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飘》与时代潮流中的爱情片 谭苗解读

《飘》与时代潮流中的爱情电影|谭苗解读

“得到听书”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中国传媒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副教授谭苗,今天想跟大家一起读《飘》这本书,以及也借此来讲一讲爱情片与女性形象塑造。

《飘》是一本由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所著的长篇小说,于1936年首次出版,以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为背景,通过女主人公斯嘉丽·奥哈拉的生活变迁和爱情经历,展现了美国南部的乔治亚州在南北战争期间的社会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南北战争对美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奴隶制的废除、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社会阶层的重新洗牌。战后,美国农场主因为废奴运动失去了他们的土地和财富,社会地位也随之下降。骄傲、保守的南方家族不得不正视北方的进步、自由和新文化思潮,并在战乱和社会变革中重塑社会与文化秩序。

《飘》不仅是一部以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小说,更是一部深刻反映美国社会历史变迁的长篇巨著。它通过丰富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带领读者走进了那个动荡而又充满希望的时代。小说女主人公斯嘉丽作为南方农场主的代表,坚守着对国家的热爱与家族的荣耀,更在战争的废墟中展现了惊人的韧性。尽管她在战争中几乎失去了一切,但战后她为了生存不惜一切代价的努力,展现了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也深刻地反映了女性在乱世中的自我救赎与成长。

1939年,改编自《飘》的著名爱情电影《乱世佳人》在阿根廷首次上映。至今共取得了34.4亿美元全球总票房,成为爱情电影的经典之作。影片中,饰演斯嘉丽的费雯丽,开篇是一个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任性少女,每天的生活重心都在于如何在宴会上大放光彩,吸引他人的注意上。她自认为另一位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威尔克斯,一定是深爱着自己的,但没想到艾希利却选择了她的表妹梅兰妮。在向艾希利表白被拒后,斯嘉丽出于报复和骄傲,迅速嫁给了梅兰妮的弟弟查尔斯。之后随着南北战争的爆发,斯嘉丽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不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开始被迫面对战争带来的苦难和家园的衰败。在这个过程中,她展现出了极强的韧性和决心,勇于承担重建家园的重任,从一个依赖父亲和家族庇护的少女,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应对生活挑战的女性。

而她自艾希利之后,经历了三段婚姻,从最初的报复性婚姻到后来的真爱觉醒,这一历程也让她的感情历程充满了波折。影片结束时,斯嘉丽失去了爱人,但也坚强地想起了她父亲的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于是她站在一片废弃的庄园上,面对着夕阳说出了能够浓缩她一生性格的经典台词: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也意味着斯嘉丽虽然失去了真爱白瑞德,但也已经完成了真正的自我成长。

类型电影中的爱情片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通过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磨难,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离散等情节线索来构建叙事。这种电影类型专注于展现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爱情片中,一般是以两位主人公发生纠葛作为剧作的开端。爱情片的发展段落要描写他们相识以后如何发展到相爱,但是爱情片中总要为爱情的圆满设置障碍。传统的爱情片是一个颇受文学传统影响的类型。

我们耳熟能详的爱情故事《巴黎圣母院》《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都被搬上过银幕,成为爱情片中的经典。《巴黎圣母院》中的反叛者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之间的爱情跨越了美丑,让读者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以及命运的无常和残酷。《简·爱》中出身低微的简·爱与庄园主罗切斯特之间的爱情故事,不仅仅是一段个人情感的经历,更是对人性、尊严、平等和自由的深刻探讨。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应该受到身份、地位、财富等外在因素的束缚,而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蒙太古家族与凯普莱特家族是两个声望显赫却世代为仇的望族。他们之间的仇恨根深蒂固,不断引发血腥的争执和冲突。但分别来自这个家族中的年轻人,罗密欧和朱丽叶却在一场舞会上一见钟情。最终这对来自敌对阵营的爱侣在经历重重磨难之后双双殉情,以他们的牺牲换来了两大家族的和解与和平。

《巴黎圣母院》《简·爱》《罗密欧与朱丽叶》这类改编自文学名著的爱情电影在早期成功塑造出一种完美的爱情片模板。它们遵循着爱情至上的基本精神,往往用爱情能够超越一切、战胜一切的绝对信念来组织故事,并以爱情发展的过程为剧作核心。故事讲述的都是两人如何相遇,如何产生异样的情愫,怎样完成感情的突破,怎样受到阻碍又怎样克服重重困难。这些困难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从早期的家族、阶级、血统等现实层面逐渐发展到了《金刚》跨越种族,甚至还有《人鬼情未了》超越了人鬼殊途的生死大限。总之,困难越强大,两人之间的爱情显得更加坚定。这种爱情弥合矛盾的关键情节甚至代表了某种文化立场。汤玛斯·雪滋在《好莱坞类型电影》中提到:“文化冲突透过主要角色的成双成对被揭露出来,亦即透过他们对立的关系,通常是以欢喜冤家的形式表现出来。随着对立态度的融合,到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单位(夫妻,家庭),冲突获得解决,而基本的共同理念则变成一种仪式……‘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的暗示,企图隐藏或掩饰每个角色妥协后造成的失落。他们赞扬的是融合成一个理想的社会单位后的集体价值。”

美国社会的婚姻爱情观是其新教伦理的重要部分,对于二十世纪早期恪守教条而严格禁欲的新教徒来说,婚姻神圣不可侵犯。于是早期的爱情电影深刻地体现着社会的婚姻爱情伦理。所以在爱情电影《魂断蓝桥》中,一战爆发前夕,美丽的芭蕾舞女郎玛拉在滑铁卢桥邂逅了真爱。之后,罗伊突然被应征入伍来不及告别,而被迫与心上人分离的玛拉因为战争带来的不幸遭遇被迫沦为了妓女。战后,玛拉在站台揽客却再遇罗伊战胜归来。重逢的喜悦振奋人心,但在两人即将结婚的前夕,玛拉却因自己的失贞而深感愧疚,无法面对罗伊家族的荣誉和家人的信任,更不愿继续欺骗罗伊。于是,她在婚礼前一天悄然离去,回到了他们初次相遇的滑铁卢桥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魂断蓝桥》被誉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爱情影片之一,但女主以自尽而传递出的爱情永恒美好的信念恐怕难以让现代观众共情。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早期的新教徒恪守教条,严格禁欲的婚姻爱情观逐渐受到挑战。加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爱情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思潮强调对传统的反叛和对现实的解构,使得爱情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5年,改编自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说的电影《廊桥遗梦》上映。这部关于婚外情的深情故事是一部关于爱情与遗憾的经典之作,但在当时几乎引发了一场伦理变革。

《廊桥遗梦》的故事发生在1965年的美国艾奥瓦州,一个宁静的农场乡村。美丽的农妇弗朗西斯卡在丈夫和孩子们外出参加活动时独自在家邂逅了一名摄影师罗伯特。两人因此相遇,并逐渐陷入情感纠缠之中。在四天的相处时间里,弗朗西斯卡和罗伯特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然而,弗朗西斯卡最终决定留在农场,继续她的家庭生活,而罗伯特则黯然离开。多年后,弗朗西斯卡在丈夫去世后,回忆起与罗伯特的那段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内心充满了遗憾和思念。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罗斯曼桥畔,以此作为对那段感情的永恒纪念。直到她化为骨灰,这段深埋于心的感情才被人知晓。导演及主演伊斯特伍德在影片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他就是大路,他就是下海的船。影片中爱情代表着远方,但现实生活的复杂与无奈却困住了女主的一生。

《廊桥遗梦》一举打破爱情电影中终成眷属或者双双殉情的“不分离”结尾。在世界观众面前展示了一段常规婚姻伦理之外的感情。影片探讨了爱情与责任之间的冲突,以及个人追求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平衡,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伦理讨论,甚至有报道称该片影响了美国的离婚率。电影中,弗朗西斯卡在与罗伯特相处时的浪漫,情欲的萌发和奔涌,被伊斯特伍德的镜头演绎得直击人心。而影片采用的日记本回忆倒叙的手法,如同尘封的记忆被打开,时间对记忆产生了影响也给予了情感更强大的力量。弗朗西斯卡在余生对这段感情进行了无数次的再现和回忆,她所作出回归家庭的决定也许无数次后悔,又无数次释怀。弗朗西斯卡用尽一生去决定、去遗忘的深情,似乎比朱丽叶在瞬间殉情更加虐到了万千观众的心。弗朗西斯卡不是安娜·卡列尼娜,她没有勇气放弃自己身为妻子身为母亲的责任,她是一个现代的普通人,但她本也可以。原本可以,抑或是这段感情最美好的结局了。

自《廊桥遗梦》之后,爱情电影中的女性和爱情的形态开始多样化。随着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到来,影片中的女性更是展现出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中国早期爱情电影曾经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获得过相当繁荣的发展。《马路天使》就是其中经典代表。上映当年《马路天使》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以及中国电影世纪奖优秀影片奖。1941年《上海日报》举办“电影皇后”评选,主演周璇凭借此片的优秀演出当选了“电影皇后”。影片中的音乐如《天涯歌女》《四季歌》等至今仍在华人地区广为流传,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

《马路天使》中,天真单纯的歌女小红年纪尚小但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因为被骗到上海而只能终日随琴师去茶楼卖唱。小红与陈少平在贫民窟的对面居住,两人经常隔窗对唱,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这时小红在卖唱时被流氓古成龙缠上,对方想要强霸她为妾。无奈之下,小红与陈少平只能选择逃走。逃亡过程中,两人因为身份的差异和现实的压力而产生了隔阂,陈少平依然不能释怀小红的歌女身份。这时古城龙找到了小红的住所,在杀死了同住的小云之后,小红前途未卜。

影片中陈少平没有成为拯救小红的英雄。中国爱情电影从《马路天使》开始,便展示出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而相对于情感外放的西方人不同,东方人特有的含蓄一直以来对于情感都有一种“发乎情止乎礼”的分寸感。《泰坦尼克号》中,露丝与杰克在船头乘风破浪,但在1980年上映的国产早期经典爱情片《庐山恋》中,男女主在庐山顶看着身边的爱人,万千情愫无法说出口,只能对着天空高喊“祖国我爱你!”借用对祖国的爱,表达对自己心上人的情感。《庐山恋》中这对爱人,一个是侨居美国的国民党将军周振武的女儿周筠,一个是有志青年耿桦,两人身份悬殊,却在庐山的美丽风光中相遇。影片中,两人在脸颊轻轻一吻,成就了“新中国银幕第一吻”的经典场景,引起了巨大轰动,被视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时至今日,国内的爱情片依然没有大尺度的身体接触,背后原因很多,但根源或许仍在于东方的情感审美在于克制、含蓄、隐忍。

进入当代,女性地位随着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思潮的觉醒而获得了巨大的提升。由此,爱情电影中的女主角单纯只是善良美好,充满对爱情的向往,很明显已经无法满足女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女性经济在全球崛起,年轻女性成为具有巨大票房潜力的观众群体。聪明的商家意识到,女性消费者的总体消费能力巨大,于是众多商家为获得女性消费者的注意力而竞相赞助电影,以期在影片中进行产品露出提高产品购买率。为了承载婚恋、美容、时尚等新兴行业的目标消费者,好莱坞的小妞电影这一爱情电影的亚类型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载体,吸引了全球众多制片商竞相追捧。所谓“小妞电影”,是一种以女性角色为故事中心和主角的电影类型。这一类型电影通常具有轻松愉快的风格,聚焦于女性的爱情、友情和个人成长等主题。小妞电影常常展现出都市年轻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而这也迎合了国内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国产爱情电影一贯以来对社会现实更多的观照。

2011年,国产电影制作成本只有900万元的《失恋33天》一举获得3亿多元的票房收入,成为中国小妞电影的开山之作。这些“小妞电影”中的女主都拥有独立睿智的性格和智慧,并大多数都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以时髦的方式生活并不停变换时尚的造型。她们从事的都是眼下最时尚新潮的工作,例如明星、漫画家、摄影师、职业经理人等令众多女孩羡慕向往的职业,工作之外的她们,业余生活就是旅游和享受美食。总之,她们都有着不错的时尚审美品位,生活水平也都在普通中产阶级之上,代表着新时期职业女性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在这类题材中的女性角色,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困惑和冲突会选择轻松、简单化处理,而不是激进偏激的反抗,更多的是展现了一种本质上乐观善良、聪慧努力的励志形象。而对于她们来说爱情也不再具有无法逾越需要用尽生死去跨越的阻碍,困难被生活化、具象化了。或者说,爱情终于从神话降入凡尘。

小妞电影中的中国都市女性与《蒂凡妮的早餐》中,奥黛丽·赫本饰演的游走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纽约市,梦想着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盲目追求金钱和地位,幻想着要嫁入豪门的霍莉看似都是时尚生活的代言人,但其精神内核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产小妞电影中的女性已经不再将爱情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

举一个例子,2010年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在类型上其实仍可算作是一部“小妞电影”,但为了迎合女性经济和女性自我发展的需要,甚至直接用“升职记”作为电影名,以彰显影片所塑造女性形象的独特。

《杜拉拉升职记》中,徐静蕾所饰演的杜拉拉面对各种职场挑战,从销售助理一步步晋升为HR经理,随着剧情的推进,杜拉拉的职场生涯波澜起伏,她更是以惊人的56套职业套装变换,展现了她作为职场女性的风采与蜕变。虽然影片中女主依然有着必不可少的感情纠葛,但很显然爱情已经不是影片的主导逻辑。牵引影片女性叙事起伏的内在轴线是女性对于自我的发现与超越,是对女性焦虑及女性困境的解决,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女性、表达女性的情感、欲望、追求和人生观,其本质是因为女性群体的自我意识强化以及身份认同的再想象与再构建。

与此同时,好莱坞的爱情电影也持续在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习惯了工业产品无限迭代升级、功能不断增强的消费者,在走进电影院时会倾向于选择信息量最大,他觉得最“值得”的电影进行观看。于是好莱坞制度显现出追求最大利润的本能,巧妙融合传统类型片的元素,杂糅类型,将电影产业整体带入超级重磅的“大片”时代。

1997年《泰坦尼克号》以超过了2.5亿美元的超高预算取得超过20亿美元的票房成绩,并占据票房榜首达十年之久。《泰坦尼克号》被誉为爱情电影的票房奇迹,但显而易见的是,《泰坦尼克号》绝不仅仅是一部爱情电影。虽然露丝与杰克生死两隔的结局让全球观众都哭湿了纸巾,但将全球超过4.25亿人硬控进影院进行集体消费的噱头,除了当年具有盛世美颜的地球球草小李子的爱情,还有泰坦尼克号处女航沉没的现实IP以及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用史无前例的特技进行沉船灾难奇观的再现。

继《泰坦尼克号》之后,詹姆斯·卡梅隆导演推出了影坛巨无霸《阿凡达》。

《阿凡达》讲述的是杰克与涅提妮在异星世界中相遇、相知、相爱,并最终携手共同抗争人类侵略的故事。在这部无论是投资还是全片时长都创下纪录的史诗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西部片中西部拓荒的情节,以及一段跨越种族与文化的浪漫爱情传奇,甚至还有尊重自然、和平共处的环保主题。各种类型元素在其中杂糅共生。而好莱坞的爱情已经作为一种永恒有效的电影叙事元素进入到各种电影大片之中,而单一的传统爱情片开始逐渐消亡。

反观国内,因为在当时还并不具备好莱坞大片的工业生产能力,而发展出了一种小成本爱情电影的亚类型——青春爱情片,并一度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后来的我们》《左耳》都是其中的代表作。但可惜很多国产青春爱情片都改编自网络文学,受到其中“残酷青春文学”“疼痛文学”“后青春文学”风格的影响,对爱情元素的叙述比较畸形和狭隘。国产青春爱情片除了之前的几部作品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外,后续跟风创作的作品很多将炫富、堕胎、包养、斗殴等情节作为惯用套路,而影片展示的这种夸大异形、矫揉造作的青春生活使得这类影片呈现出人物形象扁平、情节编织矫揉造作、戏剧结构破碎断裂、主题思想空洞乏味的种种症结,不仅缺少爱情的真挚,也更无青春的成长,始终无法塑造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而在青春爱情片销声匿迹之后,国产片市场上取而代之的,是以《前任》系列和《爱情神话》为代表的,对个人与社会关系进行了深度思考的都市情感片。

《前任攻略1》通过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开场,新郎和新娘在婚礼上设置了前男友和前女友桌,将“前任”这一概念正式摆上台面。其续集《前任攻略2:备胎反击战》将焦点从“前任”转向了“备胎”。《前任攻略3:再见前任》和《前任4:英年早婚》在该系列一以贯之的喜剧风格和社会话题加持下都取得了超过十亿的票房,成为国产系列电影中的代表作。

该系列电影以现代都市男女的情感生活为背景,深入挖掘了“前任”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并通过展现不同角色的情感经历,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影片中的角色设定和情节发展都力求贴近现实,展现出情感话题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爱情已经不再是单一主角,影片除了展现男女主角的爱恨情仇外还涉及了友情、亲情等多个层面,并强调了成长与释怀的主题。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影片探讨的爱情、婚姻、家庭等社会性现实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话题的讨论。

到了2021年上映的《爱情神话》,影片独特的视角和叙事风格以及深刻的社会洞察展现了现代都市男女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虽然影片片名是“爱情神话”,但片中一男对三女的中年男女在爱情中的微妙心态和复杂情感都已经明确将爱情拉下神坛,摈弃了青春爱情的遗憾,转而聚焦爱情中更为现实的层面。

《前任》系列和《爱情神话》的票房佳绩说明,中国观众的爱情观已经超越了一生一世一双人的传统期盼,转而向更加现实、深入的层面探索,以寻求影片与现实之间更强烈的情感共鸣。而2023年上映的现象级影片《消失的她》甚至直接将爱情作为了一场必杀局。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当下的适婚青年男女已经不再将爱情和婚姻视为人生的必须,半个世纪之前让人为之生为之死的爱情,在现代观众的眼中已经可以被算作被设计的陷阱和圈套了。

至此,国内外的爱情片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已经彻底摆脱了《魂断蓝桥》所上演的从一而终的传统模式。国内爱情片甚至成为社会婚恋话题的热门载体。

所有的传统类型片最终都将走上类型融合的道路。爱情这一源远流长的叙事母题化为类型元素,以“cp之名”润物细无声地进入各种超级大片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最大的遗憾是,无论爱情片是让位给奇观,还是让位于犀利的情感社会话题,我们都没有在影片中看到更具有价值的女性形象。

现在回想起《飘》中,斯嘉丽这个既精致又粗犷的大种植庄园园主的女儿,依然能让我们为之激动。因为我们似乎再也没有看见过斯嘉丽这种毫不矫情,真实得让人心向往之的女主。虽然她在少女时期虚荣任性、骄傲自满,但在困难面前,她不仅能亲自下地劳作,寻找食物和资源,甚至在必要时还击毙了一个闯入庄园的北方士兵。任何绝境中她从来都是自己的救世主,一旦决定了就去做。她在寡居期间会不顾他人异样的目光毅然踏上舞池,也会为了三百镑的生活费而毅然改嫁,还能在暴雨中亲自为情敌梅兰妮接生。她就像一枝没有任何困难可以折断的玫瑰,代表着女性价值的真正突破。

或许斯嘉丽们的缺位,才是爱情片渐变成“消失的她”之后真正的遗憾吧。但随着女性意识的真正觉醒,相信银幕上一定会出现更令人期待的女性形象。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好,以上就是为你介绍的全部内容。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飘》的电子书链接我已经为你附在文稿末尾,感兴趣不妨阅读一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类型电影中的爱情片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通过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磨难,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离散等情节线索来构建叙事。这种电影类型专注于展现爱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爱情已经作为一种永恒有效的电影叙事元素进入到各种电影大片之中,而单一的传统爱情片开始逐渐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