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古代希腊赛会研究》 王大庆解读

《古代希腊赛会研究》| 王大庆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王大庆。

之前,我们一起读了布克哈特的《希腊人和希腊文明》以及王以欣教授的《神话与竞技》,了解了古希腊赛会精神的重新发现,以及奥林匹亚赛会的神话起源。

在古希腊世界的各大赛会中,奥林匹亚赛会的起源最早,历史最悠久。公元前5世纪末的伊利斯人西庇阿斯把第一届奥林匹亚赛会的举办时间推定在公元前776年,这一年也被认为是古希腊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这种看法一直沿用到今天。奥林匹亚是天神宙斯的崇拜中心,而宙斯是希腊众神之王,奥林匹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最重要的一个宗教中心,大概只有位于希腊中部的德尔斐能够与奥林匹亚相提并论,德尔斐是另外一个重量级神灵即太阳神阿波罗的崇拜中心。

诞生缘由和历史脉络讲了这么多,如果我们回到两千多年前,古希腊人的赛会到底是什么样的?那时的奥林匹亚赛会具体而言有哪些独特之处呢?

今天我们结合我所写的《古代希腊赛会研究》,集中说一说奥林匹亚赛会的历史发展和举办过程。

为了说清楚奥林匹亚赛会的特色,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古希腊世界的其他重大赛会。

继奥林匹亚赛会之后,在公元前6世纪的第一个25年中,另外三个最有名的泛希腊赛会相继创办。公元前586年,希腊半岛中部德尔斐的皮提亚节上率先加入了体育比赛,仿效奥林匹亚赛会创办了皮提亚赛会,不仅收纳了奥林匹亚赛会所有的比赛项目,而且也是每四年举办一次。不同的是,德尔斐的主神太阳神阿波罗不仅是很多体育项目的发明者,也是文艺和音乐之神,所以,体育比赛之外的音乐比赛成为皮提亚赛会的一大特色。优胜者的奖励为月桂树的枝条编制的桂冠,因为月桂树传说是由阿波罗追求的对象达芙妮变成的,用来编制桂冠的月桂枝条也必须来自阿波罗曾流放的腾佩山谷。

还有地峡赛会,它也是四大泛希腊赛会之一,创立于公元前586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就比赛项目而言,有人认为它是小型的皮提亚赛会,除了“裸体竞技”和“马赛”之外,也设立了音乐比赛,桂冠是用一种叫旱芹的植物来编制的。旱芹是芹菜的一种。

最后是尼米亚赛会,创办于公元前573年,是“四大泛希腊赛会”中最晚出的,据说是为了纪念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打败尼米亚的狮子,也是每两年举办一次,用来编制桂冠的也是当地出产的野芹菜。

在这里,我们就要说回到奥林匹亚赛会了,它与其他泛希腊赛会的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就是只设有体育比赛,没有音乐和诗歌比赛。那么体育比赛和音乐诗歌比赛有什么不同呢?最大的不同就是体育比赛更容易做到公平竞赛,得到公正的裁决,而对于音乐和诗歌的评判,则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另外,我们知道,德尔斐最吸引人的地方其实并不是它的比赛,而是它的神谕,太阳神阿波罗作为理性之神,人们认为他能够准确地预见未来,所以每到诸如参加比赛和打仗之前都要去德尔斐求取一个神谕。因此,如果说德尔斐的名片是求神问卜的话,那么去奥林利亚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去参加奥林匹亚赛会,获得优胜。

需要说明的是,四大泛希腊赛会分别会在不同的年份举办,具体时间是在每年的4—5月间,或者7—8月间。所以,在四大赛会创办后,不仅使希腊人每一年都能够参加一到两个“泛希腊赛会”,而且还形成了一个为期四年的“运动循环周期”,如果能够连续在四大赛会中都获得优胜,就会成为那个时代的“大满贯获得者”。

不过,在所有的泛希腊赛会中,我们了解最多的还是奥林匹亚赛会。除了上文提及的起源时间最早和影响最大之外,奥林匹亚赛会自始至终都有一些有别于其他赛会甚至特立独行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作为宙斯崇拜的中心,奥林匹亚赛会严格禁止已婚妇女参加,甚至不能够观看比赛,旅行家鲍桑尼阿斯记述得很详细,唯一的例外就是德墨忒耳的女祭司,此外,未婚少女可以观看,但不能参赛。当然,不允许已婚妇女参加并非因为男运动员均裸体上阵,而是出于宗教禁忌的原因。鲍桑尼阿斯讲过一个故事,就是有一位母亲,特别想看儿子参加奥林匹亚的赛跑并获得优胜,于是就女扮男装以教练员的身份混入赛场,结果她的儿子真的跑了第一名。这位母亲禁不住欢呼雀跃,结果暴露了性别,按照规定,她会被处以极刑,但最终由于她的家中出了很多的运动健将,才免她一死。不过,从此以后,出台了一个新的规定,就是教练员也要脱衣入场。

第二,奥林匹亚赛会不仅只设置体育比赛,而且就体育比赛的项目和规则而言,也严格限定在“马赛”和“裸体竞技”两大类传统项目上,很少增补新项目,且所有项目均为客观性比赛,或跑得最快,或跳得最远,或投得最远,或把对方打翻在地,几乎完全排除了裁决的主观成分。用社会学的词汇来讲,奥林匹亚赛会始终坚守着“理想型竞争”的原则和理念,也正是因为这种保守主义的办会原则,极大地限制了比赛项目的数量,有限的客观性项目,再加上完善的比赛规则和严格的执法,从根本上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和公正。

第三,即使参赛人数众多,按照规则,每个项目也只能产生一名优胜者。换句话说,每个项目最终只有一个人成为winner,其他人都是loser。这种极端的获胜规则一方面使竞赛变得极为残酷,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不少学者说,现代体育竞技中所推崇的“参与精神”在古希腊很难看到;但反过来说,正因为激烈,如果能够在奥林匹亚赛会获得优胜,在希腊所有的赛会中也就自然成为含金量最高的,最为货真价实的胜利,就像现在的世界冠军那样。

总之,项目设置上的这种保守主义,一方面限制了奥林匹亚赛会的更新和变革,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它的持久性和优势地位。在古代奥运会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不论是在战争还是在和平年代,不论是在城邦时代、马其顿亚历山大时代还是罗马人统治时期,奥林匹亚赛会一直在坚守着上述那些古老的传统和竞赛的理念,始终吸引着来自各个地方的人们的目光,虽然世事变迁,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从来没有被撼动过。

当然,奥林匹亚赛会从创办到逐步完善,比赛项目从一个增加到多个,还是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发展过程,此后的历史也绝非没有任何变化。根据西庇阿斯的编年史,从公元前776年到公元前724年,奥林匹亚赛会只有一个比赛项目,即单程赛跑,公元前724年增加了一个双程赛跑,此后,运动项目开始逐渐增加。在一开始只有成年组比赛的基础上,后来逐步增设了一些少年组的比赛。此外,还有个别特殊类型的比赛项目的设置,比如用于赛会服务人员选拔的吹号手和传令官的比赛。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奥林匹亚赛会的日程,看看两千五百年前的“奥运会”和今天的奥运会有什么不一样。

奥林匹亚赛会的举办日期被固定在每年夏至后的第二个满月,即阳历的七月下旬或八月上旬,通常为一年中最热的日子。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还是与农业生产的时令有关,在这个时候庄稼的收获已经完成,而葡萄橄榄的收获季尚未到来,也就是说,农闲时节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去参加这样的活动。据记载,赛会最早只举办一天,后来增至五天,从此成为惯例。赛会的裁判员从主办方即附近的小邦伊利斯人中遴选产生,共有10人,享有“希腊法官”的尊称,身穿象征至高权力的紫袍,手执鞭杖,在比赛场上享有绝对的权威。

虽然奥林匹亚赛会的会期只有短短的五天,但各项必需的准备工作很早就开始了。首先,在赛会举办之年的春天,伊利斯会派出三位传令官或“圣使”,头戴橄榄冠,手持权杖,在众多伊利斯贵族的陪同下,到希腊各邦通报赛会举办的消息,要求各邦恪守“神圣休战协定”,即在赛会举办当月停止一切敌对行为,有效期为一个月,后延长至三个月。关于“神圣休战”的功能和作用,只是为了保障前往奥林匹亚的运动员和观众在赛会举办期间能够获得一个安全的旅行通道,事实证明,这项协定远远不能够为全体希腊人带来永久的和平,所以不能估计过高。

赛会的前一天,所有的运动员、教练员和观众就要在伊利斯城集合了。按照惯例,包括运动员和观众在内的所有参加赛会的人均为自由的希腊人,且未犯有渎神罪和谋杀罪,严格禁止已婚妇女参赛和观赛。伊利斯城位于奥林匹亚西北约36公里处。所有人员到齐后,由数千人组成的游行队伍就开始沿着圣路向奥林匹亚圣域进发,大约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夜晚,于次日凌晨抵达圣域附近。队伍的前锋是由骑手或驭手组成的方阵,后面簇拥的是一群群步行的人,其中包括希腊法官、运动员、教练员,还有家仆、助手、“粉丝”和旅游者等其他的各种随行人员。

第二天早晨抵达奥林匹亚之后,在进入圣域之前,游行队伍还需要在一个叫皮里亚的泉水旁停留片刻,在希腊法官的主持下,所有人都要参加一个净化仪式,之后才能进入宙斯的圣地。如果说赛会举办之日是希腊人共同的“神圣时间”的话,那么,对希腊人来说,奥林匹亚圣域内所有的东西都是神圣的,圣域本身就成为一个统一的“神圣空间”。

进入圣域后,所有运动员要在希腊法官的引领下,进入议事会厅,在“保护誓言的宙斯”的祭坛下,举行庄严的宣誓仪式。宣誓完毕后,对所有运动员的年龄进行核准和注册,参赛马匹的年龄也需要得到确认,完成注册的运动员的名字会被写在一块白板上,放置在议事厅外面。

接下来是赛会的第一项比赛即吹号手和传令官的比赛,在体育场附近的一个祭坛上举行,优胜者将得到在比赛期间吹号和宣布比赛项目和优胜者的殊荣,他们将组成赛会的“新闻中心”。这一天剩下的时间留给了个人,用来观光、献祭、与好友叙旧等活动。赛会的第一天就结束了。

赛会第二天拂晓,官方正式的祭祀活动开始了。在圣域西北角的主席厅,圣火被点燃,在宙斯的祭司、希腊法官和其他官员的引领下,游行队伍一一走过圣域中的63个供奉着各路神灵的祭坛,逐一献祭。此后,游行队伍前往位于圣域东南面的跑马场,最受欢迎的各项“马赛”开始了。号手吹起号角以召集人群,在骑手和驭手按顺序入场的同时,传令官会依次宣布参赛者本人、其父和所在城市的名字,这实际上也是参赛者资格的一次检验,如果在族籍、年龄和品行上有问题,观众可以当场质疑,在所有比赛之前,参赛者都要经过这一关。在抽签决定赛道之后,参赛者各就各位,比赛开始。首先进行的是驷马赛车比赛,接着是骑马、两马赛车等比赛。在这一天的下午,裸体竞技中的第一项比赛即五项全能比赛在东面的运动场举行,运动员要逐一参加跳远、标枪、铁饼、赛跑和摔跤比赛。当天晚上,作为宙斯大祭的前奏,祭祀英雄珀洛普斯的仪式在珀洛普斯庙举行。圣域内火光点点,优胜者和朋友开始了庆祝胜利的活动。

赛会的第三天是月圆之日,祭祀活动将达到高潮。这一天早晨,穿越圣域的游行再次举行,除了运动员、希腊法官和观众外,各邦的使者也纷纷拿出家乡的美食和特产款待奥林匹亚的客人,借以展示家乡的良好形象。游行的核心部分是伊利斯人主持的祭祀主神宙斯的“百牛大祭”,在宙斯庙附近的锥形大祭坛隆重举行,这些牺牲被杀死后,骨头等部分会被放到祭坛上焚烧,宙斯享用其烟,众人分食其肉,这是东道主为客人们准备的最大的盛宴。这一天的下午,会举行少年组的赛跑、摔跤和拳击比赛。不过,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宙斯大祭是这一天唯一的一项活动。

赛会的第四天举行成人组的各项“裸体竞技”。希腊法官带领参赛运动员进入体育场之前,需路过12尊宙斯神像,这些青铜神像是用违规者的罚金铸造而成的,无疑起到了警示作用。接着法官和运动员进入更衣室,脱衣,涂油,法官进入既定位置后,传令官一一宣读参赛者的名字,比赛开始。首先进行的是各项赛跑,接着是摔跤、拳击和希腊式搏击等重型项目。比赛者需要抽签配对,整个过程都有人在旁边执鞭监督,随时惩戒违规者。到了晚上,大多数失败者及其支持者都会黯然离去,只剩下优胜者和他的朋友们等待参加最后一天的授冠仪式。

赛会的最后一天,所有的优胜者都会聚集在宙斯神庙前,参加最后的颁奖仪式。此前,优胜者都会在比赛现场得到鲜花和羊毛缎带,尤其是羊毛缎带,可以带回到家乡一直佩带,成为优胜者的重要标志。在这一隆重的授奖仪式上,优胜者可以得到其梦寐以求的橄榄枝编成的桂冠。虽说这是一个象征性的奖品,但却非同一般,必须采自于宙斯庙后边的一片野生橄榄林(其果实不能食用),且应由一位父母健在的12岁男童用一把金镰刀砍下,然后放置在赫拉庙中的一张用黄金和象牙制作的桌子上。授奖仪式开始后,还是由传令官在众人面前一一宣读优胜者、其父和所在城市的名字,优胜者们从希腊法官中的长者手里接受桂冠。这是所有希腊人都梦寐以求的人生的巅峰时刻,优胜者被视为神的宠儿,授冠仪式所体现的正是人与神之间的神秘交流。授冠仪式结束后,这一届奥林匹亚赛会以伊利斯人在主席厅为优胜者们举办的一次庆功宴而告结束。当然,赛会结束后,优胜者们在返乡之际还会得到家乡父老为他准备的各种欢庆仪式以及各种实物奖励,胜利的喜悦还会延续很久。

说完日程,最后我们再说一说奥林匹亚赛会后来的发展。

总体而言,进入古典时代之后,以奥林匹亚赛会为龙头的古希腊赛会经历了常规化和制度化的过程,成为希腊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地方赛会到泛希腊赛会,从少年组到成人组,体育运动和比赛成了所有希腊城邦的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运动场也成了公民兵的军事训练基地。除了常规化和制度化,与古典时代之前的赛会相比,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那就是平民化。如果说荷马时代和古风时代的赛会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更像是王公贵族们联谊性质的聚会的话,普通人只有观看的份儿,那么,到了古典时代,从社会上层到下层的所有人都有了平等的参赛机会。

随着赛会的逐渐平民化,尤其是出身卑微的优胜者们开始在地方赛会和泛希腊赛会获得越来越丰厚的直接或间接的物质奖励,职业化和腐败慢慢出现了。正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开始听到对体育职业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的各种反思和批评的声音。不过,这些反对之声仅仅代表个别人的观点,并不影响赛会的照常举行,腐败也仅仅是极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奥林匹亚赛会,有限的比赛项目和完善的比赛规则保障了赛会的公平和公正,这也正是它能够延续千年的主要原因。

古典时代后期,随着希腊城邦纷纷陷入危机,希腊北部边陲的马其顿人迅速崛起,最终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入主希腊,成为新的统治者。在马其顿人征服希腊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对作为希腊人重要传统的体育赛会进行任何的破坏,而是从一开始就充分认识到了它在获得希腊的民族认同和身份上的重要功能,从腓力二世的父亲亚历山大一世起,为了能够参加奥林匹亚赛会而成为希腊人的一员,马其顿王室就开始编造或续写古代的神话传说,以此获得了赛会的入场券。在入主希腊之后,马其顿统治者们继续把希腊赛会当作获得希腊人的好感从而强化其自身统治的重要手段,不仅大力资助传统赛会场所的改建、扩建和新建,而且还鼓励新赛会的创办,赛会的大量增生和一批“准奥林匹亚赛会”的创办,成为马其顿人统治时期的一道风景。这种繁荣景象不仅出现在希腊本土,随着亚历山大的东征和帝国的建立,赛会的习俗不仅被带到了被征服地区,而且,在希腊人所到之处,作为古希腊人独特生活方式的外在展示的剧院和体育场等公共设置也被原样复制到了异国他乡,成为希腊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佐证。

总之,在马其顿人统治时期,古希腊的赛会开始逐步突破了古典时期仅限于希腊城邦的自由公民的狭小范围,从“泛希腊主义”向“世界主义”迈进。不过,与希腊赛会风俗的向外拓展和赛会数量的不断增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希腊本土的赛会,尤其是以奥林匹亚赛会为代表的那些传统的泛希腊赛会,不但照常举办,而且恪守传统,虽然参赛者中出现了很多非希腊人,但赛会本身还是原来的样子,几乎没有进行什么与时俱进的新派改革,罗马时代也大体如此。

继马其顿之后,罗马人在征服希腊化时代的王国的过程中,也把自己打扮成希腊的解放者,对希腊人的这一古老的风俗采取了相对宽容的保留和保护政策,与马其顿人相仿,对希腊赛会的广泛参与和大力资助再次成为罗马人加强和稳固统治的重要手段。除了现实的需要,罗马人在其历史的早期对希腊文化的普遍接受、与希腊人相同的多神教信仰以及对竞赛活动的热爱等因素都构成了罗马人统治时期希腊赛会风俗得以继续保留和发展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罗马人从一开始对希腊的赛会习俗的态度就带有明显的两面性,一方面,他们大多都会经常参加或观看希腊人的体育竞技活动,因而十分熟悉,其中那些对希腊文化的热爱者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就民族性格而言,罗马人对希腊式的赛会很早就表现出不屑甚至厌恶之情,尤其是对裸体竞技完全不能接受,认为此举不仅伤风败俗,甚至被认为是“作恶的开端”。罗马人更喜欢残酷的打斗项目和各种马赛,因此,血腥无比的角斗士表演和场面宏大的赛车和赛马成为罗马人最热衷的赛事。

另外,在罗马时代,早已开始的体育竞技中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各种体育行会纷纷建立,希腊城邦时代赛会的人人参与被专业运动员的职业表演所取代,大规模体育场馆和巨型看台的普遍修建见证了这一新的时代特点。

总之,希腊式的赛会在罗马时代呈现出更为多元化的特点,一方面,传统的比赛仍旧在包括奥林匹亚在内的希腊城市和宗教中心按时举办,那些希腊文化的热爱者在这里可以尽情饱览、凭吊和回顾古代希腊城邦时代赛会的辉煌历史,上面说到的旅行家鲍桑尼阿斯就是其中之一;另一方面,罗马人在传统希腊赛会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竞技项目和竞技式样,比如著名的罗马角斗士的职业化和表演赛逐渐成为主流。这种世俗化和娱乐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也使罗马时代的赛会更接近于我们今天的奥运会,而不是希腊城邦时代的赛会。

最终,奥林匹亚赛会是怎么消失的呢?中国有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与赛会的起源相仿,作为各大宗教节日的附属品的古代希腊赛会的衰亡也主要是由于宗教原因。

公元4世纪末,随着罗马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信仰,继而被奉为国教,以多神教为基础的宗教中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公元391—392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一世颁布诏令,禁止一切多神教祭祀活动,关闭所有异教神庙。就奥林匹亚而言,按照传统说法,公元393年举办了古代历史上最后一届奥林匹亚赛会。在5—6世纪,一堵墙在圣域和居民点之间修建了起来。522年奥林匹亚发生了两次大地震,534—540年又遭遇洪水之灾,此后在这个地方就不能住人了。630年,斯拉夫人开始大量迁到此地。从9世纪开始,奥林匹亚圣域被4—5米高的冲积沙所覆盖,也正是由于这些自然原因,遗址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一直到19世纪才得以重见天日。

古代的奥林匹亚赛会持续举办了一千多年,之后沉寂了一千五百年。为什么19世纪,奥运会得到伟大复兴呢?现代奥运会和古代奥林匹亚赛会到底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明天我们接着聊。

以上,就是为你介绍的全部内容。你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古代希腊赛会研究》的电子书链接我已经为你附在了文稿末尾,感兴趣的话不妨阅读一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1.古希腊世界的四大赛会:奥林匹亚赛会、皮提亚赛会、地峡赛会、尼米亚赛会。

2.长达千年的古希腊赛会,因古希腊宗教而兴,也因罗马时代古希腊宗教消亡而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