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秦曦解读
《特斯拉》| 秦曦解读
关于作者
伯纳德·卡尔森,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工程与社会系教授兼系主任,历史系双聘教授。著有《作为社会过程的创新:伊莱休·汤姆孙与通用电气的崛起》,并编有七卷本的《世界史中的技术》。
关于本书
作者在大量特斯拉的手稿资料、专利证词、公开文章的基础上编写了这本传记,揭开了传奇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的神秘面纱。特斯拉独创的“理念主义发明法”让他能够做出突破性的发明。当他能够把发明转化成社会需要的产品的时候,一名划时代的发明家诞生了。但是后来,特斯拉做不好这两点,也导致了他的失败。
核心内容
特斯拉的成功离不开他的“理念主义发明法”和把“发明”变为“产品”的诀窍。“理念主义发明法”,就是先用想象力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形成发明的理念,找到发明原理。他的特点就是在头脑中做实验,可以大胆假设,降低试错成本。“发明”变成“产品”的过程,就是让发明变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并且实现成功推广。特斯拉具备 “制造幻象”的卓越推广能力,但是发明是否符合当前社会需要,是成为产品的关键。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本期音频解读的这本书叫《特斯拉》。你一定想到了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电动车,但你可能不知道,马斯克给自己的公司命名为“特斯拉”,就是为了向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活跃在100多年前的发明家致敬。这位发明家的名字叫尼古拉·特斯拉,本书就是他的传记。通过本期的解读,你能了解到特斯拉是怎么成为一名划时代的发明家的。
为什么说特斯拉是划时代的发明家呢?作为一个发明家,特斯拉一生大约有好几百项发明专利。他的发明,改写了美国经济,也影响了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就拿特斯拉最出名的发明,交流电动机来说,它第一次实现了电力的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分配。在特斯拉之前,电力能够传送的距离很有限,人们用电主要是为了照明。而特斯拉的发明让电力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实现高效传输。从那之后,电力才成为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能源,这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是革命性的。再比如,他在无线电方面的创新想法,让他成为收音机、电视机、电话,甚至智能手机的奠基人。这本书的副标题是“电气时代的开创者”,特斯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但特斯拉又是一个特别的开创者,他的人生刚好经历了“受人追捧”和“落魄潦倒”两个极端。他人生的后30年,再也没有做出任何有开创性的突破,还经常因为欠钱而被告上法庭。这位天才发明家,是怎么做出了那么多伟大的发明,又做错了哪些事,才落得最后的落魄下场呢?市场上关于特斯拉的传记有不少,但是这些传记几乎是一边倒的褒奖。这些书或者是浓墨重彩地描述他古怪的个性,或者执迷于渲染不知真假的神秘故事。很少有书能回到本质,也就是特斯拉的发明过程上来,客观分析他作为一个发明家是如何成功,后来又是如何失败的。而挖掘特斯拉的发明经验,正是这本传记独特的地方。
这本传记的作者伯纳德·卡尔森是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工程与社会系教授,同时也是历史系教授。可以说他拥有双重的专业视角。他既能从技术发明的角度,清晰地告诉我们,特斯拉是怎么做出伟大发明的,还能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角度出发,分析发明家需要如何跟社会互动,才能把他的发明变成现实。
这期音频,我分三部分来剖析一下,特斯拉是怎么成为一名划时代的发明家的。第一,特斯拉到底是怎么做出发明的,他独特的“理念主义”发明法是怎么回事?第二,特斯拉怎么把一件“发明”,变成一个“产品”?最后我们会分析,曾经给特斯拉带来成功的这些因素,是如何导致他失败的。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内容,特斯拉的“理念主义”发明法。
理念主义是特斯拉的独创,跟任何时代的任何发明家使用的方法都不一样。什么叫理念主义发明法?就是靠在头脑中想象,不断迭代自己的想象,找到发明背后的原理。你可能会说,这方法靠谱吗?一般的发明家,那都是在实验室里认认真真搞研究的。比如,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他在实际做出发明之前,其实并没有想清楚发明的原理。他是在实验室里反复做实验,尝试看什么行得通,什么行不通。如果行不通,那就继续试错,总会成功。我们从小就听过那个故事,说爱迪生改良煤气灯,就是在试了1600多种材料之后,才终于找到钨丝这种合适的材料,做出了耐用的电灯。
但这种靠反复做实验创造发明的方法,特斯拉特别看不上。他觉得那样效率特别低,而且很难做出了不起的发明。那特斯拉是怎么做的?他先在头脑中实验,直到他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特别厉害的想法,才会去在实际中实践它。如果找不到足够厉害的想法,他宁可不去实践。人家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而特斯拉就在大脑里做实验。这个过程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我们看看他到底是怎么做的。
就拿特斯拉发明交流电动机来举例吧。首先我们要知道,电流有两种形态,直流电和交流电。发电机发出来的电都是交流电,但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认为直流电更加稳定,所以人们会用直流电动机,把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再使用。但直流电动机运作起来经常产生很大的电火花,很不安全。那有问题就解决问题呗,所以一般的发明家想的都是,怎么改良相关的部件,来减少电火花的出现。但特斯拉就不一样,他希望回到直流电动机的运作原理上来,从这个运作原理上思考电火花产生的根源,然后从源头上直接消除电火花。
那直流电动机的原理是什么呢?特斯拉开始了他大脑里的想象:电流是怎么从直流电动机一边的导线进去,再从另一边的导线出来?中间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他意识到,既然电流从交流电转化成直流电的过程会产生电火花,那如果去掉这个转化过程,岂不就彻底解决电火花的问题了?顺着这个思路,特斯拉开始思考一个不用进行电流转化,能够直接传输交流电的电动机,也就是后来改变世界的“交流电动机”。
其实关于特斯拉的思考方式,可以用一个来自物理学和哲学的概念来概括,叫“第一性原理”。什么意思呢?埃隆·马斯克曾经有过一个解释,他说要回归事物的本质来思考问题,不要因为别人做了什么我们也去做。和别人比较,只能做出细小的迭代,做不出颠覆式的创新。不知道马斯克的这个思考方式,是不是受到了特斯拉的启发。特斯拉的发明不是要改良出一个更好的直流电动机,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交流电动机。正是回到事物本质的思考方式,才让特斯拉能创造革命性的发明想法。他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和别人不一样的发明高度上。
既然特斯拉有了发明交流电动机的想法,那他又是怎么在大脑中推演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的呢?他接下来再继续想,如果有一个交流电动机,它的电流应该是怎么运转的。后来他想到,只要有一个旋转磁场,就能让这个电动机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有轨电车之类的大型设备了。他在想象这个运转过程的时候,还会同时把交流电动机运转的整个设备环境,也一起想象出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的画面。当他可以在头脑中跑通整个交流电系统,就说明他已经基本完成了这场头脑实验,找到了交流电动机的原理。
不知道你的感觉是不是和我一样,我看到这场头脑实验的时候,觉得这太复杂了,根本想象不出来。但是对特斯拉而言,每一个画面都特别真实,他从小就培养出了非常发达的想象能力。他能够在想象中,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操作这些机器。
理念主义发明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试错和改进想法的速度非常快,成本很低。因为头脑中的时间、空间、材料都可以任意调整,所以实验的运行和改善速度都非常快。同时因为不需要任何实体设备,发明家的注意力就不会被各种设备的细节和缺陷给带跑,而能够始终聚焦在寻找发明背后的原理上。当然,你也不要以为这样在头脑中做的实验就很简单。从特斯拉开始想象发明交流电动机,到他在想象中不断调试各种机器,最后到他推演出背后的原理,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部分,特斯拉到底是怎么做出发明的?那就是理念主义发明法。特斯拉拥有想象力超乎常人的大脑,只有在脑子里跑通了整个实验,他才会去实践。当特斯拉带着头脑中的产品蓝图,真正到实验室制作交流电动机时,就好像带着地图去寻找宝藏,不用走弯路,直奔目标而去。
但是想做出改变世界的发明,光知道原理可不行。我们刚刚说,在那个时候,是有直流电动机的,那人们是为什么一定要把直流电动机都换成交流电动机呢?交流电动机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到了我们要说的第二部分,特斯拉怎么把一个“发明”变成一个“产品”?
“发明”和“产品”有个特别大的区别,就是人们到底需不需要。只有社会需要的东西,才会有人想要大规模地生产。只有变成产品的发明,才能改变世界,成为成功的发明。就比如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动机,之所以能成为“改写美国经济史的伟大发明”,就是因为它满足了当时社会发展对“廉价电力”的需求。
当时美国社会的用电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当时用的是比较贵的直流电,人们都期待能用上更便宜的电。如果电能够变得更便宜,那么偏远地区的人们夜晚也能用上电灯,城市里的大型工厂和有轨电车也能大幅降低成本。
为什么直流电比较贵呢?因为直流电不能进行远距离传输。这就意味着,一个电站的电力只能服务周围有限的范围。但是修建一个电站可不便宜。所以使用直流电,整个配套设施的成本太高,电价也就降不下来。但是交流电在传输过程中电能的损耗比较小,就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有了交流电系统,人们只要建立一个大型发电站集中发电,然后把这些电输送到需要它们的地方就行了。整个电力系统的成本会降低不少,电价就便宜了。
既然交流电便宜,那人们为什么不用呢?其实当时,在交流电的生产、输送、使用的三个环节中,生产和输送已经不是问题了,就差“使用”这个环节的突破,交流电系统就可以完成闭环,正式大规模地铺开使用了。而特斯拉发明的交流电动机,解决的正是最后这关键的一步。
这么看起来,整个社会都非常需要交流电动机,前景非常广阔。但是特斯拉会遇到的困难也很明显,那就是,当时人们根本不知道会有“交流电动机”这么个东西。就好像乔布斯在发布苹果手机之前,人们不知道手机居然还可以是这样的。那怎么才能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呢?
用本书作者的话来说,这需要特斯拉“制造幻象”的能力。这里的幻象,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宣传手段,他需要投资人的赞助。搞发明研究,没有一定的财力支持是不行的。特斯拉找到了发明原理之后,距离实际制造出发明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但是当一个发明还只是一个理念的时候,没人知道这个发明的意义,也就没人买账。怎么影响投资人的选择就成了一个发明家成功的关键。特斯拉就是掌握了制造幻象的技能,他成功给自己的想法镀上了一层金灿灿的外衣,激起了投资人的兴趣。
我们继续拿交流电动机的发明举例。要想发明交流电动机,“旋转磁场”是关键。特斯拉第一次把“旋转磁场”的理念讲给投资人时,投资人完全不能理解:不就是个磁场吗,为什么值得投资?特斯拉察觉到两位投资人的疑虑之后,他制造了一个重要幻象:哥伦布蛋。
哥伦布蛋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他在发现了新大陆后,需要募集更多的资金去做进一步的掘金。所以他回到西班牙后,想拉点投资。当时在西班牙女王的一场宴会上,有人嘲笑哥伦布,说,新大陆本来就在那里,你哥伦布只不过是碰巧发现了而已。哥伦布并没有反驳,只是给了他们一个鸡蛋,问他们能不能把鸡蛋在桌面上竖起来放着。当时现场没人能把鸡蛋竖起来,而哥伦布就做了一件事,就让鸡蛋竖起来了。他轻轻地敲破鸡蛋的一头。哥伦布用这个方式告诉所有人,每个人都知道敲破鸡蛋壳就能竖起来,但是人在固有的思维方式里,就是想不到。女王伊莎贝拉被哥伦布的智慧打动了,于是典当了自己的珠宝赞助哥伦布的船队。
特斯拉打动投资人的方式,跟制造“哥伦布蛋”非常像,不过他用的方式更高级。他对投资人说,我可以不打破鸡蛋壳,就让鸡蛋竖起来,如果我能比哥伦布更胜一筹,你愿不愿意给我投资啊?他的投资人也很幽默,回答说,我虽然没有珠宝可以典当,但是我的鹿皮钱包里还有几枚硬币可以赞助。投资人表态之后,特斯拉把一个鸡蛋镀了一层铜,放在桌上,在桌子下方准备了一个旋转磁场。当鸡蛋真的竖起来,而且在桌面上开始自己旋转的时候,投资人目瞪口呆,以为自己看到了魔术。特斯拉赶紧解释说,这都是旋转磁场的功劳。这个演示深深地打动了投资人,他们开始耐心听特斯拉的所有发明想法,终于意识到,特斯拉的发明如果成功了,会带来多大价值。
回顾整个演示过程,特斯拉只不过用哥伦布的故事,引诱投资人把自己的投资想象成了当时哥伦布发现的新大陆。如果投资人支持了他进一步的实验,也能够像西班牙女王一样获得巨大的回报。从那时候起,特斯拉开始明白:发明家需要具备制造幻象的能力,只有成功吸引别人的目光,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很快,在两位投资人的帮助下,特斯拉开始制造自己的第二个幻象。他把自己包装成了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原来的特斯拉,只不过是一个来自偏远地区的年轻电气技师,人们很难相信他能做出多么有前景的发明。而包装后的特斯拉,俨然成了全美著名的电气工程师。他们是怎么包装特斯拉的呢?首先,他们想办法让美国电气行业公认的专家,认可了特斯拉的发明想法,而且公开赞许特斯拉的成就。又举办了“特斯拉专利发布会”,邀请多家著名周刊的编辑参观实验室。一时间,几大主流媒体,都报道了特斯拉的发明。这场“造星活动”的高潮,是特斯拉在美国电气协会上的一次演讲。美国电气协会相当于行业最权威的机构,他的演讲抓住了整个电气行业的注意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所有主要的工程期刊都转载了他的演讲。
就这样,在短短2个多月的时间里,特斯拉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了一个著名的电气工程师。接下来,他们再去找电气制造商销售专利的时候就容易得多了。毕竟在大多数人的想象中,一个著名的电气工程师的发明,总是更值得信赖嘛。
回顾这个造星的过程,特斯拉的伟大发明是起点,专家的背书是关键。这个幻象,终于让他成功获得了和电气制造商谈判的筹码。
当时的电气制造商,都看到了特斯拉发明的巨大潜力。最后,美国著名的电工设备制造企业,西屋公司,用高价购买了特斯拉的发明专利。几年之后,西屋公司就获得了举世闻名的尼亚加拉水电站的合同。后来尼亚加拉水电站的交流电系统,不仅实现了对一个城市的供电,甚至实现了对整个纽约州的供电。这是之前直流电系统完全无法想象的。尼亚加拉水电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证明了交流电的实用价值。从此,交流电系统渐渐取代直流电系统,成为全世界电力分配的标准。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内容,特斯拉怎么把一个“发明”变成一个“产品”?有人需要,并且也成功推广的发明,才能叫产品。特斯拉制造幻象的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商业推广方式。特斯拉正是做到了这一点,才让他和他的发明迅速走红。从此特斯拉很倚重这种制造幻象的能力。每当自己找到了新的发明理念,他就会制造哥伦布蛋一样的魔法实验,并且运用媒体的舆论为自己的推广造势。
这样看起来,特斯拉应该对怎么推广发明的流程非常熟悉了。那为什么后来他还会变得非常落魄呢?为什么神话没有再继续呢?接下来,我们来看最后一部分,曾经造就特斯拉成功的因素如何导致了他的失败。
理念发明法,应该是特斯拉引以为傲的发明方法了,但它也是导致特斯拉神话不再继续的原因。我们知道,特斯拉的理念主义发明法都是在头脑中做实验。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发明家可以大胆想象,不拘泥于外在条件。但理念终归是理念,想要把理念变成现实,还需要把发明变成可用的产品。特斯拉在后来的无线电力的发明中,始终没有把头脑中的实验,转化成现实中的产品。
特斯拉为什么会成为“行动上的矮子”?因为他太痴迷于理念,太追求完美,看不到现实的路径。比如在无线电力的发明中,特斯拉也找到了发明背后的理念:电磁谐振。谐振,是物理上说的“简谐振动”。这个概念解释起来比较复杂,不过不影响理解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内容。靠着这个理念,特斯拉一心想实现的是,让电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无线传输,这是个非常超前的伟大构想。超前到想要实现它,需要配合开发一整套的系统,包括超大功率的发射器,复杂的接收器等等。只有系统中的每个配套设施,都落地成为产品,特斯拉才能最终实现电磁谐振的理念,制造出无线电力设备,让它成为可以投入生产的产品。但是,特斯拉就一直痴迷于这个系统最完美的呈现,在头脑中把这个系统越想越大,但却始终没有做出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成果。
其实话说回来,在特斯拉发明交流电动机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只不过他当时很走运,遇到的那位投资人非常有眼光,指导他,给发明申请了专利,做成了产品,赚到了钱。也就是说,当特斯拉太沉迷于头脑中的理念时,需要有一个人拽他一把,把他从想象世界拉回现实。我们现在回头来看,如果特斯拉后期的投资人,也能帮助他把构想落实到一个实用的产品上。比如把发射器或者接收器做成一个单独的产品,先赚到钱,再把系统中的其他构想逐一落地变成产品。这样投资有了回报,就可以一步步把最终构想变成现实,也许特斯拉会再一次获得巨大的成功。遗憾的是,那个能拽他一把的投资人,在特斯拉想象无线电系统时,已经去世了。
俗话说祸不单行。在特斯拉人生的后三十年里,不只被理念发明法拖了后腿,连制造幻象的能力都用不好了。在无线电力中,特斯拉没造出一个实际的产品。但他却花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制造夺人眼球的实验,还在大众媒体上做了很多夸张的预言。这虽然让他一开始快速抓住了投资人的注意力,获得了丰厚的投资,但当他无法按约定的时间拿出实际的发明成果时,就算他依然不断制造迷人的幻象,投资人还是放弃了他。就连曾经给他做过背书的行业专家们,也都不再看好他,认为他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于是,特斯拉在众人眼中不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电气工程师,反而变成了一个行业小丑。
没有了资金支持的特斯拉,更加无法完成他庞大的新系统。最后特斯拉负债累累,甚至他用来做实验的铁塔,也被人拆了当作废铁卖掉抵债。你看,制造幻象的能力要想发挥作用,还必须有实际的发明作为基础。
不过我们回头来看,其实特斯拉用不好制造幻象的能力,还因为他忘记了一个成功产品的,最基本的底层逻辑。那就是,这个东西,大家到底需不需要。在无线电力的发明中,特斯拉希望可以取消电线,利用大地作为导体,把电力传输到地球上任意一个地方。在当时,可能任何一个人听到这个想法,都会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别说它能不能实现,就说当时的社会需求,并不需要什么无线电力。
在1900年的美国,电气工业已经建立起价值千万美元的行业规模,人们正在为有线电力的应用而欢欣鼓舞,整个行业的巨大潜力还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这时,要让投资人放弃有线电力,选择投资巨大却又看不清未来的无线电力,显然是很困难的。特斯拉的想法,太超前了。
直到100多年之后,人们才看到了无线电力的价值。2014年,美国麻省理工的科学家公布了一个发明,他们用无线电力传输技术,隔空点亮了一个灯泡。这个发明被《时代》周刊评为了“2014年年度最佳发明”。要知道,一百多年前的特斯拉,也曾经做过同样的实验,只不过,那时没人相信特斯拉能成功。
也可以说,特斯拉关于无线电力的想法,超前于当时社会的需求。社会认识不到一项发明的价值,也就不会给予它成功的土壤。这成了特斯拉一生的遗憾。
好,对《特斯拉》这本书的解读就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重点内容。
第一,我们讲了特斯拉独特的理念主义发明法。理念主义发明法就是先用想象力探索事物背后的规律,形成发明的理念,找到发明原理,他的特点就是在头脑中做实验,可以大胆假设,降低试错成本。
第二,我们讲了特斯拉制造幻象的能力。好的发明不会自动传播。受益于第一次给投资人演示“哥伦布蛋”的成功,和媒体宣传的成功,特斯拉从此非常倚重这种推广发明的方式,用它来吸引投资人注意,获得投资。
第三,我们讲了带来特斯拉成功的这两点,在没有做到的时候,如何带来了他的失败。
最后,我还想说一点个人思考。从特斯拉的成功和失败中,我们看到,能做成产品的发明,必须响应社会的需求。一旦发明超过了时代的需求和认知,就难以获得真正的落实和推广,无法发挥价值。可是发明家只有不被现实拘泥,才能想出伟大的发明。根据第一性原理想出的发明,远超时代需求的可能性也许非常大。那发明家到底应该怎么平衡这些因素呢?怎么让自己在仰望星空的时候还能够脚踏实地?相信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像特斯拉一样的探索精神永远不会失落。
撰稿:秦曦 脑图:刘艳 转述:徐惟杰
划重点
1.特斯拉的发明不是要改良出一个更好的直流电动机,而是从没有过的交流电动机。正是回到事物本质的思考方式,才让他能创造革命性的发明想法。
2.只有社会需要的东西,才会有人想要大规模地生产。只有变成产品的发明,才能改变世界,成为成功的发明。
3.发明家需要具备制造幻象的能力,只有成功吸引别人的目光,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