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盎格鲁 撒克逊人简史》 裴鹏程解读

《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 裴鹏程解读

关于作者

亨丽埃塔·利泽 (Henrietta Leyser)曾任职于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专注于研究英国早期历史、宗教史。后为专职的历史作家,畅销书有《隐士与新修道论:1000~1150年西欧宗教团体研究》,《中世纪女性:450~1500年英格兰女性的社会史》,《比德:比德时代的七国之旅》,《马克泰的克里斯蒂娜的生活》。

关于本书

著名历史学者亨丽埃塔·利泽结合考古学、历史学,综合探讨了英格兰古代历史的所有重要问题,包括罗马人撤离后不列颠各王国的关系、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基督教化、麦西亚的统治、韦塞克斯的崛起、维京人的归来,以及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终结等。

核心内容

1.英格兰的古代历史是怎么被一层层“垒起来”的?

2.使英格兰土地上各种文明融为一体的黏合剂是什么?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解读的书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这本书讲的是,英国这个国家最初是怎么来的。

这段历史,就像是英国版的夏商周,也就是英国的幼年期。不过,英国的这段历史可要比中国的夏商周晚很多,大致对应我们中国的东晋末期到北宋中期,这六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根据一个人幼年时期的各种表现,就能大致判断他长大后的个性特征和未来出路。

所以,了解英国的幼年期,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英国文化,以及后来的历史。比如,英语是世界上词汇量最大的语言。近几年,像“大妈”(dama)、“加油”(add oil)、“关系”(guanxi)这些词被收录进入《牛津英语词典》。连“好久不见”(long time no see)、“人山人海”(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样的中式表达也成为在世界范围流行的英语表达。有人说这是因为英国有殖民的历史,对外来文化包容度高,但是法国、西班牙也有悠久的殖民历史,常用词汇数却远远小于英语。显然,英语词汇那么丰富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有,在英国历史上,国王的权力一直都很有限,大贵族常常会对王权提出挑战,这是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回到英国的幼年期来寻找答案。

这本《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就是介绍这段历史的一本好书。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翔实可信。我们知道,要想做好早期历史研究,一定要借用考古学的力量,而这本书的作者亨丽埃塔·利泽 (Henrietta Leyser)就是一位兼具历史学、考古学综合素养的学者。她早年在牛津大学圣彼得学院工作,主要研究英国早期历史、宗教史。后来,成为专职的历史作家,写出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简史》等优秀的畅销书。

接下来,我们将带着上面提到的问题,从两个维度来看来回顾英国诞生的过程,并进一步探寻英国古代历史的两个特征。首先,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来谈谈,英语的多元特征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英国地方贵族的权力一直都很大?然后,我们在此基础上从文化角度来谈谈,英格兰这个国家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部分,英语的多元特征是怎么来的,以及为什么英国君主的权力一直都是有限的?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追溯英格兰的早期历史。

英国的历史很有特色,有的学者把它比喻成是一个汉堡包,什么意思呢?你想,汉堡包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一层一层摞起来。一口咬下去,你既能尝到表层的面包片,也会尝到中间夹的肉饼、蔬菜,还有散落其中的酱料。它们是不同的食材,但是共同构成了汉堡包这个整体。而英国的历史文化的最大特征,恰恰就是这样的。

在今天英国的土地上,最早生活的人是布利吞人(the Britons),也可以叫作不列颠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相当于中国春秋末期,不列颠人陆续登上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屿,后来这个岛就被称作不列颠岛。他们带来的文明成为不列颠文明系统中最下面的那层。

现在的英国由很多块领土构成,我们现在就只聚焦在最大的那块土地,也就是不列颠岛。不列颠岛的面积并不大,只有20多万平方公里,比我国湖南还小一点,但岛上分化出许多部落。我们都知道,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强大政治做保障,否则就会在残酷的竞争中消失。也就是,不列颠文明要想存续,就需要一个力量把各个部落整合起来,共同对外。但在岛上,并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部落能完成这项任务,几百年下来,不列颠岛仍然维持着分裂局面,就像一幅马赛克拼图。

那这个岛是什么时候走向统一的呢?这项统一工作看来得借助外力完成。

不列颠人在岛上生活五百年后,一群强大的入侵者跨海而来,这就是罗马人。这时罗马的国力正如日中天,罗马人四处开疆拓土。大概在我国的东汉初年,不列颠岛也沦为罗马的一个行省,叫不列颠尼亚。

罗马人很能打,但是架不住不列颠岛上部落太多。最终,罗马人只占领了不列颠岛的中部、南部地区,并没有把势力扩展到整个不列颠岛。罗马人的到来,会给不列颠文明带来什么变化呢?

罗马人不仅把占领区变成罗马帝国版图的一部分,还把先进的罗马文化带到这块偏远的蛮荒之地。这时,英国文明这个汉堡包,又被加上了新的一层。我们今天还能感受到罗马给英国带来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英语,现在英语使用的字母,就是拉丁字母。

不过,罗马人带给英国更深刻的影响,就是把不列颠岛一切两半,岛的中部和南部在形式上被统一起来,这个工作可是不列颠人几百年来都没有做到的。

具体来说,在罗马的统治过程中,不列颠岛逐渐发展成为两个部分,被罗马人占领统治过的中部和南部发展为英格兰,而没有被罗马人征服的北方山区发展为后来的苏格兰。为了守卫已经拿下的不列颠岛中部和南部,罗马人修筑了两座长城,用来防御岛上的北方居民。如果你去英国旅游的话,现在还能看到长城的遗迹。

虽然英格兰和苏格兰相邻,双方常有战争冲突或者其他形式的交流,但从罗马征服这时起,就在一点点分道扬镳,比如苏格兰山区的语言是苏格兰盖尔语,你不用关注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你只需要知道它和岛上的早期语言更接近就可以了。而英格兰接下来还要接受一次次文明的洗礼,语言也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

这一点很好理解,苏格兰的地形以山地为主,而英格兰以平原为主,外敌到来,英格兰更容易受到侵略,本土人就会躲去北方山区避难。久而久之,苏格兰保留的古代文化特征更多一些,而英格兰就会成为我们前面说的那种汉堡包的样子。

以语言为代表,长期的历史发展会使不列颠岛南北的文明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隔阂。所以,我们现在经常听到苏格兰独立声音,其实是有很深历史原因的。

在接下来的叙述,我们将进一步聚焦在不列颠岛的中部和南部,也就是英格兰地区。

前面提到,英格兰地区,由于罗马人占领,在形式上被统一起来了。那什么是形式上的统一呢?

罗马人占领英格兰后,并没有留下足够的守军,而且,留下的这些守军也主要是守在长城沿线,防止北方人南下。那罗马人怎么统治英格兰呢?罗马人主要采用的是本土藩王统治,也就是通过当地的部落首领来管理各自的土地和人民。这些本土藩王只需要承认罗马人的从属地位,但实际的统治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英格兰仍然是一盘散沙,本质上并没有融为一体。

显然这样的统治不能维持多长时间。大概三百多年后,罗马帝国逐渐衰落,帝国中心遭到北方蛮族的冲击,罗马守军纷纷从不列颠岛撤离,或者是营救首都,或者是趁火打劫。不管怎样,到5世纪初,也就是我国南北朝的时候,英国作为罗马帝国行省的历史结束了。

罗马人留在不列颠,还能帮着英格兰防着北方人,岛上不至于乱了套。但是现在罗马人离开了,北部人立刻南下侵略。不列颠先向罗马中央呼救,但是罗马自顾不暇,不列颠人只好找邻居来帮忙。结果,这些邻居发现,不列颠资源富饶,但那里的人却懒散松懈,于是拉帮结派,一伙一伙都赶来了。最主要的就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其中盎格鲁人占据了英格兰的北部,而撒克逊人占据了英格兰的南部。不列颠人只好退守到北部和西部的山区,也就是今天的苏格兰和威尔士等地。

自此英格兰文明迎来了第三次叠加,这就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我们沿用至今的英格兰这个词,就源自盎格鲁人的名称,它的意思是“盎格鲁人的土地”。你听England和Anglo这两个单词的读音是不是很像。这个名称一直用到现在,盎格鲁人对于英格兰文明的深刻影响可见一斑。那这批新的入侵者给英格兰带来什么改变呢?

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给英格兰最重要的礼物,是建立了许多小王国。你或许会问,建立小王国对于统一英格兰有什么意义呢?

在那个时候,王权的建立,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国王代表着专制独裁、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但相比较于当时的部落首领制度,君主制显然是一种更先进的制度,它可以更高效地动员社会资源,在一定区域内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自然有助于社会的整合。虽然,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建立的王国,不止一个,但相当于是把一些更小的部落进行了提前收编,然后组合成更大的模块,这些模块再进行新一轮博弈,冲击英格兰的权力巅峰。所以,直到现在,英格兰统一这个话题,才算正式谈起。英格兰的历史,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正式开始的。

这段历史可以类比我国的春秋战国,春秋时期中原大地的诸侯国有很多,除了春秋五霸还有很多你说不上名字的割据势力,但在战国的时候,主要的角逐力量就变成更强大的战国七雄了。

大概相当于我国的唐朝初年,英格兰土地上也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七个王国此消彼长,互相角力,这就是著名的英格兰七国时代,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的七国格局,就取材于这段历史。

这段历史非常精彩,对比情况相似的战国七雄来看会更有意思。战国初年,魏国通过变法最先崛起,不过魏国的地缘环境并不好,东西南北分别有齐国、秦国、韩国和赵国环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战之地,所以魏国始终得花很大的精力防卫国土边境,强大没多久就衰落了。

在英格兰的七国中,位于中间的是麦西亚王国。麦西亚一度将要吞并整个英格兰,不过,由于四面环绕着各个强权,有时候还有岛外势力的干涉,麦西亚最终衰落。

那最后哪个国家完成统一工作的呢?战国末期,统一工作是由位于西边的秦国完成的。而在英格兰,这个工作同样也是处在西边的韦塞克斯王国完成的。

当然,由于客观的社会环境、历史发展水平,英国的七国争霸和中国的战国七雄的可比性并不大。但单从地缘上讲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边缘地区在争霸战争中会具有相对优势,那就是不太容易陷入多线作战的境地。国力弱的时候可以偏安一隅积蓄力量,国力强的时候就可以铆足了劲,专心致志朝一个方向打。

那提到战国,你或许会说,战国时期的力量博弈,其实不止有七国,还有北方的多个游牧民族。对于英格兰呢,同样如此。英格兰遭受的外部干扰,就是维京人。

你可能对维京人有所了解,维京人是一群北欧的商人和海盗,他们从8世纪到11世纪,长期影响着欧洲的历史,特别是英格兰的历史。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一个道理,当一个地区小国林立的话,就容易遭到更强大的外来文明的冲击。由于不列颠岛距离维京人很近,而且长期处于小国割据的状态,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所以,每次维京人到来,都会给英格兰带来很大麻烦。后来,维京人甚至在英格兰的东部,直接占领了面积近一半的土地。

位于不列颠岛西南角的韦塞克斯,受到冲击比较小,借着这个机会,韦塞克斯王国不断吞并周边的土地,即使一些土地没法直接吞并,韦塞克斯王国也成为这些王国的宗主国。到时机成熟时,韦塞克斯国王与维京人展开大战,最终双方划地而治,在不列颠岛上大致划一条从西北向东南的线,东北一侧属于维京人,西南一侧属于韦塞克斯王国。

但韦塞克斯王国显然不满足于这些,它还在不断聚集力量,到了10世纪,韦塞克斯王国首先灭掉六国,然后逐渐夺回被维京人占领的土地。韦塞克斯国王成为“英格兰人的国王”。

不过,韦塞克斯王国这时并没有拿出高超的社会整合手段,在英格兰内部,仍然有许多的消化不掉的割据势力。特别是原来的那些小王国,他们虽然尊称韦塞克斯国王是英格兰人的国王,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仍然说一不二。所以,面对外来的力量,英格兰国王并不能动员起足够的力量自我防御。11世纪初,英格兰再次落入维京人之手。

维京人对于英格兰大片土地的长期占领,也使维京文化融入了英格兰文化中,汉堡包又叠了一层。需要请你注意,维京人对于英格兰来说,可不像当初罗马人,晃晃就走了。由于维京人是一个海上商业民族,所以他们四处开花,走到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融入当地。到后来,维京人的部分文化已经成为英格兰文化的一部分。举个例子,今天英语中的星期的名称,就来自于维京神话,比如周四(Thursday)的叫法,源自维京神话中的雷神索尔(Thor),周三(Wednesday)源自战神沃登(Woden)。

除了这些具体的文化印记以外,维京人对英格兰还有一次极其深刻的影响,那就是1066年的诺曼征服。

10世纪的时候,维京人的一支进入今天的法国北部,法国本土人把这群人叫做“诺曼人”也就是“北方人”的意思。这群人在法国北部定居,充分沾染了法国文化,一个多世纪后,他们跨过英吉利海峡入侵英格兰,颠覆了韦塞克斯王朝,建立了诺曼王朝,开启了法国对于英格兰长达数百年的深刻影响。关于这段历史,欢迎你去听另一本听书《诺曼人征服英格兰史》。

回过头来看,这一部分最初提到的两个问题就可以回答了。英语的丰富性,源自英国的多元文化,而英国文化的就像是一个汉堡包,最底层的是不列颠人的文化,其次是罗马文化,第三层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文化,最表层是维京人以及随后的诺曼人带来的文化。

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小王国互相争霸,其中的韦塞克斯脱颖而出,率先完成了英格兰版图的统一,但并没有建立对地方的有效管理,所以统治并不稳固。请你想象一下,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加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英格兰的最终形成还需要一个黏合剂,那这个黏合剂是什么?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英格兰形成中最重要一个精神力量——基督教。

基督教发挥的第一个作用,是促进了英格兰文化的统一。英格兰的古代史,正是一个基督教不断传入,并本土化的历史。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就通过基督教传入英格兰的故事来了解一下。早在罗马人统治不列颠的时候,基督教就传入了,这个很好理解,因为这是罗马人的宗教。不过呢,对于本土的不列颠人来说,基督教分明就是个外来宗教,所以本土人并不接受。随着罗马人撤出不列颠岛,基督教的影响力迅速下降。特别是,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乘虚而入,他们把自己的原始多神宗教带到不列颠。由于征战不断,大家都愿意去信奉雷神索尔、战神沃登之类的,觉得他们能给作战带来好运气。

不过,在征战的过程中,英格兰很多有雄心有远见的国王认识到了,原始的多神信仰,大多都是部落保护神,你信仰雷神,我信仰战神,要想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还需要一个更高水平的思想体系。目的不仅是巩固内部统治,同时也借这个机会可以标榜自己在英格兰的正统性、合法性,为参加争霸提供舆论武器。而在当时,显然只有体系完备的基督教符合这样的要求。

这时,罗马教会也在动这个念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叫格列高利。据说,有一天他在罗马城中的奴隶市场上见到几位长相俊秀的小男孩儿,这些小男孩儿正在被当作奴隶出售。经过询问,他得知,这些小男孩儿来自不列颠,他们是异教徒。当时格列高利心生感叹:“他们有天使的脸庞,在天堂里,这样的人应该是天使的子孙吧。”于是,格列高利萌生了向不列颠传教的念头。很多年后,虔诚的格列高利被选任为教皇,他想起当年的宏愿,于是派出使徒去不列颠传教,并且鼓励法兰西等地的教会也派出传教士,把福音带到北方的不列颠。

当然,实际的传教过程会有很多波折,比如一些王国固守传统宗教,由于基督教教派众多,不同派别之间还会有论战,甚至大动干戈等等。但在罗马教会的支持下,传教士的努力下,以及英格兰各个王国对利益的追逐下,最终英格兰也成为“世界基督教大家庭”的一个部分。

在7世纪的时候,英格兰土地上已经出现精细划分的多个主教区,基督教已经基本覆盖了整个英格兰,英格兰人的出生、成年、结婚和死亡都有教会参与。英国各地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基督教修道院,进入修道院的不仅有国王、贵族,还有普通的农民。除此以外,修道院还成为英格兰的教育中心、学术中心。英格兰学术和艺术繁荣都是在修道院里生根发芽的。

文化的趋同,自然而然会促进英格兰人彼此的认同感,基督教的第二个作用就出现了,促进了政治的统一。

前面提到了,基督教能够传入英格兰,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有见识的国王认识到了体系完备的基督教能够提供更有说服力的舆论武器,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提供合理性。也就是说,我是上帝的子民,我在为他而战。

最初,麦西亚的崛起就是因为国王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后来,韦塞克斯统一英格兰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选择了基督教。韦塞克斯统一英格兰事业中最重要的一个国王是阿尔弗雷德大帝,他声称自己从小就被上帝拣选,年仅四岁的时候就被派去罗马觐见主教。他在执政后,将大量教会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比如《教牧关怀》《圣咏集》等等,而且出资编纂《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对于修史这件事,我们中国人肯定很有感觉,为前朝修史,就是一种标榜正统的行为。而当时有文化,能够参与编修的人,都是教会人员,所以基督教始终都参与了这个过程。

你是否还记得维京人,这个英格兰最主要的敌人。维京人曾占据了英格兰东部大片土地,要想完成英格兰的统一,必然要把分割出去的土地拿回来。英格兰人虽然无法在武力上战胜他们,但基督教却成为一种重要武器。他们通过外交、联姻等手段,使维京人也逐渐皈依了基督教。所以,严格来说,并不是英格兰人赶跑了维京人,而是逐渐把这些已经定居的外来者,吸纳进来。他们在共同的地域,有共同的信仰,就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群体。

你看,基督教的黏合剂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列颠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共同生活在不列颠,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基督教的传入,就为这些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确立了一种共同的宗教信仰,在此基础上,各个民族日渐融合为具有共同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整体。

另一方面,英格兰在版图统一之前,观念上就已经完成了,并获得了“国际认可”。教皇格列高利早已把英格兰当作一个整体,传教士到达英格兰后,被授予“不列颠主教”之职。他们通过传教、建立教会等活动,将这种统一的观念散布于全英格兰,单一王国的观念由此而孕育生成。版图统一,就只是时间的事情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基督教作为黏合剂,在整合英格兰版图方面的作用。如果我们放在更大的维度来看,基督教还有第三个作用,那就是把英格兰拉入欧洲主体的文明的版图,并为英国在近代的崛起提供了精神动力。

我们现在提到英国,我们肯定会把它和法国、德国、意大利放在一起讲。你肯定不会把英国和挪威、瑞典、冰岛、丹麦放在一起。但是,英国作为经常被维京人光顾的海外孤岛,原本是属于北欧文化圈的。那为什么英国会成为西欧国家的一员呢?

这就是因为基督教的作用。我们知道,基督教仪式离不开“圣餐”,也就是葡萄酒加面包。分别代表耶稣的血液和肉体,另外还会用到橄榄油等物品。但这些东西,不列颠群岛不产的。所以,加入基督教的英格兰,为了维持正常的礼拜活动,就得跟欧洲大陆保持着密切联系。而这里的欧洲大陆主要是指什么地方呢?主要就是法国、意大利等地,也就是西欧文化圈。

而北欧在地理上距离罗马比较远,长期都是化外之地,到10世纪,基督教才逐渐传入。这时,英格兰全境普及基督教已经有三百多年了。后来,法国的诺曼人征服英格兰,英格兰自然更加紧密地与法国,与西欧联系起来。

在中世纪,英国人不远万里参加了基督教世界对伊斯兰世界的圣战,也就是“十字军东征”。到近代,随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英国人也有样学样地打着“传播上帝福音”的旗号,加入海上探险的队伍。基督教成为未来大英帝国建立的一颗种子。

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了英格兰古代历史的两个特点,第一个是不同文明的反复叠加,英国历史至少包含不列颠人、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维京人和诺曼人等四到五次文明的叠加,它们共同塑造了英国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而英格兰古代历史的第二个特点,是基督教在英格兰历史进步中的黏合剂作用。基督教促进了英格兰的文化统一,为之后的政治统一提供了可能。英格兰也因此成为西欧俱乐部的一员,更深地参与到欧洲主体历史及未来的世界历史当中。

撰稿、讲述:裴鹏程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划重点

英格兰古代历史的两个特点:

1.文明的反复叠加,英国历史至少包含不列颠人、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维京人和诺曼人等四到五次文明的叠加,它们共同塑造了英国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2.基督教在英格兰历史进步中的黏合剂作用。基督教促进了英格兰的文化统一,为之后的政治统一提供了可能。英格兰也因此成为西欧俱乐部的一员,更深地参与到欧洲主体历史及未来的世界历史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