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慕达》 陈药师解读
《巴慕达》| 陈药师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由日经 BP 社的撰稿人守山久子,历时数月采访巴慕达公司社长寺尾玄之后写就的。作者多次拜访巴慕达,通过对寺尾玄的采访,对这家公司有了细致了解。作者在《巴慕达》一书中探讨了巴慕达的成功之道,剖析了工业设计如何让一家公司起死回生。
关于本书
这本书揭示了工业设计与产品功能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做到认真打磨产品、不断提升设计水准、满怀谦卑之心、优化创新流程,就能让设计与产品功能并行不悖,缔造优质产品。
核心内容
通过对巴慕达公司的剖析,我们能学到以下四点:一、作为产品的设计者,一定要放下自恋;二、投资细节,它能让你事半功倍;三、设计并非只是完成一种视觉体验,设计应该满怀谦卑;四、有效地管理设计能够实现创新。
你好,欢迎每天听本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巴慕达 令人称奇的设计经营 从零到建立品牌的8个法则》,这本书中文版大约8万字,我会用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对于生产普通消费品的公司,设计是怎样提升品牌价值的。
可能很多制造公司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设计部门和产品制造部门经常互骂,制造部门说,你们就知道美观,不考虑功能性;设计部门说了,你们就知道功能性,从来不考虑用户的审美需求。不过,这家叫巴慕达的日本电器公司就妥善、有效、机智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慨叹,日本的产品美观、实用,那他们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巴慕达这家公司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答案。
这本书是一位记者通过采访巴慕达公司的社长寺尾玄而写就的。巴慕达这家公司原本是生产台灯和计算机配件的小公司,2009年的时候,陷入破产危机,寺尾玄孤注一掷,研发出了巴慕达的明星产品 Greefan 电风扇,凭借这个爆款产品,巴慕达起死回生,5年之后,销售额达到了2009年销售额的50倍以上,这也让巴慕达名声大噪,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我们得到专栏5分钟商学院的主理人刘润老师,也向你推荐这本书。
我们这期音频把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分享给你,我们主要来讲四个内容:第一个内容是,设计者应该放弃自恋,因为制造者制造的产品常常不是用户想要的,如果你真的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就得放下自恋;第二个内容是,要学会向细节的关键部分投资,它能让你事半功倍;第三个内容是,设计并非只是完成一种视觉体验,设计应该满怀谦卑的态度,这样才能缔造广受赞誉的产品;第四个内容是,设计和产品创新是可以管理的,是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的,如果你掌握了这套流程和管理方式,也能实现设计的创新。
巴慕达的社长寺尾玄认为,设计者一定要站在用户角度来想问题,抛弃自恋。可能你会觉得,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观点呀?我们天天都在提用户需求。不过,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寺尾玄就提出了一个新角度,他认为,设计师必须要接地气儿,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让自己想要的商品转变成对多数人来说是必要的商品”。
我们具体来看看寺尾玄和巴慕达是怎么做到的。以前,寺尾玄觉着自己就是一个设计师,但当公司陷入危机之后,他就把自己“开除了”,也就是说他把产品的设计交给了专业设计师来完成,而自己不再参与设计。这样才能舍弃自恋,以一个公平且高标准的眼光去评判最终的设计质量,才设计出用户喜欢的新产品。那么什么样的产品用户才喜欢呢?首先,设想用户使用产品的真实场景。比如,巴慕达研发的 GreenFan mini ,这是一款小型电风扇,这玩意儿最大的特点是轻便,而且不用通电,装上电池就可以用。所以,这东西和人身体接触的机会就很多,你得用手拎着四处走啊。为了让 GreenFan mini 的触感更好,这款产品的风扇盖、放电池的底座等区域,都使用了类似橡胶触感的膜,让你接触的时候更加温软。
寺尾玄认为,好的产品应该让用户感觉舒服,如沐春风。追求细节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每一个设计者和产品制造者都应该记住你生活中感觉到舒适的时刻,比如一首歌、一阵清风、一个美丽的小镇,然后你记住这个时刻自己的感受,将它转化成产品的理念,塑造出一种产品的氛围,加上对细节的苛求,才能让用户感觉到你的产品是舒适的。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一个观点,设计师要抛弃自恋,要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要塑造产品的氛围。
要学会向细节的关键部分投资,它会让你事半功倍,这种投资不仅仅是指金钱的投资,更多的是精力、时间和反复实验的投资。
寺尾玄认为,他们宁可在营销、市场方面节省点钱,也不愿意牺牲产品的细节。比如,寺尾玄有一个经营理念:我们花费在品开发上的时间和资金的90%都是消耗在实验上的。巴慕达也很少做广告,寺尾玄还是有点固执地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他认为最佳的投资一定是把钱投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上,才是最值得的。这和很多互联网公司大笔烧钱做广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对于巴慕达来说,研发产品、打磨细节、反复实验,要比那些无孔不入的广告更有意义,因为最终还是靠产品来征服用户,而不是广告。
我们看看巴慕达是如何投资细节的,他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反复实验。巴慕达研发了一款空气净化器,叫 JetClean 。可以说,作为一款空气净化器的最核心部件,就是推进器。巴慕达在研发 JetClean 的时候,首先投入精力研发的就是这款空气净化器的推进器。这款产品的定位是,强力吸收房间里的空气,将其中的细微悬浮物通通吸进去。为了让这款产品的吸收能力达到最强、最猛,巴慕达进行了100次推进器的设计,利用3D打印设备来设计模型,反复实验,找到吸附花粉等微粒子和尘埃能力最强的推进器,这个推进器的吸附能力是同类产品的12倍。寺尾玄说,据他所知,还没有哪家公司愿意实验100多次,只为了让推进器功率最大化。
除了产品的功能,这款空气净化器的设计也有革命性的创新。一开始,他们也是把空气净化器设计成圆筒形状,但后来发现,圆筒设计收纳性受影响,然后,设计团队就构想设计成四方柱形,还用纸模型反复验证,最后选择了现在的设计方案。JetClean 被设计成了四方柱形,这是以前的空气净化器都没有过的设计,四方柱形的设计,可以让风量达到最大。接下来,他们就对细节进行近乎苛责的反复研发设计。比如闪光灯、边缘、棱角等等细节的处理,都进行了多次检验,最终,一个爆款产品就诞生了,这就是巴慕达对一款产品的研发过程。怎么样?如果你是一个设计师,或者是一个产品经理,你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也能花费这么多的精力、时间在细节的打磨上。
说句题外话,这个 JetClean 后来还跟中国一个知名品牌产生了交集,这个品牌就是小米。小米在2014年也推出了空气净化器,客观地说,小米净化器的产品外观跟巴慕达的产品,惊人地相似,甚至连宣传文案,都有雷同之处。后来两个品牌撕扯了一段时间,至少这事儿也说明,巴慕达的设计还是很受人青睐的。
这是本书的第二个重点,投资到细节比花大钱打广告要重要得多,你应该通过反复实验、不断打磨细节,让细节与整体和谐起来,让用户体验达到最佳。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工作,作为设计者应该满怀谦卑之心,甚至要有某种道德感,这样才能完成一次堪称伟大的设计。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设计要谦卑呢?寺尾玄认为,他们的主打产品是家电,家电并不是什么明星或者英雄产品,它们就应该保持它们该有的样子。寺尾玄进一步解释说,“很多产品设计追求现代化、夸张、奢华,我们抛弃了这种想法,将重点放在如何让设计适合且道德”。
我们来看一个书中提及的案例。2014年,巴慕达推出了电风扇产品 GreenFanJapan 。为啥叫 Japan 呢?因为这款产品的所有零部件都是日本国内生产的。那么这款产品跟之前的电风扇有啥区别呢?之前的设计从正面看,只能看到圆形的黑色外壳和灰色的材料,看上去冷冰冰的, GreenFanJapan 则搭配了外侧的白色边框,给人一种坚固感,实际上,这种白色的边框,巴慕达也是进行了反复实验才决定采用的。还有,为了方便使用,这款产品抛弃了电源线,使用的时候,可以直接放在插座上,移动起来非常便利。这款产品大受欢迎,寺尾玄说,虽然我们对这款产品进行了细节上的再设计,但我们的目标是,让消费者体会不到这种变化,体会不到设计的痕迹,甚至要适度地克制。所以,对巴慕达来说,谦卑的设计就是要学会克制,让消费者体会不到设计的痕迹。用寺尾玄自己的话说,家里面电器很多,电视、电脑都是使用频率很高的东西,电风扇没必要成为“英雄”,设计的目的是让产品好用、便利。
其实,有节制、谦卑的设计,可以说是日本设计的核心理念,我们之前讲过一本书叫《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其中就强调了,日本人希望设计思想能掩藏在产品、材质的背后,设计思维不能喧宾夺主,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再举一个书中有趣的案例。很长一段时间,巴慕达的电器产品上都会有公司的一个绿色的 logo ,这个很好理解,希望消费者能记住这个品牌嘛,咱们使用的大部分产品也都如此。毕竟 logo 就是品牌的脸面。可是,在 GreenFanJapan 及其之后的产品上,这个 logo 却消失不见了,为啥呢?因为当时巴慕达有两位设计师提出,这个 logo 打在产品上很违和。你想啊,整个产品看起来非常的简约,而且主色调是黑白灰,你打一个绿色 logo ,看起来就很不自然。但这是个大事情,logo 岂能轻易去除呢?经过反复讨论,最后,寺尾玄让设计部门先出一个没有 logo 的模型,再决定是否去掉 logo 。
当一个没有 logo 的产品出现在寺尾玄的眼前的时候,他立刻发现,没有 logo 更好!因为,logo 对于用户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设计,是强迫消费者接受他们的品牌传播内容,这对消费者是不谦虚的,甚至可以说是缺乏道德感的。所以,在此之后,巴慕达的产品都没有明显的 logo 出现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去掉 logo 这个行为本身很简单,也没啥技术含量,可是,在产品上打上 logo 几乎就是行业惯例,也是产品的制作模式,巴慕达就是用这样一个小动作,打破了品牌制作的常规,实现了品牌的创新。寺尾玄也认为,去掉 logo 是巴慕达历史上的革命性事件,因为这件事最能体现设计应该谦卑的理念,寺尾玄说,产品就应该是它该有的样子。这不仅仅是巴慕达设计的风格,也是日本设计都会遵循的理念。
你可能知道,日本无印良品有一款经典产品,叫拉绳的 CD 播放器。这款产品是由日本设计大师深泽直人设计的,在国际上获奖无数。深泽直人就坚信,设计应该尽量不事张扬,设计应该是无意识的。无意识的设计,其实就是谦卑的设计,不强调设计师本身的创意思维,设计要收敛、克制,回到物体该有的样子和形态。
这款 CD 播放器就是如此,深泽直人认为,音乐就应该像风一样流动,听音乐就该如沐春风。所以,他把 CD 播放器设计成了排风扇的样子,一拉绳子,音乐就会流淌而出。是不是给你眼前一亮的感觉?无论是深泽直人,还是巴慕达,其实都倡导“无意识的设计”,那么,什么叫无意识的设计呢?就是消费者看到这个产品的时候,立刻觉着,啊,原来我是想要这样的东西!怎么实现呢?就是要像巴慕达一样,谦卑的、无意识地设计产品,让产品回归到它该有的样子。
这就是本书的第三个重点内容,设计并非只是完成一种视觉体验,设计应该满怀谦卑的态度,满怀道德感,这样才能缔造出众的产品设计。巴慕达的设计不追求浮夸和耸人听闻的表现力,他们只追求让产品回到产品本身。
设计创新不仅仅来自于设计师的灵感、巧思,设计创新也是一种管理方式,如果你有效地管理设计,也能实现创新。我们一般认为的管理,就是组织的管理、公司的管理,其实创新本身也是需要管理的,如果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流程,创新也会源源不断地产生。
我们先来看看寺尾玄是如何管理创新的吧。寺尾玄崇尚开放式的交流环境,他没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整个办公室最中间是他的座位,旁边都是设计师,这样一个开放的办公环境,能让寺尾玄随时可以跟设计师聊天、沟通。寺尾玄不太喜欢用电脑,当他们决定开发一款产品之后,他会手写一个策划书,策划书里是产品的核心理念、商品概要、开发目的和未来展望。策划书里还有产品的草图,寺尾玄之所以不用电脑,就是希望这个草图能进行修改,然后再返回去看修改之前的样子,哪个更好。接着就是设计产品了,寺尾玄说,设计是可以量化的,一般一款产品会设计2000多张草图,而且每一张草图都要手绘,设计师要抛弃计算机带来的便利感,只有手绘才能发现设计的缺陷。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诞生灵光一闪的理念,一款靠谱的产品就诞生了。所以,寺尾玄告诉你一个道理:设计师的灵感其实来自于大量的设计草图、反复论证、推敲,绝对不是一蹴而就诞生的。
这么说,也许你还不太理解创新管理的过程,没关系,这本书详细解释了创新管理的四个阶段,听我一一道来。这四个阶段包括:确认核心理念、确认技术、确认产品、确认量产。
第一个阶段:确认核心理念。这个阶段又分为核心理念阶段和草图阶段。这个价段主要是以创意为基础,进行市场调查,然后进行产品设定。在这,我来解释一下巴慕达所理解的市场调查。他们进行市场调查,并不是去寻找那些大众化的产品,而是找到小众的需求,比如更精致的外观,更舒适的触感,更别具匠心的功能。我们举个例子,GreenFan 这款产品刚刚设计出来之后,在报纸上做了一个调查,GreenFan 的价格很贵,几乎是同类型电风扇的7倍,在被调查的100多人里,有7%的人愿意花钱买 GreenFan,为什么呢?因为 GreenFan 看起来更美观、更实用,用咱们的话说,调性更高。
于是,巴慕达决定量产 GreenFan。等等,只有7%的人愿意买就量产了?其实,寺尾玄看中的不是7% 的比例,而是这7%的人群代表的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他认为,巴慕达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高端人群,为他们设计产品。这是他们市场调查的方式。接着,就是设计草图,与设计师不断打磨产品,直到2000张草图完成之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第二个阶段:确认技术阶段。这个阶段又分为技术开发阶段和技术安定化阶段。这个阶段要求设计师、研发人员共同讨论技术实现的可能性,探讨商品大小、设计要素等内容。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事儿,就是反复实验,比如,按照草图设计的产品能否正常运转,即使能运转也要通过实验论证,会不会有更好的方式等等。
第三个阶段:确认产品阶段。这个阶段会彻底完成产品的设计工作。同时,还要确认法律、知识产权、安全性等内容。同时开始接洽工厂,商讨成本、生产流程、产量等问题。
第四个阶段:确认量产阶段。在量产之前,对产品还是要反复实验,制作金属模具,等到成本、品质、制造工程都完全没问题了,才开始量产。
这就是巴慕达创新管理的四个阶段。你是不是觉得也没看到创新,但是我告诉你,巴慕达就是通过这四个流程来实现创新的。怎么做的呢?就是你要跳出这个流程来看,以整体来审视这个流程。用寺尾玄自己的话说,“我们不会为了技术开发而去开发,我们是先有了想法要制造这样的商品,并且以此为目标,再反复实验,然后开发技术”。换句话说,技术、流程都是为了产品服务的,产品是为了消费者而服务的。明确了这一点,创新管理才有意义。
这就是本书的最后一个重点内容,创新是可以通过管理来实现的,通过一条行之有效的流程设计,创新就会诞生。
说到这,今天的内容就聊得差不多了,下面,来简单回顾一下今天为你分享的内容。
首先,我们说到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想问题,抛弃设计师的自恋,设计、制造那些用户需要的产品,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产品。
其次,投资细节非常重要,一款好的产品会经过反复实验、反复打磨细节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让细节和整体和谐共生。
第三,我们讲到了,设计的态度不应该是傲慢的,不应该是追求绚丽、奢华的视觉体验,而是应该满怀谦卑的态度,满怀道德感去设计产品。让产品回归到它该有的样子,这种设计风格叫无意识设计。
最后,我们讲到了,管理不仅仅是对组织的管理,对公司的管理,创新本身也可以管理,如果你以产品为出发点,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管理,就能缔造出伟大的产品来。
听完了这本书,相信你对日本设计、日本产品又有了新的认知。稻盛和夫有一句名言:在深夜,我能听到产品哭泣的声音。意思是说,他们对于产品几乎是倾注了自己的灵魂来打造的。
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中,我们享受科技革命带来的各种美好事物,但危机也随处可见,比如环境问题、能源危机或者安全挑战。落实到工业设计上,各种思潮让人炫目。然而,巴慕达等一些日本设计似乎是有些愚直地固守着传统。但这种朴素的美学观念,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让日式设计美学独树一帜。也许,巴慕达的产品没有那么丰富,不像无印良品一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毫无疑问,巴慕达所做出的努力体现了日本设计对造物的不懈追求。
撰稿:陈药师 脑图:摩西 转述:杰克糖