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情感设计》 李南南解读
《游戏情感设计》| 李南南解读
关于作者
凯瑟琳·伊斯比斯特,美国加州大学媒体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纽约大学游戏创新实验室的创始人。她的工作不是直接设计游戏,而是专门做游戏的创新理论研究。而探索游戏在其它领域的功能和应用,正是她的主要课题之一。
关于本书
在这本书里,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她认为,游戏的功能其实一直被人们低估了。游戏不仅仅是消遣娱乐的工具,更是未来社会的一种重要媒介,将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现在的年轻人,对报刊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关注越来越少。未来,这些媒介的功能,将越来越多地往游戏转移。比如商业营销、心理疏导、素质教育等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我们之所没有发掘出其他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游戏。而这本书的作用,就是带我们深入了解游戏,看看它有哪些其它媒介不具备的功能,又有哪些可以运用在其它领域的方法。
核心内容
游戏之所以能承担起重要的媒介职能,源于它的三个功能:制造心流、创造移情和放大感受。这三个功能加在一起,使得游戏可以快速触动人们的,几乎所有种类的情感。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游戏更加丰富的应用,比如做科普、做教育、预防犯罪,等等。游戏触动玩家情感的方法,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实时反馈、行为模仿和社交互动。这些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在其它领域。比如治理交通、治疗焦虑、促进健身等等。游戏已经开始跨界赋能,在其他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多的作用。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要为你解读的书叫《游戏情感设计:如何触动玩家的心灵》。它主要说的是,游戏应该怎么触动玩家的情感?
乍一听,这个话题好像很局限。但是,深入观察,你会发现,今时今日,游戏的影响力比很多人想象的大。比如2018年,网络游戏《英雄联盟》的全球总决赛,中国的 IG 战队夺冠,整场比赛观看人数超过2亿。而被称为观赛人数最多的足球世界杯,观众是10亿。要知道,世界杯1930年就已经出现了,而《英雄联盟》2009年才发行。不到10年,《英雄联盟》就吸引了至少2亿人。在 IG 夺冠当天,中国网友上传了上万条庆祝视频。有人放鞭炮,有人喊着“IG万岁”。他们为之投入的情感之多,不亚于任何一门体育运动。
但是,尽管游戏已经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一提起它,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还是停留在消遣娱乐的层面。甚至有人觉得游戏会让人玩物丧志,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孤僻、麻木。那么,有没有可能,把游戏加以开发,让它实现更多的功能呢?比如教育、科普、城市治理等等。
答案是“有”。在今天要说的这本书里,作者就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她认为,游戏的功能其实一直被人们低估了。游戏不仅仅是消遣娱乐的工具,它更是未来社会的一种重要媒介,将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比方说,作者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对报刊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的关注越来越少。未来,这些媒介的功能,将越来越多地往游戏转移。比如商业营销、心理疏导、素质教育等等,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换句话说,游戏不只是用来玩的,它的用途大得很。我们之所没有发掘出其他功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还不够了解游戏。而这本书的作用,就是带我们深入了解游戏,看看它有哪些其他媒介不具备的功能,又有哪些可以运用在其他领域的方法。
说到这,咱们有必要先弄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媒介?狭义的媒介,指的就是媒体,比如报纸、广播、电视,都是媒介。而广义的媒介,涵盖的范围更广。媒介大师麦克卢汉曾经下过一个定义,一切能够使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发生关联的东西,都叫媒介。游戏,就属于广义上的媒介。
本书的作者叫凯瑟琳·伊斯比斯特,是美国加州大学媒体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纽约大学游戏创新实验室的创始人。她的工作不是直接设计游戏,而是专门做游戏的创新理论研究。而探索游戏在其他领域的功能和应用,正是她的主要课题之一。在这本书里,作者观察和分析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冷门游戏。也恰恰是这些冷门的游戏作品,让我们发现,原来游戏除了用来娱乐之外,还有更广泛的用途。
接下来,我将从功能和方法这两个角度,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媒介?跟其他媒介相比,游戏到底有哪些独特的功能?第二部分,咱们再聚焦到方法,说说游戏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触动人心的?
首先,第一部分,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游戏为什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媒介?要想了解游戏的价值,我们得先知道,游戏到底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作者认为,游戏最重要的功能,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动人的情感。换句话说,它可以把一种情绪,快速植入到别人心里,让人感同身受。
假如我们把人的情感比作一个封闭的容器,要想装进东西,至少需要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打开容器,也就是找到入口。第二步是往里面装东西,也就是植入情感。当然,要想把这个容器填满,装的东西太少肯定不行。所以第三步,就是持续装,一直装,直到把它填满为止。
这三个步骤,恰好对应游戏的三种功能。分别是制造心流、创造移情和放大感受。
先说第一步,怎么打开情感的容器?有一个问题,人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情绪最容易受到感染呢?当然是为了一件事全神贯注的时候。比如作家在写小说的时候,会跟着笔下的人物一起哭,一起笑,就是因为他们太投入了。今天,心理学家已经发明了一个专门的词,来描述这种状态,叫作心流。
著名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经说过,心流能让一个人忘记烦恼,忘记时间,甚至忘记自我。很多作家、音乐家、程序员都有类似的体验。他们在工作的时候,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和灵感,不想睡觉,不想吃饭,甚至不想上厕所。他们只专心于手上的任务,和工作完全融为一体。武侠小说里讲的绝顶高手,人剑合一,大概也不过如此。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很容易被眼下正在做的事情感染。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是艺术家。那有没有一种捷径,能让我们快速进入心流呢?有,而且估计你已经猜到答案了,那就是游戏。米哈里曾经说过,游戏是让人获得心流体验的绝佳路径。
达到心流,一共需要这么四个要素。你听听看,游戏是不是全都满足?一是需要技巧并且具有挑战的操作,也就是这件事必须有点难度。二是动作与意识的配合,光动脑或者光动手都不行,必须手脑并用。三是必须有直接且迅速的反馈,也就是你执行一个操作,马上就让你看到结果。四是控制感,也就你操作的工具,必须听你的话。
你看,几乎任何一款游戏,都同时满足这四点。从最原始的俄罗斯方块,到后来的《仙剑奇侠传》《生化危机》,还有现在流行的《王者荣耀》。几乎所有的游戏,都在通过设计关卡,把你一步步引导进心流状态。你看,游戏的第一关往往特别简单,你只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操作就能过关。再往后,假如还维持这个难度,你肯定会觉得太轻松,玩起来难免走神。所以,随着你的操作越来越熟练,后面关卡一定会越来越难。游戏设计者始终要确保一件事,那就是,让玩家始终处于心流状态,把全部注意力都投入到游戏里。
当你进入心流之后,情感的容器就算是打开了。下一步,就是往里面装东西,也就是把一个情感,装进你的心里。这就要说到游戏的第二个功能,制造移情,移动的移,情感的情。说白了,就是要让你感同身受。
你可能会说,制造移情的方法有很多啊。比如看电影,恐怖片激发人的恐惧,爱情片让人感觉到浪漫。再比如听音乐,古典音乐让人觉得舒缓,摇滚乐让人热血沸腾。还有绘画、运动、演讲等等。跟这些方法比起来,游戏非但没有优势,反而显得很单一。它调动的情绪,无非就那么几种。战斗类型的游戏,调动玩家的求胜欲。解密类的游戏,调动玩家思考。而这些游戏最终,都是为了激发玩家的成就感,享受过关之后的快乐。说白了,就是让人高兴。
但是,作者认为,这并不是游戏本身有局限。而是游戏公司为了追求销量,刻意讨好玩家。毕竟,玩家追求的是快乐。但当我们回到游戏本身,就会发现,它能够触动的情感,远远不止这几种。
比如负罪感。很多罪犯在冲动犯罪之后,都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追悔莫及。那么,假如让他们提前体验到类似的感觉,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犯罪。
有一款游戏叫《火车》,就做过这方面的尝试。在游戏里,玩家的任务是移动一列装满乘客的火车车厢,把他们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途中会遇到种种障碍和挑战。乍一听,这好像是一款很平常的游戏。但重点是结尾,直到游戏结束时才揭晓,这趟列车的终点,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这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专门囚禁和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
这时,很多玩家都会产生一种共犯情绪,仿佛自己真的成了大屠杀的帮凶。同时,这款游戏还提供了玩家改写机制,也就是玩家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更改游戏目的。当玩家意识到列车的终点是奥斯维辛之后,他们会试着拯救车上的乘客,千方百计不让列车到达终点。而游戏的评价指标,也会随之反转。以前是你运输的人越多,分数越高,现在就变成了你救的人越多,分数就越高。从产生负罪感到想救人,这些情绪转变只发生在短短几分钟。
再比如,游戏还能激发责任心。1994年,卢旺达发生过一场大屠杀,包括妇女儿童在内,将近100万人遇难。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两位艺术硕士,以此为背景,设计了一款游戏,叫《安静》。游戏中,玩家扮演一位母亲。她必须为襁褓中的孩子唱一首歌谣,让孩子保持安静。否则婴儿的哭声就会引起士兵的注意,招来杀身之祸。这款游戏的玩法很简单,很像《太鼓达人》《节奏达人》之类的音符消除游戏。玩家按照屏幕的提示,按下按键,孩子就会保持安静。假如按错,孩子的哭声就会越来越响亮。屏幕渐渐变红,预示灾难接近。尽管操作简单,但情节的设计很巧妙,玩家会体会到一种强烈的,作为母亲的责任感。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作者认为,游戏的本质是参与、体验丰富的人生经历。基于这个特点,你可以把各种情感体验,都植入到游戏中。这时,游戏就不仅是消遣娱乐的工具,它可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功能。就像前面介绍过的几款游戏,既起到了普及历史的作用,让人铭记教训,也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功能,唤起了人们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这是游戏的第二个特点,制造移情。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出各种丰富的情感体验。当然,轻微的情感触动还不够。你还得把这些情感放大。这时,游戏的第三个特性就发挥作用了,这就是放大感受。
你看,明明是玩同一款游戏,为什么有的人就成了职业玩家?而有的人却成了网瘾少年,成天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当然,天赋是一个因素。但除了天赋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动机。
国际著名游戏设计师简·麦戈尼格尔曾经说过,游戏对一个人的影响,不光取决于你玩的是什么游戏,更取决于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玩游戏。假如你玩游戏是为了逃避现实,那么你就会越玩越消极。相反,假如你玩游戏是为了训练反应,磨炼意志,那么你就会越玩越积极。换句话说,游戏本身,就像一个情感放大镜。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的情感,一旦被带到游戏里,就会被放大。
2018年,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拍了一部电影,叫《超级玩家》,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大概剧情是,未来,有一款风靡世界的网络游戏。谁能完成最后的隐藏任务,就能赢得一份终极大奖。男主角把这看成一场有趣的挑战,结果在游戏中结交了很多朋友,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勇敢。而反派把它当成了发财的机会,他们越陷越深,甚至不惜杀人。你看,最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全看你抱着什么样的心态玩游戏。这就是游戏的第三个特点,放大感受。它可以把某一种欲望或者情感,变得越来越强烈。
好,以上就是第一部分的内容。游戏为什么能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介?是因为游戏具备三种功能,可以快速触动一个人的情感。第一个功能是制造心流,通过心流来打开情感的容器。第二个功能是创造移情。游戏可以创造其他媒介难以实现的情感体验,比如负罪感和责任心。第三个功能是放大感受。它能把一个人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
正是因为具备这些功能,作者认为,游戏的潜力非常大。未来它将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功能。
那么,游戏的功能,是通过什么方法实现的呢?有哪些触动情感的技巧?其实,这些不光是游戏从业者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设计产品,组织活动时,也要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打动用户的情感。而对此,游戏设计者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说说,游戏在触动玩家的情感上,用的最关键的三个方法。分别是实时反馈、情绪传染和社交互动。
咱们先说实时反馈。这是游戏的基本特征。也就是你只要执行一个操作,马上就能获得反馈。有一本书叫《游戏改变世界》,里面专门提到过,实时反馈是游戏吸引力的根本来源。它对玩家的吸引程度,远远超过了剧情、画面和成就感。
比如《俄罗斯方块》,这款游戏画面粗糙,也没什么剧情,更谈不上成就,因为玩到最后肯定是个死。那它为什么还那么受欢迎?就是因为它提供了实时的反馈。只要你把方块摆放正确,就会马上消掉一行。是这种快速反馈,让你上瘾。反过来看,减肥为什么那么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反馈太慢,人们缺乏持续减肥的动力。
当然,有关实时反馈,你也许已经听过很多理论。我们重点要说的,不是这个理论本身,而是它的应用。作者做了很多调研,发现这种设计游戏的技巧,已经应用在很多领域。
比如,你一定见过一个现象,在很多商场和写字楼里,电梯特别拥挤,很多人排队。而一旁的楼梯却闲着,没人走。这既耽误大家的时间,又让电梯不堪重负,经常出故障,就把人困在里面。这个问题很难解决,不管你怎么号召,说爬楼锻炼身体之类的,但大家就是懒得爬。而澳大利亚的一所商场,就利用游戏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家商场把楼梯涂成了黑白两色,就像钢琴的琴键一样。而且还在台阶上安了传感器,只要踩上去,就会发出弹钢琴的声音。这就把走楼梯变成了一场弹钢琴的游戏。大家都喜欢玩。电梯拥堵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再比如,汽车超速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题。不管政府是普及号召,还是提高罚款,效果都不大。而在美国的一个城市,有人想了个办法,把整个城市的平均车速,降低了20%。设计这套方案的不是交通专家,也不是城市规划专家,而是一位游戏设计师。他设计了一套奖励系统,对超速的司机罚款,然后从罚款里,拿出一小部分钱,随机奖励给那些不超速的司机,有的人奖金高一点,有人低一点。当然,上下差距并不大。重点是,这场游戏还提供了一个实时排行榜,上面显示每个司机的奖金排名。司机们觉得很有意思,都希望自己的排名高一些,于是都不愿意超速。
你看,这些解决方案,都借鉴了设计游戏的方法,通过设计一套有趣的实时反馈,吸引人们参与,然后解决了问题。
好,这是游戏触动玩家的第一个技巧,实时反馈。咱们接着说第二个方法,叫作情绪传染。它说的是,情绪本身具有传染性。比如,你身边的人都在笑,你就算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也十有八九会跟着一起笑。这就是情绪传染。
那么,游戏是通过什么传染情绪的呢?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情节、音乐、画面。但作者认为,有一种方式,比这些都有效,那就是行为。通过游戏里的人物行为,来传递情绪。
你一定有过这种体验,比如看一些危险动作的视频,有人在摩天大楼的楼顶边缘做引体向上,或者在大峡谷之间走钢丝,一阵风吹过,平衡木颤抖,而他们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看这些视频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双腿有点发软?这不是因为你胆子小,而是本能。
神经学家发现,当我们观察别人的行为时,自己大脑里的神经元也会跟着活跃。大脑在不自觉地模仿另一个人的行为,这是人类的本能。而游戏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它不仅让我们看到角色的行为,还能让我们参与这些行为。
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更容易触动情感呢?答案是,高能量行为,也就是那些姿势明显,幅度大的动作。比如跑步时,手臂甩得特别高,或者休息时,把双腿翘在桌上。说白了,就是特别放得开。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人们在观察高能量动作时,身体里会发生化学反应,睾丸激素增加,皮质醇减少。这两项变化,意味着人们正在释放压力,内心变得更加自信。所谓充满正能量,大概就是这个感觉。
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在其他领域。比如健身,早期的跳舞机,运用的就是类似的原理。现在,随着体感控制技术越来越成熟,游戏也能让越来越多的玩家动起来。你可以站在屏幕前打拳击、打网球、踢足球,而不是一直坐在沙发上。再比如,游戏可以用来做心理疏导。2015年,有一款游戏叫《深处》,它把虚拟现实头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VR 设备,和体感控制技术结合在一起。玩家戴上头盔,就可以跟随游戏的指引来调整呼吸节奏,一步步进入冥想状态。医学家们已经发现,这款游戏治疗焦虑的效果很不错。
这是游戏触动情感的第二个方法,行为模仿。它利用人脑模仿他人行为的本能,来调动玩家的身体和情绪。
游戏调动玩家情感的第三个方法,是社交互动。这是网络游戏的基本特征,同时,这也是游戏区别于其他媒介的一个重要特征。作者认为,在众多媒介中,最能够模拟真实社交生活的,就是游戏。
你可能会说,不对。要想实现社交功能,社交软件不是更直接吗?作者为什么要首推游戏呢?这是因为,游戏能够带来一些社交软件难以实现的社交体验。你看,在网络游戏里,人们除了聊天之外,还可能成为针锋相对,又惺惺相惜的对手,或者一起组队,攻克难关的伙伴。显然,这能调动更多的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网恋都发生在网络游戏里。因为在游戏环境下,人们的情绪更大程度的被调动起来了。
但是,社交的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社交本身。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玩家的投入指数,放大人们原有的情感。
加拿大的两位学者曾经找来一些玩家,让他们玩同一款游戏。第一轮对战电脑,第二轮对战真人,并且用仪器测量他们的皮肤电反应和肌电图。结果发现,和真人对战时,这些反应要活跃得多。这说明,在社交场景里,我们的身体和情绪,都被更大程度地调动起来了。换句话说,社交功能,其实是一个信号增幅器,能把这些已经被调动起来的情绪,进一步扩大。
好,以上就是第二部分内容。游戏是怎么触动玩家情感的?主要方法有三个。第一个是实时反馈,通过设计及时有趣的反馈机制,吸引人们参与。第二个方法叫行为模仿。游戏会设计一些高能量动作,然后利用人脑的模仿本能,来调动玩家情绪。第三个方法是社交互动,通过让玩家之间互动,来提升投入指数。说白了,就是尽可能让人把游戏当回事,而不仅仅是玩玩而已。
到这里,这本《游戏情感设计》的精华内容,已经为你解读完了,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今天我们主要探讨了游戏的功能。游戏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它更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媒介。而游戏之所以能承担起重要的媒介职能,源于它的三个功能。也就是第一部分里说的,制造心流、创造移情和放大感受。这三个功能加在一起,使得游戏可以快速触动人们的,几乎所有种类的情感。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游戏更加丰富的应用,比如做科普、做教育、预防犯罪等等。
第二部分,我们介绍了游戏触动玩家情感的具体方法,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实时反馈、行为模仿和社交互动。这些方法已经开始应用在其他领域,比如治理交通、治疗焦虑、促进健身等等。游戏已经开始跨界赋能,在其他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多的作用。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现象。最近几年,有关游戏的通识类书籍越来越多,比如《游戏改变世界》《游戏化思维》《游戏力》等等。这些书我们都为你解读过,你出门左转就能搜索到。这些书都在从游戏里寻找启发,寻找其它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往对我们来说,只是消遣的游戏,为什么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呢?
答案咱们暂且放一放,先一起开个脑洞。在小说《三体》里,曾经提出过这么一个疑问,当两个星球的文明相遇时,应该怎么快速了解对方呢?通过文字?效率肯定很低,谁都看不懂对方在写什么。通过语言?那就更难了。最好的方法,可能是游戏。在书里,有人设计了一款游戏。在里面,地球玩家可以扮演三体星人,去体验三体人的生活,面对三体人的困境,并且试着像三体星人一样去思考。结果没过多久,地球上就有一大批人,对三体文明的特征了如指掌。他们完全理解三体人为什么要入侵地球,甚至有人还表示支持。
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反映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当我们想传达一个意图时,即便再精确的语言,也是对我们自身想法的描述。而催生这些想法的,就是我们的亲身体验。换句话说,体验催生想法,而想法又诉诸语言。每经过一层加工,最初的意图就弱一分。从这个角度看,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其实是回到这一切的本源。也就是,直接交换体验。而在无法亲身经历的前提下,游戏也许是我们获得一段体验,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比如冒险,在没法亲自去冒险的情况下,读一本冒险小说,体验肯定没有玩一款冒险游戏来得深刻。再比如,在无法前往外星的情况下,看一部科幻电影,肯定没有带上 VR 眼镜,沉浸式的体验一场虚拟旅程来得真切。你塑造的体验越真实,它对人的触动就越深刻,传达的信息就越精确。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假如人类真的遇到外星人,沟通的最佳方式,没准就是游戏。
撰稿:李南南 脑图:摩西脑图工作室 转述:杰克糖
划重点
1.游戏最重要的功能,是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动人的情感。
2.游戏触动玩家情感的方法一共有三个,分别是实时反馈、行为模仿和社交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