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物的诞生》 朱步冲解读
《魔物的诞生》| 朱步冲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讲述的书,是美国历史学家杰伊·M·史密斯的《魔物的诞生》。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是一起发生在18世纪中期法国热沃当地区的怪兽连环伤人事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共造成了几十人伤亡。虽然最终,这只所谓的怪兽,毙命于法国王室组织的狩猎队枪下,但是,“热沃当的怪兽”,从此就变成了法国,乃至欧洲一个大名鼎鼎的民间传说,在不断流传的同时,也经过重重演绎和改编,进化成了一个欧美流行文化中的大IP。2001年,著名意大利女明星莫妮卡·贝鲁奇还主演了一部奇幻大片《狼族盟约》,剧本的故事背景,也正是这个大名鼎鼎的“热沃当怪物事件”。
而本书作者史密斯撰写这本书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猎奇,给读者再讲一个耸人听闻的怪物故事,而是试图用“新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剖析“热沃当怪兽事件”的形成与发酵,探讨18世纪后半叶大革命前夕,法国社会正在酝酿中的矛盾与剧变,以及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社会意义。
所谓新文化史,这个历史学派的特点就是以小见大,研究对象往往是一个在传统历史文献记载里没有着重描述的事件,或者不具备重要历史地位的小人物,用以剖析某个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社会经济生活与文化意识上的隐秘特征。在研究材料方面,新文化史也不拘泥于正规严肃的历史研究著作或者档案资料,当时的民间传说、野史、各种文艺作品,甚至个人日记,也都被研究者搜集利用,用来查缺补漏,做出全面、立体化的情景再现。我们得到听书栏目解读过的《屠猫记》和《叫魂》,就是这类“新文化史”研究的经典。而这本《魔物的诞生》一出版,就被誉为“新文化史”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力作。
接下来,我就分两个部分,为你大致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首先,让我们跟随作者史密斯回到18世纪中期的法国,来看看这个“热沃当怪兽事件”的起因,以及它不断发酵,变成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关注热点的原因。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再来看看,那些被卷入的当事人,从当地的农民、贵族,到法国国王和政府高层,是如何出于各不相同的立场和想法,来应对和解决这件棘手的怪兽事件的。
热沃当地区位于法国中南部,是法国著名的农业地区,这里地广人稀,森林密布,山地起伏。1764年的6月底,一个叫让娜的年轻姑娘,在照看自家的牛羊牲畜时,遇到了猛兽袭击,当场身亡。到了8月至9月,又有6人陆续死于非命。接下来,这头猛兽仅仅消停了不到1个月,又开始四处犯案,再次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根据目击现场的农民陈述,这头猛兽作案的手法,那是相当残忍,首先咬住受害者的脖颈,使其窒息,再咬破其颈部动脉,痛饮鲜血,最终搞得受害者身首异处。
很快,热沃当附近森林里可能有吃人怪兽的消息,不胫而走,搞得整个热沃当地区的居民风声鹤唳,人人自危。一个叫拉丰的地方官员于是下令,农村妇女儿童如果前往牧场劳动,必须要有携带武器的男性陪同;同时,他还动员农民中的猎人组成狩猎队,会同当地驻军,前往围捕这头吃人怪兽。
不过,作者史密斯笔锋一转,说在法国境内,野外猛兽伤人事件并不新鲜,尤其是狼。仅仅根据档案记载,几个世纪里,法国境内死于野狼袭击的人就有上千之多,甚至就在1764年年初,法国中南部城市蒂耶尔,一头得了狂犬病的狼,就连续袭击了43人,大部分遇难者因为染上了狂犬病,最终在痛苦中死去。所以关于野狼的各种恐怖传闻,一直是法国民间传说的重要题材,《格林童话》里小红帽故事的最初版本,也发源于法国。
但是,为什么唯独热沃当事件得到了法国民众的关注,并能在历史记载中占据了一席显著位置呢?史密斯就分析说了,首先热沃当事件能够“破圈”,变成整个法国社会都关注的热点新闻,还要归功于媒体的推波助澜。当时,法国已经有了全国性的新闻媒体,也就是刚刚萌芽的报纸。其实除了一些大城市里的大报,大部分报纸与其说是报纸,还不如说像街头传单。它们出版周期不定,讲的都是各种惊悚的社会新闻:比如犯罪案件、鬼神灵异事件、风流八卦等等,从十六世纪开始流行于城市街头,尤其是首都巴黎。作者在书里就做了一个统计,说全法国流行的地摊小报,多一半,都是巴黎民众消费的。
而热沃当地区呢,比较封闭贫穷,地形崎岖,怪石嶙峋,本来就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民间传说,说这些山地之间的岩洞,是各种精灵和怪物的居所。 其中,比较流行的说法,就是热沃当这个连环杀人怪兽,是魔鬼创造出的狼人。在档案里,很多目击者都声称,这怪兽的外形和狼明显有差异,个头更大,尾巴很长,有巨大的獠牙,脚爪上有六个趾头,而六趾,正是欧洲民间传说中魔鬼的重要特征。 这样一来,热沃当这档子新闻,就一下从普通的猛兽伤人事件,变成自带流量的灵异事件。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热沃当和周边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报纸,是《阿维尼翁快报》。当时这份报纸的编辑莫雷纳斯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最近没什么热点社会事件,法国也没有打仗,导致报纸销量不好,但怪兽事件一出,当地老百姓感觉到的是恐慌,莫雷纳斯看到的却是商机:整个1765年1月,《阿维尼翁快报》每周至少刊登1到2篇关于怪兽事件的报道,不少报道写得是细腻生动,惊悚万分,宛如记者就在案发现场;怪兽的身份一会是鬣狗,一会是猛狮,一会是神话中的巨蟒。很快,这些源自《阿维尼翁快报》的报道,开始被荷兰、比利时、英国的媒体引用,让热沃当怪兽事件引发了整个欧洲的关注。 当然,今天的我们肯定知道,莫雷纳斯抓住读者的秘诀就是,采访不够,瞎编来凑;反正在那个民众知识水平不高,资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也没啥人有闲心来做事实核查。
热沃当怪兽事件能够走红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自然科学和宗教迷信的斗争;18世纪中期,是一个科学和启蒙思想蓬勃发展,和旧时代的迷信落后观念正面对决,走向胜利的年代,从数学、化学、物理到天文、生物,各个科学基础研究领域都在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而法国,则是欧洲启蒙思想运动的大本营。 在自然生物科学方面,当时的法国可以说是名人辈出,比如《自然史》的作者,提出了物种自然分类法的生物学家布封,提出了物种进化论雏形的生物学拉马克,以及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奠基人居维叶等等。
作者史密斯在书里说,热沃当怪兽事件成为社会热点后,立刻把法国公众分成了两派,第一派我们可以叫他们理性派,包括当时这些启蒙时代的科学家,和受过高等教育,接受了科学观念的人。当然这些人的社会地位普遍比较高,他们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一切自然中的陌生生物和未知现象,都可以通过科学分析来解释和归类;而科学家自己的认知图景,也将在这种研究活动中不断扩大。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布封,当他在1761年得知,法国里昂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热沃当的怪兽连环伤人事件后,就在自己出版的《自然史》第九卷里分析说,根据各种目击证人提供的线索,所谓怪兽,不过是野外常见的鬣狗,压根不是什么怪物或者魔鬼;由此可证,科学家的最重要任务,不仅在于研究,也在于科普,开启民智,破除迷信。
而我们刚才提到的热沃当地方官拉丰,他出身于资产阶级新贵族家庭,上过大学,也读过《自然史》。所以,包括拉丰在内,很多热沃当地区的上层阶级,都感觉,既然是条鬣狗,那就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这不,1764年的冬天马上就要来了,即使没法对它进行捕杀,那这条鬣狗也该冬眠了。
不过,大字不识一个的法国普通老百姓,想法跟这些有文化的老爷可不一样。首先,他们宁可相信自己身边老乡的目击证言,什么这头怪兽嘴像狮子,獠牙像野猪,背部还有鱼一样的鳞片,连火枪都没法伤害它,而且袭击人类后会把受害者的血吸干,诸如此类。所以老百姓心里认定了,这种可怕的生物,肯定不是自然界里的正常动物,而是魔鬼或者怪兽。
其次,当时的法国,可以说是天灾人祸不断,社会动荡,更加激发了普通大众的恐慌心理,为各种迷信活动和谣言的滋生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从1756年到1763年,法国联合奥地利,和英国、普鲁士打了一场七年战争,打得法国财穷民尽,还丧失了大片海外殖民地。 浩繁的战争开支,不用说,最终都通过税收,被转嫁到了广大人民头上;更雪上加霜的是,这几年的法国气候异常,直接导致农业歉收,法国老百姓的日子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在这种情况下,热沃当地区的法国民众,就基于他们朴素的宗教信仰和常识,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认知,那就是,无论战争、气候异常还是怪兽,都是上帝派来惩罚世人的。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是由教会散发,劝人信教的宣传小册子来传播的。由于这种小册子面对的是普罗大众,内容当然不能只限于干巴巴的说教,总得掺杂一点奇闻怪事才能吸引读者,就好比今天一些网络内容平台或者自媒体,为了点击率和流量,总得搞点博眼球,真假难辨的社会事件来说道说道。所以,这些小册子的最后几页,往往就是一些魔鬼附体、怪物伤人事件,说得有鼻子有眼,作用就是劝告大家,要虔诚,因为魔鬼专门找那些信仰不坚定,或者心存恶念的人来下手或者附体。
不仅如此,热沃当本地的教会也感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出了怪兽伤人事件,自己责无旁贷。农民们需要的不仅是消灭怪兽的猎人,更需要的是在自己的引导下,进行反省和忏悔。作者史密斯就在书里说了,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神父,芒德主教就以教会的名义写了一则官方通告,说就是因为咱们热沃当地区的老百姓不虔诚,在日常生活里偏离了教会的指引,放任自流,所以才导致怪兽出现,这是一种警示和惩罚,所以大家应该举办公开的大规模祈祷和忏悔。
教会之所以对怪兽事件那么上心,说白了,就是在刷存在感。毕竟,在18世纪,科学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的重心逐渐向世俗的社会经济生产和消费倾斜,这些都导致教会对普通人的影响和控制在逐渐减退。
好了,在刚才的第一部分中,我们顺着作者史密斯的思路,简单为你讲述了热沃当怪兽事件的起因,以及为什么它能迅速发酵,变成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关注的热点事件的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再沿着作者的讲述,看看被卷入的当事人,从当地的农民、贵族,到法国国王和政府高层,他们是如何出于各不相同的立场和想法,来应对这起社会热点事件的。
由于几个月来,热沃当的地方官和驻军,迟迟未能阻止怪兽继续伤人,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在巴黎的凡尔赛宫里就坐不住了,要亲自过问此事。听到这里,有人会说,国王日理万机,军国大事还处理不过来呢,怎么还有闲心来关注这个?作者史密斯就分析说了,一连串的社会危机,天灾人祸,让路易十五的支持度,持续走低。咱们刚才提到过,法国刚打输了一场七年战争,战争带来的财政窟窿,又迫使国王下令向各阶层征税摊派,搞得怨声载道,再加上国王平日的人设,就是个人作风有问题,处理政务拖拖拉拉,反而把大把时间用来在皇家猎场里打猎,还豢养了一大批情妇,过着奢侈放荡的生活。这些问题加在一起,就让国王身边的顾问犯愁:如何在短时间内做出点什么立竿见影的政绩给法国老百姓看看,挽回国王的声望呢?正好,热沃当怪兽事件就送上门来了。于是,国王身边的国务秘书圣弗洛朗坦和财政总监拉瓦尔迪宣布,国王为了体恤民情,特批了6000利弗尔的一笔巨款,作为猎杀热沃当怪兽的奖金。
不仅如此,在1765年2月初,财政总监拉瓦尔迪,干脆直接以国王的名义,请出了当时法国大名鼎鼎的野狼猎人丹瓦尔父子,前往热沃当消灭怪兽。根据传说,在老丹瓦尔的狩猎生涯中,消灭的野狼超过1200头,这父子二人的到来,着实让热沃当地区的官员和老百姓,振奋了一阵。
然而,丹瓦尔父子来到热沃当后,却令所有人大失所望,比起捕获怪兽,这两父子更在意的是作威作福,随时随地都要摆出一副“王命在身,奉旨狩猎”的架子;甚至为了不让别人抢走功劳,拒绝和当地官员和军队合作,而参加围猎行动的时候,却是拖拖拉拉,漫不经心,在三月和四月之间,神出鬼没的热沃当怪兽,丝毫没有给丹瓦尔父子一点面子,又继续夺走了十四条人命。最终,在当年7月,一无所获的丹瓦尔父子,灰溜溜地离开了热沃当。
怪兽迟迟不能落网,让整个法国社会上上下下都感到失望和沮丧。普通老百姓,尤其是热沃当地区的居民,迫切地需要看到希望;而法国的统治阶层,从国王到贵族,也想能够有所作为,摆脱自己无能为力的形象;而媒体呢,持续报道怪兽袭击事件已经有一段日子了,他们更需要新的故事和爆点,来维持读者对自己的关注。于是,两个热沃当地方的普通老百姓,借助《阿维尼翁快报》的报道和宣传,一下变成了社会公众人物:一个是年仅12岁的男孩波特费;另一个,是年轻的农妇瓦尔莱。他们都曾遭遇怪兽攻击自己的亲人或邻居,然而两人都临危不惧,奋起反击,不仅从怪兽的嘴里救下了受害者,还迫使怪兽仓皇逃窜。为了奖励这种英勇的行为,国王路易十五下令,由法国王室负担小英雄波特费的教育开支,资助他学习读书写字。后来,波特费还成功考进了军校,受到了国王的接见,并被赐予了贵族身份;而瓦尔莱,则收到了王室给予的一笔奖金。
两位英雄人物的出现,可以说是给法国各阶层日益沮丧的信心,打了一剂强心针。当然,继续寻找一位合格的怪物猎人,才是重中之重。在丹瓦尔父子铩羽而归之后,又来了一位名叫安托万的资深猎人,还顶着国王麾下火枪手亲卫队的荣誉头衔。这个头衔,有点类似咱们传统评书里经常提到的,皇城大内御前侍卫;可以想见,这个人应该是有一身真本领的。
和夸夸其谈,名不副实的丹瓦尔父子不同,安托万是个实干派,非常像今天刑侦题材影视剧里的男一号。首先,他对任务的艰巨性心里有数,热沃当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给猎杀行动增添了难度,所以安托万一到,就开始到处勘察地形,熟悉环境。其次,他拉来了一支庞大的队伍,一共有十四名来自法国宫廷的猎人,还有自带的几条猎犬。另外,安托万非常懂人情世故,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花花轿子众人抬”。他一到热沃当,就致力于和当地官员和贵族搞好关系,毕竟互信才是合作的基础。附近的一位贵族,图尔农伯爵,就被安托万这种诚恳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打动,慷慨支援了一批自己的手下和二十条猎犬。
经过分析,安托万认为,所谓的怪兽,很可能就是一条野狼,而他的耐心和努力,也终于有了回报。9月16日,安托万收到一家修道院的报告,说附近的森林里出现了一条大型野狼。四天后,在修道院附近的森林里,狩猎队在周边地区就位,做好了狙击准备,然后放出了猎犬。随后,一匹体格硕大的野狼就从森林中被赶了出来,安托万果断开枪,正中目标,随后在其他猎人的协助下,结果了它的性命。
由于热沃当怪兽已经为害很久,所以谨慎的安托万并没有急着庆祝胜利,而是把它的尸体抬到了附近的城堡里,征召目击过怪兽的村民,前来对证。所幸的是,好几个证人肯定,这头巨狼,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热沃当怪兽。 随后,在经过防腐处理后,巨狼的尸体被紧急送往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让国王和其他朝廷亲贵鉴赏。在此后的整整六周之内,热沃当地区再也没有出现过猛兽伤人事件,这个事实,也成为这匹巨狼就是热沃当怪兽本尊的有力证据。
而安托万本人,也得到了王室的奖赏,还被允许在自己的家族徽章上加上一匹倒地的巨狼,用来纪念自己建立的不朽功勋。
好了,这本《魔物的诞生》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基本为你讲完了。作者史密斯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笔记资料,为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了1764年到1765年,发生在法国热沃当地区的这起“怪兽连环伤人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把它放置在更大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下,深入分析探讨了它的标志性意义。
从本质上说,人类自诞生以来,就持续被各种恐慌情绪所困扰。这种持续性恐慌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所面对的各种危险:战争、传染病、饥荒、自然灾害等等,每一样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消除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人类一直在寻求对不确定性的解释,以及应对策略,无论是科学技术的进步,还是宗教与迷信的发展,都可以被看作是这种追求的产物。 热沃当怪兽袭击事件发生时,正值法国同时遭遇战争,饥荒与政治动荡的时代,正是法国民众自上而下的恐慌和焦虑,才把一起地方野兽伤人事件,迅速发酵扩大为一起恐怖的灵异事件,并迅速蔓延至全欧洲。在此之后,每当法国中部地区再次发生野狼袭击事件,法国民众就又会顽固地翻出阴谋论:热沃当的怪兽其实并没有在1765年的狩猎中被消灭,而是继续为害人间。
从历史角度回看所谓的热沃当怪兽事件,它可以被看作是18世纪人类文明进程中,诸多矛盾冲突的一个浓缩:包括进步的科学理性与宗教迷信,以及陈旧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启蒙与平等思想之间的冲突。
18世纪下半叶,正是民族主义在欧洲酝酿发酵的年代,而热沃当事件则为法国民族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报纸和媒体的发展,让信息的传播变得便捷,从而让法国社会各阶层在同时关注社会热点事件的同时,逐渐形成了社会共同意识和强大的社会舆论,一种“我们都是法兰西人”的共识逐渐萌芽。而波特费、瓦尔莱两位平民英雄人物的涌现,也反映了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理念在逐渐深入人心,那就是:人人生而平等。在一个进步理性的社会里,一个人可以因为他高尚的行为和品德,而变得受人尊敬,而不是被他的出身门第决定一生。
同时,虽然神出鬼没的怪兽,被证明不过是一条野狼,但这件事引发的持续恐慌,让“热沃当的怪兽”,从此变成了法国乃至欧洲流行文化里的一个传说和特有名词:热沃当的野狼袭击事件发生时距离法国大革命已经不到30年,而酝酿革命的风暴,也已经开始悄然形成。法国的进步思想家,开始用“怪兽”来形容愚昧的大众,和贪婪腐败、专权独断的波旁王朝。而法国大革命爆发后,革命风暴带来的暴力和破坏,又让那些保守派,将革命行动本身,以及它的领袖,从罗伯斯庇尔到拿破仑,都被称为“嗜血的怪兽”。
作者史密斯分析说,18到19世纪,由于科技发展和启蒙思想的推动,人类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来认识、探索我们身处的世界。然而正是在这种探索中,人类一方面对自身的能力有了越来越大的信心,但另一方面,也在与自然世界的接触中,发现了自己的渺小。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怪兽的恐惧和偏爱,正反映了人类本身对于不确定性既恐惧,又执着的矛盾心理。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此外,你还可以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
本书作者史密斯撰写这本书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猎奇,给读者再讲一个耸人听闻的怪物故事,而是试图用“新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剖析“热沃当怪兽事件”的形成与发酵,探讨18世纪后半叶大革命前夕,法国社会正在酝酿中的矛盾与剧变,以及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社会意义。
-
从历史角度回看所谓的热沃当怪兽事件,它可以被看作是18世纪人类文明进程中,诸多矛盾冲突的一个浓缩:包括进步的科学理性与宗教迷信,以及陈旧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启蒙与平等思想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