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导论:如何在职场中活出自我

《钱婧·如何在职场中活出自我》| 导论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钱婧,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教师。很高兴在“得到听书”开一个全新的系列,和大家分享6本有关职场和自我成长的好书。我给这个系列起了个名字,叫做“如何在职场中活出自我”。

为什么要开这样一个系列,选择这样一个主题呢?

从本科读商学院到今天研究管理心理学,我整整学习和研究了20年的时间。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呢?它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象就是在组织里的人,也就是你我这样上班的人。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组织中人的认知、情绪、关系、互动、行为等等心理学问题的。

从我开启自媒体分享之旅之后,接触到了比之前更多的,不同年龄、不同状态的朋友,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到职场萌新,再到资深职场人,我发现越来越多的朋友,被职场和工作困住,生活过得拧巴且挣扎,一步一步地失去自我。甚至谈起自我这个词,都有点不适,觉得好委屈,一天天上着班就是在赚一个“委屈费”和“窝囊费”。

长距离的通勤、高强度的工作、职场内卷、情绪内耗、工作压力、领导PUA、办公室政治、职业倦怠,如此种种叠加起来,生活逐渐变得失序,也让人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追求。在我过往收到的私信和评论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职场人,他们困于“没有意义”的工作,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有些人试图通过加班和拼命工作,来赢得领导的认可和晋升的机会,‌却发现自己并不快乐,更可怕的是自己陷入了更深的疲惫和焦虑之中;有些人则选择了逃避,‌过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大家都渴望摆脱这种困境,‌找回生活和自我价值,但“万事开头难”,从哪里入手、第一步踏在哪块砖上,又成为一个新的难题。

打工人的困境和疲劳,到底该如何拯救?难道踏入职场就意味着“夹着尾巴做人”、埋没自我?我选择了6本书,从工作观和方法论两方面入手,希望能给你的职场生活带来一些改变。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这6本书的基本内容。

第一本书,是我自己的新书《我有自己的宇宙:混沌中清醒做自己的行动哲学》,这本书是基于我自己的专业方向、多年的专业研究和对中国职场的实地观察,和青年朋友的一次深度对话。所有职场烦恼的解决方案,最终还是要回到自己这里,要在“做自己”和“随大流”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一个中庸我的状态。我在书中讲了“中庸我”这个核心思维模式,还有在“中庸我”引领下的“核心我”“弹性我”“隐性我”“混沌我”这几个帮助我们更好地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自如地屈伸的4个概念和落地方法。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每天都在接收很多信息,也在向别人传递很多信息,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大脑的运作机制是怎样的呢?第二本书更进一步,通过《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利用12个认知原理决定别人记住什么》,一起学习如何提高的信息能力,掌握让大脑又快又好地接收信息的诀窍,让我们在工作与生活的各种沟通场景中更加得心应手。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若选择不对,努力也是白费。站在人生择业的这个节点,基于感性思考、遵从理性判断、参考亲朋建议,但最终的结果可能还是不能全然令人满意。不管怎么选都会有遗憾?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我要为你解读的第三本书,《做自己擅长的事,还是喜欢的?》中,就是要通过科学的视角,为你在规划事业方向上提供一个思路参考。上班打工是为了什么?为了钱。赚钱是为了什么?为了幸福。无论我在和哪个年龄段的人交流的过程中,话题最终似乎都会自然而然地绕到“搞钱、幸福”上。我要为你解读的第四本书,《纳瓦尔宝典:财富和幸福指南》将目光聚焦在人们最关心的“财富”和“幸福”上,希望能通过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幸福路。

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每当我们想给自己的工作赋予一个意义的时候,总会有人跳出来告诉你:工作就是没有意义的。而稻盛和夫在《干法》中,用他工作亲身经历所总结出的“劳动观”,和我们探讨工作真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绩,这本书非常适合于刚入职场或者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的“打工人”,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职场是我们逃不掉、躲不开的一环。

在短视频当道的今天,社交媒体似乎正在让人“上瘾”,想着只是看10分钟放松一下,但回过神来,已经是2个小时之后,我们逐渐失去了对自己注意力的自主权。想单纯用意志力或一些小技巧夺回被手机吞噬的时间,绝大多数时候都难以如愿。最后一本书《数字极简》为这些“成瘾者”找寻一个出路,就是投身数字极简主义中并践行这种理念。书中提供了系统化的方案,‌能够帮助我们戒掉“数字瘾”,重新找回时间和注意力的自主权和主导权。

以上,就是这个系列中,我要为你讲解的6本书。希望我对这组书的讲解,能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更自如地度过自己的职场生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开启听书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