看着就像烤羊肉串一样,这边一翻,那边一翻,就能够做出来产品。
这个创新是由什么院士、博士想出来的吗?不是,是他们土生土长的一个工程师想出来的,只有大专文化。这个创新看起来其貌不扬,但有了它,岑科就能把成本降下来,质量就能够有更好的保证,就能够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只要坚持下来,一定能等到气候变化之后,新的经济生态系统带来的崭新发展机会。这就是一个“鱼上岸”的故事。天气不好的时候,它在水里蛰伏着,努力维持自己的生存能力;而等到太阳出现,就抓紧时间,出来晒一会儿太阳。这就是,抓住转瞬即逝的机会,建立起自己的生存优势。
我给你分享的第三个生存策略是野草的故事。
新冠疫情期间,人都在家里隔离,小区里、操场上,甚至广场上,野草长得很高。为什么野草的生命力这么顽强呢?
小时候写作文,我们会说,野草非常地顽强,不管如何去践踏,野草总是直起身来继续生长。你太小瞧野草的智慧了。如果野草被踩踏了一次两次,可能还会挺起身来,继续向上生长。但是如果总是被践踏,那它们就不往高处长了,而是会想别的办法。
所有的植物都是在根茎的最顶端发芽。设想如果一株野草把所有的生长点都放在最高的顶端,如果来了一只羊,把叶子的顶端啃掉了,它的精力就全白费了。所以,有一些草想出了一种逆向生长的策略,它在离地面很低的地方就会开始分蘖,也就是说,它把生长点放得很低。你把顶端的叶子吃掉了,没关系,野草会在下面再长出来。如果你把地面上的根茎全部吃掉了,没关系,野草在地下的根茎还有芽眼,还能长出新的嫩芽。如果你把野草连根拔起,没关系,过不了几天,土里又能长出野草,因为它早已把种子藏在了地里。
有一种草叫车前草,顾名思义,就是长在路边,所以天天被人践踏。但是,车前草把这种被践踏的倒霉事情变成了它发展的机会。它的种子里面含有一种胶状物质,遇到了水之后变得黏黏糊糊的,会把种子附着在车轮上和鞋底。你来踩它,其实就把它的种子带到了很远的地方。
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借用罗胖在2023年跨年演讲上的一句话:面对困难,打赢了,很好;被击败了,也不可怕。但最糟糕的是,被困难定义。而野草的智慧,就是不会被困难定义;而是把每一次外部环境给自己出的难题,都当作一次自我革新的机会,以变化适应变化。
就像我在书里提到的,我的朋友傅蔚冈遇到的一名理发小哥,疫情期间,理发店关了好几个月,没有生计来源,怎么办?那就以变化适应变化。不能在店里干活,那就进入小区,跟物业合作,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地给业主们理发;不能理发,那就搞零售,修电器。还有,罗胖讲的,那个深圳市龙华区的“龙华哥”,原来开工厂,这两年生意失败,工厂关了,还欠了200万元的债。怎么办?那就以变化适应变化,先活下去再说。他带着一些皮革贴,满大街去找电动车,补车座破洞。补好之后,再贴上一张收款二维码,上面写着:“坐凳给您补好了,扫码支付,金额您随意。”干这个活的第二天,他就挣了500元。一个新的生计就这么找到了。
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都像野草一样。野草总是会被践踏、被割掉、被拔掉、被吃掉、被火烧、被霜打。但是,没有关系啊,野草留下了自己的种子。只要种子还在,就有希望。于是,我们看到,他们以变化适应变化,放低身段,专注于最重要的事,把根深深地扎进土里,用更多的精力培育种子,保存自己生存下去的能力。
说到野草的种子,那也是一个奇迹。你可能觉得,只要温度够了,还有雨水,种子就会发芽。植物学家发现,不是这样的。植物学家把具有生命活力的种子,停留在不能萌发的状态,称为休眠。这些在休眠期的种子,就是做好了万全的准备,等待发芽机遇的野草。这是一代又一代种子流传下来的生存智慧。
那机遇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就是阳光的照射。你可能会发现,就算把野草连根拔起,一棵一棵都薅掉,过不了多久,土里又会长出草来。这是因为,野草在土壤里藏了大量的种子。有一个研究发现,在英国的小麦田里,一平方米的土壤中,就藏了大约75000颗野草的种子。除草的时候,土壤被翻开,阳光照进土里,沉睡的种子就被激活了。
在逆境中生存,就要有信心,要有一种对种子的信仰,要相信种子能创造出奇迹。我们都是种子。我们改变不了太阳、河流和风。我们不像鸟一样能飞,也不像野兽那样能逃,我们只有立身的土地。我们只能把根系顽强地扎进大地,一代人支撑着下一代人,坚持下去。
讲完这三个案例,让我再给你总结一下,2022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从宏观来看,我们能看到,中国的经济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变,原来的很多商业模式不复存在,很多过去的打法现在不灵了。我们遇到的变化不是天气的变化,不是今天冷了,明天就会变暖;也不是季节的变化,不是找个地方猫冬,熬过冬天,春天就会到来。我们遇到的是气候的变化,整个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变,那么,旧的物种就会消亡,但是,新的物种还会崛起。恰恰是由于旧的物种消亡,才腾出了新的生态位。新的物种才会有机会。
那么,新的物种大概是什么样子呢?大概率,他们不是像恐龙和鲸鱼那样的超级物种。在气候适宜,又温暖又潮湿的时候,会出现超级物种,它们占据了极为广阔的生态位。比如说,恐龙一度称霸整个陆地,压得哺乳动物根本没有抬头的机会。但到了艰难时期,物种的生存空间更小,反而给弱者提供了逆袭的机会。恐龙灭绝之后,才给哺乳动物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们才能迅速地占领各个生态位。
在经济繁荣时期,企业争相做大做强,因为一山不容二虎,最终只有一个赢家。繁荣时期的竞争好比只有一个比赛项目,比如所有的人都要比赛跑步,而且是50米短跑,只有跑得最快的人才能胜出,最终只有一个冠军。
到了艰难时期呢?竞赛还是跑步,但各有各的跑法。比如说吧,一种比赛是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和猎物长途赛跑,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而是能把猎物跑得精疲力竭、气绝身亡,就是胜利者。另一种比赛是障碍赛,在森林中闪避躲藏,谁能逃过黑熊的追杀,谁就是胜利者。还有一种比赛是跑步加上游泳,中途要游过一条大河。哪怕跑得再快,如果不会游泳,到了河边一样傻眼。你还可以再设计出更与众不同的跑步竞赛,比如说,在跑步的过程中,要经过几个答题点,要解出几道数学题,然后才能继续跑。结果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冠军,他们在各自的比赛中都能拿第一,但拿了自己比赛的第一,不一定能拿别人比赛的第一,大家就都变成了“专精特新”“隐形冠军”“小巨人”。
所以,这就是商业世界里新的游戏规则,当外部环境改变了之后,细分市场是在艰难时代适用的生存策略。不要着急忙着做大做强,而是要先找到细分市场,然后当第一名,占住这个生态位。
从个体来说呢?2022年,如果要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我觉得就是窝囊。疫情让我们很窝囊,很多不顺心的事情让我们很窝囊。但是,生活欺负了我一回,我不能每一年都被欺负。麻雀都能做出改变,鱼都能上岸,野草都能想出各种各样的生存策略,人为什么就不能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呢?如果没有办法长出参天大树,我们至少能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认清形势,我们不一定非要有鸿鹄之志,我们可以向麻雀和燕子学习,在新环境里生存。虽然海洋很辽阔,但别忘了,还有陆地,我们还可以想办法上岸,做第一批上岸的鱼。
这就是我为你分享的《变量5》里的一些观点。经济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那就让我们找到新的策略,找到新的机会,不仅能活下来,而且能占据新的生态位,越活越好。
我的《变量5》里,还写了更多的精彩故事,更多的观察与思考,希望你能够赶紧把这本书拿到手,赶紧去读它。这样,你就能更快地找到自己在未来一年的新策略。
划重点
1、经济生态系统发生了变化,那就让我们找到新的策略,找到新的机会,不仅能活下来,而且能占据新的生态位,越活越好。
2、如果没有办法长出参天大树,我们至少能像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认清形势,我们不一定非要有鸿鹄之志,我们可以向麻雀和燕子学习,在新环境里生存。虽然海洋很辽阔,但别忘了,还有陆地,我们还可以想办法上岸,做第一批上岸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