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哪些行为会让财富离你越来越近?

哪些行为会让财富离你越来越近?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梁捷。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如何成为幸福的有钱人》。这本书的作者叫和田裕美,是京都光华女子大学精英仕途培育课程客座教授,也是日本非常有名的畅销书作家。和田裕美迄今出版著作超过50种,作品累计销量超200万册,著作涵盖经管、绘本、小说等多个类别,而《如何成为幸福的有钱人》正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本。

既然是谈“如何成为有钱人”,那么就会有人问,作者和田的方法论具备实操性吗?实际上,和田曾经是一家外资教育公司的金牌销售,业绩在全公司142个分支机构中名列第二,客户签约率高达98%,并且不到30岁,就成为公司首位女性分公司社长。随后,她成立了和田裕美事务所株式会社,传播自己的财商理念。她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营销经验,提出了“阳转思考”“讨人喜欢的话术”等概念,并且在日本和国外多次举办研讨会和主题演讲,为大众传授经验。听过她课程的来宾人数超过10万,受其启发而改变生活的人数更是难以计量,很多人的起点就是《如何成为幸福的有钱人》。

《如何成为幸福的有钱人》这本书真正想要探讨的是,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金钱观,应该怎么看待钱。事实上,市面上早已有不计其数关于财商、关于致富的书籍。这些书当然都有一定的道理,可很少有人真正通过读这些书而致富,光是看书似乎并不能让人变得有钱,和田裕美认为这是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问题。

在作者看来,想要变得有钱,具体的理财知识与个人技能提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金钱观念,以及价值衡量的转变。根据我个人的理解,和田在本书中,针对于金钱和价值的观念,提出了两个主张。

首先,消除自己对于致富的道德羞耻感。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为了追求财富可以无所不用极其,而是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金钱本身是中性的,是我们实现自己人生目标与愿景,获得更大自由度的必要手段。所以,我们在努力致富时,可以保持一个理直气壮、专注而积极的态度。

其次,既然金钱只是一种手段,在我们的价值体系中并不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用金钱进行消费、体验和投资,能够明显提升我们的幸福感,满足我们内心深处持久存在的欲望,或者提升我们的工作技能,那么就该毫不犹豫地花钱。因为从长期来看,我们的获得感,远远不止于这笔消费投资的购买力本身。所以,在本书中,作者和田特地撰写了一章“如何花钱”,来阐释自己这套理论。

为了有效扭转我们原本的金钱价值观,作者还提出了一个方法论,叫“阳转思考”,也就是换位积极思考的意思。具体来说就是,在处理金钱有关事务的时候,要努力摆脱那种“永远在担心钱不够花”的焦虑,转变成“如何才能通过财富增长实现自由”,这样一种积极的想法。

接下来,我就分三部分,为你解读本书的主要内容。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来看看,如何学会花钱,也就是刚才说的,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幸福感和技能提升为导向,来调整自己的金钱与消费观。而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培养一种日常的感恩思维模式,来营建自己的社交关系,提升自己未来得到他人帮助的机会,把自己发送出去的“人情债”提现为实打实的收入。而在最后一部分中,我会为你介绍,对于提升自己的附加技能,从而实现收入增长这个话题,作者和田提出了哪些方法和技能。

在本书一开始,作者和田就向读者提出了一个扎心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改善收入状况的欲望很强烈,但依旧没有如愿以偿?一个原因,就是拮据的经济状况,会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过度消极、谨慎的财富观。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不是有钱人。但没有关系,我们先要学习花钱。是的,花钱!像有钱人那样对待金钱,感受金钱,这是我们在未来有机会成为有钱人的前提条件。具体来说,又可以拆分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我们先要认真思考自己对待金钱的态度。你为什么想要赚钱,是因为担心没有钱吗,还是真心喜欢钱?请认真回答这个问题!有的人可能回答,“赚钱是要防止意外发生,担心家人会生病”;可另一些人会回答,“有了钱我就可以买房子,买车子,买很大的房子,买很好的车子”。这两种回答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假如你是出于担心而想要赚钱,那就是一种负能量。你并不是真心喜爱钱,不是为了某种真正热爱的东西去赚钱,在赚钱的过程中一直被压力所驱使,既无法让你感受快乐,又很难真正吸引很多钱。前一阵网上流传一个极端的例子,一个日本人担心自己的养老,想要给自己准备一亿日元也就是五百万人民币作为自己的养老金。为此,他每天非常夸张地省吃俭用,用最低开销保持自己的生存,终于在快到五十岁的时候接近了自己的目标。从世俗的角度看,他这半生快乐吗?恐怕大多数人不会觉得他快乐。他算有钱了吗?似乎也未必。一亿日元不算很少,但是他一直是按维持自己最低生存要求而支出的,这一亿日元也仅能实现这个目的。他真是我们理想中富人生活的反面典范。

所以你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不妨将对于养老的担忧或是为生病做万全准备而担忧先放一放,先把这些不安和担心去掉。抛开这一切,你再思考一下,你是不是想要某些东西呢?不要有心理顾虑,不妨大胆设想一下:

我想要房子,我想要车子,我想要奢侈品,我想要一栋海边的大别墅,我想要不看价钱在餐厅点餐;我想不顾五星级酒店价格,想住就住。这些话听起来很肤浅,很多人可能会不赞同。但是请你再体会一下自己的感受,是不是非常棒?很好,这时你就是为了照顾自己、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赚钱。看似欲望没有止境,但我们在满足自己欲望的过程中就已经可能感受到足够幸福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被欲望驱使,反过来利用这种欲望而赚钱。

第二步,你需要停止“贫穷行为”。什么是和田裕美所定义的贫穷行为?和田就举了个例子,日本的公司上班族,由于工作繁忙,往往习惯在超市便利店购买盒饭便当作为午饭。而超市便利店里的盒饭便当往往价格分几等,最贵的可能有一千两百日元,也就是相当于大约六十元人民币,接下来是八百、四百日元档次。

很多人在选择的时候,肯定是被最贵的一千两百元便当吸引,里面的菜品更多,食材也更为诱人,比如会有三文鱼等等。但是,一想到价格,往往会忍痛放弃,选择了更便宜的便当。然而,作者和田就认为,这就是一种降低自身价值的行为。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花钱去体验,去接触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产品,真正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是说一千两百日元的盒饭就一定比八百,或者四百日元那些好很多,但你体验过一千两百日元的盒饭以后,会真正获得一种满足感。同时,你在之后的岁月里,由于愿望已经被这次体验所满足,你也就产生了某种平常心:可能从此之后,每次你反而会选择最便宜的便当。可如果你每次都只是买八百,四百日元的盒饭,从来没去买过最贵的,那种耿耿于怀的感受反而会让你无法满足,也就无法真正地松弛下来面对自己的欲望。

第三步,你还要给很多无形的体验标个价,将精神世界标上价格,它们就转变为物质世界,这一点也能促进我们的满足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有。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非常幸福的一瞬间吧,比如吃了一顿早餐很美味,这种体验感真棒,标价两百元,虽然你只为这顿早餐付出了五十元。又比如睡了一个好觉,不需要因为上班打卡而早起,醒来以后精力充沛,值得标价七百元。因为我在压力很大时,可能需要入住一家四星级以上的酒店,才能获得这种睡眠体验。而现在已经拥有了这种体验,那不就值七百元么。你将所有美好的、幸福的体验标上价格,转变为实实在在的金钱,这时是不是就有满满的富足感了呢?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感恩幸福。在这一部分里,作者提出了“天堂存款”的概念。你帮助别人,使得别人快乐,自己也能获得快乐。这种快乐虽然暂时不能让你获得现金收益,但却让你身边的人感到,由于你的付出,他们对你心怀感激或愧疚,增加了未来你受到他人帮助指点的可能性。说白了,作者和田所谓的天堂存款,就好比我们中国文化中,别人欠你的“人情债”,而这种“人情债”,也就是所谓的天堂存款,一定会通过某些渠道变现。

你应该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你在为别人付出的时候,一开始可能只是出于“希望被对方喜欢”,“希望被对方爱”。这种想法听起来很卑微,但是不必急着否定这些想法,因为这些想法总有一天会升级成为“我只要能看到重要的人雀跃的表情就会觉得幸福”。这时候,你的感受就超越了“希望被对方喜欢”,而是真正通过让别人幸福而自己幸福。这时,你的天堂存款余额,就在不知不觉中增加了,你的心灵也会通过这种感受而得到成长,它带来的价值是相当可观的。

我们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假如一个比你资深的同事,让你去拿开会要用到的复印件。你不要觉得委屈或者无聊,不如这样想:“要不我按人数把文件分好吧,是不是最好再准备一些其他的东西?虽然对方没有额外嘱咐,但用夹子或者订书机把文件订好的话对方是不是会更加开心?这个会议用稍微可爱一点的夹子应该也没问题吧?这样会不会让同事们在忙碌的日子里得到一点缓解和喜悦?”这些想法很简单,也很容易操作,而且这样做以后,很容易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同时自己也获得快乐,从而积累天堂存款。事实上,作者本人在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就是这样开展工作的。

到了一定程度,这些“天堂存款”就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身边人提供的新思路,创业或工作机会,甚至直接以投资盈利形式回到你手中,最终变成现实中的收益。说到这里,我们就举个咱们比较熟悉的例子,小米创始人雷军就有一个习惯:“身边好朋友只要创业,就会投资”;虽然其中一部分项目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成功的比如UC浏览器、小鹏汽车等等,最终都给了他丰厚的回报,同时也让雷军的“朋友圈”越发扩展。

第三部分,如何增加自己的附加价值,来提升财富。相信很多职场里打拼的朋友都意识到,如果你在工作中所拥有的技能太单一,那么薪酬水平肯定不高;因为无论公司,还是某个行业,并不会为单个劳动者拥有某一项单一技能,而给他开出太高的薪酬。而如果一个人能在自己的本职岗位技能之外,尽可能多地点亮自己“技能树”的各个分支,变成一把瑞士军刀,那么他的价值就会呈现跳跃式的增长;那么公司为了留住这样一个人才,肯定也就愿意付出更多。大家都知道,一个人要想升职加薪,那他就应该让自己变得“不可替代”。

在这一点上,本书作者和田裕美也十分赞同。不过,她在教大家如何提升自我,增长具体技能之前,告诉我们,首先要进行的,是自我评估上的改变:毕竟,很多人的常态就是,一方面抱怨自己的收入过低,但一方面又认为自己的能力上限并不高,无法突破,所以只能在不满中安于现状。

所以,和田裕美为我们提出的破局之法就是:首先,经过多方面的评估,比如咨询职场专家和身边朋友,给自己设定一个高于当前收入水平,但又不至于太离谱的薪资水平;其次,像分析陌生人那样,来一番客观的自我评估;距离期望中的薪资水平,自己到底还欠缺哪些技能或者价值,以及自己所拥有的技能里,哪一项是最长的长板,自己如何把这项最强技能打磨得更进一步,能够依靠它来获取期望中的收入。

于是,和田裕美就拿自己作为案例,现身说法,她说,自己虽然是公司的金牌销售,但她并不是一个特别外向,会社交,口若悬河的人。可以说,沟通,本来是销售岗位的第一重要技能,但却不幸,是和田的短板。那么怎么办呢?和田并没有采取那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也就是通过培训或者强迫自己,去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而是在想:和销售对接的企业甲方,究竟喜欢和什么样的人沟通呢?答案当然不是哪些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销售,而是愿意尽力去倾听自己需求,能够真正从自己的需求出发,给出解决方案的人。所以,和田就决定,做一个“不一样的销售”,在沟通中,发挥自己内向但善于倾听的优点,先立一个“自己很真诚,是在为甲方考虑”的人设。结果,她的业绩反而慢慢提升,超越了那些传统意义上的金牌销售。

有了这样的成绩,也就证实了和田这套理论的合理性,所以她在书中对我们说:要想实现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就必须增加自己的附加价值,最好是自己独有的绝技,源源不断诞生的附加价值,就能为你孵化出更多的收入。

不仅如此,和田还通过这个案例,告诉大家,所谓附加价值和技能,并不全是看起来,高大上,准入门槛很高的硬技术,比如财会、法律法规或者编程:只要你能为别人带来额外的获得感,哪怕是情绪价值,那么这种小技巧也能让你的收入慢慢提高。比如,便利店里的一些服务员,哪怕薪资并不高,工作技术含量不大,也会努力向顾客提供额外的服务,比如能熟悉记得经常光顾的客人名字和他们经常购买的商品,结账时能满面笑容地问候对方,及时告知店里的优惠折扣信息等等。这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便利店的用户黏性,让客人养成一种“因为来购物也会获得关怀和好心情”,而坚持在店里消费的习惯。所以,这样的服务员,最终会获得机会,晋升到管理岗位,或者转业到其他薪资更高的职业中去。

最后,和田强调说,在培养自己的附加价值技能时,一定不要急功近利,以“是否能立刻带来收入的增长”为衡量标准,而是应该以“是否能获得金钱之外的乐趣”,或者“是否能对身边人有所帮助”为标准。例如,和田曾经居住的公寓里,曾经有一位管理员叫田中。田中有个个人爱好,就是绿植培养,所以他在负责公寓清洁卫生等日常工作的同时,也经常和住客闲聊。慢慢地,住客家里的绿植出了什么问题,也都会请田中来帮忙解决。结果,田中的任期满了,他所在的物业公司想聘请其他人,但全体公寓的租客直接写了一封请愿书给物业,说对田中的服务非常满意,不想换人了,于是,田中得以顺顺当当保住了自己的工作。

和田提醒我们说,如果我们想像那些自己身边或者耳熟能详、财务自由的成功人士,如果不是那些继承父母财产和人脉的二代,那么基本都会具有一些特征,其中就包括,在主业之外,有很强的额外技能,或者拥有一套通用的,可以在不同领域中迁移的创新,或者致富方法论。所以,哪怕他们暂时失去此刻拥有的平台和财富,但依旧可以东山再起。

前面我们讲过,和田建议大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不妨碍自己正常生活的前提下,可以把一些手边常用的小物件,换成质量比较高,使用体验好的高端产品,用以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激励自己向更大的目标努力。但如果,你判断这一笔开销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附加技能,那么就请无论如何也要攒出这笔钱来。她在书中就举了一个例子:自己在做英语培训课销售时,一个收入不高的女大学生就果断购买了课程,并为此同时要打两份工,用来支付学费。但是最终,这个女大学生凭借在打工时练就的销售和沟通技巧以及出色的英语水平,毕业后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大企业的工作。

好了,这本《如何成为幸福的有钱人》的基本内容,到这里就大致上为你讲完了。作者和田裕美给我们提供的并不是具体的理财、求职,或者个人技能拓展技巧,而是致力于介绍一种全新的金钱财富观。正如她所说,很多人之所以在收入上限于困境,并不在于缺乏机会,或者不够努力,而是同时对金钱财富,以及自己能力的认知有问题。

大致来说,这种错误的认知,或者直白地称之为,贫穷的逻辑,大概有这样几点:

1.对金钱抱有一种不正常的羞耻感,认为追逐金钱是一件非常羞耻、违背道德的事情,从而甘于当下有限的收入,但又隐隐觉得不甘心。对此,作者和田的说法是,要大胆转换思维,形成一种“金钱是中性的,无所谓好坏,只是我们达成人生目标的手段”的念头。确实,从心理学上说,人如果要对某一项任务,或者某个目标全情投入,就必须坚定自己的行为是必要的、正当的。

2.体察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幸福的价值,从而自怨自艾,谢绝感恩,无形中失掉了更多获得他人帮助,让自己收入增加的机会。

3.错误的消费观:这个说白了就是,只看中商品或者服务的表面价值,忽略了它为我们带来的附加价值,尤其是体验带来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从而导致一种“虽然花了钱,但幸福感却没有提升”的尴尬状态。事实上,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通过消费体验让自己获得满足感,能够有效激发人的行动力与上进心,向着自己制定的收入标准加倍努力。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再把这些观念落实到行动上,大致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我们要拥抱富人的心态。比如你多想一想,如果有人要买你的健康、家庭或好的睡眠,你愿意卖多少钱?这些的价值都很高。那么,你是不是已经很富有了?有了这个观念后,你的内心会感觉更充盈。

第二,像个有钱人一样行动,舍得花钱买体验。相信你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两件物品中,往往最后选择了没那么喜欢但价格更优惠的那件,但对价高质优的那件念念不忘。我们要舍得买喜欢但价格高的那件产品,让自己有配得感。

第三,感恩花钱买到的一切。有时候虽然买亏了,体验后感觉不过如此,但我们也买到了经验,这也是值得感谢的。因为我们从此就对这类溢价的消费产生了有效的“免疫力”,不会再花冤枉钱。

第四,相信自己的价值,敢于为自己的价值报价。

第五,思考如何能增加自己的附加价值。工作中,做到换位思考,努力为公司、客户创造物超所值的价值,思考如何能够帮助到其他人,最终也就帮助自己赚到钱,成为一个幸福的有钱人。

以上,就是《如何成为幸福的有钱人》这本书里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希望我们今天的讲述,能对你理解金钱、理解生活、理解幸福都有所帮助。也祝你早日成为一个幸福的有钱人。

关于这本书我们就聊到这里,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个音频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