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佛罗伦萨史》 孙轶飞解读

《佛罗伦萨史》| 孙轶飞解读

关于作者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1469年出生于佛罗伦萨的没落贵族家庭。其代表作为著名的《君主论》。其思想较早摆脱了中世纪神学和伦理学的束缚,为西方政治学和法学开辟了新道路,并且主张国家至上,将国家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他因此也被认为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西方近代史学的开创者”。其的思想被人们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关于本书

这部《佛罗伦萨史》完成于约500年前,为我们讲述了当时意大利半岛上风起云涌的政治斗争。马基雅维利并没有采用常见的“编年体”写作方式,也没有堆砌史实,而是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回顾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其叙述范围涵盖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时间范围从大约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92年。并且从佛罗伦萨衰弱的原因着手分析,试图去探寻意大利的统一与强大之道。

核心内容

马基雅维利在这部书中最伟大的创见,就在于敢于率先摆脱中世纪宗教思维的束缚,大胆承认是人的社会活动推动了历史发展,而并非是上帝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由此,这本《佛罗伦萨史》的推出,沉重打击了在当时盛行的“神学历史观”,成为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革命导师马克思也称赞这本书是一部杰作。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佛罗伦萨史》,这是一部经典的历史著作,作者是中世纪晚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马基雅维利。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22万字,我会用28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你分享马基雅维利对佛罗伦萨这座历史名城的看法,以及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各阶层内部发生的各种政治斗争。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托斯卡纳区的首府,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的盆地里。这座城市还有另一个名字:翡冷翠。这是来自于诗人徐志摩的翻译,仿佛将翡翠神秘、浪漫的气质赋予了这座城市。事实上,这座城市的历史也确实给了这个世界不少浪漫的回忆:但丁在这里遇到了他的梦中情人毕雅特丽斯,波提切利在这里画出了著名的《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则在这里出生、成长。也正是在这座城市里,辉煌的文艺复兴时期拉开了大幕。一直到今天,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乌菲兹美术馆、碧提宫,仍旧是令全世界游客神往的艺术圣殿。

但是,佛罗伦萨并非只有光彩照人的一面。在孕育了无数伟大艺术家的同时,这里一样上演过贵族的荒淫暴虐、政治家的勾心斗角、宗教人士的物欲横流。或许在这些权贵的眼里,那些伟大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不过是装点自己生活的玩具;而在艺术家的眼里,所有世俗的一切,只是孕育鲜艳花朵的腐朽泥土。对于我们而言,对那个时代了解得越多,才越能了解到这座城市的全貌。

这部完成于500年前的《佛罗伦萨史》,可以带我们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另一面。这本书的作者马基雅维利并没有采用常见的编年体写作方式,也没有堆砌史实,而是从政治斗争的角度,回顾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并且从佛罗伦萨衰弱的原因着手分析,试图去探寻意大利的统一与强大之道。其叙述范围涵盖了从古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时间范围从大约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492年,重点是1215年至1492年间200多年的历史。

在作者创作这本书的时期,也就是大约1520年至1525年间,意大利半岛长期以来充斥着动荡和不安。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许多意大利城市,比如像威尼斯、罗马、米兰、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等等,在那段时间里,其实都是各自独立的小国家。它们为了利益,不停地发动战争。在本书之前的历史著作里,当时的历史学家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些战争的结局,而至于战争产生的原因,当时的人们坚持认为那都是“上帝的旨意”。

马基雅维利没有被当时的研究传统所束缚。他认为,对于佛罗伦萨而言,这座城市的命运,其实是由内部各个阶层之间的争斗所决定的。也就是说,马基雅维利在这部书中最伟大的创见,就在于敢于率先摆脱宗教思维的束缚,大胆承认是人的社会活动推动了历史发展,而并非是上帝在其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由此,这本《佛罗伦萨史》的推出,沉重打击了在当时盛行的神学历史观,成为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就连革命导师马克思都称赞这本书是一部杰作。

至于作者马基雅维利,他是一个地道的佛罗伦萨人,他也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换句话说,本书中所讲述的很多历史事件,其实是他当时亲身经历的。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政治家和思想家,马基雅维利的作品里还充满了各种冷静的思辨。比如说,他认为,为了能更好地实行统治,政治家们可以不择手段。这个观点在他最著名的作品《君主论》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而马基雅维利也因此在西方成为了“黑暗政治”的代名词。

尽管嘴上说他的理论黑暗,但是西方的政治家从来都没有停止对马基雅维利的研究。当年美第奇家族的女性远嫁法国成为王后的时候,同时也把马基雅维利的著作和思想带到了法兰西。之后从路易十三到路易十六,历任法国国王都深受马基雅维利的影响。可以说,那场惊天动地的法国大革命,其发生的背后,就有他的影子若隐若现。这也是马基雅维利影响深远的一个证据。

在《佛罗伦萨史》这本书里,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风格。在他的眼里,研究历史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在内容方面,本书通篇都是在揭露政治斗争的反复无常。换句话说,马基雅维利的这本《佛罗伦萨史》和大名鼎鼎的《君主论》,其实是互为表里的两本书。也正是这本书独特的历史视野,奠定了马基雅维利在西方历史界的地位,他也被人们称为“西方近代史学的开拓者”。

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那么下面,我就为你来详细讲述书中的四点内容:第一,佛罗伦萨城市的出现和前身;第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挣扎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佛罗伦萨;第三,著名的美第奇家族的崛起;第四,“豪华者”洛伦佐•美第奇在佛罗伦萨的统治。

先来看看关于佛罗伦萨城的出现。最初,佛罗伦萨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建立起来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其前身是一个叫做菲埃索莱的城市。当时这座城市坐落在山顶上,为了招揽商人做生意,于是允许商人在山脚下建立市场。久而久之,山脚下的市场越越大,最后居然变成了城市,然后把山上的菲埃索莱城给吞并了。这座山脚下的新城,就是佛罗伦萨。

后来,随着公元476年罗马帝国的灭亡,众多蛮族迁徙到了罗马帝国的地盘上。在这个动荡的过程里,有些城市消失了,有些城市反而壮大起来,佛罗伦萨就是其中保留下来并得以壮大的一个幸运儿。当时混乱而分裂的意大利,最终形成了许多小国家,佛罗伦萨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这些小国家处在皇帝和教皇两大势力之间,立场摇摆不定。当时所谓的“皇帝”,指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虽然名字里有罗马俩字儿,但实际上跟罗马帝国并没有关系。这个皇帝跟其他小国家的国王一样,整天也是一心抢地盘,没干什么好事儿。所以面对这个所谓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不少小国家心里并不服气。而另一方势力教皇,是基督教世界的精神领袖。当时整个教会都是从罗马帝国延续下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名义上也是这个教皇册封的,所以不管从信仰还是从传统讲,教皇的影响力可谓巨大。但遗憾的是,教皇没军队,对其他国家缺乏实际掌控能力,因此有些人对教皇实际上也是不怎么服气。

互相不服气,自然就形成了两派。支持皇帝的一派叫做吉贝林派,支持教皇的一派叫做圭尔夫派,为了方便,我们姑且叫他们皇帝派和教皇派好了。这两大派系在意大利整天不停地争斗。从最初来说,佛罗伦萨其实是非常坚定的皇帝派,国家的性质是君主专制的,整个国家铁板一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1215年。而在这之后,佛罗伦萨进入了动荡不安的剧烈变化时期,并且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最终走向了共和制。前面我们提到,这本书是大约500年前写的,所以我们发现,马基雅维利在这本书里详细讲述的,其实就是佛罗伦萨产生剧烈变化的大约200年间的历史。

佛罗伦萨城从建立,到成为皇帝派的小国家,这段时间其实也不短,但却在本书中仅仅一笔带过。或许在马基雅维利的眼里,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儿,跟表达他的政治思想关系不大,因此不值得他浪费笔墨。这个猜测不仅合理,而且很有意义。因为马基雅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在当时他的眼里,历史学是所谓“修辞学”的一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表述自己的政治观点,马基雅维利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意选择史料,甚至他还会编造一些内容。比如全书之中有很多激昂慷慨的演说词,结构精巧、文辞优美,可惜的是,它们全都是马基雅维利杜撰出来的。

不过,这些杜撰的演说词并不影响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下面我们就跟着马基雅维利的目光,一起看看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是如何成为了共和制国家。

当时佛罗伦萨作为皇帝治下的地区,虽然看似稳定,但是皇帝派和教皇派间的矛盾已经暗流涌动。当时,佛罗伦萨已经兴起的众多势力强大的家族,他们各自拥护不同的派系。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把这些家族列成了一个长长的名单,这份名单足以说明,当时双方都有了充足的力量,于是发生斗争是一件必然的事情,而且还是场持久战。

皇帝派和教皇派一时间都干不掉对方,最后达成了和解,这场和解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佛罗伦萨选择既不听皇帝的,也不听教皇的,他们干脆建立了共和体制,由自己管理自己。在政治方面,佛罗伦萨人把自己的地盘分成了六个区,每个区选出两个,共计十二个代表,组成叫做“长老会”的机构,共同治理这个国家。在军事方面,佛罗伦萨把城市分为20个旗,农村分为76个旗,所有青年男子都需要登记自己的名字,一旦受到战争的召唤,就到自己的旗报到。完成了政治和军事的变革之后,佛罗伦萨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由于皇帝派和教皇派的矛盾依然存在,佛罗伦萨的内斗又开始愈演愈烈,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共和制一度面临着夭折风险。马基雅维利在书中感慨,如果没有这些内斗,佛罗伦萨可以变得更加伟大。有一段时间,皇帝派占了上风,结果他们想出了一个馊主意,他们觉得彻底摧毁佛罗伦萨城,或许更方便皇帝统治这个地区。这一下平民可就不干了,斗争的性质也就变了,以前是教皇派和皇帝派之间斗,忽然变成了教皇派和广大群众抱成一团,一起跟皇帝派斗,结果也就可想而知,教皇派取得了斗争的暂时胜利。

接下来,胜利的教皇派自己又分裂了,一派人觉得应该继续和教皇保持密切联系,他们叫做黑党;而另一派人则觉得,既然已经摆脱了皇帝,不如我们更彻底一点,干脆教皇也不要了,这些人叫做白党。这两党的分裂又开始席卷全城。

佛罗伦萨出现这样的混乱,有一个人非常高兴,他就是教皇。虽然经过内乱之后,佛罗伦萨暂时掌权的是教皇派,但教皇心里总害怕一件事:如果佛罗伦萨真的强大了,那么很有可能不再那么听话。于是教皇也开始不断地参与黑白两党的事务,好让佛罗伦萨越来越混乱。后来直到雅典公爵率军队占领了佛罗伦萨,事情有了一些转机。雅典公爵实际上是想恢复君主制的,只要他能得到民众的拥护,那么佛罗伦萨很可能就再次恢复成君主专制国家。但是,雅典公爵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他倒行逆施,愚蠢地实行了种种暴政,结果引发了人民的极大不满。最终雅典公爵的统治被推翻,佛罗伦萨恢复了自己的共和制度。

这就是今天讲述的第二部分,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建立并坚持了自己的共和制度。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似乎各种政治形式都没能给这个国家带来长治久安。之前的君主专制结束于两派斗争,雅典公爵曾经尝试恢复这一制度,但是没能成功。而共和制度让各个阶层的人共同治理国家,但也没法从根本上消除派系斗争。马基雅维利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非常矛盾的,在这本书中,他一方面拥护共和制度,但另一方面又希望有一个贤明的统治者可以引领全体国民。

我们下面要说的,就是关于这个矛盾的解决方式:大名鼎鼎的美第奇家族的崛起。当时他们在佛罗伦萨众多家族中脱颖而出,贤明的科斯莫·美第奇在当时的共和体制下,其实没有担任任何职务,却掌握着事实上的权力,成为了佛罗伦萨的隐形君主。我们来看看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此时的佛罗伦萨城有三个阶层,分别是贵族、平民和工匠。内部的斗争除了派系之争,还有不同阶层之间的对抗,这就使得佛罗伦萨内部的冲突乱成了一团麻。而美第奇家族的人身为贵族,却在几次冲突里保护了平民和工匠阶层的利益。这就让他们得到了民众的天然爱戴。

特别是在一次战争之后,政府需要新的收入,于是决定改革税收政策,而这项政策正是美第奇家族力排众议确立的。这项政策规定,只要是佛罗伦萨的公民,不管是任何阶层、任何派系,每拥有100佛洛林,就要缴纳半个佛洛林的税金。佛洛林就是佛罗伦萨铸造的金币,当时在意大利是硬通货。这样的纳税方法对富人很不友好,因为财产越多,交的税就越多,而穷人可能根本没有100佛洛林,自然就不用交税。这样的政策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劫富济贫,穷人们自然觉得美第奇家族是越看越顺眼。

不过,对于这个政策,穷人们并不满足,他们觉得以前这些富人挣了那么多钱,但是交的税并不多,应该用新的法律追缴以前的税款。这样一来自然搞得人心惶惶,整个国家开始了激烈的争论。最后,又是美第奇家族出面解决了这个问题,家族的掌门人解释说:如果我们回顾历史,能够学到些什么指导眼下的生活,那么很有意义,如果旧的税收政策不好,我们当然不应该忘记,但是新的政策是为了让所有的人团结在一起,而不是分裂开来,所以我们不要没完没了地算旧账,这没有好处。

这番道理一说出来,就平息了所有的争论,穷人们听了觉得心服口服,而富人们觉得美第奇家族十分公正。就这样,美第奇家族的声望越来越高。此外这个家族还人才辈出,有的人通过做生意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有的人则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美第奇家族的掌门人没有任何公职,但是大量的官员却都是他扶植起来的,这个家族在一步步成为佛罗伦萨的“隐形控制者”,而最终完成这个目标的人,叫做科斯莫·美第奇。

大约1433年,在科斯莫执掌美第奇家族的时候,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对外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国家内部则有另外一个公民和他一样有权势。这两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民都活着的时候,他们关系非常融洽,一起想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反而是对方死了以后,科斯莫陷入了危机。因为佛罗伦萨人害怕科斯莫成为一个专制的君主,于是很多人都想削弱科斯莫的权力。

这个时候科斯莫有两个选择,要么真的强硬起来,要么就由他们折腾去吧,科斯莫选择了保守的对策:既然你们想要我的权力,那我就给你们。然而,当科斯莫很轻易地把权力交出的时候,佛罗伦萨人发现自己的国家变得一片混乱,各个阶层的人再次开始互相残害。最后,他们发现科斯莫的统治既贤明又温和,于是主动把权力交还给了科斯莫。就这样,科斯莫没有主动争抢,反而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尊重,这或许正是他智慧的体现。

正是靠着这种智慧,从1433年至1464年,科斯莫统治了佛罗伦萨长达31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内部的斗争让所有的人发现,缺了科斯莫还真的不行,于是他的地位越发稳固。而在对外方面,佛罗伦萨和意大利其他的国家一直在打仗,这又让科斯莫的威望持续高涨。最重要的,科斯莫他们家的生意越做越好,而且他懂得如何利用挣来的大笔钱财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当时佛罗伦萨所有阶层的人都从他的手中借过大笔的钱,而他的财力甚至可以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就这样,科斯莫作为佛罗伦萨的实际统治者,在整个意大利甚至整个欧洲,都建立了极大的声望。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三部分,美第奇家族的科斯莫成为了隐形君主,虽然他没有担任任何公职,但是实际掌控佛罗伦萨。这种政治体制,既保留了共和制的优点,同时又仿佛存在一位贤明的君主,使得佛罗伦萨迎来了强大繁荣的时期。

最后我们要讲的,则是关于科斯莫的孙子,被人称作“豪华者”的洛伦佐·美第奇。我们看看在他的带领下,佛罗伦萨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在1464年,科斯莫去世之后,他被尊称为“国父”。这个崇高的称号,和他所代表的权力、财富,统统被科斯莫的子孙继承。可惜的是科斯莫的儿子身体不好,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于是这一切就到了科斯莫的孙子洛伦佐手中。洛伦佐年少得志、大权在握,所以总想操控佛罗伦萨的一切。在他的影响下,和美第奇有矛盾的家族根本别想获得公职,于是不满的情绪滋生了出来。这时候,教皇也觉得美第奇家族过于强大,不太听话了,于是教皇积极地参与到佛罗伦萨内部政治斗争里。

在教皇的支持下,一些敌对的家族发动了政变,他们杀死了洛伦佐的亲弟弟,甚至险些杀死洛伦佐。然而,佛罗伦萨人民那时候已经习惯了美第奇家族的统治,叛乱并没有成功,而这件事却让洛伦佐和教皇彻底撕破了脸皮。一直蠢蠢欲动的皇帝,这个时候也打算分一杯羹,于是,佛罗伦萨被联合起来的各方势力包围了。此时,洛伦佐展现了自己勇敢的一面,他只身一人离开佛罗伦萨,去和邻国签订了和平条约。与此同时,佛罗伦萨还聘请了当时最英勇善战的将领。但是,这些都不足以帮助佛罗伦萨摆脱战争的危机。

最终解决危机的,是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件——奥斯曼土耳其不断进攻基督教徒占领的罗德岛。这件事可就不是抢钱抢粮抢地盘这么简单了,这是两大宗教之间的对抗,基督教世界遭受了这样的突袭,一下紧张了起来。这时候不管皇帝也好、教皇也好,在这个令他们震惊的消息过后,都没有心情和佛罗伦萨较劲了。于是,洛伦佐·美第奇和佛罗伦萨就这样完全靠运气,渡过了这次天大的危机。

在和其他国家的战争结束之后,依靠着洛伦佐的智慧和巨大的国际声望,佛罗伦萨获得了长时间的稳定和繁荣。不只是基督教世界的各个国王对洛伦佐表示了善意,甚至伊斯兰世界的苏丹都向他赠送礼物,以表达善意。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洛伦佐开始把精力放在了给他自己和国家谋求更多的实惠上。他为自己的大儿子娶到了身价丰厚的老婆,为自己的二儿子得到了枢机主教这样显赫的职务。在二儿子身上的政治投资,是洛伦佐一辈子最划算的生意了,因为这个儿子后来成为了教皇利奥十世,是美第奇家族可以传承下去的关键人物。

然而,洛伦佐在做生意方面水平并不高,他的代理人行为不端,让他损失了不少财富。为了解决金钱上的问题,洛伦佐一来把资金投向了稳定的房地产业,二来私自挪用了大量国家的钱财。他花钱如流水一般,也因此被称为“豪华者”,但是这些钱花得并非没有益处,洛伦佐赞助了大量的艺术家,比如你所熟悉的米开朗基罗。事实上,洛伦佐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赞助者,很大程度上说,文艺复兴的黄金时期的出现,正是因为洛伦佐的豪奢。除了赞助艺术之外,洛伦佐还对诗歌、文学很感兴趣,为了让佛罗伦萨的青年在这方面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洛伦佐建立了一所大学,并且请到了意大利当时最优秀的人物来当教师。

在马基雅维利的笔下,洛伦佐几乎是个完美的人物,除了一个小小的缺点。这个缺点就是:洛伦佐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经常陪他们一起玩耍游戏。这在当时马基雅维利的眼里,是非常不体面的事情。然而,以我们今天的眼光,这是身为父亲的良好品质。

就这样,洛伦佐·美第奇为佛罗伦萨带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也正是文艺复兴最为繁荣的年景。直到他44岁那一年,也就是公元1492年,洛伦佐在胃病和痛风的折磨下去世了。马基雅维利对于佛罗伦萨历史的记载也在此时结束。

这就是今天讲的第四个部分,洛伦佐·美第奇的统治。在他统治的时期,佛罗伦萨进入了稳定、繁荣的时期,也就是文艺复兴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1492年洛伦佐去世为止。

说到这儿,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中讲述的故事,就为你分享完毕。我们一共讲到了4部分内容:第一,佛罗伦萨城市的出现和前身;第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挣扎在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的佛罗伦萨;第三,名的美第奇家族的崛起;第四,“豪华者”洛伦佐•美第奇在佛罗伦萨的统治。

其实《佛罗伦萨史》这本书真正读起来,可能会让人感到非常吃力。因为马基雅维利在这本书里不厌其烦地反复描述了大量的细节,包括佛罗伦萨各个家族和各个人物等等。在500年前这本书被写出来的时候,这些细节是当时的人熟悉的,但是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难免会感到陌生。此外,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马基雅维利对历史的认知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说,他眼中的历史规律,只是从治到乱,从乱到治这样的死循环;再比如,他还没有认识到经济在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但即便如此,《佛罗伦萨史》这部作品依然在西方历史学中开创了新的局面。特别是马基雅维利所指出的大胆观点:教皇故意希望整个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都处在诸国林立、相互攻伐的混乱状态,以便于让自己拥有无上的权威,因此基督教的精神领袖教皇,正是意大利当时一切动荡的源头。这个观点在今天我们看来似乎毫不新奇,但是,要知道这本书可是500年前写成的,当时欧洲人不敢对上帝和教会有丝毫的不敬,绝不会有人说教皇是战争的幕后黑手,因此马基雅维利在这本书里提到的观点,在当时的确是惊世骇俗的。

不过,美第奇家族的几位成员,在这本书里可以说是得到了马基雅维利毫无保留的极高称赞。为什么呢?因为在马基雅维利生活的时代里,美第奇家族仍然实际统治着佛罗伦萨。而这本书的创作,正是美第奇家族交给马基雅维利的工作。因此,马基雅维利在书里把美第奇家族捧上天,也就毫不奇怪了。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与你分享的知识:第一,马基雅维利是西方近代史学的开拓者,《佛罗伦萨史》是他在历史方面的代表作,他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政治服务;第二,《佛罗伦萨史》是从政治斗争的角度讲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其中主要内容是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200多年,通过回顾这段历史,马基雅维利认为的历史发展规律是从乱到治,又从治到乱的不断循环;第三,在这本书里,马基雅维利勇敢地打破了欧洲传统的史学观点,开始重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而不是把一切都归结于上帝,并以此开创了西方历史学研究的新局面。

撰稿:孙轶飞 脑图:摩西 转述:成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