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闲史》 曲飞工作室解读
《奥斯曼帝国闲史》| 曲飞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杰森·古德温,英国历史学者,出身剑桥。兼具历史功底和文学造诣,曾获得过“爱伦坡侦探小说奖”。古德温在历史学方面,主要的研究领域是拜占庭,拜占庭最终亡于奥斯曼帝国之手,所以古德温对拜占庭的研究,也转向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关于本书
本书原名叫作 Lords of the Horizons,直译为“地平线的主人”,这也是历史上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自称。这本书里,作者叙述历史的同时加入了大量相关著作、游记和通信的内容,描绘出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各方面生活情景,非常生动。英国《星期日邮报》评价本书,“像一张花纹繁复的波斯地毯一样精美……将野蛮与文明之线巧妙地编织,其间还夹杂着令人眼花缭乱的羽饰。
核心内容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存在于14世纪初-20世纪初,鼎盛时期地跨亚非欧三大洲,是地球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后来在西方列强的蚕食下,版图不断缩水,直到一战后国家瓦解,被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取代。本期解读将把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分为源头、崛起、鼎盛、衰亡这四个部分来讲,同时穿插介绍奥斯曼帝国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并且一起探讨这个历史过程中的种种成败得失,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这期要说的书是《奥斯曼帝国闲史》。
书名中这个奥斯曼帝国存在的时间,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明清两朝。虽然地理上,分处于亚洲的东西两端,但奥斯曼帝国跟中国、特别是清朝的历史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庞大的多民族国家,都有掌握极大权力的君主,文化上都深受游牧民族影响,都曾经国力远远胜过西方,也都在近代遭受过列强的欺凌瓜分,甚至晚清时候,列强曾经对中国有一个蔑称“东亚病夫”,这是我们非常不堪回首的一段记忆了,而当时的奥斯曼帝国,也被称为“西亚病夫”或是“近东病夫”,堪称是当时中国的难兄难弟了。
但这个奥斯曼帝国,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今天的土耳其,可以算是它的直系继承人,但是比奥斯曼帝国可要小得多了。17世纪,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大约有土耳其六七倍那么大,地跨三大洲,包含今天的西亚、东欧、北非。像这本书的原名,“Lords of the Horizons”,地平线的主人,凡是地平线上可见的地方,都属于奥斯曼帝国,这就有点像我们中文语境里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奥斯曼帝国在16、17世纪,是全球数一数二的强国,但后来逐渐衰败了。在西方列强的蚕食下,版图不断缩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瓦解,被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取代。
这么一个曾经跟中国非常相似的大帝国,是如何从一个小部落发展起来的呢?有哪些内部的动力和外部的契机,成就了这个国家?而后来它又为什么四分五裂,不复存在了呢?这就是我们本期解读要关注的问题。
讲奥斯曼帝国历史的书,也有一些,那我们为什么选择这本来讲呢?这就要说到本书的写作特点了。本书的作者,杰森·古德温,是一位英国历史学者,出身剑桥,而他的作品,除了学术方面的,还包括侦探小说,得过爱伦坡侦探小说奖,可以说历史功底和文学造诣都很扎实。他在书中用很多生动翔实的小细节,把历史从多个侧面呈现出来,同时还加入了大量相关著作、游记和通信的内容,描绘出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各方面生活情景,写得非常生动好看。可以说,本书不是那种生硬的、艰深的论述与说教,而是更着眼于用上述的小细节,来把你带回历史现场,感受历史氛围。
这本书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是按照严格的编年体的写法,有精确的时间起止点,但是脉络还是很清晰的。这三部分分别是奥斯曼帝国的发源与崛起、它从鼎盛到逐渐衰落以及它最后的灭亡和留给我们的思考。
我们本期音频也依照着这个逻辑来讲,但是第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比较多,还需要交代一些书中没提到的背景知识,所以我们再拆分一下,把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分为源头、崛起、鼎盛、衰亡这四个部分来讲,同时穿插介绍奥斯曼帝国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并且一起探讨这个历史过程中的种种成败得失,以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下面,我们就到本书里,随作者一起探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盛衰秘密。先说从头讲起,说说第一个部分,奥斯曼帝国的源头。
要说清楚奥斯曼帝国,就必须得从他们的祖先突厥人说起。突厥是发源于中亚的一个游牧民族,后来他们中的一部分向西亚迁移,这个过程中建立过很多政权,其中最强大的,要数11世纪的大塞尔柱帝国。他们早期的一位首领叫塞尔柱,所以他们后来建立的国家就被称为塞尔柱帝国。不过塞尔柱帝国的国家元首不叫皇帝,叫苏丹,就是统治者的意思。
我们再来看看今天土耳其的地图,它的主要领土,在亚洲西部的小亚细亚半岛。小亚细亚半岛的东部,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不过这是现代的名字,在古代,塞尔柱人把这里叫作罗姆,也有翻译成鲁姆的,这个词的意思就是“罗马的”,因为这里曾经是拜占庭,也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地盘。1071年,塞尔柱苏丹打败拜占庭,把拜占庭皇帝都给抓了,夺取了罗姆地区。后来大塞尔柱帝国分裂之后,控制罗姆一带的大塞尔柱苏丹的弟弟,就在当地独立建国,这个国家就被称为罗姆苏丹国。
罗姆苏丹国一度也很强盛,吸引了不少各个分支的突厥同胞来投靠。13世纪,蒙古发起第三次西征,由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领军,蒙古大军打败了罗姆苏丹国,迫使他们称臣,之后罗姆苏丹国就衰落下去了,后来分裂成12个小的部落割据政权,国家名存实亡了。这12个割据政权,他们的首领称为“拜伊”。这十二位“拜伊”当中,有一位名叫奥斯曼,他就是奥斯曼帝国的祖先,奥斯曼帝国这个名字,也是因为他而得来的。这位奥斯曼,很有志向,他在1300年,统一了分散的各个部落,一般来说,奥斯曼帝国历史就从这个时候算起。不过他此时的头衔,仍然是“拜伊”。
以上就是奥斯曼帝国最早的起源,那接下来,故事就进入第二个部分,一起来看看,奥斯曼帝国是如何崛起的。
在奥斯曼的时代,国家建起来了,但是,它所处的小亚细亚半岛,毕竟地方比较狭小,要发展,就得对外扩张。那扩张的方向呢?东边,罗姆苏丹国,虽然已经非常弱了,但好歹算是故主,还有一点香火之情,再往东是旭烈兀的后人统治的蒙古伊儿汗国,南边是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这都打不过,只有西边,拜占庭的国势,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有机可乘,所以奥斯曼帝国的发展方向就定在了:向西。
于是奥斯曼就率领手下,不断蚕食拜占庭在小亚细亚仅剩的地盘,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奥尔汗继承他的事业。而拜占庭呢,又是和亲又是割地,都阻止不了奥尔汗不断向西扩张,直至踏上欧洲本土,取得了加利波利半岛作为立足点。这个地方就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伊斯坦布尔西南,地方虽小位置却非常重要,扼守着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咽喉要道:达达尼尔海峡。占领了这里,就意味着迈出了占领君士坦丁堡乃至东欧的第一步。
到了奥尔汗的儿子穆拉德一世掌权的时候,罗姆苏丹国已经灭亡了,于是穆拉德一世就自称苏丹。这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称苏丹的统治者。之后,穆拉德一世把在东欧地区的主攻方向定在了塞尔维亚。1389年,他率军,在科索沃大战塞尔维亚领衔的欧洲基督教联军,战事非常惨烈,穆拉德一世被一位塞尔维亚战士刺杀了,但他的儿子巴耶齐德火线接班,并最终全歼敌军。塞尔维亚从此成为土耳其的附庸国。
这位巴耶齐德,比他的几个祖辈还厉害,他不但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还趁着伊儿汗国的内乱,占领了西亚的大片土地,奠定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根基。欧洲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作“雷电”。1396年巴耶齐德决定彻底终结拜占庭帝国,大举围攻君士坦丁堡。罗马教廷从欧洲各地调集了10万十字军来救,但都被巴耶齐德打败。土耳其军队还乘胜席卷多瑙河流域,直逼布达佩斯城下,欧洲人害怕,巴耶齐德会征服整个欧洲。
正当在这时候,奥斯曼帝国的后院起火了,另一个更厉害的人物忽然从背后打过来,他就是著名的“跛子帖木儿”。帖木儿的大军攻占了亚美尼亚的几座土耳其城镇,把巴耶齐德的太子都给抓住杀了。巴耶齐德不得不放下欧洲,掉头回去迎战帖木儿。结果,在1402年的安卡拉战役中,巴耶齐德兵败被擒,最终死在帖木儿的监狱里。
不过这个时候,帖木儿没有乘胜追击,因为他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就是中国。帖木儿觉得中国比欧洲富裕得多,当时正是中国明朝初年,刚刚经历了“靖难之战”,朱棣从他侄子朱允炆手里抢来皇位,而朱棣进入南京就是在安卡拉战役之前的7天。帖木儿认为大明帝国刚经历了内乱,有机可乘,于是他掉头向东,纠结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号称百万,准备入侵大明。至于刚被打败的奥斯曼帝国,帖木儿把它留给巴耶齐德的四个儿子分别统治,让他们向自己臣服。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说是明朝拯救了奥斯曼帝国。这就是所谓历史的蝴蝶效应。帖木儿准备东征明朝,结果走到半路,连明朝军队的影子还没看见,就病死了,随后他的大帝国也瓦解了。
那再说奥斯曼这边,虽然帖木儿大军撤了,但奥斯曼帝国的已经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苏丹本人、大半个王室和8万精锐军队全部没了,国家一下子陷入分裂,第一次发生了争夺王位的内战,前后长达21年。
最终,原本无人看好的小王子穆罕默德一世笑到了最后。穆罕默德一世的儿子穆拉德二世重振了奥斯曼军威,收复了帝国在欧洲的全部领土,并且在1444年打败了当时东欧最强大的对手波兰,杀死了波兰国王。经过这一场大胜,整个巴尔干半岛都落入奥斯曼帝国之手。
讲到这,我们可以先做一个阶段性的小结了,从奥斯曼1300年自称苏丹到1444年奥斯曼帝国称霸欧洲,这一个半世纪里,虽然经过帖木儿的沉重打击,但奥斯曼帝国一直保持了崛起势头,那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如果说早期,从奥斯曼到巴耶齐德,靠的还是游牧民族那种血气之勇,那么穆罕默德一世和穆拉德二世这父子二人,可以说重建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们做了很多改革。比如,重建最精锐的部队土耳其禁卫军,放弃游牧民族的各种陋习,向城市生活和农业社会转型,执行相对温和的教法等等。不过所有改革措施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是对中央政权的强化。
为了保证政权稳定,他们甚至出台了一项非常残酷的法律:“弑亲法”。这项法律规定,一旦老苏丹驾崩,即位的新苏丹,就要处死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这条法律就是穆拉德二世在1444年颁布的。世界各国,为了争夺王位兄弟相残的事都没少发生过,但唯有奥斯曼帝国,把这种事作为一条法律来执行。
为什么会有这么残忍的法律呢?看看奥斯曼帝国和周边国家的历史,就不难理解了:塞尔柱帝国、拜占庭、伊儿汗国,都发生过王位继承权引起的内乱,包括打败他们的帖木儿帝国,也在帖木儿死后陷入分裂。这些历史土耳其人都看在眼里,而巴耶齐德被俘之后的内战,差点就彻底毁掉这个国家。这些都是穆罕默德一世和穆拉德二世父子亲身经历的,他们认为,这些内乱之所以会出现,就是因为有太多拥有继承权的人,都觊觎着王位。所以他们认为,牺牲少数精英,也是他们亲人的生命固然残忍,但比内战风险,还是划算得多。所以,弑亲法是出于维护团结稳定的目的制定的。
另外,新法律还剥夺了各级贵族的世袭继承权,贵族的后代能否保住贵族地位,要取决于他为苏丹建立的功勋;苏丹的权力也被大大加强,奥斯曼帝国的政府首脑,称为“大维齐尔”,相当于首相,负责国家政务,但是苏丹可以随意罢免,甚至处死大维齐尔,也可以任意提拔一个人当上大维齐尔。
这种法律和政治架构,虽然在我们今天看起来是简单粗暴,但它也能带来一个好处,就是贵族权力被限制。社会结构呈现扁平化,民众不惧怕贵族,每个人都可以质问包括大维齐尔在内的高官。另外在宗教和民族问题上,奥斯曼帝国的政策也很得当。在宗教方面,土耳其人的态度非常务实,国内极少发生宗教迫害和骚乱。在民族问题上,土耳其人虽然是征服者,但法律并没有规定他们生来高人一等。
但奥斯曼帝国的成就主要还是来自军事方面,他们有一个最精锐的军种:禁卫军。禁卫军起初由精选的战俘组成,后来改由被从小培训并皈依伊斯兰教的东欧男童组成。他们不能结婚,永远同吃同住,以“大锅饭”为荣。土耳其禁卫军的标志就是一口巨大的锅。并且他们被训练掌握各种技能,虽然是精英战士,但是搭帐篷、挖水沟等脏活累活,也都照样能干,丝毫看不到古代各国禁卫军的骄奢风气。在土耳其人并不擅长的海军领域,历代苏丹更是大胆起用各个民族的人才,最终建立起西方规模最大的海军,称霸地中海和黑海上百年。
总而言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要归功于他们成功的制度建设。
有了这样的底子,奥斯曼帝国的在15世纪中期,迎来了鼎盛时代。下面我们就来讲第三部分,全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究竟有多强,又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穆拉德二世的继承者,是他的儿子穆罕默德二世。穆拉德二世晚年的时候曾经主动退位,把苏丹之位让给穆罕默德,但当时穆罕默德还年轻,得不到臣民,尤其是军队的拥戴,很快又不得不再让老爸复出接着干,这次是一直干到死。然后,穆罕默德二世再次当上苏丹,之前的经历让他意识到要在臣民中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建立一个前无古人的功绩:征服君士坦丁堡。
1452年,也就是再次成为苏丹之后的第二年,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围攻君士坦丁堡。终于在1453年5月29日,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凭借这个成就,穆罕默德二世获得了“征服者”的称号。
穆罕默德二世允许军队洗劫城市,但阻止了屠杀,之后又让工程师精心重建城市,包括他的新皇宫:托普卡普宫。索菲亚大教堂等许多基督教堂被改成清真寺,但是基督徒并未受到严厉的迫害。土耳其人对宗教的态度非常实用,只要有利于稳定,他们可以容忍任何教派的存在,而且非常善于调和宗教冲突。
穆罕默德二世在此后继续在东欧和高加索地区全面扩张,这时候他又赶上一个难得的好运气,黑海的克里米亚汗国发生内乱,其中的一派向奥斯曼帝国求援。土耳其陆军和海军立即出动,很快横扫顿河流域,让克里米亚汗国从此成为附属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成了整个东欧无可争议的霸主。
占领并迁都君士坦丁堡,完全改变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历史轨迹,它从此开始以罗马帝国的继承者自居。从此,君士坦丁堡被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意思是“进城去”。土耳其人没有全盘接受罗马帝国的遗产,而是去除其中的腐朽因素,留下他们喜爱的内容,用来代替游牧民族的风俗。土耳其美食和土耳其浴很快享誉世界,大大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位和社会卫生。而且就连奴隶都可以享受这些。
而征服君士坦丁堡这件事的影响,还不仅仅体现在土耳其一国。
在当时,地中海是欧洲的经济中心,当时的威尼斯、热那亚这些擅长航海的商业城邦,都是通过地中海的贸易,发家致富的。而君士坦丁堡被征服之后,亚洲到地中海的贸易路线就全掐在了奥斯曼帝国,以及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手里。他们都是伊斯兰政权,跟欧洲处在敌对状态,对运往欧洲的商品征收重税,这就导致这些欧洲商人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欧洲人不得不寻找新的贸易路线,试图绕过土耳其人的控制。大航海和地理大发现开始了。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晚年策划征服意大利,导致许多意大利人逃往西方,其中就包括了一位热那亚水手,他就是哥伦布。他先到葡萄牙,后到西班牙,游说两国的王室赞助航海,终于,“发现”了新大陆。
大航海时代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也曾经多次被土耳其人击败,这才下定决心绕开他们控制,寻找新航路,最终绕过非洲,到达了印度。
所以说,大航海时代,很大程度上是被土耳其人给逼出来的,这也可以看成是奥斯曼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虽然是间接影响,但还是非常深远,甚至可以说,决定了时至今日的世界格局。
穆罕默德二世并没能征服意大利,他死后,继承者巴耶齐德二世软弱无能,不过当巴耶齐德二世的儿子赛利姆一世抢班夺权之后,奥斯曼帝国重新恢复强势。赛利姆一世为人非常残忍,刚继位就处死了所有兄弟,还杀光他们全家。接下来又清除了一批功高震主的禁卫军将领,因此被百姓称为“冷酷者”。但他也是一位军事天才,在他的时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地跨三大洲,完全控制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水陆贸易。所以,赛利姆一世的称号又被换成了“胜利者”。
因为他的强势,西欧各国都非常担心被他灭掉,很多欧洲人向新发现的美洲移民。后来赛利姆一世准备进攻匈牙利,出征前夕却重病发作,很快就死了。临终前他立王子苏莱曼为继承人,并且把他自己其他的二十多个儿子全都处死了。
这位苏莱曼,继位后的成就超过了所有的先辈。在他统治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不但继续扩张,在欧洲征服了贝尔格莱德,在亚洲和北非也占领了大片的领土。另外苏莱曼还亲自牵头,在国内完善法律体系,因此被称为“立法者”,这个成就非常受后人尊敬。在苏莱曼的时代,奥斯曼帝国稳居西方头号军事、经济、人口大国,伊斯坦布尔的居民达到123万,规模比当时的伦敦大十倍。并且他任内恢复了跟欧洲的外交关系,连欧洲人都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苏莱曼大帝”。1566年,苏莱曼和他父亲赛利姆一世当年一样,病死在出征匈牙利的途中。
从穆罕默德二世到苏莱曼大帝,这一百多年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处在辉煌顶峰。但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巅峰期,之后奥斯曼帝国的历史就逐渐走上了下坡路,下面的第四部分,我们就围绕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以及其中种种值得我们思考的原因来讲。
一般认为,苏莱曼大帝晚年糊涂,在宠妃的蛊惑下把王位传给资质平庸的儿子“酒鬼赛利姆”,导致国家衰落。但实际上,历史不能这么简单的归结到某个人的头上,而应该看到更宏观的原因。
事实上,奥斯曼帝国没有随着苏莱曼的死而立刻衰落。他们的大国地位,在那之后又保持了一百多年,并且这一百多年他们也不只是吃老本儿,也尝试过通过开凿亚速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缩短地中海到东方的航程,来恢复地中海的国际贸易核心地位。亚速海是克里米亚半岛和黑海之间的一小块内陆海,为了在这开运河,1571年土耳其还和俄罗斯打了一仗,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俄罗斯著名的沙皇“伊凡雷帝”不得不服软求和,要不是与此同时奥斯曼海军在勒班陀大海战中失利,远征俄罗斯的军队不得不撤退,俄罗斯很可能被他们灭掉。除了直接的对抗,奥斯曼帝国还向从西非到东南亚的各个穆斯林政权积极提供军事援助,用最新式的枪炮支持他们对抗殖民者,甚至一度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盛产香料的坦桑尼亚海岸。对于“大航海时代”的物质成果,土耳其人也积极吸收,各种美洲作物都摆上了土耳其人的餐桌,让法国皇后都垂涎三尺。
然而,他们的这些努力都没法改变一个大的历史趋势,那就是,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大西洋,逐渐取代地中海,成了欧洲新的经济中心。
欧洲的主要竞争对手们,通过新航线和新殖民地,获得的财富和战略优势,比土耳其人通过传统的高风险高成本的战争手段来获得的,要更多也更容易。这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在增速上,已经逐渐赶不上对手了。对手实力增长,自己停滞不前,进入17世纪之后,土耳其军队就不再像以前那样百战百胜了。1683年,奥斯曼帝国进攻维也纳失败,一般把这作为奥斯曼扩张势头停滞的标志。
以上这些内容,作者把这个章节命名为“土耳其的时间”。一方面,确实奥斯曼帝国在这段时间可以说是世界历史的主角,这是属于他们的时间,但同时,这种时间也让人感觉到,停滞不前。在17世纪,英国的外交大臣就预言这个帝国行将就木,虽然土耳其人又顽强地撑了将近三百年,但这段时间,可以说是每况愈下。
17、18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几大主要竞争对手,英法俄,实力都飞速发展,特别是俄国,多次打败土耳其。并且随着它们的扩张,土耳其人也失去了对一些从前的属国和盟友的控制,逐渐被欧洲列强瓜分。
法国大革命之后,拿破仑入侵埃及,土耳其人依靠英国海军的支援才夺回埃及和巴勒斯坦。从此土耳其在外交上追随英国,但是英国作为欧洲国家,又更同情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希腊等民族,甚至还挑唆土耳其在埃及的总督叛乱,土耳其陷入内战的深渊。由于对英国的积怨,19世纪后期,土耳其人向新兴的德国靠拢,并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国拉来入伙,站在德奥同盟一边跟英国和俄国交战。结果他们再次被俄国打败,而英国的著名中东活动家“阿拉伯的劳伦斯”,又深入奥斯曼帝国在亚洲的腹地,策反阿拉伯人发动起义反抗奥斯曼帝国。最终,随着他们这一方的绝对主力德国投降,奥斯曼帝国也成了战败国,被彻底瓜分,奥斯曼帝国被土耳其共和国取代。存在了600多年,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这样成为了历史。
到这里,这本书我们就讲完了。最后一部分,奥斯曼帝国的衰亡,我们讲得比较简略,因为下来我们要留一点时间,来一同探讨一下,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史,带给我们的认识。
奥斯曼帝国为什么会由盛而衰呢?土耳其人认为,战争失利的主要原因一是苏丹们的堕落,沉迷酒色和鸦片,而且普遍不再上战场。二是战术过时,百余年来,禁卫军逐渐被允许结婚,父子世袭,而且经营商业,失去了战斗意志,甚至干预君主废立。
这个回答,有一点简单化,而本书中,作者也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但就像我们说过的本书的写作特点,它不直接提供答案,但提供的很多历史细节,可以供你自己去思考,寻找答案。
要说奥斯曼帝国的衰败,我想答案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去找。先说内部,最大的问题就是,权力结构。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过程中,从奥斯曼一世到苏莱曼大帝,连续十代的统治者,素质普遍很高,并且权力结构高度集中在君主手里,国家的运势兴衰,很依赖统治者个人的才能和勤奋。但我们都知道,再能干的皇帝也没法保证接班的人也想自己一样能干,所以当统治者能力下降,不可避免地就将影响到国家的起伏。而奥斯曼帝国残酷的“弑亲法”,虽然能保证政权以最小的成本实现交接,但是它也让那些王子们的前半生都生活在巨大的恐惧阴影下。1603年上台的苏丹艾哈迈德一世,废除了“弑亲法”,但王子们的命运也没好转多少,他们仍然是作为囚徒,被软禁在后宫中。而且一旦苏丹觉得他们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还是会随时毫不犹豫地杀死他们。很多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早年都当过后宫囚徒,那这样的成长环境,肯定是不利于塑造健康人格的。所以后期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有的耽于享乐,有的残忍好杀,还有的神经质,这样高度依赖苏丹才干的体制,配上这样的统治者,前景肯定是不容乐观的。
另外还有经济问题。奥斯曼帝国源于游牧民族,虽然很快转变为定居民族了,但游牧文化的痕迹还在,那就是他们的经济带着很浓的抢掠的色彩。谁打下来一个地方,苏丹往往就会把当地赐给他,让他掌握当地财政权,而当这个地方变成自己的了,没法像战时那样掠夺了,这些地方官和军队就变成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产生尾大不掉的军方势力。而基于这样的体制,又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帝国统辖下的各民族,无法真正融为一个整体,缺乏一个共同的国家认同感。
以上几点都可以归结为内部原因。而外部的原因,就是我们前面多次说过的,大航海时代之后,大西洋取代地中海成为新的世界中心,原本占据世界贸易枢纽的奥斯曼帝国被边缘化,失去了经济增长点。而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法国、英国这些强敌的先后崛起,轮番挑战,奥斯曼帝国终于招架不住了。这就是一度强盛的奥斯曼帝国最终衰落,直至灭亡的主要原因。
撰稿:曲飞工作室 脑图:刘艳 转述:徐惟杰
划重点
1.奥斯曼帝国的祖先是发源于中亚的游牧民族突厥人。后来他们中的一部分向西亚迁移,这个过程中建立过很多政权,其中最强大的,要数11世纪的大塞尔柱帝国。
2.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要归功于他们成功的制度建设。
3.从穆罕默德二世到苏莱曼大帝,这一百多年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处在辉煌顶峰。
4.奥斯曼帝国衰败的原因来自内部和外部两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