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导论 古代名将给我们的职场启示

导论|古代名将给我们的职场启示

你好,我是于赓哲。从今天开始,我们有一个系列讲座,叫做“古代名将与职场”。

为什么要讲这样的一个话题呢?名将与职场有什么关系?坦白说,历史就是有这样的特点。表面看起来,这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儿,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了;但是实际上,有些道理是相通的,人性的某些方面也是亘古不变的。兵者,危事也,咱们这么说,就是军事、打仗和职场某些道理是相通的。有时候看一场战役,你会发现,提纲挈领,总结出其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把它转换到职场上,照样能够匹配,照样适用。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叫以史为鉴。其实有时候以史为鉴蛮难的,为什么呢?因为即便你汲取了古人的某个历史教训,或者某个历史经验,把它如果做现代化的运用的话,你会发现,很多变数不是我们人力能够掌控的,也不是我们能够预见的。但是,我们起码要知道,其中有一些大的原则和方向是亘古不变的。

你看,那些古代的将领,不管他们成功也好,失败也好,对于他们来说,外部环境都非常的重要。所以,我们这6讲有一个特点。我们总是结合将领的个人品性与才华,加上他的职场环境、外部环境,我们来论述他的成功与失败。

我们讲这个话题主要依据几本书,比如说,我们讲白起的时候,我们主要依靠的是《金圣叹评<史记>》。其实就是《金圣叹评<史记>》当中的一句话。它分析白起的长和短,白起的长处当然就是他的军事天才,那么白起的短处在哪里?白起的短处在于,他意识不到当时的政治局势。尤其是他不知道,在不知不觉当中,有人已经把他划到某个山头上去。也就是说,朝廷的派系斗争最后波及到了白起的身上。

但是,职场就是这样的一个特点,有时候不知不觉地,你就被人划了山头了。白起没有适应,也意识不到危险性,最后带来了自己的悲剧性的结尾。

卫青和霍去病,我们讲这个问题的时候,依据的主要是侯旭东先生写的一本书。大标题,一个字,“宠”。副标题,“信-任型君臣关系与西汉历史的展开”。

他这里边提到一个问题,就是汉武帝作为中国早期帝制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他用人是一套什么样的机制?这套用人机制坦白说并不成熟,它建立在“宠”这个字上。换句话说,谁能够发挥大作用,完全看你与汉武帝之间私人关系如何,他所重用的是一些他所宠信的大臣。

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这套机制前面在非常偶然戏剧化的场景之下,提拔出了卫青和霍去病。而卫青和霍去病用自己的才华掩盖了这套用人机制的bug,使得汉武帝错误地认为,原来我这套行之有效,他没有意识到,这是霍去病和卫青的个人才华使然,相反,他认为自己这套用人机制行之有效。

等到卫、霍双子星相继病故之后,他再提拔李广利。同样的机制又提拔李广利,结果事实证明,你这套机制根本就不行。因为李广利是个才能平庸之人,最后带来的结果就是耻辱性的战败和身死。

另外,我们讲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个人又都是典型。前者是政治型的军人,很懂得进退,政治情商极高,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游刃有余。而后者虽然是个军事天才,但又是那种典型的职业军人,一切问题只从军事角度来考虑,而没有政治方面的敏锐度。

而我们讲他们的时候,结合的书就是我自己写的《凌烟阁》。这两位都是凌烟阁的功臣,但是你纵观整个凌烟阁,你会发现他们命运各异,而这些与他们自己的个性密切相关,也与他们自己的所处的环境、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所以有时候我们经常说“时也命也”,左右我们的命运的,既有时运,也有我们的个人因素。那么,郭和李可以说是两个典型,完全值得我们好好地分析一番。

我们讲岳飞,我们主要凭借的是邓广铭先生的《岳飞传》。岳飞为什么而死,这是我们这一讲重点要阐述的内容。

坦白地说,岳飞的赫赫战功,他的一些光辉事迹,在我们中国应该是尽人皆知的,不用我多说。但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核心关键问题,就是为什么宋高宗和秦桧一定要置岳飞于死地?岳飞究竟触犯他们什么利益了?

所以,讲岳飞这里,我们要从哪个角度来讲?我们要从职场文化这个角度来讲。一个国家,你把它缩小了,其实就是一个我们的这个职场单位,你要知道,有时候历史上这些国家发生的事,在如今的职场上依稀都有他们的影子。国家有自己的政治文化,一个职场也有自己的职场文化。

我们还要讲戚继光,我们讲的时候重点依照的是范中义先生的《戚继光传》。当然我们也会结合其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要重点阐述的问题,首先第一点,戚继光的生平和他的战功,他的一些练兵的思想,同时还有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评价戚继光与张居正之间的关系。

张居正这个人本来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褒贬不一的人物。首先,他在明朝的历史上起过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点我们必须承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个人权倾天下,招来了很多的非议,这也是历史事实。而且他刚一死,万历皇帝就开始清算他,甚至他的儿子都因此而自杀,自己的家眷也是遭到了流放等惩罚。

这里边就有个问题,戚继光也受到了牵累,就是因为戚继光曾经跟张居正之间有着紧密的私人关系。那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个事儿,评价这个事儿?要我说,戚继光的确在很多时候为了办成自己的事儿,必须委曲求全,必须虚与委蛇。但这个不是戚继光的悲哀,是明朝后期政坛的悲哀。

我们讲曾国藩,我们主要依据的是张宏杰的《曾国藩传》。

我们也知道曾国藩这个人在历史上评价不一,有的人认为他击败了太平天国,挽救了中国的文化。另外很多人认为曾国藩,“曾剃头”,杀人无数,这个人是杀人不眨眼的人。而我们重点在于什么呢?我们重点在于,曾国藩是怎样的一种素质和秉性,他怎样克服自己性格方面的缺点,然后逐步达成自己的成功的。

不管怎么样评价曾国藩的历史作用,你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人,第一,个人事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二,他是个伯乐,他推荐和重用的很多人才在晚清的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比方说左宗棠等这些人。

所以说,在曾国藩的身上,我们可能看到职场中的大多数人。因为跟前面人不一样,前面的人除了那李广利之外,基本上都是些天才。可是曾国藩也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因为论资质,他不过是个中等之人,就跟我们差不多。但是怎样能够把劣势转换为优势,怎样清醒地认知自己,然后以此为基准取得成功,他的成功应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所以我们讲古代名将是为了什么?我们讲古代名将是为了关怀自己。因为你会发现,在某些方面,人性是不变的,人际关系古今有些道理是相通的。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人生的智慧,我们要在他们身上去借智慧。

希望这个系列讲座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