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导读 学习本非苦差事,找对方法是关键

《陈立翰·脑科学中的高效学习法》导读.mp3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陈立翰,是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

很高兴在“得到听书”这里开一个系列,讲一组有关大脑高效学习的书。我给这一系列起了个名字,叫“脑科学中的高效学习法”。我为什么要讲这一组书呢?我觉得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动因。

首先,高效学习是我们的刚需,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会伴随我们一生。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周期变短,驱使我们要及时跟上学习的步伐。然而,很多的同学和朋友抱怨自己的学习效率不高,更多的时候是学习不开心,好像学习就是一件“逆人性”的事情。因此,在这个系列中,我有机会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学习,做些脑科学科普,介绍一些脑科学与学习方面的知识与技巧,比如“大脑天生爱懒惰”和“大脑天生爱学习”的这一对矛盾是如何得以解决的;怎样做到去平衡大脑的冲动性,同时又能激励大脑完成学习任务;以及怎样愉快地学习?

再来说说,我讲这组书的第二个原因,那就是,科学运用脑科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的学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能够大幅度提升我们大脑的学习效率。脑科学知识虽然表面上不像物理定律的作用那样直接,但作为“规律”它肯定会以某种方式运作,并且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举一个例子,我早上出门的时候,丢垃圾和捎带东西多了,很可能就忘带了钥匙,这件事情好像经常发生,底层原因是工作记忆的容量有限和受干扰。在这个讲书系列里,我将和你分享注意、记忆和情绪等与学习休戚相关的心理与脑认知原理,倡导“全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以及如何以小见大,从 “小事”做起,做到“万物皆可学”,并把学习的成果做成最小可行产品,最终收获良好的学习习惯。

再来说第三个原因,也是你为什么有必要在当下了解我讲的这一组书:互联网时代的学习,带来了认知挑战,也对高效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我们学习的领域和疆界在扩大,线上和线下的混合学习成为常态,也需要与同伴或更多的合作者开展团队学习和互助学习。此外,在“拇指”一代和数码土著民的时代,我们可能过分依赖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唾手可得。虽然获得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很多人反而感觉学得越差了;注意力不集中,焦虑和不自信等问题困扰着众多学子和家长朋友。因此,学习和脑健康也深度关联在一起。那么,如何正确了解脑科学知识,去维护我们的脑力健康(比如注意力健康),科学提升我们的学习力呢?这也是我想通过这个讲书系列给你传达的信息。

可能有听众朋友问我,陈老师,你自己的学习力如何?我不敢说自己是一个学习达人,但至少一直爱好学习,也在践行学习力的策略和方法,并且最近三年来,每天保持至少阅读一本书的习惯;以及葆有一颗愿意分享学习心得的心。在这组听书系列里,我精心挑选了六本书。

下面,我来分别给你讲述一下这几本书的主要内容和讲书的目的,每本书我都总结出了一个与“认知”相关的主题词。

首先是写书哥的《费曼学习法》(漫画版),这本书我总结出的主题词是 “认知闭环”。《费曼学习法》,在市面上可能有不同的版本,针对的受众群体各不相同,但底层的方法论有相通之处。费曼漫画版主要面向青少年,以生动有趣的漫画方式,揭示如何以输出倒逼输入。之所以我给这本书的主题词是“认知闭环”,是因为,费曼采取的建立个人知识体系的方法,是用输出来倒逼输入。这里不是仅仅为了输入而输入,也不是为了输出而输出,我们在各种场合,比如考试的场合需要输出,演讲的场合需要输出,汇报工作的时候需要输出等等,因此由于输出的“刚需”,我们的注意力焦点放在输出上,输入就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输出倒逼输入,形成认知闭环,是搭建自己知识体系的绝佳方法。

第二本是方军的《穿透式学习》,这本书我总结出的主题词是“认知穿透”。认知穿透力是一个人看清事物的本质和透彻洞察的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的发展,实际上是穿透式学习的结果。穿透式学习的方法,看似是一个直线的操作,事实上,它的内在过程是循环往复的,类似一个圆环接替一个圆环,甚至环环相扣。这个过程,就像是一段旅程,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穿透式学习》教我们如何跨越知识与实干的鸿沟。它完整介绍了“穿透式”的学习思维、方法以及实用的指南型工具,告诉我们如何快速地、高效地学习。

第三本是友荣方略的《西蒙学习法》,这本书我总结出的主题词是“认知建构”。学习的过程,就是建构知识的过程。《西蒙学习法》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简要的高效学习公式。真正的学习等于用有效方法乘以积极的目标,再乘以连续投入。这里面的原理就像居里夫人所言,知识的专业性,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让锥子往前转。在这个飞速变化的时代,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就需要拥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化整为零,持续精进。西蒙学习法告诉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通过任务分解、认知组块与建构,使学习的效益最大化。

第四本是安德斯·汉森和马茨·万布拉德的《高效学习脑科学》,这本书我总结出的主题词是“认知陷阱”。互联网的科技手段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各种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坠入各种认知陷阱,并导致网络“成瘾”,带来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以及情绪问题等。这本书的作者立足当下最前沿的脑科学、心理学和数据算法等学科,简单明快地剖析了为何电子产品和社交媒体不断地掠夺青少年的专注力和学习能力,以及如何科学使用屏幕提升学习效率,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智慧地做“屏幕大脑”的用户。

第五本是戴维·罗克的《效率脑科学》,这本书我总结出的主题词是“认知控制”。大脑一天要接收很多外界的信息。我们只有了解大脑一天的工作规律,并且合理利用这个规律,才能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得“明明白白”。《效率脑科学》是聚焦一些典型的场景下大脑的应对方式和智慧学习的途径。这里核心的本领是认知控制,也就是说,大脑需要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切换,还要在同一任务中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处理。大脑如何在这些切换和处理过程中,最小化能源和神经资源的使用,就表现出一位学习者的认知控制能力水平了。

第六本是我自己写的《学习力脑科学》,主题词是“认知互动”。学习的过程是扩大能力圈和朋友圈的过程。为此,我构建了学习的三元模型,提供一套提升学习力的组合拳给你。三元模型的第一个,人的认知力,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智商”,它包括注意力、记忆力和元认知能力。这些能力是我们学习的基础。第二个是情绪力,也就是“情商”,就是情绪认知和管理的能力。情绪的好坏能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第三个是环境力,就是如何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心理安全的环境。认知、情绪和环境这三股力量是环环相扣的,共同形成一个强大的学习支持系统。

之所以选择这六本书,是因为我想带你形成一个,关于使用脑科学提升学习力的“点—线—面”立体架构。这六本书中,《西蒙学习法》包含了《费曼学习法》中的精要内容,是垂直精进的方法,聚焦于一个“点”——专注学习;《费曼学习法》则是连接输入和输出的“线”;《穿透式学习》《高效学习脑科学》和《效率脑科学》偏向学习的策略,即元认知的“面”,这样,就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立体架构;我自己写的《学习力脑科学》这本书,则尝试偏向于从综合的角度看待学习,总结出环境力、认知力和情绪力的“三元”模型,以及这三股力量如何互动驱动我们高效学习。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习本身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情,但我们需要顺应大脑天性,了解学习的本质,用对手段、找对方法,才能“多快好省”地学习。在这里我邀请你加入脑科学学习之旅,帮助你学得更好、学得更快,而且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