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导论 清代帝王家庭,都有哪些秘密?

导论 | 清代帝王家庭,都有哪些秘密?

你好!欢迎来到“毛立平讲清代帝王家事”听书系列,我是主讲人毛立平,是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清史、宫廷史和性别史研究,近几年也做了一些清史知识的普及工作。今天很高兴有机会来得到和你分享清代帝王的家事,在这个系列中,我将通过八本比较经典的清史书籍,其中既有非常专业的学术书籍,也有专业学者所著的科普书籍,来讲述清代帝王的家庭关系、情感生活,以及“家事”和“国事”之间的关系。

我之所以选择“帝王家事”作为主题,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帝王无疑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的历史人物。清朝一共十二个皇帝,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也因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而不由自主地受到时代的影响。从帝王入手,比较容易缕清清代历史的发展主线,呈现有清一代的历史脉络。

其次,提到帝王,学界往往将关注点放在他们的政治作为或者治国理政的能力方面,对于他们的家事关注并不多。但不能忽略的是,帝王也是人,也有作为普通人的爱不得、恨别离、喜怒哀乐、儿女情长,在身为帝王的同时,他们也是儿子、丈夫、父亲、兄弟,特殊的政治身份会给他们的家庭关系和情感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者说,权力会给亲情、爱情带来怎样的影响?其实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个系列,就是希望通过专业学者的著作,来为你呈现真实的帝王家事,希望为你呈现帝王在政治作为之外的另一个侧面,也希望你对清代帝王生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清宫剧”的桥段。

最后,由于帝王身份的特殊性,他们的“家事”不可能完全局限于家庭事务,不可避免地会与政治发生关联。通过讲述帝王家事,我希望不但能够呈现不同皇帝的人格特点、家庭状况、情感纠葛,也呈现家事与国事之间的关系。而通过“家事”入手,更容易消除你对于历史的沉重感和陌生感,和我一起轻松开启一趟清史之旅。

在这趟清史之旅中,我精心为你挑选的八本书包括:

第一本杜家骥先生的《清朝皇族与国政关系》。我将通过这本书的上编部分来讲述清朝入关前的两位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家事。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之君,他统一女真各部,自称后金汗,建立八旗,并封子侄为八旗旗主,因此在努尔哈赤和其子皇太极时代,后金国政的许多内容,就表现为大汗家庭的家政。理清了爱新觉罗家的家事,了解了家族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亲疏、权利纷争,就能理解清朝早期历史的许多重要内容。

第二本陈捷先先生的《顺治写真》。陈先生的这本书以深厚的学术功底为基础,用晓畅易懂的文字,以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呈现了顺治皇帝的即位背景、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以及他在位期间的政治博弈和成败得失。顺治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君主,本应在政治方面多有建树,但他却深深陷入家庭矛盾的泥淖中无法自拔,一生都笼罩在能干的叔父与强势的母亲的阴影之下,无论朝政还是家事都无法自己做主,终使一代帝王落得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传言,导致清代内廷和外朝的典制直到他的儿子康熙即位之后才得以逐步定型。我将通过这本书为你呈现顺治皇帝无奈的一生,以及清代入关之初皇室的权力博弈。

第三本杨珍老师的《康熙皇帝一家》,这是一部很难得的帝王家庭史,围绕康熙皇帝的家庭成员讲述皇室内部的家庭关系、爱恨离合,很适合我们的主题。由于以往对于康熙皇帝父亲早逝,他和儿子们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九子夺嫡问题,都讨论得比较多了,因此我将以康熙和女性家庭成员,包括他与祖母太皇太后、与后妃和女儿的关系为中心来呈现康熙皇帝的家事,看看女性在皇室家庭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康乾盛世的形成所做出的贡献。

第四本冯尔康先生的《雍正传》。冯先生是国内研究雍正皇帝最权威的学者,他所著的《雍正传》至今无人超越。雍正皇帝号称清代皇帝中的工作狂,在位期间殚精竭虑,花在家人身上的时间是很少的,他的后宫人数在清代前中期的皇帝中也是最少的。但不可忽略的是,正是雍正皇帝有效地处理了与兄弟的关系,才使得他成为“九子夺嫡”中的胜出者;他的儿子数量虽少,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乾隆皇帝弘历为自己的继承人,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盛世;雍正还创建了极具满洲特色和具有历史创新性的“秘密立储制度”,有效避免了清朝皇室的兄弟相残、父子猜忌,以上一切都让他成为“康乾盛世”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帝王。

第五本是拙著《壸政:清代宫廷女性研究》,这本书是我和师妹沈欣两年前出版的学术著作,通过研究清代的宫闱制度和宫廷女性,来考察性别、制度和皇权之间的互动关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乾隆朝是清代宫闱制度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因此我选择通过这本书来呈现乾隆皇帝的家事。在这一讲中,我将为大家深入分析乾隆如何处理母子和夫妻关系,如何通过严格控制母亲与后妃的权威和行动自由,将宫廷内外的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第六本孟森先生的《清史讲义》。孟森先生是清史学科的奠基人,他的这本《清史讲义》可以说是清史入门者的必读书目之一。我将通过本书的第四章“嘉道守文”为线索,为你阐释清代“中衰之君”嘉庆和道光二帝的家事。乾隆皇帝为何选中各方面都表现平平的皇十五子颙琰作为皇位继承人,一直是学界内外捉摸不透的事情。我觉得勤勉谨慎、本分“守文”应该是乾隆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乾隆禅位之后,作为太上皇仍然能够受到嘉庆皇帝一以贯之的承颜顺旨、奉命唯谨,让他十分满意。乾隆驾崩后,除了将宠臣和珅赐死之外,嘉庆皇帝在其他事情上基本全都遵守了父亲的成法,唯一一件超越了父亲的事情就是他终于将皇位传给了元后正嫡,却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疏漏,让儿子道光皇帝的即位一波三折,这其中也反映出清朝皇位继承中的众生相。

第七本茅海建老师的《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这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调,讲述了咸丰皇帝颓然无助的一生。这种颓然无助,不仅表现在内政外交方面,也表现在家事方面,对于能干又桀骜的兄弟奕䜣不知该怎么安置,对于后妃和权臣之间的矛盾无法控制,对于弱小独子的皇权如何得以稳固没有成算。不过,我觉得相对于其后的同治和光绪皇帝,咸丰皇帝还算不得清朝最为“苦命”的天子,毕竟他还掌握了清朝的实际权力,体会了君临天下的威风八面,而同、光二帝则沦为慈禧太后的傀儡,不论国事、家事都无法自己做主,甚至连性命都无法保全,才是真正的“苦命天子”。

第八本“清光绪帝死因研究”课题组的《清光绪帝死因鉴证》。这本书是由中央电视台、河北省文物局、清西陵管理处、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组成的课题组,对光绪帝死因进行调查研究的成果。由于光绪皇帝与他的伯母、姨母兼养母慈禧太后在一天之内先后离世,学界内外历来对他的死因充满了疑问和争论。课题组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检测,揭示了光绪皇帝真正的死因,同时我也借这本书来为大家呈现最不像“皇帝”的清朝皇帝——光绪帝悲惨的一生,以及他与晚清实际意义上的统治者慈禧太后之间的关系。

在讲述以上八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会呈现书中的内容,也会对书中没有提到的一些相关史事进行补充;不仅呈现作者的观点,也会谈及我个人的观点和研读感受,希望带给你一部丰富而鲜活的“帝王家事”,也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听书让你更加了解清代的皇室和家庭生活,以及帝王在政治作为之外的另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