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萨摩亚人的成年》 施展工作室解读

《萨摩亚人的成年》| 施展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玛格丽特·米德:美国人类学家,曾担任美国人类学会主席、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1901年出生在美国费城,1928年完成并出版《萨摩亚人的成年》,这本书奠定了她在学术界的地位,被誉为人类学之母,1978年在纽约去世,随即获得美国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印有她头像的纪念邮票也于1998年在美国发行。

关于本书

为了弄清楚青春期危机出现的原因,米德奔赴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展开了9个月的考察,她发现萨摩亚青少年的成长非常平稳,没有出现青春期危机,这说明了青春期危机不是生理现象,而是文化的产物。这次重大考察使人们对青春期危机的根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青春期危机的解决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核心内容

青春期危机不是生理现象,而是文化的产物,之所以美国青春期危机非常严重,是因为美国的社会过于复杂多元,青少年面临的选择太多,让他们无所适从。米德认为应该从教育抓起,倡导“为选择而教育”,教会青少年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解决思路逐渐被美国社会接受,并成为民众的共识。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萨摩亚人的成年》。这是一本人类学经典书,但是它不仅没有像很多学术书那样被束之高阁,甚至一度成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风行美国的畅销书。这本书的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呢?它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德因为这本书,成为了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因此,美国《时代周刊》将米德称为“世界祖母”;更值得一提的是,米德的头像也被印在了美国邮票上,与她的师姐一起,成为仅有的、头像被印在美国邮票上的人类学家。

为什么这本书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呢?这是因为这本书讨论的问题精准地契合了当时美国大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青春期危机。它的核心观点是:青春期的躁动、迷茫或者焦虑,不是生理原因,而是文化塑造的。

青春期一般是说从儿童到成年人之间的过渡时期,差不多是十三四岁到二十岁出头的年龄。提到青春期,已经度过青春期的朋友可能会快速闪回一些青春期的记忆,可能是和父母之间的激烈争吵,也可能是在某个晚上和朋友畅想未来,或者是曾经让你念念不忘的初恋。总之,叛逆、躁动、迷茫和焦虑,这些情绪上的危机好像就是我们印象中青春期的主旋律。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青春期危机是必然会发生吗?

在100年前的美国,孩子的青春期危机让很多家长感到困惑,甚至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当时主流的观点是,青春期是人的生理过程,跟它相伴的心理危机是必然的,所以青春期危机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这种解释让家长们感到非常无力,孩子在经历青春期的痛苦和焦虑,而自己除了等待它过去,竟然什么也做不了。就在美国家长纷纷束手无策的时候,《萨摩亚人的成年》这本书出版了,关于“青春期危机”的绝望忽然变成了希望。

萨摩亚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岛上生活的人被称为萨摩亚人。1925年,年仅24岁的米德跨越重洋,从繁华的美国来到了太平洋上的这座孤岛。虽然已经进入20世纪,但由于与世隔绝,岛上的人们仍然保持着非常原始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美国社会完全是两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她发现,同样处于少年时代,萨摩亚的青少年和美国青少年却完全不同,美国青少年身上是显而易见的焦虑、躁动和叛逆,而萨摩亚青少年那里却是简单、幸福和快乐。

这个现象启发了米德,她产生了一个判断,青春期危机可能不是生理原因造成的,而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为了验证自己略显模糊的判断,她开始了对萨摩亚社会长达9个月的田野调查。那么,关于青春期危机,米德在萨摩亚社会有什么具体的发现?米德认为普遍困扰美国家长的青春期危机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米德的发现对解决青春期危机又有什么样的启示呢?接下来,我会围绕这三个问题为你解读这本书。

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关于青春期危机,米德在萨摩亚社会有什么具体的发现?

在当时的美国,青春期危机已经从个别问题蔓延成了全美的社会问题。美国家长普遍发现,他们的孩子叛逆、难管,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行动,甚至加入黑帮。媒体也发现了这种现象,青春期问题时常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

你可能会问,难道青春期问题不是一直存在吗?为什么那个时候突然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呢?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关注青春期问题的人比以前更多,也更有话语权了。这些人就是美国社会的中产阶级。19世纪到20世纪,美国经济长期繁荣孕育了一个新阶层——中产阶级。全世界的中产阶级关注的东西都差不多,作为教育的受益者,他们尤其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由于他们特别关注孩子的教育,青春期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作为美国社会的中流砥柱,中产阶级关注的事情自然也会成为全社会的焦点,所以前面讲的青春期问题频频登上头条,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青春期问题已经成为全美国社会的一块心病,全国上下自然会努力寻找解决青春期问题的方案。第一步就是弄清为什么会出现青春期危机。刚才我提到了,当时社会大众普遍认为,青春期危机是生理现象。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这样想,比如,有一个叫博厄斯的人,他是“美国人类学之父”。他就认为后天或者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更大,在青春期问题上也一样。但是,这还只是一种假设,博厄斯就把证明这个假设的这个任务交给了他的学生,也就是这本书的作者米德。

怎么证明老师博厄斯的观念呢?米德认为,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寻找一个文化差异很大的社会跟美国进行比较。如果青春期危机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那么这种现象就应该在所有的人类社会中存在。所以米德需要寻找一个和西方文化完全不同的社会。最后她选定了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这里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小,还保持着非常原始的社会形态。

准备好行程后,米德一个人来到了萨摩亚群岛。

前面提到了,米德在萨摩亚人的社会里,完全没有发现让美国家长无比焦虑的青春期危机。相反,她发现萨摩亚人,无论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过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心态平和。她在书里是这么描写的:新的一天开始了,年轻人一边催促着手中的劳作,一边互相间大声呼唤;尚未睡醒的孩子踉跄着跑到海边用海水洗脸,赶去捕鱼的孩子开始收拾渔具;裹着被单肮脏的村民开始四处走动,揉着眼睛跌跌撞撞向海滩走去;妇女们捧着需要洗涤的东西往海边或远在村子尽头的泉边走去……这就是作者笔下萨摩亚人的日常生活,青春期在这里和危机没有丝毫关系,它只代表年轻。

为什么让美国家长无比头疼的青春期危机,在萨摩亚人这里就能够不存在呢?实地调查9个月之后,米德发现有三个原因:一是封闭的社会环境,二是宽松的文化环境,三是开放的家庭结构。

先来说封闭的社会环境,萨摩亚是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周围没有大陆依靠,可以说是与世隔绝的,再加上这里气候适宜,物产丰富,生活在这里的萨摩亚人也不用和外界有太多的联系。这种状态下,整个社会发展得非常缓慢。米德到这里的时候,萨摩亚仍是原始社会。萨摩亚人的人生一眼就能望到头,女孩会像家里的女性长辈一样,长大后承担家务和部分种植工作;而男孩则会像家里的男性长辈学习,立志成为优秀的渔夫。萨摩亚人一出生就处在这样简单的社会里,他们周围也都是价值观一致的萨摩亚人,一辈子遇到最不同的人也许就是从隔壁小岛来的萨摩亚人。在他们看来,世界就这么大,人生的道路从呱呱落地就已经确定,不用做什么选择,自然也就不会有面对选择的迷茫和压力。

另外,萨摩亚人也不像现代社会文明有这么多的规范和禁忌,文化环境比较宽松。比如,死亡和性在现代社会都是比较敏感的主题,小孩子会问父母:我从哪里来?这个时候现代社会的父母可能会用“你是我从垃圾堆捡的”这样的话来搪塞他,或者把话题引开,或者不允许他再问。小孩子可能会慢慢得到一种暗示,性是敏感和羞耻的话题。萨摩亚人对待性爱和生死的态度就跟现代人完全不同。萨摩亚的小孩子可能很小就目睹过出生和死亡,见过流产与尸体。这些在现代社会不会让小孩子的接触的事情,萨摩亚的父母从来不会去干涉。萨摩亚的青年在性方面也非常自由,对婚前性行为也没有太多顾虑。

那么,青少年跟父母发生矛盾怎么办?要知道,青春期危机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孩子和父母的矛盾。实际上,这种事情在萨摩亚青少年身上很少发生,原因就在他们的家庭结构。现代社会一般是以父母双亲和子女构成的小家庭为基本单位,而萨摩亚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以一二十人因血缘关系或者收养关系结成的“户”。你可以把“户”理解成一个开放的大家庭。一个普通的萨摩亚村庄通常由三四十个这样的大家庭组成。每个大家庭会选出自己的大家长,大家长带领全户的人进行生产劳动,劳动的成果也由大家长组织分配。

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教育孩子是一群人而不是两个人的事。如果大家庭里的哪家人生下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会被视为全户的孩子。萨摩亚婴儿出生后不久就被母亲交给更年轻的姑娘去照顾。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会过度依赖父母,也不对任何人寄予过高期待。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他们比较淡定,能够回避冲突,控制好情绪。所以他们不会陷入焦虑等等负面情绪里,走不出来。

所有的长辈都可以对新生儿进行教导。孩子可以接受不同人的价值观,而不只是坚持父母的准则立场,这更有利于青少年形成健全的人格。亲属对孩子们一视同仁,孩子很少因为被指责而抬不起头,也没有过度娇宠,这会让他们的心里比较平和。如果青少年的意见和父母不一致,他完全可以选择听其他长辈的话,甚至搬到同户的其他家庭里去住,这样就避免了绝大多数的冲突。

不过,即使有这样的环境,萨摩亚青少年也可能会面临压力和冲突,但是他们的社会给了很好的出口避免这些情绪被压抑下来。他们最重要的出口是跳舞,这是萨摩亚唯一不论男女老幼都可以参加的活动。萨摩亚的青少年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从各种小型、非正式舞会中学会跳舞。跳舞可以调节孩子们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缓解了孩子们因为压力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每一个孩子都尽情地跳,以自己为中心,通过努力取得自己的成就。他们的舞蹈不要求整齐划一,孩子们可以在舞蹈中充分发展和展现自己的个性。

萨摩亚青少年没有青春期危机,不是因为他们在生理上跟现代人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结构。在封闭的社会环境里,萨摩亚人不用面临太多选择和压力,宽松的文化环境让他们不用面对那么多禁忌;而且,萨摩亚人大家庭的结构缓解了青少年可能会遇到的压力和冲突。

而米德再回到美国社会来看,就发现,无论是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美国都跟萨摩亚人正好相反,而这应该就是导致美国少年青春机危机的原因所在。这就涉及到我今天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普遍困扰美国家长的青春机危机到底是怎么造成的?

现代美国社会环境过于多元,也过于复杂。同样处于青春期的年纪,美国青少年时时刻刻都要面对选择,而萨摩亚青少年没有那么多选择;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美国的教育只告诉青少年应该选择什么,却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选。面对的选择太多,而处理选择的能力又太低,焦虑、叛逆这些青春期危机就产生了。同时,家庭和社会又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让他们的内心总是会感到矛盾和冲突。所以在米德看来,美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危机正是源于美国的社会文化环境。

我们就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家庭环境来分别比较一下。

先说社会环境。当时的美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现代文明国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每天有数不清的新领域和新职业涌现出来,繁荣的经济对其他地区的民众有巨大的吸引力,每年有数百万移民来到美国实现他们的“美国梦”。源源不断的移民不仅带来了美国所需要的劳动力,同时还带来了他们的文化,繁荣的经济和多元的文化成为当时美国的典型特征。当时的美国青少年面对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无限选择和极度复杂的社会,他们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类人。他们接受大量的信息,包括各种行为准则,有很多都是完全对立,甚至互相排斥的。比如说,他们内心可能刚刚接受基督教的教义和准则,但是周围的人或者事情会使他们听到更多不同意见。在这种复杂的情形下,他们就有可能彷徨、无助、愤怒或者反抗。

第二是文化环境。在当时的美国,谈论生与死、性行为都是禁忌。父母和周围的人都尽量避免青年们直视性行为的尴尬场面。他们不认为性行为是可以摆在桌面上来谈的。孩子更很少有机会见证死亡。这些正常的生理现象,孩子越是不理解,就越容易误解。而误解就会导致暴力倾向、心理变态等其他问题。

第三,除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美国的家庭结构也让青春期危机不断加深。就像所有的现代社会一样,美国的绝大部分家庭属于核心家庭,也就是只由父母和孩子组成的小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是依存关系。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父母,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远比萨摩亚社会深厚,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也要大得多。如果父母认为青少年心智不成熟,不会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他们就会用“怒斥”或者“苦口婆心”的方式,把他们的想法灌输给孩子。很多父母会按照他们想要的模式来设计孩子们的未来。这种忽视青少年个人意愿的教育方式,自然会让孩子内心积聚不满,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米德的对比研究清晰地向我们揭示了,不是所有社会的人在青春期都会出现心理危机和冲突,美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危机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那么,如果把问题归结为社会文化环境,我们也不可能为此彻底改变社会文化环境啊。怎么做才能解决青春期危机的问题呢?这就我今天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米德的发现对解决青春期危机的启示。

在米德看来,萨摩亚人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问题的关键是选择。跟萨摩亚人相比,美国青少年青春期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要面对太多选择,又不知道如何选择。

我们面前有两条道路,一条路是减少青少年面对的选择,另外一条路是教会青少年学会选择。当时其实已经有一些州选择了第一条路,希望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限制青少年接触存在争议的话题,希望给他们提供单一纯正的宗教思想。

这当然是很难让现代人接受的方法。米德一针见血地指出,社会发展的方向是多元化,这是美国青少年迟早都得面对的现实。人们适应新环境的速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趋于缓慢,如果让孩子在单一文化中长大,当他们二三十岁走出保护,真正面对社会的时候,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观念可能会被一举打碎。这带给孩子的痛苦要远远大于青春期的危机。

所以,第二条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米德因此提出了“为选择而教育”的主张。既然社会复杂化的趋势不可阻挡,那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纳和拥抱当前的社会环境,改变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从告诉他们要选择什么,转变成教会他们怎样做出选择,从给青少年灌输应该思考什么,转变成教给他们应该怎样思考。这样他们才能在众多文化和价值观中做出明智的抉择。这种解决思路已经被美国社会接受,尊重青少年的选择自由和提高他们的选择能力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举个例子,美国后来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批判性思维教育体系,批判性思维成为申请美国高校的必备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教会青少年如何思考,如何做选择。这种教育不仅能帮助他们应对青春期危机,也是美国科技腾飞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今天,青春期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中国也面临相似的问题。今天的中国跟美国当时的状况差不多,经济高速发展,教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社会也越来越多元化。面对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我们也可以从米德的研究和她“为选择而教育”的主张中汲取营养。

到这里,《萨摩亚人的成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已经讲述完了,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由于20世纪初美国中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中产阶级关心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热点,青春期危机成了当时全美上下最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为了弄清楚青春期危机出现的原因,米德奔赴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展开了九个月的考察。米德发现,萨摩亚青少年没有出现青春期危机,他们成长的过程非常平稳。这可以证明,青春期危机不是生理现象,而是文化的产物。这也是这本书最核心的观点。

这个观点,能够让我们分析出现代社会青春期危机产生的真正原因。在米德看来,最核心的一点就是现代社会过于复杂,青少年面临的选择太多,让他们无所适从。米德提出了“为选择而教育”的主张,倡导教会孩子怎样做选择,而不是灌输应该选择什么,这一点,对今天中国的青春期教育也同样有启发性。

《萨摩亚人的成年》一出版就轰动一时,风靡整个美国,成了经久不衰的畅销书,不仅引发了当时美国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反思,还证明了后天环境因素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可塑性。这本书深刻影响了当时美国的家庭教育,从那时开始,性教育和死亡教育逐步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为后来的性解放运动打下来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这本书头一次让人类学走上大众舞台的中央,美国社会开始越来越愿意了解和尊重异域文化。《萨摩亚人的成年》虽然是本地道的学术类书籍,但是玛格丽特·米德的文笔极好,她笔下的萨摩亚人就像生活在世外桃源一样,即使不考虑这本书巨大的学术价值,光是这本书田园风光式的叙事就很值得一看,推荐你去阅读。

撰稿:施展工作室 讲述:成亚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划重点

1.现代社会青春期危机产生的原因是社会过于复杂,青少年面对的选择太多,让他们无所适从。

2.为解决青春期危机,作者提出“为选择而教育”的主张。改变家长和学校的教育理念,教会青少年怎样做出选择,应该怎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