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 段文强解读
《黄金时代》| 段文强解读
关于作者
H.W.布兰兹,现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历史系主任,也是《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
关于本书
书中的主要内容虽然是“淘金潮”,却并不单单是把问题聚焦于“淘金潮”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是将整个历史过程像电影一样铺陈在我们面前。既能感受到这段历史的宏大,也能感受到究竟是哪些细节铸就了这一段历史。在布兰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淘金潮”,而是一个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人命运,并影响了整个美国的“黄金时代”。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淘金热潮中的男男女女都希望借助加利福尼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们也改变了美国和世界。
核心内容
加州的金矿,是自由人实现梦想的地方。金矿给了自由人实现梦想的可能,于是大批的人来到这个地方,用不同的方式尝试抓住时代的机遇,这种行动影响和改造了加州,同时也影响和改造了美国,让美国完成了从“旧梦想”到“新梦想”的跨越。加州的金矿虽然枯竭了,但是梦想却留下来了。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黄金时代》。这可不是王小波的那本中篇小说,而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历史系主任布兰兹写的,一本关于美国“淘金潮”历史的书。
布兰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采用的是叙述史的体例。所谓“叙述史”就是作者在写历史的时候,尽量采取客观描述的方式,而不是通篇进行主观分析。这一种体例的特点是,从书中你并不一定能得到关于这段历史的结论性知识,比如起因、经过、结果等等。但是你能从中感受到,真实的历史过程和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叙述史本来有很久远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二十四史》,希腊的《荷马史诗》还有希罗多德的《历史》都是叙述史。在现代叙述史的著作中,最著名,也最精彩的就是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这本书很多人都读过,也感受过它的魅力。
这本《黄金时代》也延续了这一传统,书中的主要内容虽然是“淘金潮”,却并不是把问题聚焦于“淘金潮”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是将整个历史过程像电影一样铺陈在我们面前,既能感受到这段历史的宏大,也能感受到究竟是哪些细节铸就了这一段历史。注意,不是知道,而是感受到。在布兰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淘金潮”,而是一个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人命运,并影响了整个美国的“黄金时代”。用书中的话说就是:“淘金热潮中的男男女女都希望借助加利福尼亚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他们在追求的过程中也改变了美国和世界。”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黄金时代》是《光荣与梦想》的前传。因为《光荣与梦想》讲的是20世纪美国人如何实现“美国梦”,而《黄金时代》讲的是“美国梦”究竟是从何而来的。
接下来,我就通过三个部分来讲述这段历史究竟给个人、美国乃至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以及“黄金时代”究竟和“美国梦”有什么关系?
第一部分,我们先来看看,加州金矿是怎么被发现的?这一消息,在世界范围内带来了怎样的轰动效应?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怎样规模的人口迁徙?
第二部分,我们再来看看,“黄金时代”的开启,对于投身于其中的个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和影响?抓住时代机会的是哪些人?没有抓住的人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第三部分,我们最后来看看,“黄金时代”究竟给美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作者认为,“黄金时代”改造了美国人的“美国梦”?
我们先来说第一部分内容,加州金矿的发现,和它带来的轰动效应。
无论是相对于美国,还是相对于世界,“淘金潮”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但是,开启这样一个历史事件的,不是什么名人,也不是什么英雄,而是两个“小人物”,这两个人一个叫马歇尔,一个叫布兰南。
马歇尔是一个倒霉的人,20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给他的只有一堆债务。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马歇尔只好加入“西进运动”,去美国荒凉的西部寻找机会。最终,他颠沛流离来到了位于太平洋边上的加州。加州本来是墨西哥的领土,在美墨战争之后,才划归美国,时间是1848年,而“淘金潮”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当时的加州还是一片荒芜,连圣弗朗西斯科都只有500人,这座城市就是后来的旧金山。所以马歇尔来到加州之后,也没什么机会,最后只得和人合伙开木材加工厂,负责锯木厂的具体施工。马歇尔就是就在监督施工的过程中,无意间在附近的河流里发现了金矿。
按理说,发现金矿是一件好事,但是马歇尔却忧心忡忡。因为他知道,自己一旦开采黄金,这个消息就必然会泄露出去,这样一来不仅自己得不到多少黄金,连锯木厂都开不成了,因为蜂拥而至的淘金者会占据和破坏附近的河流与森林。于是在权衡之下,他选择了保守秘密。但这个秘密最终还是没有保守住,被开商店的布兰南知道了。布兰南得知秘密之后,想了一下,觉得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大商机,因为从淘金者身上赚到的钱,肯定比他自己淘金要多、要快。于是布兰南就把消息散布出去了,而且为了让别人相信,他还专门带了一小罐金子,招摇过市。结果,没多久之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加州有黄金这件事了。
所以,金矿虽然是马歇尔发现的,但开启“黄金时代”的却是布兰南。二人的命运也因此变得完全不一样。布兰南在“淘金潮”开始之后的九个星期内就赚了36000美元,听上去不多,但那可是150年前啊。他是“黄金时代”中第一个改变命运的人。
而马歇尔的木材加工厂真的在淘金潮开始之后就倒闭了。失去加工厂的他又不想加入淘金行列,那太辛苦了。于是他就在整个淘金潮中,不断的宣示自己“金矿发现者”的地位,想以此来获得社会的认可。但当时的人都忙于淘金,没空搭理他,直到他死后,人们才在河流上方建了一座他的雕像。
你看,淘金潮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显露了它的特点:地底下虽然有丰富的黄金,但是如何把这些黄金转化成现实中的财富,是每一个来到此地的人都要面临的挑战。而实现它的方法,其实是多种多样的。
不过,这个时候,绝大部分人都想不到这么深的问题。得知加州有黄金之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去加州。于是,一个伐木场主无意间的发现,引发了十九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书中用一副地图来显示这一时期的移民盛况,全世界的人都在通过各种路线涌向加州,加州一下从一个人员稀少的地方,变得人满为患。
狂热先在黄金发现地的周边地区酝酿。圣弗朗西斯科和洛杉矶的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几乎都扔下了手头的工作前去淘金。甚至当时的《加利福尼亚大地报》在报道发现黄金的消息后,报纸就宣布停刊了,因为所有人都去找黄金了。
随后,消息向美国东部地区和全世界扩散。得知消息的人们,都欣喜若狂,千方百计的要搭上一条能前往加州的船。尽管很多人都知道,在当时远洋航行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比如,有一艘载着109个人,从南美洲的智利出发前往加州的船,叫“斯坦格林号”。由于这艘船的体积比较小,船上就显得非常拥挤,生活环境恶劣,就连仓内的空气也是污浊的。而且由于出行仓促、船舱空间不足,船上没足够的食物和淡水,所以在很长时间里,船上的人只能吃饼干和腌猪肉,而吃不到新鲜事物。
这还不是最困难的,我们都知道,船只在洋面上航行,随时都有触礁和遭遇暴风雨风险。“斯坦格林号”就曾经差一点撞上巨石,在暴风雨中沉没。每当遭遇暴风雨的时候,船上的人全部开着门和衣而睡,做好随时跳进海里的准备。而这样的场景,几乎在当时所有通往加州的路线中都可以看到。来自欧洲、南美、澳大利亚和亚洲的人用同样的方式穿越太平洋。而来自美国东部、墨西哥和加拿大的人则在陆上翻山越岭,很多人都死在了前往加州的路上。
我们没有办法统计,究竟有多少人死在了路上。但在整个“淘金潮”期间,成功来到加州的人,至少有30万人,其中有2.5万人是中国人。这些人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千辛万苦的前往加州?也许“斯坦格林号”上的一个人的日记最能体现他们的心理:“加州没有亲戚或朋友帮助我们,只有枪管和尖刀才能保证个人安全。不过,相较于黄金闪闪的诱人前景,抢劫、暴力、疾病甚至死亡的风险,都是次要的。”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30万为了财富、命运和梦想的人来到这里,让美国的西海岸一下就成了当时最拥挤的区域。而很多地方,比如澳大利亚,为了减少人口流失,居然不得不在媒体上大肆撰写抹黑“淘金潮”的内容。
到此,“加州淘金潮”对世界人口的影响还没有结束,“黄金时代”并没有随着加州的金矿枯竭而结束。加州淘金者们,把关于金矿的经验和希望带到了全世界,陆陆续续在世界各地发现了新的金矿。继加州之后,美国其他地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淘金潮”,而每一次“淘金潮”都会引发新的人口迁徙。这就是加州金矿的轰动效应,和对世界及美国人口的影响。
这本书有两个副标题,其中一个叫作“小人物在大时代的处境与选择”。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就来看看,这三十万人来到加州之后,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又有什么不同的选择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虽然淘金潮算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大时代,但并不是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抓住时代的机会。绝大部分人都只能面对处境,而没有选择。所以,在淘金潮中,大部分人的命运其实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甚至有很多人的命运变得更悲惨。
开采金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个过程中充满着痛苦和危险。黄金并不是现成的,要得到它,必须到荒凉的地方,夜以继日的工作。当时整个加州都是一片荒芜,在突然涌入这么多人之后,食物、住房、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根本供应不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淘金者都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所以必须给能提供食物、住宿和水的人当“金矿雇佣兵”才能生存下去,然后每天赚取15克左右的黄金。
15克黄金虽然听起来挺多,但在当时的加州地区,黄金已经通货膨胀了,不仅黄金价格比世界平均价低1/3,物价也比其他地方高出1/3。所以在当时,15克黄金并不能真正改善淘金者的生活,除非他们咬着牙把黄金全部攒下来,否则最终将一无所获。但是,由于条件恶劣,工作艰苦,很多人都没有活到把黄金变现的时候。对此,书中说道:“一个人即使克服了3000公里旅程中的各种挑战,也仍有可能会倒在进入淘金矿区的入口,体现他所有勇气和坚持的仅仅是一块墓碑。”
这就是大多数加州淘金者所面临的真实处境。不过,虽然大多数人并没得到他当初想得到的东西,但还是有不少人在“大时代”中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抓住了机遇。而抓住机遇的人,大概是四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就是纯靠挖黄金赚到钱的。这一类人,要么是加州当地的原住民,手里原本有一些产业;要么就是,外来的有钱人,淘金潮来了之后,他们就雇人替自己挖黄金,比如马歇尔的伐木场合伙人萨特。伐木场倒闭之后,萨特就雇了五十多个人挖金矿,赚了不少钱,比马歇尔强多了。不过,这一类人虽然能赚到钱,他赚的并不多,毕竟人手有限。而且金矿的开采难度是越来越大,随着金矿的枯竭,他们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第二类人是“商人”,最典型的就是刚才提到的布兰南。加州原本是荒芜之地,而且刚刚经历过战争,除了印第安人之外,没有多少居民。现在突然出现30万人,各种社会需求也就爆炸性地出现了。日用、交通、住宿、银行金融等方面都潜藏着大量的商业需求。这种需求远比金矿要庞大得多,因为金矿终有一天会枯竭,但只要有人,商业需求就会一直存在。
例如,在金矿区有一种需求十分强烈,就是黄金的寄存和国际汇款。道理很简单,对于个人来说,黄金不好携带和存储,因此需要金融机构代管。同时,很多人在获得黄金之后,因为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昂的关系,并不在当地消费,而是汇回大洋彼岸的家中。而整个“加州淘金潮”产出的黄金,高达三千多吨,可见这种金融服务的需求有多么庞大。在这两种金融需求的刺激下,就诞生了最初的加利福尼亚银行。后来金矿虽然枯竭了,但加利福尼亚银行却继续存在并发展,不断被收购和并购,成为现在美国最大银行“美洲银行”的一部分。
第三类是冒险家。虽然那些不远万里来到加州的人也是“冒险家”,但他们大多数人在本质上还是在争夺已经发现的财富,而不是去探索未曾发现的财富,所以他们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冒险家”。在淘金潮中,真正的“冒险家”典型是一个叫哈格里夫斯的人。哈格里夫斯来自澳大利亚,和大多数人一样,他也只能替别人挖金矿,而且他来加州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开采金矿越来越困难,一天只能获得价值6美元的黄金,这和他最初的梦想相去甚远。
在困难之中,哈格里夫斯突然冒出一个有趣的想法。在他的记忆中,澳大利亚也有一个地方,和加州矿区的地貌特征非常相似,这让他相信澳大利亚也有大量金矿存在。于是,他不顾美国和澳洲朋友的反对,回到了澳洲开始寻找他记忆中的地方。结果,仅用了五天时间,哈格里夫斯就在澳洲的新南威尔士发现了黄金的踪迹,随后在澳洲掀起了新一轮的淘金潮。哈格里夫斯的事迹启发了很多“冒险家”,他们纷纷离开加州,在世界各地寻找新的金矿。结果美国蒙大拿州,加拿大西部、西伯利亚东部,还有南非都发现了金矿,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淘金潮”。
和前面三类人相比,第四类人比较特殊,就是政治家。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创办斯坦福大学的利兰·斯坦福。斯坦福是个律师,有稳定的收入和幸福的家庭,他对加州黄金本来没什么兴趣,但是1852年的一场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的客户档案和法律资料,这让他不得不为生活寻找新的出路,于是就来到了加州。
不过,他来加州不是为了黄金,而是为了新机会。最开始,斯坦福和布兰南做的事情差不多,靠卖小商品赚钱。但是,在赚了一些钱之后,他和布兰南的道路就开始不一样了,他开始投入到当地的公共事务中,比如为城镇修建水坝和图书馆等等。而且,因为出身律师,他被当地人推举为“太平绅士”,替大家处理法律纠纷和犯罪。这一切都让斯坦福在加州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不断的抬升,渐渐的他成了加州的政治代表之一,在加利福尼亚州正式成立之后,他成了第一任州长。
通过上面几类人物的不同境遇和命运,我们能看清“大时代”和小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斯坦福在内的所有人,在来到加州之前,都是默默无名的人。这些人最开始都是为了金矿而来,但很少有人想到的是,金矿只是一切机会的起点。当30万人出现在加州之后,很多比金矿更长远、宝贵,更有意义的机会出现了。在众多的机会之下,不同的选择,能成就不同的命运。而这不仅是“黄金时代”的特点,也是每一个“大时代”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部分内容。
除了会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产生影响之外,所有的“大时代”都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它还会产生向上的影响,影响社会、国家与历史。这也是为什么作者会说,在“黄金时代”开启之后,不仅加州越来越像美国,美国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加州。前半句话很好理解,加州作为美国的一部分,必然要融入这个国家,因此在行政、立法、社会文化方面会越来越像美国。关键在于后一句话,美国也正在变得越来越像加州。第三部分,我们就来看一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说过,在作者看来,对于美国来说“黄金时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他甚至认为美国的现代时期都应该从1848年开始算。为什么布兰兹会对“黄金时代”有这么高的评价?答案就在这本书的英文版副标题里。英文版的副标题叫:The California Gold Rush and the New American Dream。翻译成中文就是“加州淘金热与新美国梦”。这里的重点,在于“新美国梦”。也就是说,在“黄金时代”之前,美国人虽然有梦,但都是“旧美国梦”,“黄金时代”之后“旧美国梦”就变成了“新美国梦”。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要弄明白,就得从“旧美国梦”说起。现在公认的美国精神的起点,是抵达美洲的“五月花号”,这是一艘从英国出发的船,船上有102位清教徒,他们因为英国的迫害,而逃离英国,穿越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清教徒信奉的是路德新教,他们除了《圣经》之外,不承认其他任何形式的宗教权威。因为他们只承认《圣经》,所以他们修行的重点就在于内心和行为的自我管理和约束,反映到现实世界中,就是勤奋、俭省、克制甚至禁欲等一系列美德。清教徒的这种精神对美国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专门写了一本叫《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书来讨论和研究,美国社会的兴起和清教徒式的社会伦理有什么密切的关系。
通过禁欲和自省来提升个人境界,通过勤奋进行社会开拓,然后再通过俭省来积累成果与财富。这就是那个时代,公认的社会范式,也就是“美国梦”。说得再简单一点,那一时期的美国梦,就是通过勤奋努力和克制俭省的方式,来实现幸福生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的事迹大家都很清楚,比如领导独立战争、影响制宪会议、发明避雷针等等。但是“国父”可能并不是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的最高认可,对他的最高认可是认为他是“第一个美国人”。因为富兰克林所做的一切,都完全符合清教徒精神,比如他对独立、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对工作生活的认真和节俭,还有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的不断自省。富兰克林每天都会在日历上写下一句警醒自己的箴言。比如“许多人抱怨自己的记性不佳,但几乎没人说自己判断力差”“若要在死后尸骨腐烂时不被人忘记,要么写出值得人读的东西,要么做些值得人写的事”之类的。后来,他的箴言被命名为《穷理查年鉴》而陆续出版,成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书之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穷理查年鉴》也成了“美国梦”下的社会规范。
但是“黄金时代”对这种旧式的“美国梦”形成了一种挑战,它让美国人知道了世界上存在着一夜暴富的机会,而要抓住这种机会,仅仅靠勤奋、克制、俭省还不够,还得有勇气和运气才行。加州的黄金就是一个天大的运气,它开启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大时代,而能在这个“大时代”抓住机遇的人,所靠的都是勇气。靠勇气和运气制造的幸福和财富,一夜之间就可以抵过“旧美国梦”几十年的积累。新旧美国梦,都认可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但“旧美国梦”的方式是靠勤奋的工作和俭省的生活来积累,而“新美国梦”则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了勇气和运气,让人们开始意识到和寻找“一夜成功”的方式和机会。
这就是“黄金时代”对“美国梦”的影响和改造。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旧有的美国梦,继承于十代祖先,那是清教徒之梦,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是托马斯·杰斐逊的自耕农,是人们满足于一点点积累下的微薄财富;而全新的美国梦则是凭借胆量和运气瞬间暴富的美国梦:财富可以一夜间获得,勇气和运气与坚持和勤恳同等重要!”
“新美国梦”对美国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我们对比一下“黄金时代”之前和之后的美国,就能很清晰的看出这种影响的作用。在“黄金时代”之前,美国几乎没有什么知名的商业人物和公司,尽管富兰克林被全美国人视为标杆,但他自身也不过是一个小出版商而已。但是“黄金时代”之后的美国却大不一样,金矿枯竭并没有让加州衰落,而是成为美国的经济中心,这个地位一直延续到今天。现在如果单论 GDP 的话,加州可以在世界国家排名中超过英国,排名第五。而除了加州崛起之外,美国也出现了很多巨头性的商业人物和公司,比如加州州长兼铁路大王斯坦福、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还有摩根财团和通用电气等等。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十九世上半叶的时候,美国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国家,但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就已经超越英国成为了新全球经济霸主。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三部分内容。“黄金时代”的出现,改造了传统的,清教徒式的美国梦。这一改变,不仅撬动了加州,还撬动了美国和世界。作者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有些激动的写道:淘金潮对历史的塑造之所以如此深刻,是因为它利用了人类最基本的欲望,也就是对幸福的渴望。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无数为“幸福”而来的自由人,在追求个体幸福的时候,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集体效应,从而造就了美国的转变。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已经为你介绍的差不多了,最后再来总结一下。
整个“黄金时代”从本质上来说,是源于偶然。如果不是加州有金矿,如果不是马歇尔在1848年发现金矿,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来到加州,也就不会有后来加州的崛起,连美国的兴盛可能都会被延后很长时间。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和人类历史上其他贵金属矿的发现是一样的,比如16世纪,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发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银矿。
但是,和其他发现贵金属矿的事件相比,“黄金时代”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南美的银矿枯竭之后,除了矿洞,什么都没剩下,连西班牙也在不久之后衰落了。但加州的金矿枯竭之后,留下了一个兴盛的加州和美国。这是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南美洲的银矿是西班牙掠夺财富的地方,银矿枯竭,也就没有什么可掠夺了。而加州的金矿,是自由人实现梦想的地方。金矿给了自由人实现梦想的可能,于是大批的人来到这个地方,用不同的方式尝试抓住时代的机遇。这种行动影响和改造了加州,同时也影响和改造了美国,让美国完成了从“旧梦想”到“新梦想”的跨越。加州的金矿虽然枯竭了,但是梦想却留下来了。旧金山虽然没有了金子,却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告诉美国人,勤奋、节俭和美德非常重要,“黄金时代”则告诉美国人勇气和运气同样重要。
就像一位淘金者在说的那样:加利福尼亚淘金者是天生的冒险家。我们厌倦了欧洲和东部过于缓慢的生活,便来此寻求刺激和财富。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不同的是,在这里人们失败时,不会绝望,而是期待着再次致富。这就是“黄金时代”的魅力,也是每一个“大时代”的魅力。
撰稿:段文强 脑图:摩西 转述:顾一菲
划重点
1.加州金矿的偶然发现,开启了美国的“黄金时代”。
2.金矿给了自由人实现梦想的可能,大批的人来到加州,用不同的方式尝试抓住时代的机遇。这种行动影响和改造了加州,同时也影响和改造了美国,让美国完成了从“旧梦想”到“新梦想”的跨越。
3.“黄金时代”告诉美国人勇气和运气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