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明十五讲》 于姝婧解读
《欧洲文明十五讲》| 于姝婧解读
关于作者
陈乐民,欧洲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学会原会长。他首倡了“欧洲学”这个观念,是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把欧洲问题当作一门学科来研究的人。在这半个多世纪中,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欧美各地,参加大量的国际会议,进行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
关于本书
《欧洲文明十五讲》是将陈乐民在北大教授欧洲文明历史课的讲稿集结而成的。在内容上,作者介绍了各个时期下的欧洲文明,并且更是把重心放到了欧洲文明的交替传承上,试图勾勒出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展脉络。不仅如此,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欧洲文明提出了很多新颖独到的观点。整体来看,《欧洲文明十五讲》是一本非常容易理解,但又包含了整个欧洲文明发展脉络的欧洲历史书。
核心内容
本文主要讲述了四部分,分别是欧洲的古典时期、中世纪、近代和当代,阐述了欧洲文明在这四个时期中不同的发展状态。
你好,欢迎你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欧洲文明十五讲》。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5万字。我会用大约27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精髓:欧洲是如何从上古时代,一步步发展成了现在的欧洲文明。
说到欧洲文明,你的脑海中可能会想到像伊索寓言、希腊神话、基督教、文艺复兴等等这些关键词。不过,这种认识往往都是断裂式的。对于某些文明可能还比较了解,但要是说起这些文明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其实是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脉络的。那么,欧洲文明究竟是如何传承的?它的发展脉络又是什么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书中回答的问题。
这本《欧洲文明十五讲》是由欧洲问题专家陈乐民先生,在北大教授欧洲文明历史课的讲稿集结而成的。在内容上,作者介绍了各个时期的欧洲文明,而且更是把重心放到了欧洲文明的交替传承上,试图勾勒出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展脉络。不仅如此,作者还根据自己的经验,针对欧洲文明提出了很多新颖独到的观点。可以说,整体来看,《欧洲文明十五讲》是一本非常容易理解,但又包含了整个欧洲文明发展脉络的欧洲历史书。
这本书的作者陈乐民先生,是欧洲问题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欧洲学会原会长。他首倡了“欧洲学”这个观念,也就是说,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要把欧洲问题当做一门学科来研究的人。在这半个多世纪中,陈乐民长期从事“民间外交”、国际政治和中西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曾游历欧美各地,参加大量的国际会议,进行讲学等学术交流活动。
他的著作《欧洲文明十五讲》和《战后西欧国际关系》都是中国欧洲思想史、政治史研究的典范作品。其中《战后西欧国际关系》这本书,作者用了非常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梳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年中,欧洲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和在国际中的地位变化,为战后欧洲研究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分析。而我们今天要讲的这本《欧洲文明十五讲》,作者把眼光放得更远,他从远古时代一直讲述到当代欧洲,为我们勾勒出了一部完整的欧洲文明发展史。
这期音频,我会按照作者的讲述顺序,围绕着欧洲的四个主要时期:上古、中世纪以及欧洲的近代和当代,来为你讲讲作者眼中欧洲文明的那些事儿。
首先来说一说欧洲文明最开始的时期——上古时期,可以类比为中国夏朝以前的那个时代。在这个时期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一个是希腊,另一个是罗马。
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等方面都做出过的巨大贡献,因此被称作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这一直是公认的。但作者提到,这个源头其实还不是最初的源头,这个源头的源头,还要再远一点。那这个源头的源头究竟在什么地方呢?作者说,恰恰就在今天的伊拉克所在的地方。
原因是这样,上古时期的两条重要的河流: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们贯穿了伊拉克。因为有水的灌溉,这两条河之间和它们的周围,土地都非常肥沃。这也就意味着,在那里居住的人,生活状况就相对比较不错,文化也就随之比别的地方要发达,比如说,当时的苏美尔人就知道利用河水来灌溉农田,并且在生产中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所以说,两河流域这么看起来,跟中国的长江、黄河、珠江三角洲一样,完全是一个古老的文化发源地。
而那个时候,又是一个大迁徙时期,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希腊人向各个地方流动经商,而两河流域附近的人也向希腊流动,于是两者便产生了文化上的融合。作者说,比如你现在要是看古希腊的艺术雕刻,再去看看古埃及的雕刻,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相似的。再比如宗教、希伯来语,也都是从两河流域传到了希腊。按照这些情况来看,希腊的一部分文化其实就是来源于两河流域的。
所以,作者提出,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希腊,而希腊的源头是两河流域。但并不是说两河流域的文化发展出了一个希腊文化,而是说希腊文化受到了两河流域文化的影响。那为什么一定要弄清楚这个源头呢?作者说,这是为了说明,欧洲文明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突然冒出来一个希腊,就有了欧洲文明了。它也是有那么一段历史发展阶段的。如果不了解这些东西的话,就不容易了解欧洲怎么就这样,慢慢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发展下来。
好了,在把欧洲的源头以及欧洲源头的源头理清之后,我们再来详细地讲一讲希腊文明。作者说,在希腊文明繁盛的时期,各种文学、诗歌、戏剧都开始萌芽了,比如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希腊的悲剧和喜剧。但要说最突出的领域,还是哲学。
那个时候,有个看起来特别随便的事情,就是大家没事就喜欢在一起辩论,无论是在街上,还是在市场上,几个人就能开个辩论会。但是逐渐的,有些辩者变得特别无理取闹,专门为了辩论而辩论,根本不管这个辩论的意义何在。而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则与他们不同,他的辩论是为了追求真理。
这位哲学家最常做的,就是问别人问题,比如问对方,“你觉得什么是虔诚?”“什么是美德?”“什么又是勇气呢?”他还喜欢追问人家,比如 “你是不是教师?”在别人回答“是”之后,又接着问人家,“那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是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的呢?”设想一下,如果你被苏格拉底追着问这些问题,会不会就抓狂了?但就是在这样一个不断思考,不断辩论,探求真理的社会氛围中,希腊开始产生了哲学。
再来简单地提一下希腊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就是亚历山大。他最有名的事情,就是凭借着武力不断地扩大希腊领地。东边打到小亚细亚、波斯,一直打到现在的北非,往南一直打到印度。但亚历山大从印度打完仗回来,走到巴比伦就突然得病死了,年仅33岁。作者说,其实这个时候,希腊就已经不太行了,最主要的原因,他认为还是当时的民主政策并没有搞好,到最后都变成了国王独裁,经常有群众造反。而那个时候的罗马帝国已经越来越强了,后来就直接吞并了希腊,把希腊变成了一个行省,而古希腊的历史也就结束了。
但是,每一段历史与上一段历史衔接,总会带着上一段的遗产。罗马的很多东西其实都跟希腊有一定的联系,它并没有完全推翻希腊,反倒是延续了希腊的文明。接下来,就来说一说罗马。
作者说,他个人还是喜欢希腊文化,不是很喜欢罗马的。因为罗马总有一种模仿希腊的姿态。比如罗马神话,其实就是希腊神话的罗马版,希腊的宙斯到罗马神话里变成了朱庇特,就是换了个罗马名字而已。所以,在文明这方面,罗马虽然接替了希腊,却是比不上希腊的。但作者认为,罗马有两个方面是不得不提的。第一个是罗马创造了行政管理组织,第二个是法律。
先来说说罗马的行政管理组织。这也就是它所创造的行省制度。因为罗马帝国是从罗马这一小块地方逐步地向外发展起来的,它每发展一块地方,就把这块地方叫做罗马的行省。哪怕发展中的这块地方的居民并不是土生土长的罗马人,也会把它叫做罗马的行省,并且承认这里的人是罗马的公民,而且这些人到了罗马,都能享受跟罗马公民同等的待遇。逐渐的,罗马靠着这样的行政管理制度,就把自己的领土扩建得越来越大了。
第二点是法律。上面我们说,罗马不断地向外发展,然后把它发展的每一个地方都当做自己的行省,那以后要怎么去管理这些行省呢?罗马就开始设立了一些官吏、一些将领去管,还有就是设立各种各样的法律。它的法律起先是一种习惯法,针对什么样的问题,就设立什么样的法律。
当时,大概在罗马广场立了12块铜牌,每一块铜牌写一条规定。这里面包括了司法权、审判权、父权、借贷权等等,后来就被统称为“十二铜表法”。实际上,那个时候已经包含了法律上的一些星星点点的东西,这也是后来罗马法的起源。之后,就是皇帝都会建立一些法律,根据当时不同的情况,有针对元老的、针对公民的、针对人际关系的、针对社会秩序的等各种法律,这些法律就汇集成为了罗马法。
可以说,罗马若是要照着这样的发展状态,欧洲文明还是会继续地被传承下去。可是,后来的罗马帝国,由于领地不断地扩展,到最后大家都开始享受领土带来的优越,帝国也慢慢变得腐败,骄奢贪污横行,直到最后被一个叫做日耳曼的民族攻占了。而当时的罗马人把日耳曼人叫做蛮族,野蛮的蛮,也就是说人家是不文明的民族。作者说,这也是因为罗马帝国自信心太膨胀,其实日耳曼占领罗马的时候,已经有它自己的文明了,只是现在看起来,并没有那么繁盛而已。
好了,说到这,欧洲上古时期的部分也就讲完了。我们可以看到欧洲在上古时期,特别是希腊时期,文学、艺术、哲学这类文明都开始慢慢地发展起来了。但是罗马在接替希腊文明之后,并没有太多的创造,欧洲文明也逐渐衰弱,后来被日耳曼民族攻占。那日耳曼民族统治之后,欧洲文明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接下来,就来说一说中世纪的欧洲。
欧洲的中世纪,是从日耳曼民族攻占罗马,一直到14世纪的近代欧洲。这在一般的史书上常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一段黑暗时期,但作者提出,中世纪还是有几点明显贡献的。
其一,欧洲的民族国家形态开始萌芽。在日耳曼人攻占罗马以后,一系列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欧洲再没有被统一过。而这些民族国家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英国、法国、德国等等欧洲国家的前身。那什么是民族国家呢?简单地说,就是由一个民族建立起一个具有主权、能够独立的国家。
比如说英国,大约在公元前55年左右,罗马的恺撒大帝打到了不列颠。不列颠是欧洲最大的岛屿,现在是由英国控制的。但罗马在占领之后,对不列颠并没有太多管制,留下的文化遗迹也非常少。作者认为,可能正是由于英国不受统治文明的压迫,所以,它能够在后来根据自己的语言文化条件,发展成了自己独特的,也是现在我们现在都在学习的英语。英国也由此形成了具有统一语言的民族团体,并在之后建立起自己的王权,进而成为了一个民族国家。
除了民族国家的萌芽之外,中世纪对欧洲的第二个贡献是:基督教文明。当时的基督教为了扩大的自己的势力,排除异己,就需要让自己的神学具有无懈可击的理论基础。比如说,基督教认为,世界上是有神的存在,可是要如何证明这个说的是对的呢?基督教就不得不拿出一定的学术资料,与敌对方辩论,来证明自己教义的正确性。说到辩论,我们前面也说到了希腊哲学家们就是一群辩论高手。所以,基督教徒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将哲学与神学融合,用哲学去支撑神学。于是,基督教徒开始大量地翻译研究希腊时期的哲学文献,甚至还垄断了教育产业,大学的概念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比如牛津大学、巴黎大学。但当时的大学都是些教会学校,神父是老师,教的是宗教的神学,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就是每个教会学校的必修课。所以,作者说,基督教引入哲学,由此发展了哲学,这是基督教文明对后世文明的一个很重要的贡献。
好了,中世纪到这里就介绍完了。而到了14世纪,欧洲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新世纪文明,这也就是接下来要讲的近代欧洲文明。
近代欧洲,也就是从14世纪到16世纪,甚至于17世纪的上半叶,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作者说,这几个世纪里发生的重要事情,主要有这四件:第一个是科学思维的产生。以前的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静地屹立在宇宙中心,完全不动的。但天文学家哥白尼就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一起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这样的观点完全推翻了人们以前的认知,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和对自身的看法。
第二是地理大发现,又叫大航海时代。主要是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在这样的航海探索中,欧洲人发现了很多当时他们都不知道的国家和地区。而在这个时候,欧洲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航海家,比如你可能非常了解的哥伦布,他登陆到了美洲大陆,开辟了横跨大西洋到美洲的航线。
而第三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宗教改革。那个时候教会的势力非常大,但并没有做正经的事情。他们常常剥削人民,搜刮各种钱财。最要命的一点是,到后来他们开始贩卖“赎罪券”。赎罪券是什么呢?教会的人就告诉你了,人生来就是带着罪恶的,而你这一生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去赎罪。但是,你若是买了这个赎罪券呢,就是为教会做了贡献,那你就可以免除这些罪恶了。现在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很扯?所以,当时思想还比较先进的人,就开始起身反抗,也就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最后一个事情是文艺复兴。接下来,就重点说一说文艺复兴这件事情,因为它就好比是欧洲文明从“黑暗”时期又重见光明的一个分界线。我们说了,欧洲文明在希腊、罗马时代曾高度繁荣过,但在以后的时期却开始慢慢衰败,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而这个文明时代的转变就被当时的人们称为文艺复兴。
恩格斯有这样一句话,他说:文艺复兴这个时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确实也产生了巨人的时代。确实是这样的。作者说,在这个时期,不知道产生了多少巨人巨匠。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去图书馆看一看那些写文艺复兴的书,你就会发现,对这段时期的人物大写特写的内容真的特别多。作者也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
首先,是达·芬奇。达·芬奇有一幅名作,叫《最后的晚餐》,画面上是耶稣和一大堆他的门徒。这幅画除了画得好之外,最关键在于达·芬奇在画这幅画之前做了大量的工作。犹大应该是什么样子?圣保罗应该是什么样子?而耶稣本人又该是什么样子的?达·芬奇针对他们都做了很多的素描,而且后来发现达·芬奇留下来的手稿,他描绘了人体的骨骼、肌肉、肌腱、神经、脉管等各种主要器官,总共有大约200幅的解剖图。而这些解剖图即使用现代医学标准来看,也都是相当准确的。作者说,这反映了达·芬奇对于人体解剖学的了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创造。
说起艺术,作者还举了一个人,拉斐尔。他有一幅画叫做《圣母玛丽亚》。之前时期的这种宗教画,圣母玛丽亚永远都是一脸的忧愁,而耶稣也总是受苦、受难的样子。但到文艺复兴时期,画风就突然开始变化了,圣母玛丽亚变成一个非常漂亮的妇人,而且还抱着一个非常好玩的小孩耶稣,就特别像人类自身的形态了。作者说,那个时候的艺术,人们开始关注到自我本身了,而不是像以前都用神或者宗教的旨意来想象这个世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
虽然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的人物值得关注,但作者还提到了两点需要注意。其一,文艺复兴这个词有点被曲解了。大家一听文艺复兴,复兴的前面是文艺两个字,就会觉得这个时期好像就是雕塑、绘画、唱歌、跳舞等等一些文艺的事情。但作者说,现在姑且叫它文艺复兴,因为当初中国就是这么翻译过来的,现在也都约定俗成了,没法改变,但实际上,文艺复兴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狭窄。其二,不是只有意大利才有文艺复兴。作者说,现在有些书,包括外国人写的书,一提到文艺复兴,就会讲意大利文艺复兴这一段,好像文艺复兴只是意大利的事情,跟其他国家没有什么关系。作者认为,还是要把眼光放宽一些。文艺复兴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是一场遍及欧洲的文化运动。比如,文艺复兴对法国的影响也很大,尤其是政治哲学,一直影响到后来的卢梭、伏尔泰等人。
文艺复兴就说到这里了。我们接下来顺着文艺复兴,再往后看欧洲文明,其实还有一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那就是17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
那时候的欧洲,皇室和天主教会相互勾结,向百姓推行愚民政策,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自由。而伴随着这样的压迫越来越严重,人们便开始在思想上展开了反抗斗争,也就是我们说的启蒙运动。启意味着揭开,而蒙指的是过去人民的愚昧,启蒙运动的根本就是要开启民智,抵制封建和宗教迷信,宣扬一个更加理性的社会。而在这段时期,出现了很多伟大的人物,下面就重点向你介绍两位。
首先是启蒙运动的泰斗伏尔泰,他被广泛传颂的一句话就是:“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所以,他一生都为思想和言论自由而战,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而他最大的光辉业绩之一,就是曾尖锐地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其一,伏尔泰批评天主教很多说辞都是愚昧百姓。比如,教会说,人生来就会有神的观念。他就指出,小孩刚出生根本就不知道神是什么,而非洲的一些民族也根本没有神的观念。天主教的这些说法,完全就没有科学依据。其二,他指出天主教的暴行。根据伏尔泰的统计,天主教为了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曾杀害了近1700万无辜民众。这种有着残暴行为的宗教,根本不值得信仰。
于是,伏尔泰多次痛斥天主教,把教皇比作“两足禽兽”,把教士称作“文明恶棍”,说天主教是“一些狡猾的人布置的一个最可耻的骗人罗网”。他号召说,“每个人都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同骇人听闻的宗教狂热作斗争,一些人咬住他的耳朵,另一些人踩住他的肚子,还有一些人从远处痛骂他。”伏尔泰的这种斗争精神,不仅开启了民智,使得百姓能够以更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宗教,恢复自由,免除压迫,更是推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将影响扩展到整个欧洲。
说完了伏尔泰,再来说一说另一位,笛卡尔。他是个数学家,著名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就是他创立的,但他同时还是个哲学家。他对这个世界有一种怀疑,就是我们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怎么能证明这一切不是自己的幻觉呢?这个想法听起来有点天马行空,但笛卡尔到最后还真想到一个解释。大致的意思就是,我有怀疑的想法,这个是确实存在的。那么,既然我有这个念头,我就肯定也是真实存在的吧。因为我要是不真实存在,我就不会有这个想法。所以,从我在思考这件事的真实性,就能推导出我的存在也是真的。而这整体的推理演绎,就是他推出的著名哲学问题——“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其实是将几何学中的推理演绎引入到哲学中,也就是从一般性的前提出发,通过推导得出另一个真理。而这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对于此后的欧洲哲学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说到这,近代欧洲也就讲完了。我们说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之后,欧洲文明又开始崛起,产生了很多影响巨大的成果。但在近代之后,由于文化和科学的发达,大家都不限于自己的那部分领地,开始向外探索与扩张,基本上也就开启了战争不断的模式。一直到20世纪,战争也越发极端。有大的战争也有小的战争,有地区性的战争也有全球化的战争。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等等。作者提道,这种很频繁的战争节奏,其中关键的原因还是发明创造导致科技进步了,然后科技的进步也带动了军事生产,所以战争是越打越残酷,时间也越打越短。
我们今天就暂且不详细地讲这些战争了,还是主要说回到欧洲文明上来。关于当代欧洲,我们来说一件在作者看来具有创举意义的大事,就是欧洲联盟。欧洲联盟发端于欧洲国家成立的经济共同体,就是欧洲的几个国家联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共同的市场,来促进各个国家之间的商品、资金、服务等自由流通。当时的创始成员国有6个,分别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说来也奇怪,这些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主权,为什么非要做一个联盟呢?原因很简单,他们认为,他们都是欧洲人,都信仰着基督教,就应该有个大帝国把他们都收拢起来。
作者说,欧洲联盟就是一个创举。我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能出现这样一个“联盟”呢?也只有欧洲了,因为欧洲有一个其他洲都没有的条件,就是文明的起源是一个,就是我们在开头说到的,希腊。而且,说起来也挺有趣,希腊当时就是城邦制度,数百个城邦并存。大家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有着各自的政治管理,但无论多么分散,大家心里还是同属于希腊这个整体。这样来看,欧洲联盟还真有点像当时希腊的样子。我们常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那从几千年以前的希腊,再看到如今的欧洲联盟,是不是也会有这种感觉呢?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全部内容了,现在来总结一下,作者围绕欧洲上古、中世纪、近代和当代这四大时期,讲述了整个欧洲文明的发展:
第一个时期:上古欧洲。这中间有两个很重要的角色,一个是希腊,另一个是罗马。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源头,它在哲学、文学、戏剧上都有比较重要的贡献。比如在哲学方面,产生了第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戏剧上,就出现了三大悲剧、希腊神话等。而罗马,不仅传承了希腊的文明,还有两大精神值得一提,其一是创建了第一个行省管理制度,其二是开创了法律。但是罗马后期开始民风衰败,欧洲整个文明都开始处在黑暗的时期,一直到14世纪。
而这段黑暗时期,也就是我们说的第二个时期,中世纪。当时由于基督教的统治,欧洲文明一度衰弱。但有两点贡献值得一提,一个是民族国家开始萌芽,人民对于自己民族开始往国家的形态发展。另一个是基督教文明。基督教与哲学的结合,使得哲学有了更好的发展。
第三个时期,也就是黑暗时期之后,欧洲进入到了近代。它将欧洲文明从一度的黑暗中,又拉回了光明。这其中最大的分界点就是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很多的巨人巨匠,如达·芬奇、拉斐尔等。但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文艺复兴的文艺不是单纯的表面的意思,它实际涵盖的范围很广。二是,文艺复兴不只是在意大利,它的文明影响其实波及到了很多地方。在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还有一次思想浪潮,启蒙运动。它将人们从政治和宗教中脱身,以更加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其中,更是产生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如:伏尔泰和笛卡尔,他们的思想对后世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最后一个时期,就是当代欧洲。这个时期的欧洲有一件具有创举意义的大事,就是欧洲的所有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欧洲联盟”。作者说,因为欧洲有一个其他洲都没有的条件,就是文明的起源是一个,是我们在开头说到的希腊。希腊当时就是城邦制度,数百个城邦并存。大家彼此之间都是独立的,有着各自的政治管理,但无论多么分散,大家心里还是同属于希腊这个整体。这种渊源,也是我们在看欧洲文明的时候,非常有意思的地方。
撰稿:于姝婧 脑图:摩西 转述: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