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桶里的黄金》 王兴解读
《马桶里的黄金》| 王兴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王兴。
今天我想和你分享的这本书,叫作《马桶里的黄金》。书名顾名思义,说的是我们每天在马桶里产生的便便,其实蕴含着如同黄金一般的价值,只是我们经常视而不见,甚至有些厌恶。
你可能会问,在我们已经探讨了饮食之后,为什么还要单独再谈论这样一个“有味道”的话题?
第一个原因是,排便是一件挺私密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来讨论它。但对这个话题避而不谈的结果就是,许多人会被便便这件事搞得有些头疼,又没地方寻求帮助。
例如出门在外许多天不能按时排便,常常会导致自己非常暴躁,又或者在一些非常重要的场合反复拉肚子,在关键时刻控制不住,更不用说那些顶着痔疮发作还要在手术台上奋战的我们。
第二个原因是,你有没有觉得在排便这件事上,有时会感觉自己“不太正常”?比如会拉肚子、会便秘。这是一个很普遍的事实,因为每个人的习惯都不完全一样,甚至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在这件事上,有与众不同的小规律。
但是别担心,不光你觉得自己不正常,医学生们也会。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在学到结肠癌这一章节时,看到有一条症状的描述是——便秘与腹泻交替,当时几乎全班都给自己确诊肠癌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了解一些关于便便的知识。听过其他讲听书的你可能会觉得,已经为了饮食和运动这些事,要做些改变了,怎么还要为便便这件事努力,差不多就得了。没错,我就是希望你听完这讲,会有一种感觉是,自己做得大致还可以,只是有些小细节再稍微调整下就更好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三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
首先,我会从《马桶里的黄金》这本书出发,重点带你了解我们的便便里,隐藏着的那些反映健康的关键信息,以此来提醒你便后要常“回头看看”这件事。然后,我会结合自己的医学知识和相关进展,和你分享如何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排便情况,以及在旅行等特殊的时期,我们应该做点什么,让自己排便更加通畅。最后,我会结合《屁屁保养指南》这本国内医生撰写的书,和你分享一些实用的便便冷知识。
相信我,对于拉便便这件事情,虽然你已经熟能生巧,但还是有些信息可能会超出你的认知。
好,我们开始第一部分的分享,也就是便便中有哪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信息。相信很多人在便便之后,从来也不会回头看。但当你听完这部分,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损失了非常多的信息。
首先便便的形状里,就藏着非常多的健康信号。
英国布里斯托皇家医院,在1997年曾设计过一个量表。这个量表将粪便分为七个类型,从非常硬的便秘粪便,到完全液态的腹泻粪便,每个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和质地。在我们医生看来,大概认为类型四是最健康、最正常的便便,也就是形状像香肠或者蛇一样,表面很光滑,质地较软。
大多数人的肠道转运时间在14至58小时之间,所以便便的形状就大概反映了你身体内食物通过的速度是快是慢。需要提醒你的是,过快和过慢都不是好事。
肠道就像是一个传输带,如果它转得太慢,结肠这个部分就可能吸走太多水分,结果就是大便变得干硬,不容易排出,这种情况我们通常称之为便秘。
有些药物,比如一些感冒药,也可能让人便秘。研究还发现,便秘可能和身体内部脂肪多、吃完饭后血糖和血液中的脂肪水平飙升有关,这些都是心脏病可能找上门来的信号。
反过来,如果肠道转得太快,比如因为吃了太辣或者不干净的食物,身体就会急着把这些不好的东西排出去,这样结肠就来不及把大便里的水分吸走,结果就是大便稀,像腹泻一样。
这里给你提醒一下,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吃过血豆腐之后容易促进排便,其实有可能是因为你的身体误以为你的肠道出血了,希望赶紧排出去让自己发现问题,这可能是人类进化出来的某种能力,是正常的。
但如果长期都是类似直肠子的表现,要么你需要考虑下,是不是得了肠易激综合征这种病。这种病需要通过饮食和心理的改善来调节便便。
你看,便便的形状本身就是在传递身体的信号。所以,与其急着找药来改变大便的形状,不如先想想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治本比治标更关键。
观察完形状后,我们可以再观察下便便的颜色。
其实有一点难以启齿的是,我在上医学课程之前,一直以为便便应该是深褐色的。上了医学课我才知道,正常的便便应该是棕黄色的。那么我莫非十几年一直都有便血?经过一些检测我才发现,便秘者的便便颜色会更深一些。所以你看,便便的颜色能反映很多常见的问题,可惜大多数人总是希望把它尽快冲掉。
接下来,我们展开来细说。
如果大便看起来油腻腻的,颜色还黄黄的,那么可能是你的身体在消化脂肪上出了问题。这时候,可能需要检查一下是不是有乳糜泻,或者其他导致吸收不良的问题。如果大便是绿色的,那可能是因为食物在肠道里跑得太快了,胆汁还没来得及把食物变成我们熟悉的棕色,就被排出来了。
而黑色的大便可能意味着胃或上消化道有出血的情况。在医学上,通过大便的颜色可以判断出血的位置。如果胃出血,因为胃液的作用,血会变黑,所以大便也会是黑色的。但别紧张,有时候吃了血豆腐或者补铁的药,大便也可能变黑,这通常没什么大问题。
如果大便里有红色的血,那可能是肠道出血了,可能是结肠癌,但更常见的是痔疮。医生会仔细看看血是混在大便里,还是大便完了之后才出现的。如果是混在便便里,那么你需要提高警惕了,因为这很可能指向的是结肠癌。
如果大便是白色或像黏土一样,那可能是因为胆汁从肝脏到胆囊的路被堵住了。在婴儿身上,这种情况叫作胆道闭锁;在成人,可能是胆道狭窄或者肿瘤压住了管道。如果出现这些迹象,一定要尽快就医,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
说完便便的形状和颜色,最后我们再来说说便便的气味。
通常来讲,一个人的便便都会有独属于他自己的味道,所以我们对自己便便气味的接受程度通常比其他人要强些,毕竟自己多年以来已经适应了。但伴随着我们饮食的不同,有时候便便会出现特殊的气味,这可能是在提示你,身体发生了其他问题。
有时候,大便的味道重,可能是因为你吃了一些味道本身就很重的食物,比如大蒜、洋葱或者咖喱这些香料。但有时候,大便的味道也能反映出你肠道里的微生物是不是正常。
一个健康的肠道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有益细菌和有害细菌,它们应该是平衡的。如果这种平衡被打破了,比如因为炎症性肠病或者某种细菌感染,大便的味道可能就会变得非常难闻,因为这时候会产生很多不同的、能产生气味的化合物。
另外,如果食物在你的肚子里没有被完全消化好,大便的味道也可能会比较冲。这可能是因为你的身体里缺少一些帮助消化的酶,或者你的肠道吸收食物的能力不够好。这也是在提醒你,你可能对某些食物的消化能力不强,或者你吃得太快、太多。
总之,如果你发现大便的味道总是很重,可能需要调整一下饮食习惯,或者去咨询下医生,看看是不是要调整一下消化功能,或者补充一些消化酶。
听到这儿,你可能会想,消化科医生的工作真是挺有“味道”的。我告诉你,我就是因为受不了这个,才放弃了成为消化科医生。我一看到那些东西就想吐,有时候甚至比病人吐得还厉害,场面一度非常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好在当代的检测手段层出不穷,使得我们对便便的信号获取,比单纯回头看一看、闻一闻更可靠了。例如粪便样本可以很好地用于铅和其他金属中毒的公共卫生监测。
另外,通过一些试剂盒,我们自己也可以在家中进行便中潜血的检测,即便消化道有一丁点的出血,都能通过试剂盒检测到,并提示你可能需要进行胃肠镜的检查,来明确消化道是否长了东西。
除此之外,各类试剂盒还可以检测便中特殊的微生物、药物残留、肠道维生素的状态等等。因此很多人猜测,未来是否有可能出现这样的智慧马桶,每天产生的便便都可以通过马桶进行取样分析,来提示我们身体是否发生了问题,然后给出我们接下来的饮食和检查计划。
这的确是非常可行的,不过我个人还是建议一点,目前的便便检测,特别是涉及基因遗传检测、产前检测,以及激素水平检测,都是偏向于间接的检查,缺乏可靠的准确性和临床的指导性,因此不必百分百地相信,更不能根据这些检测直接做出决策。另外我还要提醒你,记得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信息,不要轻易把你的便便交给陌生人。
讲到这,我猜有同学会问,如果身体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但就是便便不通畅、不准时,那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做便便的主人呢?所以接下来这部分,我将和你分享怎么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让通便更顺畅。
首先一点,膳食纤维类的食物,对于排便很重要。
膳食纤维这类物质在小肠里不会被分解和吸收。因为小肠主要负责吸收营养,但它对膳食纤维无能为力,所以这些纤维就会继续往大肠移动。到了大肠,膳食纤维就像个清洁工,帮助把大肠里的废物扫出来,让便便更加顺畅地通过肠道,最终排出体外。
在南方,我观察到家庭的饮食中,每一顿至少都会有一盘绿叶菜,而人们不管爱不爱吃,吃几口绿叶菜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而这一点在我成长的北方反而少一些,老人们总让我们多吃菜,这个菜不是指菜叶子的菜,而是大鱼大肉。所以在这方面,我们北方人可能就要向南方人学习了。
当然,如果你的问题是排便次数过多,那你就需要反过来操作,适当减少吃绿叶菜,增加些碳水化合物和蛋白的比例,这样可以让便便更稠一些。
除了膳食纤维类的食物,研究人员还发现咖啡也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美国艾奥瓦大学的科学家们做了个实验,他们找了一群健康的志愿者,先给他们做了灌肠,然后在他们的臀部插入一根能动的探针。同时,这探针上还有六个压力感应器,用来测量结肠肌肉收缩的力度和协调度。
实验的第二天,志愿者们先是吃了一顿油腻的大餐,然后随机喝了一杯黑咖啡或者没有黑咖啡的饮料。结果发现,喝了黑咖啡的志愿者,他们的结肠肌肉活动得更厉害。事实证明,在每10个人里,差不多有3个人喝了咖啡之后,会有很强烈地想上厕所的感觉。目前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咖啡通过增加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信号传递,或者是提高一些帮助消化和促进肠道蠕动的激素,来间接地发挥作用。
说完了日常生活,我们再来说说一些特殊的场景。你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明明在家里排便习惯好好的,一出去旅行或者出差就全乱了。要么一个劲拉个不停,要么出去一周都没有明确的便意。
其实旅行和出差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例如我们长距离旅行所产生的时差,会引起脑信号的短期失灵,再加上长距离的飞行和不规律的飞机餐,就会使得排便显得尤为困难。还有我们中国人常说的“水土不服”,这可能指的是,当地的食物所引起的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让我们不习惯,也会让我们的排便毫无规律可言。
如果遇到这些情况,我个人建议你,首先,要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这点我们经常容易忘记。出行的路上你可能会接触太多含糖饮料,无论是果汁、碳酸饮料还是啤酒,说实话,这些都不如喝水来得实在。我们一方面要保证饮水的总量,最关键的是要记得经常喝。这就像给自己的便便增加润滑剂,让大便更容易通过肠道,顺滑地排出。
另外就是要尽量选择富含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全谷物,以促进肠道蠕动。如果旅行途中的食物非常丰富,建议你先从少量吃起来,不建议对不习惯的食物直接大快朵颐。因为你的肠道本来就不适应,再加上量大,负担就更重了。最后就是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这将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和肠道节律。
当然,如果自己经常有类似的问题,你可以在医院提前开好相应的药物。比如如果你经常腹泻,就备好止泻药;如果经常便秘,就备一些乳果糖促进排便。当然了,我们得明白出门在外,上厕所的习惯可能会变,这是常有的事。所以,要有耐心,给自己身体一些时间去适应新环境。别着急,慢慢来,身体会习惯的。
其实,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旅行外出中,通过饮食和生活对排便的改善,本质上都是在调整我们肠道里的那些小生物——也就是肠道菌群。它们才是肠道的主人。
这些微生物就像是我们身体里的一个“隐形的代谢器官”。现在,很多研究都在探索这些微生物和我们大脑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人认为肠道菌群就像是我们的第二大脑。这些微生物的平衡,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和决策,因为它们帮助我们的肠道细胞制造了身体95%的血清素,这种物质不仅能影响肠道肌肉的运动,还能影响我们的情绪。
除了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肠道菌群还能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保持平衡。很多病,比如炎性肠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症,都和肠道菌群的平衡有关。
另外,很多人一感冒发烧就喜欢吃抗生素,但并不是所有的感染都是由细菌引起的。如果长期吃抗生素,可能会杀死肠道里的正常菌群,导致菌群失衡,甚至产生一些像艰难梭菌这样的微生物,让肠道菌群的失调更严重。
所以你看,我们和肠道菌群是一对共生的关系,如果你的身体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排便习惯又不好,你怎么看病也看不出问题,确实可以考虑到消化科进行肠道菌群的检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补充些益生菌、益生元的产品。
说完怎样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来调整便便,假设我们的便便已经很正常了,那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把它排出去呢?接下来,我将准备结合《屁屁保养指南》这本书,和你分享一些有些羞耻又实用的便便冷知识。
第一个冷知识,什么样的排便姿势最好?
总的来说,我们排便是通过向下腹施加足够多的压力,以辅助肠道把大便挤出来。所以我们在选择马桶或者蹲便器时,最重要的就是看我们在上面的姿势,适不适合这些发力动作。
那这样看,坐便和蹲便到底哪个好呢?理论上,蹲便的动作使人的大腿和身体形成了一个锐角,更容易发力,但是蹲便对许多人来说非常不友好。很多人经常蹲到腿麻,站起来之后头晕。所以我更建议你选择坐便,不过你在选择马桶的时候,要注意一些细节。
挑马桶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得自己坐坐看,看看坐在上面舒不舒服。要确保坐上去的时候,你的脚能稳稳踩在地上。家里的小朋友用马桶时,可以在小朋友的脚下垫一个小凳子。身高差距非常大的夫妻,在选择马桶的时候,也需要尽量照顾矮个子的那一方。
第二个冷知识,怎么样擦屁屁,才是正确的?
柔软的纸巾确实是人们最常用的清洁用品,但这只是兼顾考虑了高效、方便、经济,毕竟用异物去摩擦脆弱的肛门,严格意义上讲也会造成伤害,特别是有些人擦的时候特别狠。
《屁屁保养指南》这本书的作者,认真地推荐了智能冲洗马桶,他认为清洁肛门最好的是,温度、压力都适宜的清水。温水不会冲刷掉皮肤上太多的油脂,同时适当提高温度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好处。另外,压力适宜的水流下冲洗,其实可以理解为一次对肛门局部的按摩。
确实,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术后伤口保养,清水冲洗都是目前最好的方法。对于痔疮患者,或者近期做过会阴部手术的患者,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个智能马桶盖。
当然这一点我认为没有必要完全按照书上的建议来,只要厕纸柔软,擦屁屁的动作轻柔,并且尽可能全面地擦拭屁屁,包括屁屁内部那一点点的黏膜部位,以减少便便对屁股黏膜的刺激。只要能做到这些,就算是擦得合格了。
还有的同学为了干净,会用沐浴露使劲清洗屁屁,这其实不利于屁屁的健康。屁屁周围皮肤下有丰富的汗腺,它也能分泌很多油脂来保护我们的皮肤,如果失去汗液和油脂的保护,屁屁周围就很容易得皮肤病。
所以同理,也不推荐你使用湿纸巾来擦屁屁。湿纸巾主要是用来擦手和嘴,去除油渍的功能很强大,它会破坏屁屁皮肤的保护层。长期使用湿纸巾擦屁屁的患者,容易出现肛门瘙痒、局部皮肤干裂的情况。
讲完了怎么擦屁屁,我们再来关注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那就是怎么能减少痔疮的发作?
你看,我用的是“发作”,而不是“发生”,这是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痔疮的问题,只是程度不同。我们人类在进化出直立行走之后,就无法避免痔疮的发生,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减少严重痔疮的发作。
减少痔疮的发作,首先最重要的是便便的时长。排便时玩手机,是现代人得痔疮的最重要因素。玩手机时看个视频或者打个游戏,一不留神半小时就过去了。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中,因为我们的排便姿势,肛门血管一直在承受巨大的压力,导致血液回流不畅。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血本身是有凝固因子的,不流动就会凝固。血滴在地上半小时后都干结了,那你说血停留在屁屁的血管里,半小时不动又会有什么后果呢?
另外,吃辣对屁屁来说,着实有点不友好了。辣会影响直肠末端和肛门的血流速度。如果刺激增多了,血液回流就会拥挤。特别是有痔疮的人,肛门直肠周围的静脉曲张会加重。
这个情况想必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平时排便时痔疮有点感觉,但是不出血,吃辣吃多了则会“喷血”。很多血栓痔、不能收回来的嵌顿痔,都是大量吃辣后拉稀造成的。其实吃辣这个事,要循序渐进,得让身体和屁屁都逐渐适应,不然一顿辣火锅就会直接把你送到肛肠科。
此外,长期喝酒、便秘也会加重痔疮。孕妇本身也是痔疮的好发人群,一次分娩,大概率会使便秘发生,所以本书的作者也会建议孕产妇备好智能冲洗马桶,更好地保护屁屁。
好,这就是今天我想跟你分享的重点内容。听完这一讲,我想你应该会感觉到,排便作为一件基于本能的事,其实我们不需要做太多的努力,就能够做个优秀的排便专家。
只不过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需要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做便便的主人,让便便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当然,肠道健康本身也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健康,它值得你花一些精力去认真对待。
最后我想从医生的角度,来和你聊聊,为什么我们很关心患者便便的情况。以我们胸外科为例,明明手术完了还好好的,甚至都准备出院了,结果上了一趟厕所之后,就晕倒在厕所里,需要立刻抢救。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一个成熟的医生会立刻想到一种疾病,那就是肺栓塞。肺栓塞,你可以理解为就是身体某部位,比如腿上,形成了血栓,血栓也就是血管里的血块。因为某些原因,这些血块突然脱落了,跟着血液流到了心脏,再被心脏泵到肺动脉里。
如果血块把肺动脉给堵了,那人吸进去的氧气就没法好好地被人体吸收,这就可能导致呼吸突然变得困难,情况严重的,甚至可能丢了命。在以前医疗设备没那么先进的时候,肺栓塞的死亡率是挺高的,超过一半的人可能都救不回来。
那为什么便秘会导致肺栓塞呢?有两个可能的原因:
第一个,就是当你使劲排便的时候,腹部的压力会变大,这样可能会阻碍血液流回心脏,就容易在局部形成血栓;
第二个,就是便秘的时候,有些人可能会突然用力过猛,这样可能会快速挤压到静脉,导致血栓脱落。
所以我们会发现,肺栓塞患者经常晕倒在厕所而不是其他地方,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原因。
因此如果你家里有患者刚刚进行了手术,又或者是老人长期卧床,帮他们解决便便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不显眼,但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手术后的便秘可能是由于长期禁食,或者麻醉等药物的影响,因此你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开塞露等药物来辅助一下,以减轻排便的困难。
如果是长期卧床的老人,你可能就需要在饮食上进行长期的改善,而不能长期用药。因为那些长期服用麻仁等药物辅助排便的老人,盆底的神经会受到影响,长此以往甚至会加重排便困难的问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你每天都可以轻松舒畅地排出便便,享受自由畅快的人生。我是王兴,谢谢你的收听。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观察便便不是一件羞耻的事,而是了解自身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
2.肠道菌群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影响全身健康的“隐形代谢器官”。
3.清洁方式不是越彻底越好,而是要保护肛门周围皮肤的油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