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阴阳道》 朱步冲解读
《发现阴阳道》| 朱步冲解读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我要为你讲述的书,是日本历史学家山下克明的《发现阴阳道》,副标题是“平安贵族与阴阳师”。
说到阴阳师,这可是近年来泛娱乐文化热捧的大IP,从日本奇幻作家梦枕貘的同名小说,到手游,以及依据小说情节衍生的影视剧,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蔚为大观。值得注意的是,所有以这些娱乐文化产品的描写重点,都集中在一位传奇人物身上,那就是平安时代的大阴阳师安倍晴明。
对于不太了解这个IP的人来说,肯定说要问一个问题,阴阳师到底是干什么的? 我们先来谈一下阴阳道。作者山下克明是日本平安时代,也就是公元8到12世纪宗教文化的研究专家,他在书内总结说,阴阳道,是一种以阴阳寮这一机构为基础,在平安时代兴起,独属于日本的咒术宗教,根据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占卜时辰与方位的吉凶,并举办各种祈祷与祭祀的宗教信仰,包括一系列推演吉凶和自然规律的占术、历法、天文等技术。阴阳道的理论起源,是古代中国的阴阳五行说。而阴阳师,就是信奉阴阳道,负责传承其信仰知识,负责实施这些宗教仪式的专业人士,既像是僧侣,又像是巫师。在日本后世的民间传说中,阴阳师的形象逐渐变得神通广大,像是中国民间传说里的捉妖人,风水先生和算命大师的三合一,而安倍晴明呢,则是平安时代最为著名的阴阳师。有了这个人设,他也就不可避免地和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比如诸葛亮、包公、刘伯温一样,一再被神化,成为各种传奇故事的主人公。
当然,山下克明写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单纯想给阴阳师题材的粉丝,讲述历史上真正的安倍晴明是怎么一回事儿,而是想通过追溯阴阳师这个职业的形成与发展,来剖析日本古代政治国家体制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讲述阴阳道这种外来信仰,如何落地生根并实现了本土化,反过来影响了日本各阶层的信仰与思维方式。
接下来,我就分三部分为你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首先,我来讲述下,阴阳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源流考据,以及传入日本的大致过程;其次,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在安倍晴明活跃的平安时代,日本到底经历了哪些政治与社会上的巨变,这些巨变与作为宗教落地生根的阴阳道,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最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安倍晴明的简要生平,以及在后世民间传说中,晴明神通广大的大阴阳师形象,是如何一步步建立的。
首先,要谈到日本的阴阳道,就必须回到它的古老源头,中国传统文化中来。阴阳道的思想基础,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理论。按照著名历史学家李零的说法,阴阳五行说,是中国早期的一种自然哲学理论,以及由这种理论指导的一整套认识或改变自然的技术,比如占卜、相面、以及巫术,诸如祭祀祈福驱邪诅咒等等,非常庞杂。
作者山下克明在书中说,阴阳五行说的本质,就是通过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及五行的循环,解释自然界和人世的种种现象及其变迁。 这一套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哲学与科学,乃至宗教的重要指导思想。
阴阳五行说的起源,由于考古资料有限,没有明确的结论,不过很可能诞生于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争鸣的年代。它是儒家、道家、以及已经失传的阴阳家等各派哲学思想和巫术组成的“跨学科理论”。五行,就是对世界万物诸元素的抽象性归纳。越到后来,它的理论结构就越复杂,推算的技术性就越强,工具自然也更多。
在各项占卜技术中,和以后日本阴阳道和阴阳师传说最密切相关的一项,称为“式占”,式样的式,占卜的占。后世盛传安倍晴明擅长的“六壬式”,就是式占的一种,说白了就是利用一种模拟宇宙结构的设备,来进行占卜。这个设备的名字,叫“六壬式盘”,在中日韩三国都有实物出土:上边是一个可以转动,模仿天穹的圆形盖子,圆盖中间刻有北斗七星,圆盖周边刻有两圈文字,分别指代12个月,与天上的28星宿;而圆盖下方的方形底盘,则被分为很多区域,分别有28宿与干支标记,整个式盘,取“天圆地方”之意。
六壬式占卜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把圆形天穹盖缓缓左旋,按照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的月份,和干支时辰进行推算。排列组合下来,一共有720种对应万事万物的吉凶解读与行动指示。 在古代,这一套技术可以被看作是当时的高科技,所以经常被历代中央朝廷看作不可外传的核心机密,由朝廷设置专门机构来进行操作和研究。比如,汉代政府机构中就有一个太常寺,是专门负责观察、记录天文星象,并执行占卜的机构,里面有一个官职,叫太史令。《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就曾当过太史令。
那么,阴阳五行理论和相应的占卜巫术,是什么时候传入日本的呢?作者山下克明说了,从六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开始和朝鲜,以及中国大陆上的隋朝与唐朝开展了频繁的经济与文化交流,阴阳五行术就随之来到了日本。那么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在当时,朝鲜半岛分裂成为三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其中位于西南的百济,和日本的交流比较频繁,应日本天武朝各代天皇的要求,百济先后向日本派遣了很多学者专家,来传授儒家经典,医学,和天文占卜技术。
公元663年,在白江口,也就是今天韩国锦江入海口,爆发了一场影响了当时东亚政治格局的大海战,史称白江口之战。在当时,朝鲜半岛分裂成为三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高句丽、新罗和百济。在此之前,唐朝联合新罗,灭亡了百济,百济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向日本求援,于是日本派出大军登陆朝鲜半岛,试图帮助百济复国。在当年八月二十七日,唐朝与新罗的联合舰队,在唐朝名将刘仁轨的指挥下,与日本水军舰队在白江口遭遇。由于唐朝水军战船高大坚固,对日本战船形成了碾压性优势,所以日军被打得溃不成军。日本试图向东亚大陆扩张势力,挑战唐王朝宗藩体制的尝试,就此宣告失败。不久后,在唐朝的扶植支持下,新罗又消灭了高句丽,统一了朝鲜半岛,而日本也开始从战败中吸取教训,实行“大化改新”,全面向唐朝学习,模仿唐朝建立中央集权的律令制国家。
在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之后,大批来自高句丽、百济的流亡贵族,纷纷逃亡日本。由于这些贵族都拥有比较高的学问素养,在兵法、医药、儒学、阴阳五行术方面各有所长,所以日本当时的天皇朝廷,就决定,聘请他们在朝廷中做官,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长。
根据作者的研究,阴阳五行学说和相关的占卜、作法等技术,传到日本之后,也引发了朝廷的重视,决定模仿唐朝和百济,设立相关的官署机构,阴阳寮,来进行研究。这个词儿第一次在日本古代历史文献中正式出现,是在公元675年,当时有一本日本最古老的正史著作,叫《日本书纪》,记载说,这一年的正月,朝廷设置的阴阳寮,向当时的天武天皇进献了珍贵的药材,还提到了朝廷模仿唐朝和新罗,建立了天文观测台,用以观测星象进行占卜。
阴阳寮,用今天的话说,起初的功能相当于日本朝廷设立的国家天文研究院。它的功能,是对标唐代朝廷中的太史局。早期的阴阳寮机构负责人,被称为阴阳头,早期担任这个职务的,很多都是从朝鲜半岛流亡到日本的百济僧侣。
关于阴阳寮的人员编制,在当时的日本朝廷机构里,算非常大了,阴阳头下面,配备阴阳师六人,负责教授阴阳学的阴阳博士一人,和十名被称为“阴阳生”的学生,另外还有负责编制历法的历博士一人,操纵水力计时工具漏刻的漏刻博士两人。
在建立初期,阴阳寮的职能主要是天文观测和星象占卜,他们的占卜方式,主要就是来自中国的六壬式等等。不过,当时的阴阳寮,已经开始有了新的职责,就是负责进行一些祭祀和消灾的法事,来为天皇服务。比如用贴满银箔的人偶作法,再把人偶放入水中顺流漂走,借此来为天皇消灾;或者一边念动咒语一边挥舞刀剑,来为天皇祈福,延寿。
公元794年,恒武天皇宣布迁都平安京,由此宣布日本进入了平安时代。学者们认为,恒武天皇能够力排众议,两次迁都,说明日本通过学习唐朝,在经过一百多年的律令制改革之后,以天皇为首的中央朝廷,手中的实权和影响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不过,平安时代前期,正是东亚盛极一时的唐朝经历安史之乱,逐渐进入衰败的时期。所以平安时代的日本也感觉到了改革政治制度的必要,一方面是因为唐朝的衰败,使得日本感觉有通过改革,建立自身民族认同,摆脱唐朝影响的需求。而另一方面呢,则是由于日本此时实行的农田土地赋税制度,班田制,已经渐渐无法实行。这是因为,班田制是照抄中国唐朝的租庸调制,然而这一套制度到了社会经济文化不一样的日本,水土不服。日本没有资源支撑一个能做大规模细致化人口土地管理的大型中央政府,古代日本的家庭结构与财产所有权分配,也和中国不一样,从而导致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口和土地脱离了天皇朝廷的直接控制,迫使日本需要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国家财政体制。
随着律令国家一步步走向解体,日本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各种阴谋、叛乱和政变此起彼伏。比如公元842年7月,就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称为“承和之变”,贵族世家藤原氏,从此掌握了日本朝廷的实权。同时,日本境内发生了多起自然灾害,作者山下克明的结论是,天灾人祸加在一起,让阴阳师的重要性不断增长。
为什么呢,因为按照传统儒家理论,灾害和异变,是上天对君主失德的警告,所以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君主必须提升自身的德性,时刻反省自己的治理判断,你贸然进行占卜或者作法,那就是试图揣测甚至扭转天意,这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但是现在天灾人祸多了,仅仅要求阴阳师对灾祸进行预测,已经不能让日本朝廷满意了,还要阴阳师拿出应对之策来,对这些灾祸进行化解。
然而,日本传统的宗教观,是所谓的“万物有灵论”。说白了就是自然中的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甚至人间的建筑器物,都可能成为人格化的神灵。而一些生前作恶多端或者含冤而死的人,死后会变成厉鬼或者怨灵,为害人间。人类要想平平安安,就要和它们搞好关系。进入平安时代之后,这种观念随着律令制国家的解体而逐渐抬头,从而导致阴阳师的重要性逐渐上升,朝廷不但要依靠他们来占卜吉凶,指导大政方针的制定,还要让他们频繁地作法,来解除各路神鬼和怨灵的作祟。比如,有一种古老的仪式叫“镇魂祭”,原本这种仪式是为了镇压和封存那些在死于征服战争之人的灵魂,后来天皇也借用这种仪式来平息在历次惨烈的宫廷政变中,死于非命的皇室贵族的灵魂。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和生前所受的冤屈程度相同,死者生前身份地位越高,他死后形成怨灵的可能性,以及所拥有的破坏力就越大。
举个例子,公元784年,恒武天皇在位期间,就发生过一起著名的怨灵事件,天皇的重臣藤原种继被暗杀。凶手背后的幕后主使是谁?查来查去,天皇的弟弟,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早良亲王有重大嫌疑。于是天皇下令,亲王被废,流放到偏远的淡路岛。在途中,认为自己受到了冤屈的早良亲王绝食自杀。不久后,恒武天皇身边的亲人接连去世,新皇太子安殿亲王也身染重病,于是恒武天皇非常着急,请阴阳师来占卜,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一切灾异,都是早良亲王的怨灵在作祟。为了安抚怨灵,恒武天皇就下令,追封早良亲王为天皇,给他重新在山里修筑了陵墓,还在旁边建了寺院,让和尚念经超度。
甚至,除了自然灾害之外的一些怪异现象,也被当时的日本人认为是神和怨灵在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些怪异现象被称为“物怪”,比如房屋莫名发出响声、飞鸟突然聚集,甚至老鼠进屋咬坏了贵重的物品等等,所以阴阳师的任务就是进行占卜,先判断究竟是哪一个具体的神明或者怨灵在发怒,然后再安排相应的祭祀活动来解除。
在各种法事中,除了祭祀,阴阳师独有的绝活儿还包括反闭和身固。所谓反闭,直接来源于中国古老的巫术“禹步”,大禹的禹,步伐的步,相传是上古时代帝王大禹发明的。具体来说,就是要施法者按照一定的步伐和节奏,朝着既定的方向一边念咒,一边按照天空中遁甲九星连接的轨迹走动九步,用来驱逐恶鬼,保佑自身的安全。而身固,可以被看作是简化版的“禹步”,阴阳师不必来回移动,则而是在原地定静止,双手结成密教中的施法手印,狮子印,同时念咒,驱散怨灵和恶鬼。
由于当时日本国内各种灾害和灵异事件不断出现,对于阴阳师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上涨,所以日本国内地方封建领主,也在身边设置了阴阳师职位,当做顾问。各种名目的祭祀活动也不断出现,比如驱逐流行疾病的鬼气祭,为天皇免除灾难和疾病的代厄祭,以及祈求免遭火灾的火灾祭,是五花八门。日本上层贵族的日常活动,也被阴阳道规定得无比繁琐,每天哪个时辰适合干什么事情,往哪个方向行走是吉祥,都要遵循阴阳道的干支历法,比如手指甲应当在每个丑日修剪,而脚指甲应当在每个寅日修剪,诸如此类。
所以,在平安时期,朝廷设置的阴阳寮,变成了保证日本国家与统治阶层安宁,不可或缺的机关。阴阳师的职能逐渐开始延展,最终分为三大领域:占卜、咒术与祭祀、分析时辰与方位的吉凶。
说到这里,终于该轮到咱们的主人公安倍晴明登场了。他生于公元921年,逝世于1005年,活了整整84岁,可以说是高寿。
当时,由于阴阳道肩负着维持朝廷自天皇以下,所有贵族,乃至整个日本平安无事的重任,所以阴阳寮上下的阴阳师,也必须由贵族世家子弟担任。毕竟,在皇室贵族看来,阴阳道这种威力巨大的密法,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才算放心,所以阴阳道的传承,逐渐被个别家族所垄断。
安倍晴明,出身于摄津国一个贵族世家,安倍家历史悠久,但在平安时代前期逐渐衰落。摄津国,也就是今天的大阪。关于晴明幼年和少年时代的经历,史书上几乎没有记载,只知道他自幼,就跟随著名的阴阳师贺茂忠行和他的儿子贺茂保先,学习天文道,也就是阴阳道中观测星象进行占卜的技术。
在后世的传说,以及现代的影视动漫作品中,安倍晴明的形象,永远是翩翩美少年,穿着华丽的日本贵族袍服,头戴高高的贵族专用乌帽子。但实际上,真实的晴明远远没有那么潇洒,他前半生的阴阳师职场生涯,其实挺不顺的。直到40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960年,他才被选拔为朝廷阴阳寮的“得业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能拿一份工资的实习阴阳师。晴明到了五十50岁的时候,才真正熬出头,当上了阴阳寮的天文博士。
天文博士的具体职责,用现在的话说,是要观察记录一切不寻常的天象,然后再通过占卜来解读,之后给天皇打紧急报告,给天皇提出祭祀和消灾的解决方案。作者总结说,这些不寻常的天象,包括彗星、日食或者月食、以及其他星辰或者星座的位置变化,诸如此类。
在阴阳寮担任天文博士期间,晴明的才能仿佛被自己的师父刻意压制。直到贺茂保先去世后,他才在政治舞台上活跃起来,不但成为历代天皇和皇亲国戚的阴阳道顾问,还受到把持朝政的外戚藤原道长的宠幸,为他提供占卜、祭祀与施法服务,而且屡屡灵验。这一切都让晴明的声望不断上升,再加上他的后人好几代都在阴阳寮任职,不断宣传这位先祖的事迹,最终,把晴明抬上了日本第一阴阳师的位置。
那么晴明都利用自己的法力做过什么了不起的事呢?作者山下克明就在书里列举了几个例子,注意,这些都是正经八百日本历史典籍中记载的真实事件。比如,公元984年,藤原道长得了重病,眼看命不久矣,结果晴明果断出手,进行占卜,建议说,你这个病想要好,你就得搬家,移居到某个吉祥的方位去。结果搬家之后,藤原道长居然就痊愈了。当然,这个故事到了后世的民间传说里,就演变成了朝廷里的政敌试图作法,咒死藤原道长,但是遭遇了精通法术的晴明的反制,刺杀失败。
又例如,在1004年,也就是晴明去世的前一年,整个日本遭遇了严重的旱灾,于是晴明受天皇之托,亲自主持了“五龙祭”。这是一种阴阳道从佛教密宗学习来的祭祀仪式,目的就是请五方龙王降临,行云布雨。结果,晴明主持的五龙祭非常灵验,祭祀结束的当天晚上,就下起了大雨。
由于安倍晴明晚年权势显赫,所以从晴明开始,安倍家此后几代人,都垄断了日本阴阳寮中的天文博士这一职位。他的儿子也当上了阴阳寮的主管官员,阴阳头。今天,在京都市上京区还有一座以他名字命名的晴明神社。据说这里曾经是安倍晴明的故居,由此迎来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和二次元动漫粉丝打卡。
晴明去世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传说里关于晴明的故事越来越丰富。在这些故事传说里,晴明的法力也水涨船高。这是因为,阴阳道的信仰,逐渐从皇室贵族,下沉到普通百姓,出现了许多云游四方,不受官府阴阳寮控制的民间阴阳师。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夸耀自己的法力,就把安倍晴明奉为自己的祖师爷,由此衍生出许多云山雾罩的传说,比如晴明拥有了驱使鬼神为自己服务的能力。在阴阳道里,这些被阴阳师驱使的鬼神,叫式神,一旦与某位阴阳师结缘,就要为他终身服务。式神原本的雏形,是六壬式法中十二个月份相对应的守护神将。但阴阳道传到日本之后,在信奉万物有灵的日本民众当中,式神的范围就逐渐扩大,什么山野里的狐狸精,杀人过多的宝刀上附带的怨灵,都能当式神,集结在晴明的周围,听他的号令。
在当时的民间传说中,曾经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自恃阴阳道术很高的老和尚,带着两个伪装成侍奉童子的式神,来向晴明挑战,结果被晴明识破。晴明念动咒语,让两个童子一会消失,一会出现,从而证明自己的法力更高一筹,可以驱使别的阴阳师拥有的式神,让前来挑战的老和尚心悦诚服。
到了室町幕府时代,也就是公元14到16世纪,关于晴明的传说进一步升级,民间甚至说,晴明不是普通人,因为他的母亲,是晴明故乡附近信田森林里,一只法力高强的灵狐,为了报恩,嫁给了晴明的父亲,从而让晴明拥有了常人所不具备的灵力。这个传说,后来被改编成了著名日本传统木偶剧《信田妻》。
好了,这本《发现阴阳道》的主要内容,到这里就基本讲完了。作者山下克明运用自己丰富的考据功力,查阅了大量档案资料,在这样一本篇幅不大的著作内,为读者详细讲述了阴阳道是如何在六世纪,随着日本与东亚大陆文化经济交流的繁荣,从中国传入。随后又如何入乡随俗,结合了日本民间信仰,变成了日本自平安、奈良时代之后的全国性的宗教信仰阴阳道。
阴阳道,用它独特的占卜、祭祀与施法手段,对日本统治阶层的信仰和政治决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阴阳道的施行者,阴阳师,也由此获得了不断上升的地位和影响力。最终,在平安时代,诞生了本书的主人公,后世传说中空前绝后的著名阴阳师安倍晴明。在他死后,随着阴阳道信仰大规模向日本民间渗透,安倍晴明也逐渐成为日本民间传说中举足轻重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物。同时,以晴明为具象化代表的阴阳道,成为和佛教并肩的日本国民宗教。在遭受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周期性袭击的日本人眼里,能够帮助自己趋吉避凶,对信众一视同仁的阴阳道,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精神寄托。
在19世纪60年代的明治维新后,阴阳道曾被政府禁绝废除,退出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然而与阴阳道相关的宗教传统,比如对于方位时辰的吉凶禁忌,始终存在于日本普通人的生活和意识中。但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文化复兴,日本动漫和通俗小说等流行娱乐产品,重新把目光投向了日本传统历史文化:民间传说中,那个浮华又动荡,群妖毕现的平安时代,自然是充满了神秘而诡异的魅力。1988年,日本知名奇幻小说家梦枕貘,出版了自己构思多年,以安倍晴明为主人公的小说《阴阳师》,结果一炮而红,迅速在流行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阴阳师”热潮。本书作者山下克明分析说,古老的阴阳师,之所以能够借助流行文化这个载体而重生,归根结底,首先是因为阴阳道所蕴含的趋吉避凶,重视现世的宗教精神,依然遗留在日本人的精神中;其次,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日本,遭遇了经济泡沫、东亚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动荡巨剧变,从而导致一种类似平安时代的精神危机感,在日本现代社会中,依旧挥之不去。
以上就是这本书的精华内容,点击音频下方的“文稿”,查收我们为你准备的全文和脑图。你还可以点击“红包分享”按钮,把这本书免费分享给你的朋友。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
划重点
古老的阴阳师,之所以能够借助流行文化这个载体而重生,归根结底,首先是因为阴阳道所蕴含的趋吉避凶,重视现世的宗教精神,依然遗留在日本人的精神中;其次,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后的日本,遭遇了经济泡沫,、东亚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动荡巨剧变,从而导致一种类似平安时代的精神危机感,在日本现代社会中,依旧挥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