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化石: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真的存在过?

化石:传说中的上古神兽真的存在过?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邢立达,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阿德里安娜·梅厄的《最初的化石猎人》,副标题是“古典神话与史前巨兽”。

梅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古典系研究学者,是我的老朋友,也是多年的合作伙伴。这里要特别感谢梅厄,年近80,听说要向中国读者介绍她的这本生物学考古著作,也非常兴奋,她特地为我们补充了很多关于本书撰写过程中的信息,希望大家能够对本书讲述的主题,有一个全面而直观的理解。

虽然本书的主题,是讲古生物化石的研究,但它的切入点非常有意思,也很新奇,那就是通过追踪人类历史记载中关于古生物化石的信息,来辅助我们今天对史前生物遗迹的发掘与研究。

听起来有点绕是不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先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来自成都的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名叫杨哲睿,他从小喜欢恐龙,在听了我在“少年得到”等平台的恐龙在线科普课后,对这方面的知识更加感兴趣。睿睿的外公家在巴中通江,为了吸引小孙子爱老家、回老家,就不止一次说到,通江老家有“怪脚印”哦!

吊足了睿睿的好奇心。2020年国庆假期,睿睿和爸爸妈妈一起回通江看外公,故事在这拉开了帷幕。原来,通江朝阳村有个传说,有座山叫鸡子顶,鸡子顶对面山上有一块大石板,石板上有一些凹坑,当地人把那个遗迹叫“鸡脚印”或者“野鸡脚印”,但从来没人真的搞明白这是什么动物留下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睿睿在看到这些“鸡脚印”后,利用自己了解的古生物学知识,居然判断出,这些痕迹,其实是恐龙的足迹。为了尊重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睿睿的母亲在微博上联系了我,在仔细对照片进行了研判后,我也认为,这些痕迹确实是恐龙足迹,随后,我们课题组与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老师也来到现场进行考察。

现场鉴定的结果令人满意,睿睿小朋友一共发现了五个三趾形足迹,每个足迹长约35厘米,大石板的地质年代为白垩纪早期,所以可以被确定为恐龙足迹,距今已约有1.3亿年。这是四川盆地北缘第一次发现白垩纪恐龙足迹,表明当时这里有恐龙活动,填补了中国恐龙地图的空白。杨哲睿小朋友也成为了国内年纪最小的恐龙发现者。

这个消息一经报道,网友们是各种震惊。在我看来,这个小故事有两个意义:第一个,古生物学,我一直强调,它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科,普通人也可以为这个学科作出很大的贡献。第二,民间传说对古生物的发现有着很大的帮助,只是我们还没充分利用。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这本书上来,本书作者梅厄的研究方向,就是所谓的“地质神话学”,这是一个全新的交叉学科。说白了就是,在漫长人类历史上,有很多普通人,他们对于一些神奇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理解,会变成我们今天古生物学研究的宝贵线索。毕竟,无数文献资料显示,我们的祖先,早就开始观察、收集过曾经灭绝的古生物化石,并且做过一些粗浅、基础的研究。

更有趣的是,由于人类的经验和技术限制,这些化石往往被当做神话中神奇动物存在的证据,反过来影响了人类的宗教信仰与民间传说。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巨人、龙以及其他怪兽的诞生,实际上都是有现实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祖先所收集的化石。

为了给大家普及这门交叉学科的重要性,梅厄就写出了这么一本新鲜有趣的科普著作。这本书的诞生,与她的成长经历关系紧密:梅厄出生在美国南达科他州,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长大。在南达科他州,迷人的荒野随处可见,被称为恶地,英文叫Badlands,指的是崎岖不毛的地界,穷山恶水,遍地都是古老的岩层。

此外,南达科他州还聚集了九个美国原住民部落,也是西部牛仔文化的发源地。成长在此的梅厄,从小的爱好就是观察,接触大自然,她总是收集有趣的、可爱的小石头,也尝试去寻找化石。她还一直好奇,美洲原住民对当地并不罕见的恐龙或猛犸象化石有何看法?毕竟,在欧洲人到来之前,他们已经观察它们数千年了。但小梅厄从来没得到过答案。

多年以后,一个特别的事件,激发了梅厄深入研究古人与神秘史前生物的念头:她去地中海上的萨摩斯岛,一个希腊小岛旅游,想参观一个小村庄里的化石博物馆。1800年左右,欧洲古生物学家在萨摩斯岛的红土中挖掘出了中新世至更新世巨型动物的化石,包括巨型长颈鹿、犀牛和乳齿象。大部分化石被带回欧洲,但也有一些被存放在村里邮局楼上的一个房间里。

在那里,梅厄惊讶地看到了长颈鹿已灭绝的近亲——萨摩麟的巨大大腿骨和头骨。然后,在邮局外面,她还注意到一根巨大的股骨,刚出土不久,上面还残留着土壤。她一问才知道,当地农民经常在耕田的时候挖到这些巨大的骨头,然后便送到村里的小博物馆里。

那一刻,梅厄突然意识到,几千年来,本地农民一定一直在耕种,也一直遭遇这些巨大、奇异的骨头。那他们对这些非凡的古代遗骸有何看法?他们对骨头做了什么?如果你是古希腊的一个农民,在耕地时突然发现一根比你还高的大腿骨,你会对它做点什么?

就在那时起,梅厄决定了解古希腊人、罗马人和其他文化中,对那些史前动物骨骼化石的记载:古人如何看待骨头原本的主人,也就是那些形状怪异、尺寸巨大的陌生动物?

本着这个念头,梅厄开始搜集一切可能找到的古代文献资料,寻找古人与古生物化石的记载与故事。接下来,我就按照梅厄这本书的内容,为你着重讲三个有趣的神话传奇追寻之旅,分别是龙、狮鹫兽,以及巨人。

首先,她找到的是一部古代希腊作家、演说家菲洛斯特拉托斯写的游记,记载说,当时印度北部的神国,有大量身形庞大、种类不同的龙祸乱人间;原文描述得非常像今天的玄幻小说,所谓:“群山峻岭、乡间田园,皆有巨龙。”在当地人的传说里,还记载了一个传奇故事,那就是他们的祖先,曾经以猎龙为生,他们用魔法将龙引出地面,来获取巨龙头骨上闪闪发光的宝石。

长久以来,这些印度北部猎龙故事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不少现代学者也仅仅把关于“龙”的记录当作耸人听闻的故事。但梅厄意识到这些记录很可能有更具体的现实基础,古代印度北部地区关于龙的传说很可能是西瓦利克(Sivalik Hills)化石床的产物。

西瓦利克是亚洲最丰富的大型动物化石遗址之一,它属于大家熟悉的喜马拉雅山脉;这条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分布于青藏高原南缘,由大喜马拉雅山、小喜马拉雅山及西瓦利克山等数条大致平行的支脉组成。东西长2500多公里,南北宽200到300公里。这些群山峻岭的高度,参差不齐。这西瓦利克山支脉在喜马拉雅山脉的西南侧,从巴基斯坦东北绵延至不丹西部,其主峰海拔不过1500—2000米,不到珠穆朗玛峰的四分之一。然而就是这条看似毫不显眼的支脉,却从19世纪中期开始不断吸引着世界古生物学者的注意。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苏格兰地质学家法尔康那与英格兰工程师兼学者考特利率领的考察团来到这里寻找化石,大有收获,他们发现了包括剑齿象、西瓦兽、六齿河马在内的大批古生物遗骸。此后,各国学者不断对西瓦利克地区进行新的探索,使这里几乎成为南亚知名的化石富矿。值得一提的是,法尔康那还是第一位研究中国脊椎动物化石的西方学者。

西瓦利克的化石年代,从早中新世一直到中更新世,也就是距今1800万至60万年前。剑齿象等象类化石在西瓦利克非常丰富,不夸张地说,遍山都是,你在那里随便走走,稍不留神,可能就会碰到古代大象的化石!剑齿象,对于爱好古生物的朋友,应该不陌生。北京国家自然博物馆里,就有一具完好的大象化石,名字叫“黄河象”,它的故事曾因为入选小学课本,而家喻户晓。

而西瓦兽呢,则是一种看起来古里古怪的动物,它是长颈鹿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旁支,最早出现在早上新世或中上新世。这是一类向笨重体态发展的长颈鹿,它们的进化速度很快,在上新世时期已经是很庞大的动物了,此后身体结构改变不大。西瓦兽的样子与现代长颈鹿或萨摩麟等史前长颈鹿类动物,差异很大。现代和史前长颈鹿虽然头上也有角,但是角都不发达,也不分叉。可是西瓦兽不仅在头顶有两个扁平的大角,眼眶上方还各有一个圆锥形小角。它们的脖子相对较短,身材壮硕,四肢特别粗壮有力,蹄子很大,这使它们看上去都更像一头样子奇怪的驼鹿或粗壮的大羚羊。

西瓦利克发现的西瓦兽,身长近3米,身高1.7至2.2米,主要生活在更新世时期的印度。它们经常成群穿梭在开阔的林地里,雄兽头上巨大的角可用来相互格斗,而眼眶上的小角或许就是在大角相互顶撞冲突时保护眼睛的。

这些诡异的、巨大的、大量的化石,在当地原住民看来,肯定又神秘,又恐怖。再加上这里地处南亚次大陆和欧亚板块的分界线,地震频繁发生。所以原住民就有一个念头:伴随着地动山摇产生的巨响,不就是地下龙的吼叫声吗?于是,这些在野外发现的大型动物头骨,就被当地人称为“龙头”。

而传说中,龙头骨上镶嵌的所谓“宝石”,也不是杜撰。它的来源就是,出土时,和化石黏合在一起的矿物,比如方解石、黄铁矿和透明石膏等等,方解石晶体闪烁着彩虹般的光芒,黄铁矿则金灿灿的。于是,一切都对上了。

说完了“印度龙的故事”,咱们再来提一个有趣的神奇动物,格里芬,也就是狮鹫兽。狮鹫兽顾名思义就是“既像狮子又像鹫的怪兽”,它有狮子的身体、鹰或鹫的翅膀与脑袋,并在地面筑巢产蛋。狮子和鹰分别是陆地和天空的霸主,合为一体的格里芬自然是强大、高贵的象征。随着著名魔幻文学IP《哈利·波特》系列被引入中国,很多朋友都对这种神奇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当然了,狮鹫兽的创造者肯定不是《哈利·波特》的作者罗琳女士,实际上,狮鹫兽一直存在于古代中亚至欧洲地区很多民族的神话中,例如斯基泰人、巴比伦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等等。在神话之中,格里芬最重要的任务是守护,守护着沙漠砂岩底下的黄金。

随着这些神话传说的诞生,格里芬的形象逐渐饱满起来:它们是四足动物,形似狮子,爪部如狮爪一般强劲有力,有着如同鹰一般的头部和嘴部,它们在山区附近筑巢,生蛋,孵蛋,养育小格里芬。格里芬守卫着金子,它们把金子挖出来,装饰自己的巢穴。

也有人认为格里芬并不是有意识地守护金子,而是当采矿人接近金矿时,格里芬因担心自己宝宝的安危而对入侵者展开了攻击。而且,在不同的传说中,格里芬的栖息地,都指向同一个地方——中亚地区的不毛之地。那里的游牧民族被称为斯基泰人,他们善于冶炼金属,喜爱黄金。今天的考古学家,在各类斯基泰墓葬中,都出土了数量众多,制造精美的黄金饰品。

有了这些记载,梅厄意识到,和印度的龙一样,狮鹫兽说不定也是人类祖先见到某种古生物化石后,自行脑补出来的。那么,它的原型到底是什么呢?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纽约自然史博物馆的中央亚细亚考察队在蒙古戈壁发现了成片的原角龙化石,它们是如此之多,以至于被考察队昵称为“沙漠绵羊”。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既不凶猛也不诡异,其身长1.5到2米,有着较大的颈盾,可能用于防御。所谓颈盾,就是恐龙从头部长出,延伸到颈部的骨质部分,可以用来有效保护脖颈。另外,原角龙还长着像鸟喙一样的嘴,非常有力,能够咬断粗壮的植物根茎。

经过比对,梅厄就判断,原角龙,就是狮鹫兽的原型。它们主要活动区域,在中亚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一带,这里既是狮鹫兽传说的起源地,也是斯基泰人活动的区域,所以斯基泰人一定对这些恐龙化石非常熟悉。原角龙2米左右的体型,四足行走的姿态,如鸟一般的大型喙状嘴,伸长的肩胛骨,分别对应着传说中狮鹫兽如同狮子一样的尺寸,四肢行走并有翅膀的形态,以及鹫类猛禽一样的嘴。

不仅如此,因为许多原角龙化石堆积区临近金矿,所以斯基泰人会认为它们在守卫通往阿尔泰山山麓地带金矿的路。狮鹫兽形象与传说诞生后,随着商路向西传播,最终流传到后世。

在本书中,梅厄还颇有兴致地提到,格里芬的伟大之处,是预见了我们关于恐龙演化最新的理论,今日的鸟类,是由恐龙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来的。然而,在格里芬的传说中,它本身就是半兽半鸟的神奇生物。所以说,2500年前的古人,他们在创作神话时,已经无意间触碰到了真相,只是他们对自己发现的重要性,毫无知觉。

好了,说完了狮鹫兽,我们再来看今天的最后一个故事,追寻传说中的巨人,内容可以说一波三折,透着一股“我当初怎么没想到”的劲儿。

在古希腊神话中,巨人是重要的配角。巨人是大地女神盖亚的儿子,他们个个身材巨大,长发长须,大腿之上为人形,以两条蛇尾为足,因此也称为蛇足巨人。相传共有150人,和希腊众神经常一言不合就开战,打得非常惨烈,人间的英雄都得来助拳,帮众神对付这些巨人。

另外,在希腊神话中,西西里岛还生活着一种名为基克洛普斯的巨人,也就是独眼巨人。顾名思义,它最大的特征是长在额头上的独眼,身高达五六米。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为这些巨人做了注脚:他们强壮、固执、并且感情冲动,很会制造和使用各种工具和武器。

一些学者曾经给出一种解释,就是在远古时代,冶金工匠都佩戴独眼眼罩,这样至少能保证一只眼睛不被飞溅的火星弄坏。此外,这些冶金匠人为了感谢太阳赐予的火,有时会在自己身上纹上一些同心圆组成的纹身图案。这些眼罩或文身或许就是独眼巨人的由来。

不过,随着古生物考古学的发展,包括梅厄在内的古生物学家却想出了一个更靠谱的解释,所谓的巨人,就是古代希腊罗马人看到两种哺乳动物的巨大化石后,脑补出来的神奇物种,它们分别是乳齿象和猛犸象。

梅厄介绍说,这个观点的原型,奥地利古生物学家埃布尔早在1914年就提出过:从化石上看,大象的鼻腔在其头骨中上部形成一个大洞,类似眼睛在人脸上的位置,古人没有生物学和解剖学知识,就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人类头骨,由此脑补出一个凶猛的独眼巨人,然后独眼巨人就变成了《荷马史诗》、《奥德赛》等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配角。有趣的是,在古希腊罗马绘画中,独眼巨人有一个梨形的脑袋,这也与乳齿象的头骨外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为了系统印证自己的想法,梅厄做了一个实验,她在透明的描图纸上画了两幅爱琴海地区的地图。在第一张地图上,她把所有古代希腊罗马文献中提到的巨人骨骼发现地,用红色叉子标记。而在第二张地图上,她又用红圈,圈出了近代科学报告中,所有发现过乳齿象和猛犸象化石的地点。两张图一重叠,大部分红叉子和红圈,完美地重合在了一起。

另外,梅厄还做了第二个试验,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有个朋友送给梅厄一副猛犸象骨骼的简易拼接模型。梅厄有一天百无聊赖,就开了一个脑洞,说如果把这些模型部件故意按照错误的状况拼接起来,会不会最终拼出一个人型来?

如果这个恶作剧实验成功了,是不是就等于模拟了古代希腊罗马人看到这些大象化石后,自行脑补复原的过程?还别说,梅厄先把这些骨骼部件乱糟糟分散成了一摊,模拟化石遭遇了地震、洪水后散落的状况,然后开始拼接,居然还真拼出了一个类似人型的古怪生物。这个恶作剧游戏,后来还被古生物博物馆拿去,当作一种现场参与的儿童益智游戏。

好了,说了那么多在全球各地发生的,化石与神奇动物的趣闻,在今天讲述的最后,我还想给你分享一个类似的,发生在中国的故事。

2015年,我和同事命名了一个来自重庆綦江的恐龙新物种,綦江龙。但它出土之后,却发现,化石中少了四肢,可能是遗骸被山洪冲积的时候,和身体分离了。没有四肢的长颈恐龙看上去有点诡异,从头到尾,十来米的巨蛇状,当地的老婆婆都说,不得了!这是挖出了龙王啊!

这事儿如果放在古时候,古人种地的时候挖出了这么一个化石,似乎除了把它看作龙,似乎没有别的解释。我想,关于中国龙形象的构思,以及关于龙的各种传说,似乎也就是在历史上无数次的化石发现中,逐渐成型的。

今年碰巧还是龙年。中国的龙(loong)与西方的龙,也就是dragon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也构成了一个跨文化交流中的有趣现象。首先,两者的形象有相似之处,都是人类对于类似蛇、身形庞大,会飞的动物的总称。

实际上,直到近代,中国龙的形象才逐渐固定下来,变成一种象征皇权的吉祥神兽。而西方呢,到了中世纪晚期,他们的龙,也就是dragon的形象,也才逐渐固定下来,喷火,守财,凶猛会飞,有长尾巴,往往代表着邪恶。

在梅厄看来,中国龙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动物,是我们的祖先,通过结合各种现存和灭绝生物的特征而创造出来的:它们拥有像蛇或蜥蜴一样长而起伏的身体,像綦江龙这样的蜥脚类恐龙; 有极长的脊椎骨,头部像鳄鱼,带有骨突起和角。龙的脚,有时像鸟类或兽脚类恐龙一样有三个脚趾,但有时又像蜥脚类恐龙或蜥蜴一样有五个脚趾。而且中国龙的角,与一些已经灭绝的大型鹿的角,有异曲同工之妙。

似乎,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每当人们碰巧遇到恐龙或其他物种的神秘动物化石,都会把它当作素材,去丰富完善想象中“龙”的形象,在祖先们的信息交流与迁徙中,龙的形象慢慢普及到了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

以上就是《最初的化石猎人:古典神话与史前巨兽》这本书里,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希望这一次的讲述,能让你对古生物学以及化石考古,有一些全新的认识,甚至发生兴趣。

另外,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如果你在日后的旅行中,听到哪里有什么天鸡足迹、神鹰足迹、犀牛脚印、石头开花之类的奇观景象,可一定要记得告诉我。这些古人想象力的留存,很可能就是发现珍贵古生物化石的宝贵线索。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我和梅厄开的玩笑。有一次,我对她说:“你的研究固然非常有价值,但同时也一个个地摧毁了有趣的神话,你在做的时候,有没有罪恶感?”梅厄的回答是:“当然不,你看我们,再也不怕那些独眼巨人、狮鹫兽什么的怪兽了。说实在的,这门科学,使得世界更加安全了!”

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大家的关注。

划重点

1.本书中所提到的“地质神话学”,是一个全新的交叉学科,核心内容就是通过追踪人类历史记载与传说中,关于古生物化石的信息,来助力对史前生物遗迹的发掘与研究。

2.各种人类传说与神话中出现的“神奇动物”,都来自人类先祖遭遇古生物化石后的“脑补”,诸如龙,狮鹫兽与独眼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